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液晶显示原理
释义

液晶显示原理起源是在 1888 年时,由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质,物质在常态下是处於固态和液态之间,不仅如此,其还兼具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双重特性。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对於此物质的适当称呼,因此就称之为 Liquid Crystal(顾名思义 就是液态的晶体)。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

图书信息

书 名: 液晶显示原理

作 者:黄子强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ISBN: 9787118054613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连续弹性体理论作为指向矢计算的主线,以广义琼斯矩阵为工具来追踪光波在液晶中的传播,系统介绍液晶显示器件的原理、设计方法和电路驱动。全书共分为5章。前三章建立液晶显示器件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分析方法,通过介绍其显示模式,为液晶显示器件的设计打下基础。后面两章介绍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技术,包括纯矩阵器件驱动和有源矩阵器件两个方面,结合液晶器件的特点分析实际有源和无源矩阵与驱动电路结合时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考虑到本书的读者是物理类专业的学生和显示器件的研究人员,本书没有涉及液晶化学方面的内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物理类(包括光学类和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以及与液晶、平板显示研究有关的科技人员。

目录

第一章 液晶显示物理基础

第二章 液晶的光学性质

第三章 液晶的电光效应

第四章 LCD的电路驱动技术

第五章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及相关技术

液晶显示原理

早在1888年,人们就发现液晶这一呈液体状的化学物质,象磁场中的金属一样,当受到外界电场影响时,其分子会产生精确的有序排列。如果对分子的排列加以适当的控制,液晶分子将会允许光线穿越。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桌面系统,采用的LCD显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位于最后面的一层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的背光层。背光层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水晶液滴的液晶层。液晶层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对于简单的单色LCD显示器,如掌上电脑所使用的显示屏,上述结构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笔记本电脑所采用的更加复杂的彩色显示器来说,还需要有专门处理彩色显示的色彩过滤层。通常,在彩色LCD面板中,每一个像素都是由三个液晶单元格构成,其中每一个单元格前面都分别有红色,绿色,或蓝色的过滤器。这样,通过不同单元格的光线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现在,几乎所有的应用于笔记本或桌面系统的LCD都使用薄膜晶体管(TFT)激活液晶层中的单元格。TFT LCD技术能够显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图象。早期的LCD由于是非主动发光器件,速度低,效率差,对比度小,虽然能够显示清晰的文字,但是在快速显示图象时往往会产生阴影,影响视频的显示效果,因此,如今只被应用于需要黑白显示的掌上电脑,呼机或手机中。

受LCD液晶层中实际单元格数量的影响,LCD显示器一般只能提供固定的显示分辨率。如果用户需要将800X600的分辨率提升到1024X768的话,只能借助于特定软件的帮助实现模拟分辨率。

与传统的CRT显示器一样,应用于桌面系统的LCD也被设计成接收波形模拟信号,而非直接由PC产生的数字脉冲信号。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桌面系统中的绝大多数标准显卡仍然是在将视频信息由最初的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之后再传送给显示器显示。虽然桌面系统的LCD被设计成可以接收模拟信号,但是LCD本身仍然只能处理数字信息,因此当从显卡接收到模拟信号之后,LCD需要将模拟信号再还原为数字信号后进行处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显示上的不足,最新的桌面LCD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带有数字连接器图形卡直接向LCD显示器传送数字信号。

随着LCD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显示屏幕的大小正在逐步增加。以往的笔记本电脑中都是采用8英寸(对角线)固定大小的LCD显示器,现在,基于TFT技术的桌面系统LCD能够支持14到18英寸的显示面板。因为生产厂商是按照实际可视区域的大小来测定LCD的尺寸,而非向CRT那样由显像管的大小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15英寸LCD的大小就相当于传统的17英寸彩显的大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