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医学史 |
释义 | 西方医学的历史十分悠久,所有人类社会都有医学主题——生老病死。历史上,病的出现通常视为恶魔、巫师的诅咒、神的旨意或其他奇怪的原因。就算在科学进步的今日,依然有人抱着这个想法。 简介从远古时代开始,人就一直在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早期的人相信疾病是神的惩罚, 他们还相信僧侣和巫师可以治好他们的病。 在古希腊,人们患了病就到庙里,送上牺牲动物供奉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他们还用药水或用药水洗澡, 并且严格控制饮食,希望把病治愈。 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伯克拉底声称,引起和治愈疾病的不是魔法,而是大自然。希波克拉底是“医学之父”,他和追随者写了很多医学书。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提问精神”和实验得到提倡和鼓励。这些实验使欧洲的医学建立科学的基础。 很多人开始怀疑传统的医学观念。 维萨里(1514-1564) 等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的尸体,寻找病因和治疗方法。 从那时起,医学上就有了更多地发现。 人类对疾病的战争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中。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用草药和植物来治病。 草药学家写出了草药的名册和他们的用法,僧侣以他们的草药知识而知名。 最早的药剂师叫卖药人,他们用草药来煮药汤。 看在欧洲,很多草药医生在文艺复兴期间被职责为巫师。 现在很多人已把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的治病方法。 几百年来,很多人为现代科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佛兰德医生威萨里绘制了准确的人体图;德国人安东 列文虎克(1632-1723)发现了接种技术-------------一种用注射来预防疾病的方法。 巴斯德-- 法国人路易斯 巴斯德(1822--1895)指出细菌会引起疾病。他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牛奶和啤酒加热,可消灭有毒的细菌。 弗洛伊德-- 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 (1856-1939)专心致志研究人的思想活动过程。他又聆听病人叙述他们的梦和想法来治疗精神病人,这种治疗方法叫做精神分析。 公元前8000年 早期医生实行环钻疗法 公元前400年 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开创科学的医学。 1543年 维萨里出版第一部研究人体的著作。 1615年 意大利医生圣托里奥设计口含式体温计。 1683年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796年 爱德华 詹那作第一次完成牛痘接种。 1816年 法国医生拉埃内克发明听诊器。 1842年 美国外科医生霍勒斯 第一次用全身麻醉做手术。 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线,它使医生能够看见人体内部的情况。 20世纪 苏格兰细菌学家佛莱明发现青霉素。 世界各地医学史中国的医学远古时期,人们在寻觅食物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缓和身体不适,但某些食物有毒性,能引致死亡。当时人们利用热石取暖时,发现以石头烘烤不同的体表部位可以舒缓某些不适,另外亦发现利用骨针捶击特殊位置可舒缓某部位的痛楚。这些经验奠定了草药、针灸治疗的基础。商代的甲骨卜辞反映殷代武丁时期的许多医学知识和医学活动。甲骨文中,殷人对人体表面构造的认识已比较具体,并记有20余种疾病的名称,以及关于生育、梦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少真正的职业医生,如医和、医缓、扁鹊等。一系列医学理论著作也应运而生。《内经》、《难经》是此类著作的现今仅存者。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扁鹊采用了“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汉代的基础上,广泛总结经验,出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特别是脉学、针灸学、本草学及方剂学方面。王叔和的《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脉学专着,奠立了脉理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基础。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唐代医学繁荣并将中医传播海外。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时代,中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四大家、即: “寒凉派” “攻下派” “补土派” “养阴派”。 明代的医家们仍旧沿袭先前医学经典继续发展,继承金元时代医家们提出的医学主张,出现不同学术流派,主要分为滋阴、温补以及明末出现的温病学派。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清朝温病学说有更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立专题。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及著作有,叶桂与《温热论》、薜雪与《湿热条辨》、吴瑭与《温病条辨》。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国民政府时期,政府的医疗政策主导了医学发展。例如1920-1940年国民政府期间,政府采取排斥、抵制中医的措施,认为提升西医学地位等同将国家现代化。这对中医的后来发展有深远影响,造就中西医并存的局面。西医学在中国的突出发展,为中医带来巨大冲击,然而很多中医师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建议并除中医的缺点,同时吸收西医学的优点。当时医学家都提出一些汇通中西医见解,并且不继为后人承接,逐渐形成了中西汇通思潮及学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初期的表表者有:张锡纯、恽铁樵及杨则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指导医疗人员学习及汇通中医,"团结中西医以创造新的医疗系统"是指导政策。1982《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2006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 印度的医学在巴基斯坦,考古学家发现在印度河流域的人,即使在早期的哈拉帕时期(公元前3300年)已经有了医学和牙医学的知识。 阿育吠陀是源自2000年前的南亚的医学。它两个最著名的文献包括了《印度药书》(CHARAKA SAMHITHA)和《外科书》(SUSRUTHA SAMHITHA)虽然这些著作表达的源自吠陀经的一些医学看法极其有限,历史学家有能力示范早期的阿育吠陀与早期的佛教和耆那教直接的历史关系。看起来阿育吠陀最早的基础建立于公元前两千年的古代药草实习综合及源自公元前400年以后的包括佛陀在内的思想家的大量理论的概念的形成、新的疾病分类学和新的治疗法。 根据《印度药书》,健康和疾病不是预先决定的,人类的努力可使生命延长。《外科书》定义医学的目的为治疗病人的疾病、保护健康的人及延长生命。这两部古老的文献包括了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对疾病的发作及结果的预言)的详情。《外科书》著名在描述各种形式的手术,包括鼻成形术、毁坏的耳垂的修复、会阴膀胱切石手术、白内脏外科及一些其它的切除术和手术过程。 阿育吠陀谈及医学的八个分支:内科医学、外科(包括解剖学)、眼、耳鼻喉和头部等疾病与治疗、小儿科、精神病学和心身症、毒物学、返老还童之术及催情之术。 除了学习这些,阿育吠陀的学生被认为知道在准备和应用医学不可缺少的十门技术:蒸馏、操作技巧、烹饪、园艺、冶金术、制糖、药剂学、矿物的分析与准备、金属的混合和碱的准备。不同的科目是在教导相关的门诊科目时教导。例如:解剖学的教育包括在外科的教育内。 在入会仪式结束时,老师将给一个严肃的致词,指引学生到一个纯洁、诚实及素食的生活。学生为了病人的健康而努力奋斗。他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病人。他必须衣着端正及避免饮酒。他必须保持镇定和自制,时时刻刻衡量自己的谈话。他必须持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在病人的家他必须有礼貌及谦虚。如果病人无法治疗,他必须保密如果可能伤害到病人或其他人。 学生正常的训练期看起来长达七年。在毕业之前,学生必须通过一项考试。然而,医生必须继续通过文字、直接的观察及推论来学习。此外,医生也必须出席会议以交换知识。医生也被命令从山上的人、牧人及住在森林的人获取知识。 埃及的医学包含在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的医学知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 相反地,《埃及伯斯纸草文稿》(成书于大约公元前1550年)充满了咒语、驱赶造成疾病的恶魔的方法和其他的迷信。《埃及伯斯纸草文稿》可能是最早记录了肿瘤的文件,但是由于对于古代医学术语缺乏了解,它可能只是指简单的肿胀。 《卡阍城妇科纸莎草文稿》 已知被称为“生命之屋”的医疗机构早在埃及第一王朝的古埃及被建立起来。 已知最早的医生是公元前27世纪的古埃及法老左塞尔的Hesyre的“牙医和医生的长官”Hesyre。 巴比伦的医学最古老的关于医学的巴比伦文献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前半部的古巴比伦时期。最详尽的巴比伦医学文献却是在巴比伦国王Adad-apla-iddina(公元前1069年至1046年)统治时期的由博尔西帕城的医生Esagil-kin-apli所写的《诊断手册》。 随同当代古埃及医学,巴比伦人介绍了诊断、预后、身体检查和药方的概念。此外,《诊断手册》介绍了治疗和病因学的方法及经验主义、逻辑学和诊断、预后和治疗的合理性的使用。此文献包含了一份含有许多病症的名单并经常详述了试验上的观察和用来结合在病人身上所观察的病症与其诊断及预后的合理的规则。 《诊断手册》以一组合理的公理和假设为基础,其中包括了一些现代看法即通过视察病人的症状,我们可能确定病人的疾病、病因、病情的发展及复原的机会。病人的病症及疾病可通过一些医学上的方法如绷带、油和药丸来治疗。 波斯的医学波斯的医学的学习与实施有一个长且成果丰硕的历史。波斯在东西方的交叉处的位置使它成为古希腊和印度医学发展的中心。许多贡献被加入到这个知识体中在伊朗被伊斯兰化之前及之后。 波斯的第一代医生在Jundishapur学院接受训练。医学医院有时候被声称已被发明。例如:腊泽斯成为第一位系统地使用在医学用途上使用酒精的医生。 《医学全书》是一本由伊朗化学家腊泽斯编纂的最完整的书。在这本书里,腊泽斯记录了来自他自己经验的临床个案和提供了各种疾病非常有用的记录。 介绍了麻疹和天花的由腊泽斯编纂的《Kitab fi al-jadari wa-al-hasbah》在欧洲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Mutazilite (一间伊斯兰教神学学校)哲学家和医生阿维森纳是另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医学正典》有时候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著名的书。它曾经是欧洲的标准书本直到启蒙时代。 希伯来人的医学我们大部分对于希伯来人的医学的认识来自于《摩西五经》。它包含了包含了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和仪式,例如隔离受到感染的病人、处理了尸体后需洗澡及将排泄物和粪便埋在远离营地的地方。尽管遵守这些条规确实为健康带来好处,但犹太教徒相信执行这些仪式和禁忌纯粹是为了完成上帝的意愿,而没有隐藏的意图。Max Neuberger 在他的《医学的历史》说:“这些条规关注疾病的预防、流行病的抑制、性病和卖淫的抑制、皮肤的照顾、洗澡、食物、住所与衣服、劳工条规、性生活、人民的纪律等。这些条规中的许多条规例如:安息日的休息、行割礼(犹太教和穆斯林教的宗教仪式,在仪式里进行割包皮活动)、关于食物的法律(禁止猪肉和血)、关于月经、临盆妇女和淋病患者的条规、麻风病患者的隔离和露营的保健,考虑到天气的情况,令人意外的合理。” 希腊罗马的医学自从在1991年在奥地利及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冰人奥茨,人们已经认为医学的历史已经变得更加长。他大约46岁,在身上超过40处有纹身。大部分纹身所坐落的位置是在医学分析也显示她曾经有过的疾病或疼痛如关节炎的地方。他的死亡发生在公元前3300年,而他的尸体是欧洲所保存的最古老的木乃伊,如今被保留在波尔查诺的博物馆中。希腊时代曾经有几十年的时间法律允许医生可以将奴隶或犯人活活解剖来做研究,但后来又禁止活人解剖。 因为亚洲和欧洲社会的发展,信仰系统被不同的自然系统所取代。希腊人自希波克拉底开始就发展了一个体液医学系统,治疗被认为是恢复体内体液的平衡。《古代医学》一部关于医学专题著作,由希波克拉底大约于公元前400年所编纂。类似的看法在中国和印度也得到支持。在希腊,自从盖伦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医学的要旨是通过控制饮食和卫生来维护健康。解剖学的知识非常有限,只有很少外科或其他治疗。靠着和病人的良好关系,医生处理微小的病痛及安慰病人恶劣的情况,但在发生流行病时,一开始发生在城市和动物的驯养,然后在全世界流行,医生的作用不大。 希波克拉底被看作是现代医学之父,而他的跟随者首先描述许多疾病及医学状况。他被赋予荣誉因为他首先描述了杵状膨大(手指与脚趾的末端扩大,指甲闪闪发亮且不正常弯曲的情形),是慢性化脓肺病、肺癌和发绀的心脏病的重要症状。因为这个原因,畸形的手指有时候被称为“希波克拉底的手指”。希波克拉底也是第一位在预后描述“希波克拉底的脸”的医生。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戏剧)中在描述法斯塔夫之死时著名地间接提到对“希波克拉底的脸”的描述。 希波克拉底将疾病分类成急性、慢性、地方性及流行性并使用了术语例如恶化、复发、消退、病情急转、突发、巅峰和康复。另一个希波克拉底的主要贡献可以在症状学、物理的发现、外科治疗和胸积脓症的预后的描述中找到。希波克拉底是第一位备有文件证明的胸外科医生,而他的发现仍然正确。 盖伦进行了许多大胆创新的手术,包括脑和眼的手术,在那之后的大约两千年没有人尝试进行过脑和眼的手术。后来在中世纪的欧洲,盖伦在解剖学的文章成为中世纪医生的大学课程的支柱,然而他们在医学的发展停滞不前。然而在16世纪30年代,比利时的解剖学家和医生安德烈亚斯·维塞利亚斯进行了一项将许多盖伦用希腊文书写的文章翻译成拉丁文的计划。维塞利亚斯最著名的作品——《人体结构》极大地受到盖伦的文章的影响。盖伦和阿维森纳的作品尤其是包含了他们两人的学说的《医学正典》被翻译成拉丁文。《医学正典》维持为欧洲医学教育最具权威的书直到16世纪。 罗马人发明了许多外科器械,包括第一个特别给女人的器械,而且在外科上使用了钳子、手术刀、烧灼剂、剪刀、缝针、探针和扩张器。罗马人也是白内障手术的先驱者。 中世纪的医学逐步发展的科学和宗教的混合物。在早期的中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准的医学知识主要基于仅存的保存在修道院或其它地方的希腊和罗马的文章。关于疾病的治疗和起源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是世俗的,而也基于宗教的看法。因素例如命运、罪恶和星的影响被认为和物理因素相当。 欧利修巴斯是拜占庭帝国最伟大的医学知识编纂者。一些他和其他拜占庭帝国的医生的作品被翻译成拉丁文,甚至到了启蒙时代和理性的时代,被翻译成英文和法文。最后一位伟大的拜占庭帝国的医生是居住在14世纪早期的君士坦丁堡的Actuarius。 医学显然不是博雅教育的七大范畴之一,因此被看成是手工艺甚于科学。然而,医学、法律学和神学分别是欧洲12世纪的第一所大学的学院。 Rogerius Salernitanus的《外科的实施》,为现代外科手册奠定了基础。现代神经学的发展开始于16世纪的描述了脑部构造和其他的维塞利亚斯。他对它的功能缺乏概念,并认为它主要被放置在脑室。 伊斯兰教的医学伊斯兰教的文明着重在医学因为伊斯兰教徒医生对医学的各领域(包括解剖学、眼科学、药理学、药学、生理学、外科学和制药的科学(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有着重大的贡献。阿拉伯人进一步发展了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医学的实施。胡纳因伊本伊沙克和他的助理将希腊医生盖伦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此作品尤其是盖仑所坚持的合理和系统的医学方法为伊斯兰教的医学设置了模板。伊斯兰教医学迅速传遍整个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徒医生设置了最早的医院。欧洲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受到中东的影响而建立了医院。 Al-Kindi在他所编纂的De Gradibus展示了数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尤其是在药理学。这包括了数学上的发展去测定药物的强度和一个能让医生预先知道病人的病的最重要的那几天的系统。腊泽斯辑录了许多依据他自己经验的临床个案和提供了很有用的关于许多疾病的记录。他的《医学全书》介绍了麻疹和天花,并在欧洲非常有影响力。在他的《对于盖伦的疑惑》中,腊泽斯是第一个运用实验方法证明盖伦的体液理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的错误。 Abu al-Qasim 被看成是现代外科学之父。他编纂了《医学的方法》。那是一本30卷的医学百科全书。伊斯兰教徒和欧洲人的医学院都有教授这本书直到17世纪。他用了许多外科器械,包括那些特别给女人的器械、肠线、钳子、结扎线、外科针、手术刀、刮匙、牵引器、外科匙、探针、外科钩、扩张器、锯和石膏。 阿维森纳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之父和历史上其中一个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医学学者。他编纂的《医学正典》(1020年)和《治疗之书》(11世纪)维持了作为伊斯兰教徒和欧洲人的标准课本直到17世纪。阿维森纳的贡献包括在研究生理学中介绍了系统的实验和测量、通过接触传染的传染病的发现、隔离的介绍以限制通过接触传染的疾病的传播、试验中的药物和临床实验的介绍、首次关于细菌和病毒的介绍、从胸膜炎中区分出纵隔、结核能通过接触传染的特性、通过水和土壤传播的疾病、首次对皮肤疾病的详细描述、性病、性反常、神经病、用冰来治疗发热和从药理学中区分出医学。从药理学中区分出医学对于制药的科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同名图书基本信息书 名: 医学史作 者:(美)玛格纳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208085992 开本: 16开 定价: 68.00元 内容简介本书以一种大致按历史年代、主要以主题的方式展开,将数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浓缩在一个前后连贯且富有趣味的描绘之中。第二版不仅涵盖了西方医学的全貌,还对丰富多彩、互有差异的东方医学传统作了生动的介绍。书中专章描述了在哥伦布到来之前美洲大陆的医学史和美国建立之后的医学进程,还对近几十年来医学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事件、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本书将医学史纳入整个社会历史的大框架中,从“内史”和“外史”诸方面,多维度地考察了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一些传统理论和现成观点提出了挑战。 作者简介洛伊斯·N.玛格纳是印第安纳州拉斐埃特市普渡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她是诸多报刊、图书评论和书籍的作者和合著者,这其中包括《生命科学史》。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了从女权主义者对达尔文学说的看法到对当下中、日、韩医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内的广泛领域。玛格纳教授是美国医学史协会、科学社会只和沾亲带故曾史协会的会员,她于193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68年在威斯康里-麦迪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图书目录序言 第一章 古病理学和原始医学 引言 古病理学:方法和问题 木乃伊和疾病征兆 冰上旅行家 原始医学和外科 治愈的宗教仪式,传统和巫术 推荐阅读 第二章 古代文明中的医学: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引言 美索不达米亚 汉谟拉比法典 埃及 古代医学记载 推荐阅读 第三章 印度和中国的医学传统 印度 印度草医学,生命的科学 外科学、解剖学和标本 中医:经典的、传统的和现代的 三个天帝:伏羲、神农、黄帝 解剖学的经典中文概念 圣人、医师、医治者和庸医 针刺术和灸术 药物知识和营养学 外科学 中国的文化领域 现代中国的医学实践 推荐阅读 第四章 希腊一罗马医学 哲学和医学 希波克拉底和希波克拉底传统 疾病的本质和四元素说 对医药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崇拜 亚历山大时代的科学和医学 罗马世界的医学 盖伦和盖伦医学 盖伦的解剖程序 盖伦哲学:血液、呼吸、元气、灵魂 盖伦的治疗学及致病的原因 推荐阅读 第五章 中世纪 修道院和大学 医学教育和实践 中世纪的外科学 妇女和医学 中世纪的流行病 腺鼠疫 从麻风病到汉森氏病 伊斯兰医学 先知医学 医院和临床医学 伊斯兰教医学上的伟大圣人 伊本·阿尔·纳菲斯的奇怪案例 伊斯兰教医学的幸存 推荐阅读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改变世界的发明 医学人文主义 验尸、艺术和解剖 安德烈·维萨里和人体结构 内科与外科 安布罗斯·巴累和外科艺术 玄学:占星术和炼金术 梅毒——文艺复兴的灾难 梅毒和人体实验 血液循环的发现 威廉·哈维和血液循环 哈维富于矛盾的影响:用柳叶刀和水蛭治疗 输血 换心术 桑克托留斯和定量法 推荐阅读 第七章 美洲土著文明与文化 拉丁美洲的土著文明 阿兹台特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美洲疾病 推荐阅读 第八章 欧洲医学的美国化 革命性战争与新的共和国 医疗职业 地方特色 南北战争 推荐阅读 第九章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 托马斯·西登哈姆:英国的希波克拉底 痛风和秋水仙碱 奎宁与疟疾 18世纪:现代医学基础 启蒙哲学与医学改革 营养、营养不良、健康与疾病 天花:天花接种、天花疫苗和消灭天花 爱德华·琴纳、牛痘和疫苗 全球消灭天花 推荐阅读 第十章 医学非主流文化:非正统医学与选择医学 医学市场 卫生改革运动 家庭医学 医学宗派 整骨疗法与按摩疗法 选择性医学、补充医学和综合医学 推荐阅读 第十一章 妇女和医学 产褥热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塞麦尔维斯 助产士和医学男性 护士的发展 “女性本性”和女性医生 推荐阅读 第十二章 外科的艺术和科学 麻醉 笑气、乙醚和外科麻醉剂 手术后感染 约瑟夫·李斯特和杀菌术 抗菌术和无菌术 关于院内感染 推荐阅读 第十三章 医学微生物学和公共卫生 路易·巴斯德 罗伯特-科赫 看不见的微生物与病毒学 推荐阅读 第十四章 诊断与治疗 诊断的科学和艺术 血清疗法 抗生素与免疫 自然防御:体液性的或细胞性的? 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医学 反常的进步 推荐阅读 索引 出版教材书名:医学史--高等院校医学教材 ISBN:781071492 作者:张大庆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定价:21.5 页数:0 出版日期:2003-8-1 版次:1 开本:小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医学史是我国医学院校中最早开设的医学人文学课程,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国家规划的医学史教材。鉴于此,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编:张大庆)牵头,联合兄弟院校的医学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突破了以往将中西医学史分别撰写的体例,通过比较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不同发展态势,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医学发展的轨迹,理解医学的本质和价值。 目录: 绪论 (1) 1 古代的医药文明 (5) 1.1 人类医药文明的曙光 (5) 1.1.1 医药卫生的萌芽 (5) 1.1.2 原始的医药卫生文化 (6) 1.1.3 史前医疗保健经验的递嬗 (6) 1.2 文明古国早期的经验医学 (7) 1.2.1 古埃及医学 (7) 1.2.2 巴比伦医学 (9) 1.2.3 古印度医学 (10) 1.2.4 中国上古医学 (11) 1.3 东西方医学的交相辉映 (14) 1.3.1 中医学的奠基 (14) 1.3.2 西南亚地区的医学 (17) 1.3.3 古希腊医学 (18) 1.3.4 亚历山大利亚医学 (21) 1.3.5 古罗马医学 (23) 1.3.6 早期东西方医药文化交流与比较 (28) 2 医学的演变、传播与交融 (30) 2.1 欧洲古典医学文化的衰落 (30) 2.1.1 疫病与古典欧洲文化的衰退 (30) 2.1.2 基督教医学与拜占庭医学 (31) 2.2 中国医学的兴盛 (33) 2.2.1 医学理论的提高 (33) 2.2.2 方书编撰 (35) 2.2.3 药学成就 (36) 2.2.4 临证医学的进展 (38) 2.2.5 中外医学交流 (38) 2.3 阿拉伯医学的兴起 (39) 2.3.1 伊斯兰文化和希腊化时代 (40) 2.3.2 阿拉伯医学的黄金时代 (41) 2.3.3 阿拉伯医学成就 (42) 2.4 西方医学建制化的开端 (44) 2.4.1 从修道院医院到世俗医院的建立 (44) 2.4.2 萨勒诺医学中心与医学教育 (44) 2.4.3 大学的兴起 (45) 2.5 瘟疫与卫生检疫 (47) 2.5.1 传染病的流行 (47) 2.5.2 卫生检疫制度的建立 (48) 2.6 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 (49) 2.6.1 医政设施的进步 (49) 2.6.2 大型医书的编撰 (51) 2.6.3 医学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51) 2.6.4 本草学的发展 (53) 2.6.5 医学各科的成就 (54) 3 医学革命与生物医学的奠基 (58) 3.1 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的进步 (58) 3.1.1 文艺复兴的时代特征 (58) 3.1.2 自然科学的进步 (59) 3.1.3 机械唯物论 (60) 3.1.4 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 (62) 3.1.5 国际医学交流 (63) 3.2 医学革新与人体解剖学的建立 (64) 3.2.1 医学改革家巴拉塞尔萨斯 (64) 3.2.2 早期的人体解剖活动 (65) 3.2.3 人体解剖学的奠基 (67) 3.2.4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 (68) 3.3 生理学的发展 (69) 3.3.1 人体机能测量 (69) 3.3.2 血液循环理论 (70) 3.3.3 神经生理与消化生理 (71) 3.3.4 其他生理学研究 (72) 3.4 变革中的医学理论 (72) 3.4.1 医学学派 (73) 3.4.2 病理解剖学 (74) 3.4.3 疾病分类学 (76) 3.5 临床医学的进步 (77) 3.5.1 外科学 (77) 3.5.2 内科学 (79) 3.5.3 传染病学 (83) 3.5.4 产科学 (84) 3.5.5 精神病学 (85) 3.6 预防医学的兴起 (85) 3.6.1 传染病的流行 (85) 3.6.2 统计学的应用 (86) 3.6.3 预防医学的萌芽 (86) 3.6.4 公共卫生改革 (87) 3.6.5 牛痘接种术的发明 (88) 4 生物医学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91) 4.1 科学技术对医学的推动 (91) 4.1.1 政府参与科学活动 (91) 4.1.2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92) 4.1.3 三大发现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94) 4.2 医院医学的诞生 (94) 4.2.1 病理解剖学的深入:组织病理学 (95) 4.2.2 诊断学的进步 (96) 4.2.3 外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97) 4.2.4 治疗学的进展 (100) 4.2.5 其他临床学科的发展 (101) 4.3 实验医学的奠基 (101) 4.3.1 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 (101) 4.3.2 细胞病理学的建立 (104) 4.3.3 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更新 (104) 4.4 疾病原因:病原生物学的诞生 (106) 4.4.1 微生物学的建立 (106) 4.4.2 寄生虫病学的建立 (109) 4.4.3 免疫学的发展 (110) 4.5 预防医学的发展 (113) 4.5.1 卫生调查与研究 (113) 4.5.2 公共卫生学的建立 (114) 4.5.3 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 (115) 4.5.4 社会医学的兴起 (116) 4.6 现代医学体系的形成 (117) 4.6.1 现代医学教育的奠基 (117) 4.6.2 医学团体、医学期刊的发展 (118) 4.6.3 医学职业 (119) 5 西方医学的传播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120) 5.1 西医的传播 (120) 5.1.1 探险与殖民活动 (120) 5.1.2 帝国主义的文化统治 (121) 5.1.3 医学现代化运动 (122) 5.2 传统医学的发展 (126) 5.2.1 中医药物学和方剂学的成就 (126) 5.2.2 中医各科临床的成就 (129) 5.2.3 中医基础研究 (134) 5.2.4 温病学派的兴起 (138) 5.2.5 西方传统医学的发展 (141) 5.3 传统医学的困境 (144) 5.3.1 传统医学的危机 (144) 5.3.2 传统医学的变革 (147) 6 现代医学的发展 (150) 6.1 科学技术革命对医学的影响 (150) 6.1.1 现代物理学革命 (150) 6.1.2 现代化学的变革 (151) 6.1.3 现代生物学革命 (153) 6.2 现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61) 6.2.1 基础医学 (162) 6.2.2 临床医学 (165) 6.2.3 预防医学 (166) 6.2.4 军事医学 (167) 6.3 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 (168) 6.3.1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68) 6.3.2 疾病防治的主要成就 (170) 6.3.3 医学研究的成就 (172) 6.3.4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174) 6.4. 现代医学中传统医学的价值与地位 (175) 6.4.1 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 (175) 6.4.2 印度传统医学的发展 (177) 6.4.3 替代医学的兴起 (178) 6.4.4 传统医学对现代医疗保健的影响 (180) 7 现代医学的重大成就 (185) 7.1 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深化 (185) 7.1.1 病原微生物的新发现 (185) 7.1.2 维生素的发现 (187) 7.1.3 激素的发现与现代内分泌学的发展 (188) 7.1.4 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重大突破 (192) 7.2 疾病诊断与治疗上的主要进步 (193) 7.2.1 诊断技术的发展 (193) 7.2.2 化学疗法的创立和抗生素的发现 (195) 7.2.3 外科学的突破 (196) 7.2.4 介入治疗与人工心脏 (199) 7.2.5 人工生殖技术的突破 (200) 7.3 预防免疫技术的进步 (200) 7.4 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 (202) 7.4.1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202) 7.4.2 电子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应用 (204) 7.4.3 电子显微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206) 7.4.4 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208) 7.4.5 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209) 7.4.6 超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210) 8 医学模式和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213) 8.1 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13) 8.1.1 医学研究的深入分析与整体综合 (213) 8.1.2 学科的分化与综合 (215) 8.1.3 高新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更广泛地应用 (216) 8.2 现代医学面临的困境 (217) 8.2.1 疾病谱的变化 (217) 8.2.2 传染病重新出现 (218) 8.2.3 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及其难题 (220) 8.3 医学模式的多元化建构 (223) 8.3.1 历史上的几种医学模式 (223) 8.3.2 生物医学模式 (224) 8.3.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5) 8.4 医学的未来 (228) 8.4.1 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与医学的未来 (228) 8.4.2 基因组学研究与未来医学革命 (228) 8.4.3 干细胞技术与医学发展的未来 (229) 8.4.4 纳米生物技术与医学发展的未来 (231) 8.4.5 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 (232) 附录 (234) 中外医学比较年表 (234)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表 (237) 网络医学史资源 (242) 主要参考文献 (24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