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释义 |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1年推出了新作《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此部小说立刻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和议论,因为之前的马尔克斯为抗议智利军政府上台,已经停笔多年。马尔克斯曾说过,一直要到军政府下台,我才会出新书。 马尔克斯为什么会在多年沉默之后推出这部新作?有人猜测,这和马尔克斯被告知有希望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有关。 根据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惯例,每年先由瑞典文学院预选出150名候选人,经过筛选后,将候选人的字数将少到20名,之后,在20名候选人中选出7名竞选者,最后,尘埃落定的获胜者就是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马尔克斯自从《百年孤独》问世以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20名候选人之一,1980年的角逐中,马尔克斯进入了最后7名的竞选。但由于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之后,为抗议军政府上台而宣布了文学罢工,一直都没有新作问世,因此,马尔克斯在竞选中多次落选。1980年,瑞典文学院的一位评委不得不登报声明表示: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最合适的候选人之一,文学院只是在等待他写出另一本小说。这等于是在公开向马尔克斯暗示。果然,1981年的马尔克斯发表了新作《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之后,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只是一部趋势之作。小说取材于作家青年时代的一段亲身经历:1948年4月9日哥伦比亚的首都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政治家突然遭遇暗算,愤怒的人们涌上街头抗议示威,当时的马尔克斯也加入了愤怒者的行列。多年后,马尔克斯仍不能忘记这一事件。正是为了要真实地再现当年的情景,马尔克斯在小说中采用了采访式的记录手法,作家试图从多种角度描述这件凶杀案的原因和背景,从而反映哥伦比亚乡村的愚昧和落后,鞭打人们固守的封建意识和仇杀行为。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虽然是为拿诺贝尔奖而赶写出来的,但其主题的深刻,艺术上所采用的新闻手法和文学手法相糅合的创新方法,使得这部小说跻身于世界名著之林而毫不愧色。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内容介绍马尔克斯著名的中篇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里,纳赛尔在被杀前夜,梦见自己冒着蒙蒙细雨穿过一片榕树林,醒来后,仿佛觉得全身盖满了鸟粪。纳赛尔的母亲里内罗以善于为别人圆梦而著名,只要你在饭前把梦境告诉她,她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解释。纳赛尔在被杀的前几天早晨,曾几次给她讲过一些与树木有关的梦,里内罗却没有看出任何症侯。然后,她的宝贝儿子在某一个清晨出门后,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书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描写的是发生在1951年的真人真事。出身显赫的巴亚多·圣·罗曼来到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小镇,爱上了出身平庸的安赫拉·维卡略。这个在“金钱上游泳”的富翁为新娘买下了镇上最豪华的房子,举行了奢华无度的隆重的婚礼,以为用金钱和无限的权势买到了幸福。然而新婚之夜他却发现新娘不是处女,万分沮丧之下,几个小时之后就把她休回了娘家。姑娘的母亲大为恼火,当即将女儿毒打一顿,而后又叫来姑娘的两个哥哥,逼问是谁破坏了她的贞节。姑娘无奈之下将其归罪于一个叫圣地亚哥·纳赛尔的人,两个哥哥不分青红皂白,拿上杀猪刀凶残地杀害了圣地亚哥·纳赛尔这个无辜者。一桩悲剧发生了。 小说通过一个小题材,辛辣地嘲讽了权贵,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愚昧无知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观念、封建迷信和仇杀行为,从一个侧面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 《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被贪财的黑心祖母逼良为娼的故事。作品情节生动感人,催人泪下,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导语这部被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称之为自己最好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无辜的年轻人,在镇上大部分人知情而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残酷杀害的真实故事。作家把一系列几乎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大大小小的巧合事件和众多人物有机地连在一起,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创作才华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升华为一幕触目惊心的悲剧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作者简介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台湾译为贾西亚·马奎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1982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前言假若我们说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当代拉丁美洲作家,我想应该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这不仅因为他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上世纪60至70年代拉美新小说,或日“文学爆炸”的首席代表作家,更因为他的享誉世界的长篇巨制《百年孤独》还在80年代初就被译成了中文(至今已有了四个中译本),在我国大量发行;而且他的其他作品如《枯枝败叶》、《恶时辰》、《族长的没落》、《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尉》、《死亡时刻》、《绑架》、《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爱情和其他魔鬼》以及几乎他所有的短篇小说,都被译成了中文。可以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我国“追踪”翻译、“追踪”研究的作家之一,这样说来,他在我国读者中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也便很容易理解了。 我们的这个小集子选了他的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和短篇小说《纯真的埃伦蒂拉与残忍的祖母》,都是他风格独特的佳作。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1976年9月11日,在智利军事政变三周年之际,加西亚·马尔克斯为表示抗议宣布“文学罢工”,发誓皮诺切特不倒台就不再发表小说。一沉默就是五年。直到1981年,传闻鉴于他《百年孤独》的文学价值,只要他再发表一部新作就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才终于结束“罢工”,发表了新作《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小说一经出版,即在西班牙语国家中引起了巨大轰动。仅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一家首版就印行了105万册,且在两周之内销售一空。该社还同墨西哥“迪亚娜”出版社联合印行了30万册。与此同时,阿根廷“南美”出版社和西班牙“布鲁格拉”出版社也大量印行。在哥伦比亚和西班牙还很快进行了再版。总发行量达数百万册。另外,这本书在出版的当年即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文字。此种情况被视为拉丁美洲文坛和出版史上的一件奇迹。翌年加西亚·马尔克斯果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描写的是发生在1951年的真人真事。出身显赫的巴亚多·圣·罗曼来到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小镇,爱上了出身平庸的安赫拉·维卡略。这个在“金钱上游泳”的富翁为新娘买下了镇上最豪华的房子,举行了奢华无度的隆重的婚礼,以为用金钱和无限的权势买到了幸福。然而新婚之夜他却发现新娘不是处女,万分沮丧之下,几个小时之后就把她休回了娘家。姑娘的母亲大为恼火,当即将女儿毒打一顿,而后又叫来姑娘的两个哥哥,逼问是谁破坏了她的贞节。姑娘无奈之下将其归罪于一个叫圣地亚哥·纳赛尔的人,两个哥哥不分青红皂白,拿上杀猪刀凶残地杀害了圣地亚哥·纳赛尔这个无辜者。一桩悲剧发生了。 这类题材在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中几乎尚未触及过,然而它所反映的事实在这个大陆上却是屡见不鲜的。未婚的女子必须保持绝对的童贞,否则即遭遗弃;而男子却相反,他们十几岁出入妓院仿佛便是天经地义之事。这种“父系社会的文明产物——大男子主义”,女人是男人的工具的陈规陋习,至今在拉丁美洲仍严重地存在着。评论家认为:如果说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这部巨著处理了一个大题材,即以哥伦比亚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表现了整个拉丁美洲相当一个时期的文化、历史、政治诸方面,包容了魔幻与现实、爱情与战争、生命与死亡的悲剧的话,那么《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则是通过一个小题材,即一个小镇上的凶杀事件,辛辣地嘲讽了权贵,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愚昧无知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观念、封建迷信和仇杀行为,从一个侧面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这便是这篇作品的社会意义之所在。 就小说的艺术特色而言,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以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蜚声世界文坛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反自己的传统创作手法和风格,采用了纪实体的手法。有的评论家说,如果说美国的杜鲁门·加宝尔和诺曼·美勒是以小说的笔法写报道的话,那么加西亚·马尔克斯则是以报道的手法写小说。这话不无道理。不过,《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不是一篇通常意义上的新闻报道,而是运用第一人称加以叙述,把繁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并且经过精湛的艺术剪裁和巧妙的构思把这一凶杀案的背景置于一场壮观华丽的婚礼前后,辅以主教乘船经过小镇的盛事,以四个家庭的活动为主线,穿插了全镇上下各种类型的人物,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创作才华,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升华为一幕触目惊心的悲剧,揭示了一个普遍的哲理。此外。小说还打破了侦探文学的传统模式,不去故意制造许多悬念和迷宫,而是开头第一句就点明了谁是被害者,跟着又说明了被害的原因,以及何人是凶手;作者在“事先张扬”四个字上精雕细刻,真可谓是独具匠心。他不是以主观安排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而是用一个接一个的巧合把读者的兴趣始终保持在最高水准上。对此,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的1982年5月间发表的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中写道:“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我着力发现和表述一系列几乎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大大小小的巧合事件。我描绘了那桩惨案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可同时我又设计了许许多多的巧合,使那惨案得以发生。”还有,可说作者在这篇作品中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悲剧的特点。悲剧的“凶手”和“同谋”不是某一二个人,而是所有与之“有关的人”。拉丁美洲和西班牙文学评论家高度评价《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认为仅以此书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足以同西班牙黄金时代的伟大文人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和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相媲美。 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这样评价他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我读过《百年孤独》的校样之后,再也没有看过一眼这本书。我实在没有勇气重读它。我最喜欢的是我的最近一本书,即《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之所以是我的最好的作品,是因为我所希望写的东西百分之百地、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在我的其他作品中,我是被书中的人物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牵着鼻子走的。然而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我一切都写得得心应手。” 《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被贪财的黑心祖母逼良为娼的故事。作品情节生动一感人,催人泪下,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