词条 | 伊朗语 |
释义 | 伊朗的国语和阿富汗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中亚塔吉克共和国的主要语言。在阿富汗和中亚又称为“塔吉克语”。中国称为法尔西语。中国的塔吉克族使用东部伊朗语的瓦罕和萨里库尔方言,与此不同。伊朗约有4000万人使用,阿富汗约500万人使用。全世界操波斯语的人口约5000万。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之印度一伊朗语族。约公元前2000年操印度一伊朗原始母语的雅利安人西迁,经中亚分别进入伊朗和印度本土。其语言逐渐形成印度、伊朗两大系统。 特点伊朗(Iran)的名称即来自雅利安这个词。伊朗语言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古伊朗语、中古伊朗语、新波斯语。古伊朗语的代表为“阿维斯塔语”(Avesta)和锲形铭文语。“阿维斯塔语”为东部波斯语,是祆教经典所使用的语言。锲形铭文语为西南部波斯语,是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也是现代波斯语的直系祖先。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灭波斯帝国后,古伊朗语逐渐停止使用。 中古伊朗语分为东、西两大系统。东部中古伊朗语包括花刺子模语、粟特语和中国发现的和田塞语。西部中古伊朗语包括巴列维语、摩尼中古波斯语、摩尼安息语等。其中巴列维语和摩尼中古波斯语是锲形铭文语的后裔,属于同一个语言系统,安息语属于伊朗本土东部方言。巴列维语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官方语言,它的文献在中国发现的只有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苏谅妻马氏墓志”,摩尼中古波斯语和摩尼安息语只发现于中国吐鲁番地区,它们是古代入华的信奉摩尼教的波斯人和安息人所使用的语言。 区别两个硬腭音序列 原始印度-伊朗语被假定包含在硬腭音到龈后音范围内的两个塞音或塞擦音序列。[1]下表展示了这两个序列的最共同的反映和起源(原始伊朗语被假定为伊朗语言包括阿维斯陀语和古波斯语的祖先)。 喉音 原始印欧语通常被假定为有三个或更多喉音,它们每个都可以出现在音节主音或非音节主音的位置上。在原始印度-伊朗语中,这些喉音被合并为一个音位 /*H/。Beekes 提示了这个 /*H/ 的某些实例在阿维斯陀语中幸存为未写下来的声门塞音。 重音 类似原始印欧语和吠陀梵语(还有阿维斯陀语,尽管未写下来[5]),原始印度-伊朗语有音高重音,用在重音元音上的锐音符来指示。 后续语音改变 从原始印度-伊朗语分离出印度-雅利安语的语音变更是浊咝擦音 *z 的消失。印度-雅利安语中清送气音 ph, th, kh 起源的最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它们来自清塞音加上喉音,这是索绪尔在1891年最初提出来的[16]。例如梵语的 tíṣṭhati 来自原始印欧语的 steh₂-。同源于拉丁语的 stō, 古希腊语的 ἵστημι(hístēmi)。 分离出伊朗语的是 PIE 的浊送气音的不送气化。伊朗语的创新是产生了一个擦音系列 f, θ, x,在多数情况下它们演变自在辅音之前位置上的清塞音p, t, k,但它们还所有位置上对应于印度-雅利安语的清送气塞音 ph, th, kh[17]。在新阿维斯陀语中,浊塞音在词中位置上除了在鼻音和咝擦音之后以外大量擦音化为 β, δ, γ。 历史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灭萨珊王朝后,推行阿拉伯语及文化,中古波斯语逐渐被废弃。原来的巴列维与安息语融合后产生了新波斯语,又称为“达里”语。“达里”(Dari)意为“宫廷”。由于新波斯语是萨曼王朝宫廷中通行语言,,故由此得名。它后来取代阿拉伯文,在公元9~10世纪成为东部穆斯林世界通行的书面语。新波斯文采用阿拉伯文字母体系,又在以阿拉伯字母B,J,Z和K的基础上创造了P,ch,zh和G4个字母,还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的词汇。其语法与中古波斯语很接近,要点为:名词、代词形容语无性和格的差别,波斯语本族名词单复数按规则变化,但阿拉伯语借词则按阿拉伯语变化,不使用冠词。动词一般有两个词干;现在词干和过去词干,其变化规则分为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类,有6种人称变位形式。时态有: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假定时等。语态有:陈述式、命令式等。句法上与印欧语系其他语言大同小异,都有从句结构。元代中国把波斯文称为“回回字”或“蒲速蛮字”。元政府各级机构都设有“回回译史”等专职译写文书。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用语和经堂教育用语中有大量的波斯语语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