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生至少一次的哲学浴 |
释义 | 作者:赵玲玲 ISBN:10位[7301132409]13位[97873011324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1 定价:¥25.00元 内容提要用哲学培植起自己心灵的根,你才会发现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而融入生活,哲学才会显示出更为顽强的生命力。 这本书从哲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生问题,对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惑、如何以正确的观念看待社会和如何提升生命的境界进行讨论,从个人的情感到对社会的认识,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本书没有煽情故事,没有麻辣语言,它是一杯清茶,让你在喧嚣中静下来轻酌慢饮,直面人生、审视内心、细细回味。 编辑推荐当哲学的太阳冉冉升起,生活的迷雾会渐渐消失。 作者简介赵玲玲,台湾辅仁大学哲学博士,德国哲学家Dr.Albertczench亲炙十年;曾创立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并任系主任九年,现任台湾天人研究学院院长、立德管理学院哲学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班客座教授。 现 任:北京大学哲学系道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天人研究学院院长、台湾立德 管理学院哲学教授、孙文学术思想研究交流基金会董事长。 学 历:教育部国家文学博士、辅仁大学哲学博士。(1973年) 教授经历: (1)1978-1980年任中山大学复校筹备处教授兼顾问。 (2)1980年(创立)-1988年任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3)1988任台湾师范大学三研所教授,1990-1996年并兼任所长。 (4)1969年起在:政大、辅大、东吴、师大、华梵、国防医学院、国防大学等大学部及研究所讲授:中、西哲学史、理则学、认识论、形上学、心理学、易经、老庄思想、佛学概论、哲学概论、人生哲学、心灵哲学、管理哲学、魏晋学术思想及当代哲学专题等诸哲学专题研究课程。 (5)2006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研究生班讲授:哲学导论、周易经典;2008年另讲授:方法论、 汉唐思想史。 (6)2004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管理哲学董事长班讲授: 道家的养生术、风水哲学、道家的生命哲学、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国哲学与文化、哲学概论、周易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价值、易经的用世之道等十几场演讲。 现任学术及社会服务: (1)国际儒联及孔孟学会理事、黎明及中华学术基金会董事 (2)易学、道学杂志顾问(1976、1980年迄今) (3)1991年起主办「21世纪孙逸仙思想国际学术系列研讨会」迄今己13届。 主要学术论文及专书: (1)邵康节观物内篇之研究 (2)先秦儒道两家形而上思想之研究 (3)魏晋南北朝士人之价值取向与讲学之风 (4)清识、清谈、谈隐 (5)双体四用论 (6)《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生命之歌》《有理与合理》《中国哲学与中国前途》,《人的时代意义》,《易经的用世之道》,《孙逸仙哲学思想》,《信仰与情操之美》《未知生焉知死》, (7)从思维方法学看易经非常态预测学对廾一世纪之贡献 (8)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内在性承启之省思 (9) 一生至少一次的哲学浴(北大出版社2008) (10)成器比成功更重要(北大出版社2010) 目录幸福在你手中:困惑时代的自我选择 第一章 徘徊在得失之间 一、得失: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给得失病把把脉 三、“跷跷板式”得失后遗症 四、走出得失: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第二章 有预防挫折的疫苗吗 一、剥开挫折的外壳 二、透析挫折的内核 三、引发挫折的四大病毒 四、这样减少挫折发病率 第三章 幸福就在你手中 一、快乐就是选择 二、爱情是不是一道难题 三、婚姻,不为让爱情死机 四、解读幸福的密码 第四章 如何肯定自己的价值 一、到底什么是价值 二、价值失落时代的两大现象 三、人生哲学与“人死哲学” 四、如何肯定自己的价值 尺度在人心里:合理走遍天下 第五章 小心,有理不一定合理 一、嗨,我就是理 二、“理”的不讲理和“有理”取闹 三、讲理≠讲的人多了,便成了理 四、请“合理”上岗,让“有理”下课 第六章 意见不是知识 一、知识爆炸,还是意见爆炸 二、意见化身为“知识”的五件外衣 三、成功需要真知识 第七章 从根本上培养人际关系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二、得人方法:“感而遂通” 三、人气与骨气成正比 四、就这样被你征服 培植心灵的根: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第八章 科技社会还需要道德吗 一、心灵被什么奴役 二、扼杀了道德的那些观念 三、生命不能无水栽培 第九章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一、令心灵震颤的美 二、其实,你已被信仰包围 三、被冷落的情操 四、净化心灵的三股清流 五、怕只怕三十而不立书摘 第一章徘徊在得失之间 相信只要稍稍懂事的人,大概都经历过得和失这两种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得”应该是很快乐的事,而“失”应该是很痛苦的事,可是事实又好像未必如此。因为,有时是“得”了,却觉得很惶恐,得到之后又往往会有某种程度的后悔,又希望它来得稍迟一些,或者希望以别的方法得到,乃至于在失去某些事物时,又可能因为别人的劝说、解释,而使得自己觉得“失”或许也是一种很好的滋味。因为没有吃过苦的人,不知道甜的滋味是什么;没有生过病的人,不知道健康的滋味是什么。所以,“失”的滋昧有时候好像也是必需的,唯有有了“失”的经验,才能了解到“得”的可贵。因此,“得”不见得快乐,“失”不见得痛苦,但是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得”,不希望“失”。当自己仔细思考时,心中依然有相当多的矛盾,究竟我是喜欢“得”呢,还是喜欢“失”?当我期盼“得”的来临时,到底是基于怎样的复杂情绪,使自己一直盼望“得”?由于我们自己并不了解这种复杂的情绪,所以往往会用尽各种办法,为着一个奇怪的观念而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乃至于生命。等到年龄稍长之后,仔细算算自己这一生的账,发现似乎并没有得到,也谈不上失去,可是一生却在“得”与“失”的复杂心理状况之下,就糊里糊涂地走过来了。所以得失问题和每一个人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但是好像都是雾里看花,并没看清楚;亦因为不了解,心里也就很惶恐。因此,如果说人是万物之灵的话,至少在得失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得并不理想;假如说人的目的是追求智慧与聪明的话,那么人如果不能面对、了解得失问题,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人。所以,我想谈谈——为什么得失问题那么让人关心,却又那么扑朔迷离,让人觉得就连经验、年龄都不足以驾驭它、控制它,更遑论想随心所欲地操纵它的影响力了。 首先要说的是,究竟什么是“得”,什么是“失”,第二要谈的是,为什么得失在我们的心理上,会成为具有那么大影响力的巨人,操纵着我们的理想、作为,乃至一切的一切,究竟其原因何在?第三部分是关于得而复失,或不得其求的后遗症。得失本身只不过是刹那之事,但是得失之所以让我们重视,以及得失之所以能摆布人的心理,主要原因是它的后遗症太可怕。第四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解决,如何把得失的心理问题从人身上抛离出去,假如不能完全抛开的话,最起码也希望让它的危害度降到最低。 一、得失:横看成岭侧成峰 首先来谈什么叫做“得失”。相信大家都会说:想要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