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号界碑 |
释义 | “一号界碑”在广西北仑河入海处竹山港,我国的海岸线与陆防线交汇处,界碑高逾1.7米,宽0.7米,正面是“大清国钦州界”的题字。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和法国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次年(1886年),清政府派员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界。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故称“大清国一号界碑”。 勘界期间,法国殖民者谎称白龙尾、江平一带没有中国官员和哨所,公然制造事端,三次派兵大规模入侵。没落的清王朝,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只有从参战人员的数量和勇气上弥补。手执短戟、利刃的中国军民一次次在敌人枪口下冲锋,终用热血和生命挫败了敌人的图谋,然而换来的,却只是屈辱中的和平。 “一号界碑”是祖国母亲历经沧桑的象征。 事实上,这块界碑的四周都是中国国土。离开界碑几十米远,是北仑河。中越两国的真正国界是在北仑河的中间,那里自然不适合建界碑。所以,这界碑只是“指示”作用,而不是“界定”作用。在河的对岸,越南的国土上,也有越南方面立的界碑,那块界碑也是起“指示”作用。 一号界碑的旁边,是一座小军营。军营的门口,是边境公路的“0”公里处,也有里程碑。再旁边,还有一座雕塑作品,是为了纪念公路的建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