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生补处 |
释义 | 一生补处(梵eka-ja^ti-pratiboddha,藏skye- ba-gcig-gis thogs-pa),菩萨阶位的最高位,即等觉位。或译作一生所系。因经此生的系缚即可补佛位处,故称一生补处,略称补处。 详细介绍《无量寿经》卷上(大正12·268b)︰‘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三十六(大正 11·874c)︰‘一切有学、阿那含、辟支佛,于此福行,应先发起如是胜心,得不退转一生补处,次当作佛。’《阿弥陀经》(大正12· 347b)︰‘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一般说来,此菩萨位还存有元品(根本)无明,受变易生死,故名一生;到最后断惑入妙觉位,补前佛位处,故名补处。而将弥勒菩萨名为一生补处菩萨,主要是依据《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等经所说。盖弥勒菩萨今在兜率天,待其此生结束后,将降在娑婆世界补释迦之佛处。 现益与当益日本净土真宗认为就信心之利益而言,一生补处可分为现益与当益二途︰ (1)如为现益,则获得信心的念佛行者,于现世立即住于一生补处位。 (2)如是还相回向的利他教化之位︰亦即念佛行者往生安乐净土,快速超证灭度大果,同时住此位尊奉普贤之德,作化他之利益。 总之,彼土的一生补处有灭度与因果不二的关系。然而安乐净土的阿弥陀如来,是尽未来际不入涅盘的报身佛,往生者虽不能补其佛处,但具有至十方佛土任何世界补佛处之德,所以称为一生补处菩萨。 《佛学常见词汇》尽此一生即能补到佛位的意思,为最后身菩萨的别号,如现居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即是一生补处菩萨。 一生补处即是一生成佛,亦即“即身成佛”。在释迦世尊一代时教中,唯《大方广佛华严经》与《妙法莲华经》,堪称一生成佛之鸿篇巨制,体大思精。夫《妙法莲华经》所论者是毕竟不退而终极成佛,《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论者是圆证不退而一生成佛。 妙法莲华经阐释《妙法莲华经》中所凸(tū)显的是除了位、行、念三种不退以外的毕竟不退。蕅益大师于《要解·玄义》中云:“毕竟不退者,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sī)度脱。”此即所谓“一厉耳根,永为道种”,是毕竟不退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阐释而《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所阐释的是:圆证不退而一生成佛。《要解》云:“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夫《妙法莲华经》中有龙女一生成佛,《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善财一生成佛,蕅益大师何以独赞(zàn)《大方广佛华严经》耶?读蕅益大师《法华会义》可知:龙女所证乃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位,初登念不退,此位菩萨可“百界作佛”,亦即是说可同时于一百个无佛世界中示现佛身,教化众生。而《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善财所证乃圆教等觉位,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超越龙女四十个位次,且五十三参至普贤菩萨所时,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华藏世界海四十一位次之法身大士,一致进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因此蕅益大师偏赞(zàn)《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一生圆满”,并曰:“《华严》所禀,却在此经。”意谓《华严》所禀施(禀持授予)给众生一生成佛之法门,是《华严》未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故曰:“却在此经”。此经即《佛说阿弥陀经》,本经所诠,正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登峰造极,归宗结顶,终极成佛之法门,“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要解》),良以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知,非九法界自力所能知也,故疏此经者虽多,多多端寡要,辞(cí)繁义蚀(shí),未能将《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等觉菩萨所修之最终成佛之法门与净土法门平等并论,是为欠憾,故蕅益大师感慨良多,曰:“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窥基大师《通赞疏》云:“华严及弥陀经是八宗收。”无隐大师谓《华严》即广本《弥陀》,《弥陀》即略本《华严》,观上二大师之言,则知看经不具圆顿眼,则孤负佛恩也,多矣! 又华藏世界海中,净土无量无边,而普贤、善财等必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圆满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源头肇起于《华严》,但以凡夫及二乘不能与会,莫由禀承,故于方等会上(方等者,《止观·二》云:“方等者,或言广平,今言方者,法也。般若有四种方法,谓四门入清凉池,即方也。所契之理平等大慧,即等也”。亦即方者能契之行;等者所契之理),佛以无尽大悲,普为一切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宣说《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令其悉于现世之中告别娑婆,求生净土,直至圆满佛果而后已。由此可知,《普贤行愿品》是接引念不退之法身大士往生净土,净土三经是接引行不退、位不退、毕竟不退之凡圣往生净土,接引方法虽异,往生净土是一,祈慎思明辩,择经而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