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邑古城 |
释义 | 位于河南省叶县城西部。城址平面呈方形,地面城垣已毁,散存少量遗物,采集有陶片、砖瓦残块等。周围分布有墓葬。据调查,昆水(今灰河)流经叶县城南,参考其他文献推断此地可能为历史上以“昆阳大战”著称的汉代昆阳故城。地下埋藏遗址保存尚好。旧县是古代名城,春秋时期应国之都,桐叶封地为叶邑。据立于旧县乡南村的青石碑刻记载:古邑为千碑之城,百泉之汇,素有昆澧二水抱佳城、伏牛二龙镇昆阳(旧县)之说。旧县乡是叶公诸多美谈的发祥地,人们所了解的叶公故事,在这里都能寻到踪迹。 叶城简介叶县旧县乡位于郑南公路和平桐公路交汇处,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古有南通云贵,北接幽燕,东至海岸,西去丝绸之美誉。如今,漫步在旧县老街,就会被那浓厚深邃的气氛感染:两千年古栈道那浑然于一体的青石,久经沧桑的叶邑关那夯实且坚固的古桥,绵延屹立的楚长城那犹在的雄风,刘秀庙内汉代银杏古树那不朽的遒劲……这里记述着叶公和孔子论政的故事,承载着昆阳之战的金戈铁马,蕴含着楚、汉时期的灿烂文明。无论是千载厚重的历史,还是弥足珍贵的文化,时刻都在诱惑着中处游客对叶邑古城的向往。 叶公和叶公文化旧县是古代名城,春秋时期应国之都,桐叶封地为叶邑。据立于旧县乡南村的青石碑刻记载:古邑为千碑之城,百泉之汇,素有昆澧二水抱佳城、伏牛二龙镇昆阳(旧县)之说。 旧县乡是叶公诸多美谈的发祥地,人们所了解的叶公故事,在这里都能寻到踪迹。 公元前489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专程到叶地拜访叶公,希望能得到叶公的重用。孔子在叶期间,多次和叶公谈论为政之道,并称赞叶公治叶经验为“近者悦,远者来”。叶公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却不以为然地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因为二人观点不一致,孔子的叶邑之行并未得到所期望的结果。于是他很快离叶北返,孔子的门人大为不满。后来,一些儒士借用叶公喜欢画龙的故事杜撰了《叶公好龙》的寓言,把叶公喻作伪君子。至今在旧县乡南村和北村还存有当时叶公问政的遗址。 叶公宰叶期间,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对叶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叶公令人景仰,叶公文化更是传之久远。关于叶公主叶期间的踪迹甚多,至今保存完好或具有深远影响的如叶公陵园、叶邑关、问政书院、玩龙仙台、墨池、东西二陂、诸梁寨等。 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引得无数叶氏后裔纷纷至此寻根问祖。叶县在2000年和2004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叶氏联谊会,不仅为海内外叶氏后裔提供了拜谒先祖的机会,也推动了叶县经济的迅猛发展。 刘秀和昆阳之战在旧县广袤的土地上,还记载着刘秀、王莽昆阳之战的历史。 新莽末年,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各地起义遍及黄河南北和江汉地区,其中以绿林、赤眉声势最大。绿林军乘王莽主力向东攻击赤眉军之机,在沘水(今河南泌阳境)击灭王莽荆州兵甄阜、梁丘赐部,又在淯阳(今河南新野东北)击败严尤、陈茂所部,势力发展到10余万人,2月间,推举汉朝王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制,年号更始。以绿林军为主体的刘玄政权为阻止王莽军南下,保障主力夺取战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阳),并开进到滍川一带,派上公王凤、大将王常、偏将刘秀等,率约20000人攻下昆阳、定陵(今河南郾城西)、郾县(今河南郾城南),与围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角之势。3月间,王莽派大司空王邑急赴洛阳,与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兵40余万南进,号称百万军,企图一举消灭汉军。 5月间,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今河南禹县),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迫使刘秀的部队从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撤回昆阳。昆阳汉军仅九千人,众恐不敌,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安”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此时王莽军已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多人赴援昆阳。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王邑军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昆阳守军别无退路,坚守危城。此时王莽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刘秀于6月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刘秀亲率兵千余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随后又以勇士3000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王邑依旧轻敌,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王寻率及万人迎战,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诸将未敢出援。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乘势出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刘秀以昆阳守军钳制强敌,再以精干数千援军捣敌要害,大破王邑主力。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莽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 据旧县乡南村70多岁的老人程富友介绍说,在昆阳之战中,至今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刘秀被王莽军队围困在昆阳城(旧县乡旧县街)中之时,刘秀决定出城求援,和其他将领商定趁夜晚时分莽军疲惫之时遛出城去,原定于鸡叫时从东城门动身班师。刘秀等人中有一人口技甚好,能学鸡叫,他就在晚饭后不久学鸡打明,引得附近公鸡纷纷啼明。刘秀恐怕消息走漏,遂由南城门出城,杀死守城将士后飞奔而去。因为刘秀军队事先和王莽军队约定,天亮前五更鸡叫开战,由于北头鸡叫早,南头鸡叫晚的时差,为刘秀赢得了战机。 古迹和厚重历史旧县乡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据《四库全书》和清《叶县志》记载:古昆阳有八大景致,即玩龙仙台、澧水长桥、三王古冢、梅湾新月、太李仙庄、狐仙道院、百家古渡和王乔飞凫。无论是人姓地名、河流寺庙在这里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轶事。 楚长城。今尚存高3米、长2000多米的叶邑古城城墙,位于旧县乡中村村西300米处,对整个叶邑古城呈环状包围之势。楚长城是用黄土堆砌夯筑而成,解放前,附近的农民为了开荒种地,对其有轻微破坏,如今楚长城雄风不减,上面生长着多种野草、灌木,两侧是长势喜人的麦田。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黄河以南惟一的一座楚城,在当时担负着防御进攻、保护军民的重任。 烧车河。源头在保安镇境内,因烧车河支流众多,所以古时候也有万泉河的雅称。据旧县乡孟庄村80岁高龄的袁天喜老人介绍说,烧车河原本叫烧水河、万泉河,它的得名可追溯到昆阳之战。当时刘秀大败王莽军队后,欲挥师入宛城,在这条河中将缴获王莽军队的破损战车辎重付之一炬,后人为纪念昆阳之战,将这条河更名为烧车河。附近村民介绍,在当年刘秀烧车的地方,至今仍有一湾河水一半凉,一半温,类似温泉。烧车河蜿蜒近10公里,最后汇入澧河,是澧河的一条支流,由于上游建有三座中小型水库,所以其水流量受汛期影响不大,总能保持着一定的水流。每逢旱季,沿岸的万余亩良田可以汲水灌溉,旱涝保收,被当地群众称为“母亲河”。 汉代银杏树。银杏树因其生长年代的久远和极高的考古价值被封以“活化石”的美誉。在旧县乡北村刘秀庙中至今还生长着两棵汉代银杏树,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银杏树参天而立,和刘秀庙并肩栉风沐雨两千多年,在当地群众的心中,银杏树已经成为他们乞福求运的心理图腾。 澧水长桥。据明、清《叶县志》记载:澧水长桥在叶县南昆阳保澧河上,清末和民国初期被泥沙掩没。由于多年河水冲刷,被掩埋了几十年的澧水长桥奇观终于又显现于世,至今,在旧县乡叶公中学附近的河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气势磅礴的澧水长桥。据立于桥头的四棱碑文所载:澧水长桥始建于唐朝,为唐贵妃杨玉环舍金所建。澧水长桥共有72孔,每孔长约10米,且每孔均置龙状治水之兽,。澧水长桥向人们昭示着唐朝统治者宽厚仁慈之德和关注民生疾苦之举。澧水长桥在古时是官道上的大桥,是往返于云贵、幽燕的必经之路。据该乡中村申老安老人回忆,这座桥在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国初期时还能通行,只是后来遭洪水冲垮后才被掩埋。 梅湾新月。梅湾村位于旧县乡西北约4公里处的澧河左岸,据明、清《叶县志》载:梅湾为二里,梅湾古名因宋代梅尧臣而得名。梅湾村是梅尧臣的故里,,这里因澧河自西南而来,绕村半周后往东北流去,处于澧河之水环抱的梅湾村呈半圆状,好象是初现的月牙,梅湾新月因此得名。这样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子,经济收入以种植和养殖业为支柱,村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可能是历史名人故里的缘故,据村民说这里的学生都很聪明,才思敏捷,是旧县乡有名的大学生村,近300户的村子就出了40多位大学生,老人们庆幸地说,这都是沾了梅家的仙气。 叶邑关。位于旧县乡旧县老街,是当时楚国的南大门。关隘处一座古石桥保存完好,石桥用大块青石铺砌而成,每块巨石足有千余斤重,整座石桥呈拱形,石逢间已铺满苔藓,青石板纹理清晰,桥的北端左侧有块石碑,上面写着“叶邑关”。石桥至今还固若金汤,担负着整个街道的交通。叶邑关已于1997年被中国长城学会、中华集邮联合会入选万里长城百关纪念封。 叶邑古城和古城文化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诱惑着人们在这里探索、发现。这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和谐的发展空环境,这里有浓厚的创业氛围,近年来旧县乡围绕叶公文化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全乡呈现出干事创业、稳定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叶邑古城传久远,叶公故里展新颜,旧县这座厚重的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和着新世纪的凯歌阔步奔向小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