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清专案
释义

一清专案

一清专案是台湾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治安政策之一。

1984年“一清专案”,是由台湾戒严时的警备总部主导,依据“台湾省戒严时期取缔流氓办法”执行,锁定的首要黑帮为日渐坐大的“竹联帮”,接着连续实施“二清专案”和“三清专案”。

执行

1984年11月12日,时任中华民国内政部长的吴伯雄在警政署宣布开始展开一清专案,针对当时国内主要的帮派及流氓进行扫荡,使得当时国民对中华民国政府产生对治安相当的信心。此次扫荡行动中竹联帮的首脑陈启礼、吴敦亦被捕,由于陈启礼是台湾公家秘密派到美国刺杀刘宜良的主嫌(参见江南案),犯案回台湾后即成为一清专案的重要对象,使得一清专案更受瞩目。

批评和影响

违反宪法精神一清专案是以戒严时期“取缔流氓办法”为依据,而该办法性质上是一个行政命令,且遭到逮捕者毋须经过法院的审判,便可以裁定管训,明显有违反法律保留原则及中华民国宪法第8条之虞,未能兼顾宪政体制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

黑社会势力洗牌一清专案将锁定对象以黑道竹联帮为主,4000名检肃对象中,竹联帮份子就占三分之一。全台各帮派组织领导者被扫荡入狱,在狱中管理却问题丛生,一群本省人角头老大,受到外省人为主的竹联帮欺凌,深感无援,唯有相互结盟,在台北看守所以“替天行道”为号召,创立了“天道盟”(1986年10月31日),此后并成为台湾三大帮派之一。

另一方面,黑道大哥扫荡入狱后,各帮派继而由原先的小弟领导,在黑道大哥获释回到帮派中时,黑道伦理大乱,新旧领导世代的冲突造成了为数不少的流血事件。

渗透政治部分黑道人物在一清专案出狱后,如郑太吉、罗福助等为求安身立命,天道盟更大力介入选举,进入立法院及各级地方议会,更成为日后台湾“黑道治国”、“黑金政治”现象的远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