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朗伊斯兰教
释义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据统计,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总数约在十亿人,仅次于基督教徒的人数。有迹象表明,伊斯兰教徒人数有在几年以后超过基督教徒人数的趋势。其中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接触、深入研究了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后自然会归信伊斯兰教。

概述

伊斯兰教是科学的宗教,它鼓励人们通过真科学对宇宙、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从而使信仰更加坚固。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说:“学者的墨汁浓于烈士的鲜血。”就是让穆斯林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不盲从、不迷信。因为伊斯兰是光明的、从真主降下的正教,它是科学的、充满真理的,盲从和迷信不会认识它,只会损害它(请参阅伊斯兰教的信仰)。

伊斯兰教主张和平,主张对人应有慈爱之心。真主说:“你当以善待人,象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搬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搬弄是非者。” (古兰经28章77节,马坚译本)按教法规定,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都应该向穷苦人伸出援助之手。

伊斯兰教法严格,对于一个穆斯林,他口中吐了脏字儿就应该向主做忏悔,在背后谈论别人就是干罪,不力行五功、饮酒既是大罪了,更不要提无故伤人、杀人了。真正的穆斯林都是敬畏真主、遵纪守法的人。

伊斯兰教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逊尼派为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分布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我国也是逊尼派;什叶派的大国为伊朗,还存在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伊拉克等国。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按什叶派的观点,只有阿里巴巴及其直系后裔才是合法的继承人,而逊尼派承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们都信仰同一部《古兰经》、遵圣训、都是诚信真主独一、承认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是真主派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并认同真主的全知、全能、无求、永活、无形似、无方位、无如何、无朝向、无体等德行的。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伊朗高原上。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5500万(1989)。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土库曼人和阿拉伯人等。居民98%信奉伊斯兰教,立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语言分为波斯语、突厥语和阿拉伯语3种,官方语言为波斯语。首都德黑兰。

伊朗简介

伊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波斯古典文化。

伊朗历史

在阿拉伯人未征服前,由萨珊王朝统治,居民大多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少数信奉摩尼教、佛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等。

阿拉伯人

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征服伊拉克后,继续向波斯本土推进。642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派将领努尔曼·本·穆卡林统率军队向波斯萨珊军队进攻,在哈马丹以南的尼哈万德战役中大败波斯军队,相继占领胡泽斯坦、阿瓦士、伊斯法罕,其他地区的官兵纷纷归顺伊斯兰教并纳贡称臣。651年萨珊王朝灭亡,伊朗全境为阿拉伯人征服,成为阿拉伯帝国一个行省,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随之传播。起初,阿拉伯统治者允许当地居民在接受纳税并臣服的条件下,保留原有的宗教信仰。

伍麦叶王朝

(661~750)统治时,呼罗珊总督古太白·伊本·穆斯林镇压了波斯各地的动乱后,以波斯为基地,征服了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仅在波斯封建上层和城市居民中传播,农村居民大多仍信仰琐罗亚斯德教。什叶派在波斯各地建立了传教中心。8世纪中叶,呼罗珊爆发了艾布·穆斯林领导的反对伍麦叶王朝统治的起义。阿拉伯贵族艾布·阿拔斯利用这次起义,推翻了伍麦叶王朝,750年建立

阿拔斯王朝

(750~1258)。在阿拔斯王朝统治前期,伊朗成为其东方行省,派总督管理,大批阿拉伯人移居伊朗,与波斯人通婚;在主要城市兴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派出教法官和传教师主持各地的司法和教务,从而加速了伊朗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进程,到12世纪伊斯兰教成为伊朗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伊朗的科学文化成为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源流之一,而伊朗文化又吸收和融合了伊斯兰文化。伊朗的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对阿拔斯王朝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阿拔斯王朝的各级官员和宫廷学者多为波斯人,波斯的巴尔马克家族3代先后担任哈里发的大臣,掌握实权达半个多世纪。从9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中央权力日渐衰落,在波斯及邻近地区,相继出现了地方割据王朝,与巴格达哈里发分庭抗礼。820~872年,塔希尔王朝统治呼罗珊等地,9世纪后期,萨法尔王朝据有呼罗珊、赫拉特、克尔曼、法尔斯、伊斯法罕等地,874~999年,萨曼王朝统治呼罗珊、泰伯里斯坦、赫拉特和中亚河中地区,以布哈拉为中心。阿富汗突厥人建立的

伽色尼王朝

(962~1186)推翻萨曼王朝后,统治呼罗珊、泰伯里斯坦、河中地区和印度北部。控制伊朗西部的则是什叶派的布韦希王朝,什叶派的力量得到了发展。这些王朝在伊朗各地推行伊斯兰化的政策,奖掖学术,形成伊朗伊斯兰文化的多中心。11世纪初,塞尔柱突厥人由中亚来到呼罗珊,于1055年入主巴格达,取代布韦希王朝统治,建立了包括伊朗在内的塞尔柱帝国,王朝波斯血统的首相尼扎姆·穆勒克改革行政、经济,在巴格达和内沙布尔设立尼扎米亚大学,传播逊尼派教义。12世纪末,花刺子模沙王朝夺取伊朗东北部,13世纪初占领伊朗全境。1219年成吉思汗西侵,灭花刺于模沙王朝和伊斯玛仪派的木乃夷国。1258年蒙古旭烈兀攻占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以伊朗为中心建立伊儿汗国。蒙古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在合赞汗和完者都统治时,支持什叶派,在大不里士设立学校、医院和天文台,促进了伊朗伊斯兰文化的发展。14世纪30年代,伊儿汗国分裂。在法尔斯、克尔曼、库尔德斯坦有穆扎法尔王朝(1313~1393),在呼罗珊有沙尔毕达尔王朝。1380~1393年,帖木儿帝国征服伊朗全境,推行逊尼派教义。后土库曼的黑羊王朝(约1375~1469)占领伊朗西部和中部。1467~1468年,白羊王朝先后战败黑羊王朝和帖木儿后裔艾布·赛义德,遂统治伊朗东部、库尔德斯坦、阿塞拜疆等。

伊斯玛仪一世

1502年,阿塞拜疆的阿达比尔地区萨法维教团首领伊斯玛仪一世(?~1524)灭白羊王朝,在大不里士创建萨法维王朝(1502~1736),其领土除伊朗外,还包括安纳托利亚东部、阿塞拜疆及伊拉克东部。王朝以什叶派为国教,奉行十二伊玛目派教义,实行政教合一制,国王为最高政教领袖。王朝实行什叶派教法,各地法官由国王任命,赋予什叶派长老以宗教特权。各地大清真寺由什叶派毛拉主持,主麻日礼拜向阿里祝福。为抵制逊尼派的势力,对各地的逊尼派及苏菲派的学者加以歧视和迫害。王朝确立了什叶派的节日、圣地及宗教制度,最终完善了十二伊玛目派教义和教法。王朝倡导波斯文化复兴,以波斯语作为国语。首都伊斯法罕及大不里士、内沙布尔、设拉子、库姆、图斯等城成为什叶派的宗教及学术文化中心。1736年,呼罗珊阿夫沙尔部落首领纳迪尔将入侵的阿富汗人逐出伊朗,并收复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失地,建阿夫沙尔王朝(1736~1796)。后伊朗的南部和西部则为桑德王朝(1750~1794)所统治。1796年,卡扎尔王朝先后灭阿夫沙尔王朝和桑德王朝,控制了伊朗全境。19世纪中叶,英、俄势力入侵,20世纪初,伊朗沦为半殖民地。1848年,伊朗爆发了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领导的巴布教派起义。1925年,哥萨克军官礼萨·巴列维废黜卡扎尔王朝国王,建立巴列维王朝(1925~1979)。国王专权,效法西方实行世俗化和所谓“白色革命”的经济改革政策,限制宗教活动和没收宗教界财产。后因经济失控恶化,民不聊生,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引起全国动乱。1979年1月巴列维国王被迫出逃。同年2月11日,伊朗什叶派领袖大阿亚图拉·霍梅尼从法国返回国内接管政权,组建临时政府。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后制定新宪法。宪法规定,以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教义为立国准则,实行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权高于一切,霍梅尼为终身最高宗教领袖,拥有最高权力:穆智台希德掌管政府权力,在行政、立法、司法、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实行“全盘伊斯兰化”。

什叶派

在伊朗穆斯林中,什叶派占总人数的95%以上,其中十二伊玛目派占85%以上,其余为伊斯玛仪派、栽德派、巴哈派和巴布派。十二伊玛目派穆斯林在教法上分别遵奉乌苏勒派(占80%)和艾赫巴里派(占20%)。逊尼派约占穆斯林总数的5%,主要是库尔德人、阿拉伯人和土库曼人等。在教法上,逊尼派穆斯林分属于沙斐仪教法学派(占60%)和哈乃斐教法学派(占40%),国家在首都德黑兰和各省设立宗教法庭,由教法官执掌,依教法裁决民事及有关宗教的案件。欧莱玛(即宗教学者)阶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各级政府的主要官员大多由高级欧莱玛担任。全国有8万多座清真寺。清真寺、圣墓均有大量瓦克夫土地及不动产,宗教课税为宗教基金的主要来源。宗教教育分为三级:初级教育一般在清真寺中招收儿童,学习波斯文经典和普通知识,中等教育在所设的各种专科宗教学校中进行,培养中级宗教职业者,在库姆、马什哈德两圣地和伊斯法罕设有高等伊斯兰经学院,培养高级公职宗教职业者和政府官员。欧莱玛的高级职称(如阿亚图拉)由库姆伊斯兰经学院的最高长老委员会授予。伊朗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出版有大量伊斯兰经籍和期刊。伊朗为“伊斯兰会议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世界伊斯兰大会”的成员国。

关于新月标志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的十字架,佛教的法轮,既是信仰的标志,也是教徒们崇拜的圣物。而伊斯兰教的新月,仅只是宗教标志而已,绝不是穆斯林的崇拜物。那么,伊斯兰教为什么以新月做标志呢?

远古时期,对太阳、阅历、星星的迷信与崇拜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曾经有过的现象。而在沙漠热带地方,对月亮的崇拜就更为突出。安拉(突厥语、波斯语系穆斯林称为胡达,汉语系穆斯林称为真主)将《古兰经》降示给圣人穆罕默德后,伊斯兰教首先在阿拉伯地区弘传。那里炎热干旱,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多在夜晚进行。阿拉伯历将太阳降落到太阳初升作为一天。而新月初升则为每月第一天的开始。伊斯兰教的斋月,就是从见到新月的第一天开始封斋、到再见到新月开斋为止的一个月时间。在《古兰经》中多次提到月亮,有的篇章就叫“月亮”。在穆罕默德看来,新月代表一种新生力量,从新月到月圆,标志着伊斯兰教摧枯拉朽、战胜黑暗、圆满功行、光明世界。

但新月真正作为伊斯兰教的标志却是公元15、16世纪的事。1453年,土耳其穆斯林大军攻占了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将城中拜占庭帝国东正教宫廷教堂兼君士坦丁牧首主教座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做伊斯兰教清真寺,并将教堂的十字架拆除。这座教堂建于公元532至537年,8至14世纪又不断修建成为拜占庭拱形建筑形式的代表。教堂中央大穹窿直径33米,顶部离地55米。改做清真寺后,在周围又加建一些尖塔。1566年,奥斯曼帝国赛利姆二世在大穹窿竖起一个高30米的铜制新月,这就使穹窿加新月高达85米,整体建筑呈拱月之势,显得更加宏伟、巍峨、庄严与肃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内的清真寺都非常羡慕并效仿这一做法。君士坦丁堡扼欧亚海陆交通的咽喉,是国际大都会,过往船只和各国穆斯林很多。清真寺用新月装饰,其宗教标志更加凸显与醒目。从此,世界各地清真寺和伊斯兰教活动场所普遍采用了这种做法。不仅如此,在现今世界上57个穆斯林国家中,土耳其等12个国家的国旗(国徽)上有新月。但伊斯兰化、阿拉伯化比较早的国家,如沙特、伊朗、埃及等国旗倒不用新月,而独立、建国较晚的伊斯兰教国家如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却用新月,就是受奥斯曼帝国影响的缘故。另外,就连国际红十字会,在伊斯兰教国家中也不称红十字会,不用红十字会标志,而用红新月标志,成为红新月会。

关于偶像禁止在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基督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中,伊斯兰教的偶像禁止是最为绝对的。“讨黑德”(中文意译为认主独一)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根本。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最精确地讲明了除真主外,没有任何崇拜对象。在安拉未把《古兰经》降示给圣人穆罕默德前,阿拉伯地区还是氏族部落林立的原始时期,各部落都有各自的信仰神祉和崇拜对象,部落间的纷争、战乱不已。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攻克麦加后,捣毁了天房中全部360个偶像,只留下玄石镶嵌在天房金门侧的墙上,作为穆斯林朝觐巡游天房的起始标志。直至如今,天房中只有三根支撑房顶的沉香木柱,照明灯和维修天房的阿文记载,此外别无他物。

对安拉的一神信仰代替了阿拉伯各部落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从政治上、思想上有力地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和中央政权的巩固。独一的真主是大慈、大能、大智的,他无形无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伊斯兰教允许绘画大自然风景,但不能画人,更不能画真主、天仙和圣人。穆斯林坚信真主,反对“以物配主”(陪伴真主),在崇拜真主的同时祈祷其他神灵(或有形物)。以物配主最直接、最首要的是崇拜偶像。先知禁止按照人、动物或一切有生命物体形状所造的主体塑像,尤其伟人雕像,如学者、帝王等,而不管这些像是画在纸上,挂在墙上,塑在石上,也不管设在广场、花园或车站、码头,都是教法禁止的。穆斯林不仅自己不能崇拜偶像,也不能给别人雕塑,描绘人物、动物等有生命的形体,因为这是惟一真主独有的权利。谁要以物配主,谁就悖逆了“认主独一”,导致信仰动摇甚至产生异端邪说。所以在严格的伊斯兰教国家里,尤其清真寺中是没有人物雕像和绘画的。

在我国明清以后时期的清真寺里,寺门上或大殿屋脊上有“五脊六兽”等又作何解释呢?朱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在民族、宗教问题上,曾用政权形式,强令禁止说胡语、姓胡姓、穿胡服。一些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军士、工匠、商人及其家属在中国定居后(他们大部分成为回族的先民),为了求生存、保信仰,很快地融入中国文化,从而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而异质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也在中华大地上找到了新的土壤,获得了新的内容与生机,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比如回族,从明朝以后都改汉姓,也有了字辈谱谍,叫汉名,但出生几天内要请阿訇起经名。到现在,回族穆斯林除通用汉名外,在教内人人都有一个经名。在建筑艺术上,明代以后所建清真寺,大多是中国宫殿式(或庙宇式),在外观上除有新月标志外,其他方面与庙宇没有太大区别。但在顺遂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却巧妙地保持了“认主独一”和偶像禁止。乍看起来,清真寺有“五脊六兽”,实际上,这些动物形象却是谷穗、瓜果、花形之类。有鼻、有嘴、有耳、有眼,但绝无眼珠,这叫做“似兽非兽,有眼无珠”,否则就成了兽。清真寺的色彩主张朴素、明快、庄严,多用蓝绿色彩,几何图案或阿文组成的艺术图案,少有大红大紫和花鸟鱼虫。即使有花,因为花蕊娇艳、妖冶,便用阿文组成花蕊,这叫“有花无蕊”。有的清真寺屋檐上吊有铃铛,但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叮当做响,这叫“有铃无铛”。毋庸讳言,在个别清真寺或者拱北墙壁上有花鸟人物雕刻、清真寺门口放置石狮的现象,但这只能看作是一种装饰而不是崇拜。 伊斯兰又称伊斯俩目,在阿拉伯语有顺从、和平和安宁之意,英文写作 Islam。这是一个顺从真主安拉胡、崇尚和平、祈求安宁的宗教。伊斯兰教喜爱的绿色就代表着和平之意。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据统计,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总数约在十亿人,仅次于基督教徒的人数。有迹象表明,伊斯兰教徒人数有在几年以后超过基督教徒人数的趋势。其中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接触、深入研究了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后自然会归信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科学的宗教,它鼓励人们通过真科学对宇宙、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从而使信仰更加坚固。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说:“学者的墨汁浓于烈士的鲜血。”就是让穆斯林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不盲从、不迷信。因为伊斯兰是光明的、从真主降下的正教,它是科学的、充满真理的,盲从和迷信不会认识它,只会损害它(请参阅伊斯兰教的信仰)。

伊斯兰教主张和平,主张对人应有慈爱之心。真主说:“你当以善待人,象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搬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搬弄是非者。” (古兰经28章77节,马坚译本)按教法规定,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都应该向穷苦人伸出援助之手。

伊斯兰教法严格,对于一个穆斯林,他口中吐了脏字儿就应该向主做忏悔,在背后谈论别人就是干罪,不力行五功、饮酒既是大罪了,更不要提无故伤人、杀人了。真正的穆斯林都是敬畏真主、遵纪守法的人。

伊斯兰教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逊尼派为主流派别,又被称为正统派,分布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我国也是逊尼派;什叶派的大国为伊朗,还存在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伊拉克等国。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按什叶派的观点,只有阿里巴巴及其直系后裔才是合法的继承人,而逊尼派承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们都信仰同一部《古兰经》、遵圣训、都是诚信真主独一、承认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是真主派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并认同真主的全知、全能、无求、永活、无形似、无方位、无如何、无朝向、无体等德行的。

伊斯兰教的历史有1400余年,在我国有1300余年。我国的伊斯兰教一般认为是在唐朝永徽二年(公历651年)从阿拉伯传入。那时伊斯兰光明的时期,距离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很近的光阴传过来的正教。中国的穆斯林走的是艾赫里·笋乃台·者吗尔台的道路即:符合圣行的大众的道路。它被称作盖低目,即古老的、保守、守旧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中国的逊尼派一直保持着1300年前的伊斯兰传统,不敢加以改变,因此也就保证了我们中国伊斯兰教思想的纯洁和正统。举例说我们中国穆斯林的洗浴方法、洗浴中的细节规矩和祈祷词(杜阿一)、礼拜方法、殡礼仪式、礼拜中祈祷词的念法诸如晨礼、晡礼后的欧拉代等都遵经而行,非常之古老,在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都不再讲求。有时候想想,在一千四百多年后,我们仍能按当初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一样的方式作大、小净,进行礼拜,心里就自然会有一种甜美的感觉了。

作为中国的穆斯林,我们应该依托真主把正教、在中国流传了1300多年的光明的伊斯兰不加改变的继续流传下去。不加改变是一个基本要求,因为前面指出了我们的伊斯兰信仰起自离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很近的光阴,而离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越近的就是越未加改动的、越符合伊斯兰本原思想的。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感赞真主安拉胡对中国伊斯兰教的佑助。

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它不专属于某一民族。真主说:“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古兰经21章107节,马坚译本)就以我国而论,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主要分布在十个民族。它们是:回、维吾尔、塔塔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东乡、保安和撒拉族。其它民族中比如汉、蒙、藏等也有伊斯兰教徒。因为回族遍布于中国各地,并大多与汉族杂居,很多人认为凡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既是回族,凡回族既是伊斯兰教徒,这是不正确的。有一些非穆斯林的回族相信无神论、有些赌博、酗酒、吃非法的食品、打架斗殴,他们怎么能代表伊斯兰教呢?另外,伊斯兰教规定对人要厚养薄葬,而现在有些人受到封建迷信和唯物拜金主义的思想影响,讲排场、大办丧事、穿大孝,败坏了伊斯兰教的形象。大家应该知道,这些都是违反教规、教法的,有些甚至是干罪的行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