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达稙宗 |
释义 | 伊达稙宗(1488-1565)是日本战国时代陆奥国的大名,伊达氏的第14代家督,伊达尚宗之子。 中文名:伊达稙宗 外文名:(平假名)だて たねむね,(罗马字)Date Tanemune 别名:伊达高宗 国籍:日本 出生日期:1488年 逝世日期:1565年6月19日 职业:(官位)从四位下 左京大夫 简介伊达稙宗(1488-1565), 伊达家第十四代家督。政治能力出众,所著治政117条的《尘芥集》在奥州首先提出分国法的思想,促进了伊达家的发展壮大。稙宗有11男6女共17名子女,因此非常热衷于联姻外交策略。当时与奥州地方的相马氏、芦名氏、大崎氏、二阶堂氏、田村氏、桑折氏、亘理氏等势力都有婚姻、过继关系。靠这种广泛的关系,伊达家基本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可能。但是在中央足利幕府衰退之际,各地新兴大名如织田、武田、上杉、德川不停征战拓疆的同时,这种安泰的环境也限制了伊达家进一步的发展。其实当稙宗就任奥州探题后,曾利用此优势倾力于伊达家的扩张,后来大概是因为防备来自大崎家、出羽最上家的威胁和政治方面的考虑才保守的。 生平伊达稙宗,战国中前期的名将、政治家及外交家;奥州伊达家十四代家督。长享二年(1488)生于伊达郡高田城,幼名次郎,伊达尚宗之嫡男。当时的日本受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幕府体制及旧庄园制被完全破坏,地方守护则面对国人一揆、一向一揆(本愿寺莲如)及“下克上”的威胁,开始了大名之间的连场混战。 在东北地区,由大崎、葛西、相马、芦名及伊达为主的大名都为各自的地盘而发动战争。而在伊达家,稙宗出生时,父亲正与祖父成宗争夺家督之位,延德元年(1489),尚宗向成宗发出“家督退位文书”,迫令成宗立刻退位,两人关系对立化。 明应三年(1494),成宗、尚宗终于开战,稙宗倒向成宗方,趁尚宗到竹森馆时,稙宗突袭竹森馆,尚宗被迫逃亡,不久,尚宗领兵与稙宗大战于松川,但尚宗大败,最后逃到会津,向芦名盛高求助。四月,盛高出兵进攻屋代城,稙宗大败,退向梁川城,同年末,成宗病死,尚宗正式成为当主,明应五年(1496),尚宗才完全控制领地。在永正年(1504-21)间,尚宗大力开拓伊达家的领地,同时尚宗继续自祖父持宗的幕府政策,拥护新将军足利义澄,成为幕府于东北的倚重力量。 永正十一年(1514),尚宗病死,稙宗正式继位,为了成为东北的最强力量之一,稙宗一到位,立刻展开对外扩张,同年二月,稙宗出征最上义定,并于出羽长谷堂之战大破义定,战后永正十二年(1515),稙宗迫使义定迎娶其妹作为和睦的条件,事实上已掌握最上家于手中。与此同时,稙宗开始拉拢幕府,永正十四年(1517),稙宗到花之御所谒见将军足利义稙及管领田山高国,奉献上黄金、太刀及奥州名马,终于,稙宗获得将军赐名,正式改名为“伊达稙宗”,就任左京大夫,成为当时于东北名重一时的大名。 大永二年(1522)十二月七日,稙宗更得到幕府的御内书,任命为久不常置的陆奥国守护,完成了曾祖父持宗的心愿,并打破了当时以奥州探题制的制度,更大大加强了伊达家在东北的影响力及政治地位。但幕府却在同年命葛西稙重为从五位下左京大夫兼陆奥守,即代表奥州出现两巨头,致使伊达、葛西出现矛盾。 享禄元年(1528)九月,葛西晴重的嫡男稙清病死,稙宗见机以陆奥守护之名,命芦名盛舜出援兵联合攻打葛西氏,并攻破可卷城,迫令晴重立稙宗六男猿若丸(晴胤)为嫡子,间接控制了葛西家。自此之后,稙宗利用陆奥守护的身份,积极介入东北大名的内政,藉加强控制以保护伊达家。天文元年(1532),稙宗攻入田村庄,与田村义显决战,天文二年(1533),稙宗又联合芦名、二阶堂及石川与田村、岩城及白河结城攻战,伊达的领地渐增。 天文三年(1534),稙宗藉岩城重隆破坏与长男伊达晴宗的婚约,与芦名、相马及二阶堂氏出兵攻败岩城氏,迫使重隆履行婚约,并控制于自己之手。天文五年(1536)二月,大崎氏之家臣氏家直继、古川持熙等发生叛乱,大崎义直密请稙宗出兵镇压,五月,稙宗率三千骑大军出阵,并联合大崎义直出兵攻陷古川、岩手泽城,终于平定了乱事,事后稙宗以助平乱事为由,请义直收次子小僧丸(义宣)为嗣子,使大崎成为伊达的势力范围。 为了进一步加强伊达家在奥州的地位,天文七年(1538),稙宗出面调停岩城与二阶堂的抗争,但与田村氏的抗争却未有停止,在女婿相马显胤的调停下于天文十年(1541)四月和解,稙宗以其女嫁与田村隆显,又使田村氏成为伊达的附属。 可惜稙宗的完美外交策略出现漏洞,天文九年(1540),越后守护上杉定实无男嗣,稙宗有见及此,立刻命三男实元入嗣上杉家,并送最精锐的一百骑,陪同实元到上杉家,正当稙宗认为百事无碍时,长男晴宗得知消息后大怒,并与稙宗理论道:“父上!夫伊达岂不是成为刚脱皮之蝉吗?何必有利于人,害我家于恶势?”但稙宗回答道:“此为我家长久之利也,多说无益!” 另一方面,天文十一年(1541),为了答谢女婿相马显胤于田村和解之功,稙宗决定赐地与显胤,但此事又为晴宗及众家臣所不满,众人都到稙宗的西山城理论,晴宗大怒道“相马有何益于我家?父上有赐于相马,何不赐于众家臣?”但稙宗照样不理,在一众以中野宗时等家臣的怂恿下,晴宗决定采取行动,天文十二年(1542)六月,晴宗乘稙宗于郊外狩猎时,带兵捉走稙宗,并将其幽禁于西山城,晴宗则自立为新家督。 但不久,幽禁于西山城的稙宗被从叔小梁川宗朝、盛宗父子救出,出逃后的稙宗,愤然决定出兵对付晴宗,最终爆发了影响东北久远的“天文大乱”。由于稙宗的婚姻外交,奥州诸大名都无可避免的卷入乱事之中,奥州大名因此分为以相马显胤、二阶堂辉行、芦名盛氏、石川晴光等大名及伊达义宗等以宗亲为主的稙宗派,及以大名岩城重隆及中野宗时等少壮派家臣为主的晴宗派。 天文十二年(1543)二月,稙宗派的相马显胤与晴宗大战于挂田城,五月,相马伊达联军大破晴宗,七月,稙宗攻略刈田、柴田郡,翌年三月,稙宗更在石母田之战大破晴宗势,占尽上风,夺回西山城。但与此同时,晴宗不断向稙宗派大名的家臣内通,又贿赂芦名盛氏及最上义守等大名,天文十六年(1547),芦名盛氏与田村隆显及二阶堂辉行对立而正式投入晴宗方,最强的盛氏倒戈后,一些小名都开始倒戈向晴宗,石桥尚义及最上义守都先后寝返,稙宗方之势因而急速转衰,天正十七年(1548)三月,有意退出的田村隆显派使者到京都请将军义辉出面调停,五月,义辉派圣后院道僧发出和睦令,由芦名盛舜为使者调停,九月,两方和解,稙宗被勒令到丸森城隐居,而晴宗则迁到米泽城,正式成为伊达第十五代家督,晴宗于在位期间打败其他亲稙宗的大名,历时六年(1542-1548)的天文大乱正式告终。 是次大乱,严重破坏伊达与其他奥州大名的关系,也使稙宗的“伊达网络”完全崩溃,从而成为往后伊达与其他大名交战的原因。伊达氏亦因此折损不少家臣,也做就中野宗时的专权,晴宗于战后对宗时更为信任,但却无力阻止他的专横,引起嫡男辉宗的不满,永禄八年(1565)五月,晴宗正式退位予辉宗,到杉目城隐居,同年六月十九日,稙宗也于丸森城病逝,享年七十八岁,法名真山圆入智松院,葬于小田阳林寺。 稙宗之长项,是为他的外交及政治头脑。他不仅修建街道,同时对领内的经济定下方针,使伊达得到作战的本钱。另一方面,据史书记载,稙宗得子女二十人,稙宗藉此将子女大加嗣继、入嫁芦名、葛西、大崎、田村、亘理、二阶堂、悬田、桑折、村田及相马等奥州大名,使其与伊达建立亲密关系,甚至成为伊达的势力圈,世称为“伊达网络圈”,可见稙宗的外交手婉之高,在网络圈下,再加上陆奥守护的政治优势,伊达成为中、南奥州的核心,草创霸权,但亦因网络圈的关系,各大名都牵连入天文大乱之中,最后也因此反目成仇,网络圈最终支离破碎,伊达由主宰者,变成被围攻的对象,可谓非常讽刺。 稙宗的最大贡献,乃是着于天文五年(1536)四月的《伊达氏御成败式目一百七十一个条》,简称《尘芥集》,与今川氏的《今川假名目录》及武田氏的《武田信玄家法》合称为战国三大式目。《尘芥集》乃仿照鎌仓时代北条泰时的《御成败式目》的方式而着的家法条例及领内法律,是为战国时代最详尽的分国法律,用以强化大名本身的权力、支配权及对下臣私斗、结党犯上作出规范。 《尘芥集》是将于天文五年(1534)稙宗着写的《栋役日记》及天文七年(1538)的《段钱古帐》加以整理及扩展,两文分别用于整理领国内的征税制度及领国土地的统计。《尘芥集》全分为一百七十一条,下分十九项细节,其中以《犯上。杀害。窃盗。私斗》(第十六至七十五条)、《用水。买卖。财政。贷借诸项》(第八十四至一百一十二条)、《国人、下人逃走》(一百四十一至一百五十条)及《罪人。虚言。盗贼》(一百五十一至一百六十一条)为主要,乃是稙宗针对伊达领内的问题而大加着写。同时《尘芥集》中也集中解释地头领主、武士及一般领民的法律裁判权、刑律及法律程序清楚列举。民政上的土地权方面,与《今川假名目录》不同,《尘芥集》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对土地买卖分为“年纪卖”及“永代卖”,并对买卖土地、领主买地权作出清楚的规则。另一方面,《尘芥集》对用水也有相当的规定,免除领内的用水权纠纷。《尘芥集》对于管理领国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使大名免于下克上的危机中;但稙宗订下的家法,使大名权力强化,同时把家臣的权力、利益削减,使家臣非常不满,也是出于家臣对稙宗的不满,新派、少壮派及有野心的家臣都希望藉稙宗及晴宗的不和,推翻稙宗、拥立晴宗继位以停止本身力量受家法的削弱,最终成为引发天文大乱的成因,可谓讽刺非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