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医学辐射防护学
释义

医学辐射防护学由广州医学院院强永刚教授任主编,卓维海、曹建平、徐晓、陈大伟、郭国祯和王明明教授为副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学辐射防护学》于2008年1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978-7-04-025056-5)。

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国17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内容以近年来国内外辐射防护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教学实际需要编写而成。目的是贯彻国务院449号文和卫生部46号令,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中普及辐射防护知识。

教材由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和中国CDC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苏旭所长做序。全书45万字,共分16章,分别介绍了核辐射物理基础、辐射计量学、辐射作用的原理与生物效应、电离辐射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放射病诊治与放射复合伤、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核辐射事故应急与响应、含放射性物品和消费品的防护、营养保健及非电离辐射防护等。

本书的特点是采用案例式编排方式,内容选定反映学科最新进展,深度与广度把握得当,基础与临床实践结合,写作方法重点突出,体现传承与创新,难点以问题为中心、启发性案例为导向,每章配备章节要点、知识点(Key point)和复习思考题等,强调放射安全又不造成“放射恐惧”。

教材编写巧妙地将“核事件救治”隐秘于辐射防护内容之中,培养既适用核突发事件、又能满足和平时期医院防护要求的“复合”人才培养,一旦发生核战争,这些学生所学知识稍做培训即可用于核弹袭击后的应急处理,实现同一教学平台,双重战略含义。

本书作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各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和预防医学、医学影像、放射医学、放射治疗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作为管理部门放射防护培训教材以及临床医生和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购书请直接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系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概念

一、辐射的特点与组成

二、天然辐射与人工辐射

第二节 医学辐射的发展与回顾

一、辐射的医学应用概述

二、医学辐射防护学的发展

案例(1-1)

第二章 核辐射的物理基础

第一节 原子结构、X射线与核素

一、原子结构

二、X射线

三、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

四、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裂变与聚变

一、 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与结合能

案例(2-1)

二、核衰变类型与规律

三、核裂变与核聚变反应

第三节 放射线与物质作用的物理基础

一、电离与激发作用

二、散射与吸收

三、轫致辐射与湮没辐射

四、契伦科夫辐射

第三章 人体辐射计量学

第一节 电离辐射计量学

一、照射量(X)

二、吸收剂量(D)

三、比释动能(K)

四、当量剂量(HT, R)

案例(3-1)

五、有效剂量(E)

案例(3-2)

六、待积剂量

七、常用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非电离辐射计量学

一、电磁辐射计量

二、核磁共振计量

三、超声辐射计量

四、激光辐射计量

第四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原理

第一节 电离辐射与生物靶学说

案例(4-1)

一、靶学说与靶数学模型

二、辐射的种类与物质作用的特点

第二节 传能线密度、相对生物效能与辐射敏感性

一、传能线密度

二、相对生物效能

三、辐射敏感性

案例(4-2)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作用的化学基础

一、辐射与自由基等活性基团

二、自由基等活性基团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三、电离辐射的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四、辐射对信号传导的作用

五、电离辐射对细胞周期的作用

第四节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辐射源相关的因素

二、受照机体的相关因素

三、环境相关因素

第五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一、早期效应与迟发效应

二、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

三、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

四、电离辐射旁效应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一、电离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与凋亡

二、细胞存活曲线及其参数

三、电离辐射诱发细胞染色体畸变

案例(5-1)

四、电离辐射诱发的旁效应

第三节 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

一、 随机性效应特征

二、电离辐射致癌效应

三、电离辐射遗传效应

案例(5-2)

第四节 电离辐射的确定性效应

一、确定性效应特征

二、出生前确定性效应

三、出生后确定性效应

四、儿童确定性效应

第五节 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的几种观点

一、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生物作用

二、低剂量有益

三、超过阈值有害

四、线性无阈有害

第六章 电离辐射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损伤

案例(6-1)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一、造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点

二、血液系统的辐射损伤特点

三、电离辐射致出血综合征

四、造血系统辐射的近期和远期效应

五、骨髓造血损伤的靶分子基础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放射敏感性

三、急性全身照射的免疫效应

四、慢性照射的免疫效应

第七章 放射损伤临床

案例(7-1)

第一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急性放射病分型

四、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五、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第二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性损伤

一、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案例(7-2)

二、慢性放射性皮肤疾病

三、放射性白内障

第三节 内照射放射病

案例(7-3)

一、放射性核素体内摄入与代谢

二、内照射放射病临床特点

三、内照射放射病的诊断

四、处理原则与救治措施

第八章 放射复合伤与中子损伤

案例(8-1)

第一节 放射复合伤

一、放射复合伤的分类和分度

二、放射复合伤的特点及病理基础

三、放烧冲复合伤的临床表现

四、放射复合伤的诊断

五、急救与治疗原则

第二节 中子的放射损伤

案例(8-2)

一、中子损伤的生物学基础

二、中子对主要组织的损伤

三、中子急性放射病的特点

四、中子放射病诊断中的问题

五、中子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

第九章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

第一节 放射防护标准发展概述

一、国际放射防护标准的演进

二、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发展

第二节 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辐射防护的目的

二、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案例(9-1)

三、潜在照射与干预

案例(9-2)

第三节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具体要求

一、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

二、辐射场所的分级和防护要求

三、基本标准的剂量限值与豁免

四、医疗照射的剂量约束

五、国民的安全文化素养

六、干预

第四节 放射性废物的治理

一、放射性废物的概念、来源及其特点

二、放射性废物分类及管理原则

三、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四、放射性废物管理体制与政策

第五节 电离辐射标志与警告标志

第十章 医疗照射与放射诊断的防护

第一节 辐射源与辐射场

一、X射线及辐射量的估算

第二节 医疗照射的防护

一、医疗照射的基本概念

二、医疗照射防护的发展与现状

三、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案例(10-1)

第三节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一、尽量减少源的强度

二、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

三、空间防护─增大人与放射源的距离

四、屏蔽防护─利用屏蔽物

第四节 医疗照射屏蔽材料与厚度估算

一、X或γ射线的衰减规律

二、医疗照射屏蔽厚度的估算方法

案例(10-2)、案例(10-3)

三、屏蔽材料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

第五节 核医学诊疗的防护

一、放射性物质的进入与转移途径

二、内照射剂量的估算方法

三、核医学诊疗的正当化与最优化

四、核医学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一章 临床治疗中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

一、介入放射学概述

案例(11-1)

二、操作人员和患者受照剂量

三、介入放射学的人体生物效应

四、介入放射学的剂量估算方法

五、介入放射学的防护

第二节 骨科复位中的放射防护

一、X射线下骨科复位的特点

二、受照剂量与影响因素

三、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四、骨科复位的防护原则

第三节 放射治疗与粒子植入的防护

案例(11-2)

一、放射治疗防护的特殊性

二、实施放射治疗的防护要求

三、治疗室的防护要求

案例(10-3)

四、粒子植入治疗的放射防护

第十二章 医疗照射实践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质量保证与许可证制度

一、医疗照射质量保证的含义

二、医疗照射的许可证制度

案例(12-1)

第二节 医疗照射对受检者和患者的防护要求

一、X线诊断中受检者的防护要求

二、核医学诊治患者防护基本要求

三、放射治疗患者防护的要求(见第十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操作的质量要求

一、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操作要求

二、体外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操作的要求

三、核医学诊治操作人员要求

第四节 放射诊疗设施和环境防护的要求

一、诊断X射线机设施和环境防护要求

二、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防护要求

三、放疗设施和环境的要求

四、核医学工作场所和防护要求

第五节 医疗照射质量控制检测

一、医疗照射质量保证主要内容

二、医疗照射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第十三章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应急与响应

第一节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简介,案例(13-1)、案例(13-2)和案例(13-3)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类型、分级和特点

一、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二、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分级

三、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应急组织体系、对策与措施

一、应急组织体系

二、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对策

三、应对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措施

第四节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

一、现场援救

二、医学处理

第十四章 营养与保健

第一节 辐射对机体营养素的破坏作用

第二节 放射性工作人员营养需求量及特殊要求

一、放射性工作人员营养的特殊要求

二、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营养需要量

第三节 辐射损伤防治药品与保健品

一、放射损伤的防治药物

二、放射损伤的防治保健药物

案例(14-1)

第四节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一、放射工作人员从业条件与培训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四、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保健措施

第十五章 含放射性物质制品、消费品

及伴生X射线产品的防护

案例15-1

第一节 含放射性物质制品、消费品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建筑材料和室内氡气的防护

一、建筑的分类与照射指数

二、对建筑材料防护和销售的要求

三、室内氡及其防护

第三节 其他含放射性物品、应用品的防护

一、发光涂料

二、仪器与仪表

三、地热水

四、日用陶瓷、牙瓷

第四节 含放射性物品的其他防护要求

一、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其他要求

二、含密封放射源的消费品其他要求

三、个人受照剂量的要求

四、包装和说明书的要求

第五节 视屏装置的安全与防护

一、视屏装置对人体的不良作用

二、视屏操作者的防护措施

第十六章 医用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第一节 电磁辐射对机体作用与防护

案例16-1

一、电磁辐射的分类

二、电磁辐射的来源与传播途径

三、电磁辐射的医学应用

四、电磁辐射的生物学作用机理

五、电磁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六、电磁辐射危害的防护

七、电磁辐射职业卫生标准

第二节 核磁共振对机体的作用及可能危害

一、核磁共振技术及医学应用

二、MRI对机体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三、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要求

第三节 激光对机体的作用和防护

一、激光对机体的作用

二、激光对机体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三、激光的防护措施

四、激光安全标志

五、激光职业卫生标准

第四节 超声波对机体作用和防护措施

一、超声波对机体的作用

二、超声波对机体的健康效应

三、超声波的安全与防护

四、医用超声相关标准

第五节 非电离辐射的安全策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