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叶挺将军
释义
1 王冀邢导演、高发主演电视剧

由王冀邢导演,高发主演的23集电视剧。讲述从1922年叶挺率领八百名将士打退两万余名陈炯明叛军并使孙夫人宋庆龄安然脱险,直到1946年4月8日不幸殒命长空这一历史时间中叶挺的传奇经历。片中涉及北伐、早期共产党革命、叶挺加入新四军、皖南事变、叶挺被锁囚室、不幸遇难等诸多历史事件,还原了一个高风亮节的民族英雄叶挺的形象。

中文名:叶挺将军

外文名:General Ye Ting

出品时间:2007年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王冀邢

主演:高发,刘劲,汪裴

集数:23集

上映时间:2009年2月

首播平台:CCTV-1

首播收视:3.3%

剧情简介

1923年8月,对国民党军队失望的叶挺在好友李章达家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少女李秀文。在此期间,叶挺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渐生了去苏联留学的愿望,并在孙中山和廖仲恺以及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下付诸实践。

1924年10月,叶挺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成为派赴苏联留学的第一名国民党军人,也是班里唯一的非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耳濡目染,并在同学王若飞、聂荣臻、陈乔年等人帮助影响下,叶挺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24年底,叶挺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9月,叶挺毕业回国。同年11月,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的革命武装部队在广东肇庆正式成立,1926年1月1日部队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军官和士兵骨干几乎全是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后,很快带出一支政治军事过硬的革命新军,为北伐先遣奠定了基础。

1926年3月,一向标榜“革命左派”的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发出反革命信号。同年5月,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在广州车站告别父老乡亲,向韶关进发,拉开了北伐战争序幕。8月,北伐军连续攻克醴陵、平江、通城等地,叶挺独立团作为预备队,却主动请战,率精兵直插敌后,闪电般攻克汀泗桥,在贺胜桥大捷中再次独领风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叶挺遵循党的指示发给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项英领导的工人纠察队一千余支步枪,使工人们在保卫武汉中立下功勋。叶挺与项英从此结下不解之缘,共事于新四军。

7月15日,汪精卫政府公开叛变革命。为反击汪、蒋反革命逆流,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发动南昌武装起义。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暴动的第一枪。8月3日,起义部队根据中央决定,离开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发起第二次北伐。天气炎热,反动派军队围追堵截,加之蔡廷锴叛逃和三河坝错误分兵,起义部队逐渐陷入绝境,身患疟疾的周恩来在流沙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部队分散突围,做长期斗争的准备。叶挺和聂荣臻护送周恩来乘小船渡海逃港,起义宣告失败。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提前举行,起义军天亮时占领了全城。叶挺和张太雷等领导人来到广州市公安局,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

1928年1月,中央代表李立三在香港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清算广州起义领导人错误。叶挺受到“留党查看六个月”的处分。同年秋天,叶挺只身流亡到德国,开始隐姓埋名做工糊口。他饱尝了生活的辛酸,也更坚定了革命意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叶挺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内局势,为祖国前途和命运深深担忧。1932年秋,叶挺举家返回澳门。1937年春节后,叶挺一家迁往上海。 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在敌机呼啸声和爆炸声中,叶挺登上屋顶“观战”,胸中怒火燃烧。不久,周恩来途经上海看望叶挺。

1937年11月,叶挺辗转来到延安,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在窑洞门外迎接叶挺,称赞“你是我们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给予叶挺极大的鼓舞。

1939年3月,叶挺在新四军参谋工作会议上发表了《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演讲,并在《抗敌》杂志正式发表,成为他留下的唯一一篇重要军事论著。

1940年7月底,叶挺回到阔别近一年的云岭,受到副军长项英及军部机关和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项英对叶挺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1941年1月4日暮,淫雨纷飞,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九千官兵在叶挺军长和项英政委率领下,高唱《国际歌》和《新四军军歌》,踏上南移征途。14日下午,饶漱石以党的名义命叶挺下山谈判,叶挺悲愤绝望,忍辱负重下山后,即被敌人扣押。

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红炉厂囚室写下力透纸背、气壮山河的自由体新诗《囚歌》,堪称“千古绝唱”,表达了叶挺伟大的情操和胸怀。

1946年,蒋被迫接受中共以马法五换叶挺出狱的建议,叶挺将军正式恢复自由。

1946年4月8日,叶挺全家四人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中共干部乘坐美国空军C47运输机离开重庆,飞向延安。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及上万军民在延安机场迎候,但直至天黑仍无飞机消息。4月11日,中央收到晋绥军区紧急报告,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发现一架坠毁的飞机残骸,机上17人全部遇难。4月12 日,军民千人送灵队伍抬着叶挺等13名死难烈士棺材启程,向岚县机场进发。风沙弥漫,哭声震天。天地间,响起陈毅深沉悲壮的《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

分集剧情

分集剧情

第1集

1942年5月12日夜晚,蒋介石突然在黄山别墅召见“罪囚”叶挺,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企图制服这位蒙难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威武不屈,气得蒋介石拂袖而去。 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红炉厂囚室以“六面碰壁居士”之名写下“千古绝唱”,百世流芳的自由体新诗《囚歌》,随后在含血浸泪的《囚语》心声中,叶挺剖析自己的灵魂,回顾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

那是 1922年6月16日凌晨,被孙中山革职的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公然背叛革命,指挥叛军炮轰总统府,企图活捉孙中山先生。时任总统府警卫团二营营长的叶挺临危不惧,率领八百名将士打退两万余名叛军数次进攻,保护孙夫人宋庆龄安然脱险,创建奇功。叶挺在好友李章达家结识美丽少女李秀文,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叶挺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孙中山和廖仲恺以及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下去苏联留学,并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叶挺毕业回国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人周恩来等安排下,经国共两党协商,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的革命武装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在广东肇庆正式成立,后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军官和士兵骨干几乎全是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后,强化全团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很快带出一支政治军事过硬的革命新军,为北伐先遣奠定了基础。

叶挺与李秀文的爱情开花结果,在肇庆督办署团部举行婚礼,周恩来和郭沫若及保定军校袍泽张发奎、陈诚、顾祝同、黄琪翔等出席,蒋介石也出人意料地赶来恭贺。

第2集

新婚蜜月,叶挺便告别娇妻率队出征高要地区剿灭地主反革命武装,独立团铁军初试锋芒,大获全胜,打出了威名。叶挺接到中共广东区委和第四军关于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的紧急指令,立即率部队自肇庆、江门、新会等地到广州集结待命。叶挺英姿勃发,率独立团将士告别父老乡亲,铁流千里,向韶关进发,拉开了北伐战争序幕。

北伐军连续攻克醴陵、平江、通城等地后,直逼武汉南大门汀泗桥,叶挺主动请战,率精兵直插敌后,闪电般攻克汀泗桥,勇建奇功。叶挺独立团在贺胜桥大捷中再次独领风骚。北伐军武昌攻城失败后,又发动第二次攻城。叶挺独立团一营长曹渊率敢死队奋勇攻城,全营将士流尽最后鲜血。总攻终于开始,叶挺亲率独立团冲锋陷阵,迅速占领蛇山炮台,生擒守城司令刘玉春及湖北督军陈嘉谟以下两万敌兵。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公开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1927年7月19日,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奉周恩来之命潜入九江24师司令部会见叶挺,传达中央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叶挺坚决拥护。叶挺奉命争取老同学、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未果,张声称上庐山“避暑”,实则与汪精卫密商诱捕叶挺和贺龙之室事。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得知消息后火速下山通报叶挺和贺龙两将军,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祸。中央决定叶、贺两部进军南昌。

第3集

叶挺率铁军部队开进南昌,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周恩来召集前敌委员会开会,宣布由周恩来、李立三、澎湃、恽代英等人组成前委,周恩来为书记,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并确定了起义时间。叶挺制定了科学严密的军事计划。而中央代表张国焘以中央和共产国际名义“假传圣旨”,要求起义“推迟”。恽代英和谭平山等人激烈反对张的机会主义主张,关键时刻,前敌总指挥叶挺支持了周恩来等人的正确决策,武装起义按原计划进行。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暴动的第一枪。东方破晓,经过四小时激战,起义部队占领了南昌城,起义胜利。上午9时,起义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在省政府西花厅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整编起义部队为三个军,叶挺任第十一军军长。成立临时革命政府“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等25人为委员,并发表《八一宣言》。前敌总指挥叶挺发表《告二方面军同志书》,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罪行,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起义部队根据中央决定,离开南昌南下广东,以求得国际援助,准备发起第二次北伐。天气炎热,反动派军队围追堵截,加之蔡廷锴叛逃和三河坝错误分兵,起义部队逐渐陷入绝境。10月3日,身患疟疾重病的周恩来在流沙镇召开紧急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决定部队分散突围,做长期斗争的准备。风高月黑,叶挺和聂荣臻护送周恩来乘小船渡海逃港,起义宣告失败。

叶挺回到家里,见到接别的娇妻和新生的儿子正大,百感交集,心情沉重,犹如笼中困兽,等待革命爆发的时机。

第4集

省委书记张太雷来到叶挺家里,告知中央批准了广州起义计划,决定12月13日举行广州起义,叶挺担任起义总指挥、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虽对起义心存疑义,但仍坚决地接受了任务。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提前举行。兵力空虚的张发奎部队很快被起义部队消灭,起义军天亮时占领了全城。叶挺和张太雷等领导人来到广州市公安局,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叶挺在会上作军事报告,并下令整编各起义部队为工农红军。张发奎等军阀在帝国主义军舰支持下反攻广州,形势危急,叶挺建议起义部队撤离广州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受到诺伊曼等人严厉斥责。12日下午,张太雷在指挥战斗时不幸牺牲,叶挺接替总指挥重任,坚持与敌人激战。敌众我寡,广州起义终告失败,敌人攻占广州城,叶挺化装潜回香港隐蔽。

1928年1月1日至5日,中央代表李立三在香港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清算广州起义领导人错误。叶挺受到“留党查看六个月”的处分,虽然中央很快纠正了李的错误决定,但叶挺的自尊心仍受到了极大伤害。1928年春节后,为躲避敌人追捕,排遣胸中郁闷,叶挺到新加坡等地,受到华侨热烈欢迎,也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的六大即将召开前夕,叶挺在周恩来帮助下去莫斯科申诉。

第5集

叶挺来到莫斯科,认真地向党中央和共产国际写了关于广州起义的报告,申诉了自己的观点,却石沉大海无消息。他找到共产国际东方部,巧遇中央委员项英同志,却遭到王明冷遇。王明还说了许多伤害同志的尖刻话,叶挺无法容忍,震怒之下离开了莫斯科,脱离了党的关系,到欧洲等地流亡。

叶挺只身流亡到德国首都柏林,经济日趋窘迫,开始隐姓埋名做工糊口。他包过留学生伙食,卖过水果和豆腐,开过饭馆,甚至拣过剩菜叶,饱尝了生活的辛酸,也更坚定了革命意志。他研究德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秘密进行了多项军事化学实验,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他时刻关注国内革命斗争的动向,通过与周恩来、宋庆龄、廖承志、邓演达等人的来往,革命热情日益高涨,恨不能立刻回国去参加革命斗争,投身到武装革命的洪流中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叶挺再也不能平静了,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内局势,为祖国前途和命运深深担忧。1932年秋,叶挺举家返回澳门。国民党方面陈济棠、陈诚、余汉谋等多次对他拉拢利诱,叶挺心胸坦荡,予以坚决回绝。叶挺意外地见到了中共中央军委派驻十九路军的军事代表张云逸,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第6集

不久,周恩来看望叶挺,两位生死战友重逢,都流下激动的热泪。周恩来希望叶挺出面参与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国军的工作,叶挺欣然接受使命。

1937年8月底,叶挺在战场指挥所找到陈诚,提出参与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愿望,陈诚答应向蒋介石报批。1937年9月28日,未经中共同意,国民政府军委会铨叙厅宣布“经委员长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中共中央措手不及,通过周恩来邀请叶挺去延安面晤。

叶挺途经西安等地辗转来到延安,受到中共中央及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窑洞门外迎接叶挺,称赞“你是我们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给予叶挺极大的鼓舞。次日,中共中央在抗大礼堂开会欢迎叶挺军长,毛泽东和叶挺都讲了话,延安之行成功圆满。

第7集

叶挺偕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在南京谒见蒋介石,这也是叶与蒋分手十年后的首次谋面。叶挺汇报了新四军编制、经费、干部任命等事宜,蒋介石一条也不答应,公然离间两党关系,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叶挺气愤之极提出辞职,蒋介石又软下来挽留,让叶挺去找陈诚和何应钦解决问题。

1937年12月23日,由周子昆和赖传珠等率领、由张云逸和袁国平等组成的两批军政干部分别到达汉口新四军筹备处,项英也于同日飞抵,于25日举行新四军干部大会,标志新四军正式成立。1938年1月8日,军委会总参谋长何应钦正式核定新四军编制为四个支队及司令员名单,后又核准项英、张云逸、周子昆、袁国平等任职。1938年元旦,叶挺在汉口宴请到职的新四军全体将领。1938年1月3日,叶、项率全体换灰布新军装的工作人员乘船东下南昌。

第8集

1938年3月18日,叶挺率先遣人员离开南昌转赴皖南岩寺镇,八省区红军游击队将在此集结。4月20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点验”新四军,叶挺利用与罗的老同学关系,使“点验”顺利过关。项英对叶挺大加称赞。

1938年4月28日,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先遣队深入敌后出发前,慧眼识才的叶挺军长再次召见他,鼓励先遣队尽快打响新四军抗战第一枪。粟裕率先遣队深入敌后克服困难站稳脚跟,取得了卫岗战役首战告捷的战绩。

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对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作出明确指示,项英与叶挺在新四军发展方针上发生分歧。

叶挺到武汉向军委会要求增加军费等,同时向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和叶剑英倾诉了有职无权的苦衷,并正式提出成立新四军委员会的建议。6月9日,中共中央回电批复,同意成立该委员会,以“项正叶副”,解决叶挺不能参加党内会议的矛盾。但项英依然故我,委员会形同虚设,叶挺失望。

第9集

叶挺致电长江局,准备辞去新四军军长职务。周恩来等复电挽留,但仍未消除叶挺心中去意。叶挺离开云岭南下广东。项英提前赶回军部,急电中央,报告军长离队消息,并要求中央由周恩来出面与蒋介石会商物色新四军军长继任人的事宜。周恩来致电中央书记处,提议争取叶挺回新四军,新四军委员会可以“叶正项副”。中央复电同意,并称“应尊重叶挺的地位与职权”,周恩来立刻致电已回到澳门的叶挺,请他速到重庆面谈。

叶挺从香港经桂林飞回陪都重庆,周恩来高兴地迎接他归来,即将中央希望叶留在新四军发挥更大作用的意见转达给他,推心置腹,令叶挺深受感动。

叶挺应《新华日报》邀请题写“抗战到底”四字并公开发表,回击了蒋介石“另派军长”的企图。蒋即召见叶挺谈话,问叶挺是否愿回新四军任职?叶挺表示新四军内部问题“好解决”,使蒋的计划流产。

第10集

周恩来偕同叶挺到达云岭。周恩来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六中全会精神、与叶、项讨论制定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并代表中央批评项英的错误,让他一定尊重叶挺。项英有所改正。

周恩来结束工作离开云岭,握别之际,叶挺在麻川河竹筏上留下合影,作为永久纪念。叶挺在新四军参谋工作会议上发表《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演讲,并在《抗敌》杂志正式发表,成为他留下的唯一一篇重要军事论著。同时主持编写了《新四军对敌作战说明书》。

叶挺率邓子恢、罗禀辉、赖传珠及随行人员偷越日军长江封锁线,在江北登岸后日夜兼程,到达东汤池,执行中央关于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整顿第四支队、推动该支队东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的重大使命。

新四军游击支队二团政委谭友林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委派来见叶挺,恳请军部解决该支队正规番号和经费问题。叶挺热情接待了谭友林,听取了他的汇报,亲自夜捉青蛙招待,并将自己的照片和左轮手枪赠送给谭作纪念。

第11集

叶挺夫人李秀文倾尽家财,在香港等地购买3600支手枪及200架望远镜,亲自千里押运到皖南,准备赠送给新四军打鬼子,不料竟被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无理扣押。叶挺闻讯怒不可遏飞身上马,直奔上饶。叶挺闯进顾祝同司令部兴师问罪。顾祝同乃叶挺保定军校同学,理屈词穷,不得不将手枪完璧归赵。李秀文随叶挺回到军部。

为解决新四军经费困难等问题,叶挺来到重庆。蒋介石召见叶挺,再次劝叶挺加入国民党,即可前程无量。对叶挺所提经费和番号等问题,蒋则推托不予解决。叶挺气愤之极,再次提出辞呈。蒋介石欣然应允,并准备给他安排新的职务。叶挺借口回家办理弟弟丧事,离开重庆。

叶挺回到澳门不久,廖承志忽携新四军医务处长沈其震找到家里,称奉项英命专程来请军长回军部视事。叶挺不愿回云岭,但仍带沈其震到香港拜见宋庆龄,获得保卫中国同盟大批医疗物资及数万元现金捐赠。1940年春节后,叶挺携李秀文及沈其震飞回重庆,继续为新支队番号及经费奔波。

赴苏联治伤的周恩来飞回重庆,立刻找到叶挺,传达了中央的意图,希望叶挺重回新四军工作。叶挺深明大义,表示愿意回到云岭工作,并给蒋介石写信通报,收回辞呈。

第12集

叶挺回到阔别近一年的云岭,受到副军长项英及军部机关和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1940年10月1日,侵华日军万余人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向皖南发起扫荡,其中一路五千人直扑云岭而来,企图消灭新四军军部。驻扎泾县的国民党主力部队52师不战而退,日军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叶挺亲率部队奔赴战斗前线,利用有利地形四处伏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使日军优势丧失殆尽。日军七次突围均告失败,尸横遍野。新四军歼敌三千余人,大获全胜,叶挺率部凯旋。群众敲锣打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为军长和子弟兵洗尘。同日,中共中央致电叶挺和项英,指出“军部应乘此时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迟延。”次日,叶挺亲笔起草作战报告,经第三战区转报蒋介石,将了蒋一军,逼其违心地通电嘉奖新四军。

蒋介石签发由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名义发给朱德、彭德怀、叶挺的“皓电”,污蔑八路军和新四军“破坏团结,破坏抗战”,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的名义公开答复“皓电”,即“佳电”,把“让步皖南”的决定正式通知国民党。

第13集

叶挺专程找顾祝同商谈新四军北撤事宜,巧遇也来总部密谋“剿灭”新四军的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湘。顾祝同假惺惺地“以人格担保”我军安全转移,但对叶挺提出的军需补给问题虚以委蛇。上官云湘部队则行踪诡秘,叶挺愈感危机四伏。在中央和叶挺多次催促下,项英批准2000余名非战斗人员和家属开始撤往苏南。李秀文也告别了叶挺撤回澳门。沈其震也将先撤,叶挺在住地亲自操厨为他送行,借酒浇愁,深刻担忧新四军的命运,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蒋介石对顾祝同连下两道命令,“只准新四军就地北渡,或至限期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第32集团军《剿匪计划》出笼,国民党迅速完成包围皖南新四军部署,形势万分危急。

第14集

乌云密布,山河呜咽,云岭村里挤满了千军万马,到处是军民话别的场面。叶挺急令部队出发,争取在天黑前渡过青弋江,项英召开告别大会。

淫雨纷飞,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九千官兵在叶挺军长和项英政委率领下,高唱《国际歌》和《新四军军歌》,踏上南移征途。天黑路滑,部队行进速度缓慢。半夜到达章家渡,浮桥被洪水冲毁,黑压压的队伍囤积江边,一片混乱。20公里行程,走了14小时,次日下午才全部到达茂林。

临时设在潘村的军部首长正开碰头会,前方传来敌情通报:先头部队突遭敌四十师阻拦,停止前进;云岭已被敌新七师占领;五十二师和一零八师抵达沙河里;一四四是和七十师正向茂林逼近。枪声一响,新四军已被敌人七个师包围!军情紧急。

第15集

中央纵队老三团在丕岭纸棚村遭敌四十师袭击,打响皖南事变第一枪。我军奋起反击,迅速占领丕岭,乘胜追击至星潭以西坑口附近,遭遇敌强大火力阻击。

叶挺赶到星潭前线,亲眼看见中国军队自相残杀,悲愤欲绝,急命将后卫五团调上前线。项英主持紧急会议,军部首长和纵队首长及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出席。军部机关及二纵队折回丕岭以西的里潭仓,被敌七十九师阻击,枪炮激烈。敌军居高临下,我军伤亡惨重。

第16集

叶挺重新集合经过休整补给的5000人部队,战斗力有很大恢复和提高。饶漱石提议由叶挺出面与顾祝同谈判,叶挺勃然变色,表示决不可能。叶挺致电中央,请求中央“以全面分裂胁蒋,命顾撤围。我等打到最后一人一枪。”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并电告叶挺:“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和饶漱石二人负总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军长下。”饶漱石立即向部队宣读中央电报原文。叶挺决定坚守石井坑,并重新部署部队防御系统。敌军发起新的总攻,战斗惨烈。叶挺意识到最后时刻已临近,开始焚烧文件,向中央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并致电夫人李秀文“绝命书”。在向刘少奇和陈毅发出告别电后,烧毁密码,砸烂电台。

蒋介石一面欺骗中共中央“已两次电令顾祝同撤围”,一面给顾下了“限即日解决皖南匪军”死命令,向新四军发起第三次总攻。随军的著名音乐家任光不幸牺牲,叶挺悲痛万分。当天黄昏,敌炮弹已逼近叶挺指挥所周围,叶挺决定组织部队分散突围。军部首长分两个战斗组突围,叶挺和饶漱石、项英和周子昆分别率队突围。分手时,叶挺和项英互道珍重,依依惜别。霎时间,两组队伍即被冲散,叶挺率部翻山到达西坑。

第17集

夜幕降临,叶挺静坐西坑山坡上沉思,数百名伤痕累累的指战员陆续聚集在他身边,叶挺命令大家隐蔽休息,准备在午夜突围。午夜零时,新四军十余名司号员吹响冲锋号,血肉大突围开始了。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敌军猝不及防,部分部队突围成功。叶挺放弃了部队掩护突围的机会,坚持与军部共存亡,率领军部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极尽艰辛,数百名官兵又聚在他周围。

三纵队参谋长黄序周率军特务团突围时与叶挺等人相遇,立即要求掩护军长突围,被叶挺拒绝,命黄率其部队迅速撤离。不久,敌一零八师派人上山要求新四军下山谈判,军部决定派敌工部长林植夫前往试探。林植夫下山后一去不返,敌人发起新的进攻。叶挺如铁塔般端坐山头,任凭枪林弹雨。饶漱石以党的名义命叶挺下山谈判,叶挺悲愤绝望,忍辱负重下山。

叶挺率叶钦和等随行人员下山后,即被敌人扣押。敌一零八师副师长出面接待,转达上官云湘命令,让叶挺下令新四军投降,叶挺断然拒绝。敌一零八师将叶挺转交五十二师,师长刘秉哲劝叶挺将责任推给共产党,遭到叶挺严词痛斥。

第18集

叶挺被转押至宁国32集团军司令部,上官云湘亲自设宴劝降,被叶挺掀翻了酒席,不欢而散。上官云湘用汽车将叶挺押送到江西上饶第三战区司令部附近李村单独关押。

蒋介石抢先以国民政府军委会名义发布命令,污蔑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该军番号,将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开“天窗”上愤然发表吊唁题词和诗句,揭露蒋介石反共阴谋,“皖南事变”轰动世界。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宋庆龄等知名人士也愤怒指责国民党罪行。顷刻间,全国掀起抗议浪潮。蒋介石急忙命令顾祝同劝降叶挺。

即被扣押的第八天,叶挺开始写作自述性文字《囚语》,回顾坎坷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历史,表达对皖南事变的悲愤心情,以及宁死不屈的决心。同日,叶挺夫人李秀文发来电报,嘱他“应该为七个儿女珍重自惜”。叶挺回电称:“军人天职、人格重于生命”。但电报被战区当局无理扣发。

第19集

顾祝同及上官云湘到李村囚室“探望”叶挺,还在司令部设宴款待叶挺,以“第三战区副总司令”高官厚禄相诱,让叶挺发表个声明,指皖南事变乃项英不服从军令所至。叶挺表示“头可断,志不可屈。”顾又派叛徒赵凌波进囚室劝降,遭到叶挺痛斥并扇了几个耳光,狼狈退出。

廖承志奉中央指示多方查询叶挺下落,委托原新四军副官梅文鼎到皖南及上饶等地察访,尽可能见到叶挺本人。梅文鼎入囚室探望叶挺,转告中央对他的关怀和信任,使叶挺深受鼓舞,让梅转达对中央的感谢和誓死决心。

蒋介石见叶挺绝无悔意,命顾祝同取消对叶挺的优待,将叶挺转至第三战区军法执行监部盘石渡看守所关押。

叶挺被押送到广西桂林,由军统桂林办事处囚禁在漓江七星岩附近一个秘密山洞里,企图以与世隔绝之苦来消磨叶挺的意志。叶挺自制一盏油灯,蓄发留须,以示抗议,度过近半年黑暗岁月。

第20集

军统特务押解叶挺到重庆,军统总务处长沈醉劝请叶挺理发剃须,准备接受委员长召见。叶挺拒绝理发更衣,除非重新获得自由。戴笠听取汇报后也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专程登门探望叶挺,先叙同窗之谊,后以“第六战区副司令”高位“屈就”。叶挺表示“除非恢复新四军番号、恢复新四军军长职务、惩办皖南事变罪魁祸首,否则不做任何事。”陈诚扫兴而归。事隔不久,陈诚再次从湖北飞来重庆探望叶挺,希望叶挺以“高参”名义到第六战区“休养”,又被叶挺拒绝,无功而回。

蒋介石派第六战区副司令郭忏将叶挺接到官邸,采取又拉又打的流氓手段,声称“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否则尔就算完了!”叶挺表示“我早已决定我已经完了!”

蒋介石命戴笠将叶挺押解到歌乐山白公馆二楼正房囚禁,时隔不久,又转移到更加隐秘的红炉厂独门小院平房囚禁,完全与世隔绝。押解途中,叶挺急中生智,借上路边厕所之机给阳翰笙写一纸条请路人转交。阳翰笙收到这封信后,当即驱车速报南方局。周恩来惊喜万分,终于找到了叶挺的下落,信心倍增。

第21集

蒋介石突然约见周恩来,称他近期准备去西安,想约毛泽东在西安晤谈。周恩来趁机提出叶挺夫人来渝探监之事,蒋见泄密暗自吃惊,只好支吾应承。

李秀文母女终于获准探望叶挺,夫妻、父女相见,百感交集。叶挺得知戴笠又想借骨肉团聚上演“劝降”蹩脚戏,嗤之以鼻。夫人问如何了结此桩历史公案?叶挺表示“决不屈服,愿把牢底坐穿”。

叶挺在红炉厂囚室写下力透纸背、气壮山河的自由体新诗《囚歌》,堪称“千古绝唱”,表达了叶挺伟大的情操和胸怀,。

叶挺偕夫人及女儿被押解到湖北临时省会恩施,暂住湖北银行“民享社”招待所,军警戒备森严。叶挺坚持“不沾六战区一饭一水,由老朋友周苍柏支借供养”的原则,称“将来总会有人还给你们”,保持信仰和节操。

第22集

陈诚赴云南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前夕,为“安全”起见,将叶挺一家转移到恩施城西郊后山湾一座普通民房软禁。屋内陈设简陋,四周军警宪特机关林立,邻居和家里布满了监视的特务。叶挺泰然处之,开荒种地,养鸡喂羊,每天锻炼身体,与当地百姓很快就打成一片,特务们无可奈何。蒋介石曾派特派员专程前来探视叶挺,被叶挺的凛然正气压倒,灰溜溜地滚回重庆。

《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奉周恩来之命乘机要求采访叶挺,陈诚欣然应允。陆诒见到叶挺后,转达了中央对他的关心和慰问,互通了情报。

蒋介石在龙洞别墅“召见”叶挺,以“委任22军或62军军长”之职相许,请叶挺“参加抗战”。叶挺仍坚持要求释放新四军战俘,否则决不任职。蒋介石气急败坏返渝。陈诚不甘心失败,最后提出让叶挺跟随他出国参战,出任远征军副总司令打鬼子,叶挺再次拒绝任何官职,表示愿到桂林李济深处关押。

叶挺被特务诱骗绑架到桂林宪兵五团,准备再次送回湖北恩施关押。叶挺要求带三个孩子同行,以减轻家庭负担。

叶挺父子四人在荷枪实弹的特务宪兵押解下离开恩施,秘密前往重庆。叶挺趁特务不备,悄悄命令孩子们逃跑,到曾家岩50号找周伯伯。

第23集

次日清晨,三个孩子坐黄包车逃到周公馆,待周恩来带人找回旅馆,叶挺已人去楼空。

周恩来送叶挺的三个孩子到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并在当天出席联欢晚会。孩子们见到毛泽东主席非常激动,毛主席欢迎他们到延安去上学和生活。

1946年3月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中共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马法五换叶挺出狱的建议,叶挺将军正式恢复自由。当天下午,曾家岩50号张灯结彩,锣鼓齐鸣,欢声笑语,人们翘首以盼叶将军归来。次日凌晨,彻夜未眠的叶挺给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下“入党申请书”,由机要室以加急电报发送延安。第二天,中共中央决定接受叶挺为中共党员。

1946年4月8日,叶挺全家四人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中共干部乘坐美国空军C47运输机离开重庆,飞向延安。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及上万军民在延安机场迎候,但直至天黑仍无飞机消息。4月11日,中央收到晋绥军区紧急报告,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发现一架坠毁的飞机残骸,机上17人全部遇难。4月12 日,军民千人送灵队伍抬着叶挺等13名死难烈士棺材启程,向岚县机场进发……

演职员表

职员表

▪ 出品人:李培森

▪ 制作人:刘立京;汤溪;沙杰

▪ 监制:李汀;苟鹏;张子扬;李治安;周里欣;曹靖生;谭涛;肖月桃

▪ 导演:王冀邢

▪ 编剧:张笑天;钟道新;王冀邢

▪ 摄影:罗逊;蒋晓光

▪ 配乐:李海鹰

▪ 道具:王振东;汪水清;王晖;王健;陈小洪;毛光成;李勇;杜晓字;李强

▪ 美术设计:谭小林;程金厂;王啸鸣;李敏强;张本富

▪ 造型设计:王万彬;王素娟;贾小雄;蔡晓旭;刘慧茹;李荭

▪ 服装设计:林爱莲;贾小娟;周茂照;何中良;朱新军;杨旭

▪ 灯光:王小渝

▪ 场记:赵霞

▪ 布景师:刘振强;王用成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叶挺 高发

李秀文 汪裴

周恩来 刘劲

毛泽东 李克俭

项英 杨光华

朱德 王伍福

蒋介石 盖美

孙中山 卢奇

宋庆龄 章艳敏

聂荣臻 曹宇

叶剑英 脱一然

周士第 秦立明

陈可钰 孟玉宝

黄琪翔 于代君

张发奎 沙杰

陈诚 杨刚

顾祝同 袁忠远

张太雷 王凯

诺依曼 米克(俄罗斯)

曹渊 王冶

李少村 李长江

刘德宜 童晓梅

李章达 丁锋

汪精卫 刘欣

贺龙 周军

李立三 张建祥

张国焘 和龙

刘伯承 杜杜

张云逸 邓雪松

王明 吴柏宇

2 张笑天著纪实文学作品

书名:叶挺将军 [平装]作者:张笑天

市场价: ¥ 39.00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平装: 67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2140176, 7532140172

条形码: 9787532140176

ASIN: B004QEZCQS

内容简介

《叶挺将军》采用编年体深沉、悲壮的叙述风格,在跌宕曲折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描述中,以作品的史实感与真实性,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军事家叶挺将军光辉的一生,艺术地再现了叶挺将军从“北伐名将”到“新四军军长”再到“蒋介石阶下囚”乃至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的传奇人生,突出讴歌了叶挺将军无限忠诚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临大难而不惧、持大节而不苟的崇高品质,是一部主题鲜明、画面大气、风格悲壮、引人入胜的纪实文学作品。

编辑推荐

《叶挺将军》: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囚歌》

媒体推荐

我敬仰希夷,事实上他就是我的一位精神上的老师。他有峻烈的正义感,使他对于横逆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的苦难之上。五年的囚禁生活.假使没有这样的精神是不能忍耐的。他的诗里燃烧着激愤,也辐射着明澈的光辉,这是用生命用血写成的诗。一个人不被软化成为性格破产者,也要被瘫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然而希夷征服了这一切。

——郭沫若

作者简介

张笑天,原籍山东昌邑,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吉林省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著名作家。其中篇小说《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电影《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世纪之梦》、《末代皇后》等分别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政府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多项优秀影片奖和最佳编剧奖。电视剧《太平天国》获飞天奖。迄今出版长篇小说《爱的葬礼》、《永宁碑》、《孙中山》、《太平天国》、《朱元璋》、《永乐大帝》、《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施琅大将军》、《戚继光》、《天之涯、海之角》、《三八线往事》、《沉论与觉醒》等二十八部,并出版《张笑天文集》三十卷本。

图书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4: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