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言九鼎
释义

一言九鼎,比喻量大,能说话力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基本信息

成语:一言九鼎

发音:yī yán jiǔ dǐng

近义词: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一字千金

反义词:人微言轻

解释: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说话有份量,起决定作用。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示例:

姚雪根《李自成》二卷四零章:“贤妹是他救命恩人,一言九鼎。”

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清·冯桂芬《至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

词 目 一言九鼎

发 音 yī yán jiǔ dǐnɡ

释 义 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 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示 例 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近义词 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

反义词 人微言轻

歇后语 皇帝爷开金口

英 文 solemn promise

灯谜面 最重的话语

用 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用法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此话的出处就在《战国策》开首的此篇。战国时代风云激荡、群雄逐鹿、弱肉强食,作为日渐衰落的东周的重臣颜率,为应对国难,在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基础上和对游说技能的熟练驾驭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两语、轻轻松松就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如果换些没头脑的庸官,那么不仅兴师动众,而且会使尊严、利益丧失殆尽。一切正如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所写的:“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专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一句话就有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常用作信守诺言,用法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比喻信守诺言。常用来表达重诺、极信守诺言。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唐王勃《滕王阁序》:“阎闾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鼎:古代炊具。鼎食还有严格的级别制度,天子是九个鼎,诸侯是七个,大夫五个,其余官员三个,若有违规,就视为谋逆。因此,九鼎也成了天子的代名词,而天子是金口玉言,所以又演变为一言九鼎,就是指是天子说的话。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