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梅契尼柯夫 |
释义 | 简介俄国生物学家、免疫学家,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1845年5月16日出生于俄国乌克兰哈尔科夫(现乌克兰哈尔科夫),父亲是个锦衣卫军官,母亲是犹太血统。1864年用两年完成了四年学制,毕业于哈尔科夫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去德国学习海洋动物,1868年在圣彼得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870—1882年在敖德萨大学担任动物学和比较解剖学教授,1882—1887年到意大利墨西拿成立私人实验室,呼吁为呑噬细胞命名,1888—1916年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曾任所长。 生平梅契尼柯夫自小对植物学,地质学感兴趣。大学毕业后研究微生物,尤其是免疫系统。由于帝俄沙皇的迫害,1882年他乔装成商人逃到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城,埋头于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菌的本性和习惯研究。他在研究游走细胞即海星幼虫细胞的游走作用时,发现能呑噬外来的异物,并观察到水蚤的血液细胞能杀灭霉菌孢子,后来 在兔和人体中用各种细胞进行实验,也发现白细胞有呑噬各种细菌的作用,因此认为机体的免疫机制,主要就是以增强了呑噬功能的白细胞所发挥的呑噬作用,即细胞免疫学说。1892年形成梅契尼柯夫的免疫细胞(呑噬)理论。为此他与德国保尔 · 埃利希关于体液免疫理论学说,分享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早期还进行无脊柱动物昆虫、海蜇的胚胎学研究,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提供胚胎学证据。他还进行了人肠道菌群的研究,提出衰老是因为肠道菌产生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为了抑制这些生物的增殖,他建议人们喝酸奶,使酸奶迅速风行。 梅契尼柯夫第一位夫人因患严重的肺结核,于1873年4月20日去世,他为此呑下了大剂量的鸦片,想结束生命。1875年再次结婚,第二任妻子在1880年患伤寒症,虽然她没有死,但加上政治上对他的打击迫害,梅契尼柯夫再次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然后于1882年逃亡意大利。后来,帝俄驻巴黎钦使,奉命向他对多年前的误会致歉,并邀其回国。1888年梅契尼柯夫在回国途中,听说老母亲被逼死,妹妹一家也受牵连吃苦头,他半路折回巴黎,在巴斯德研究所闭门研究,与世无闻。梅契尼柯夫从1913年起患心脏病,1916年7月16日逝世于巴黎,终年63岁。 成就他的主要著作:《机体对细菌的斗争》(1884),《发炎病症的比较病理学》(1892),《二十年来对传染病的免疫性研究》(1900),《传染病的免疫性教材》(1901),《人之本性》(190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