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澜 |
释义 | 1、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基本信息姓 名:叶澜 出生年月:1941年12月 籍贯:上海 人物简介叶澜,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撰写并主编的丛书与研究报告有“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系列丛书、“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系列丛书、“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学科发展年度报告》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多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其学术成就包括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教育系本科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 主授课程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原理、当代教育论著选读、教育学原理 研究领域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等 代表性著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主编,三联书店,1999年)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走出低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年) 主要论文“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教育研究》, 2003年第8期 “实现转型— 新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7期 “更新教育观念,创建迈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2期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实验》1998年第1期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基础教育与学生自我能力培养(上、下)”,《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第7、8期 “迎接挑战:在改革中走向新世纪-再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第3期 “转变观念,开拓发展空间-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3月 “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构建”,《教育研究》,1994年第10期 “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把教育战略重点的地位落到实处”,《中国高等教育》,1994年6月 “时代与教师的职业修养”,《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11期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若干认识问题”,《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第6期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基础教育”,《教育研究》,1993年5月 “浅析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现代教育通讯》(香港),1993年第3期 “关于我国教育实验科学性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1992年第12期 “学区系统终志变化的整体反思”,《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年第2期 “教育两大功能关系之探究”,《教育研究》,1990年第1期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分支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 主要科研项目主持“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主持“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委重点课题 获奖情况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首届曾先梓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奖项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出国访学经历1980-1982,赴前南斯拉夫萨可勒布大学教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社会团体兼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全国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主任。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上海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2、革命家基本信息叶澜,字清漪,晚清资产阶级革命家。浙江仁和县(今杭州)人,曾是杭州府学附生,后赴上海格致书院就读,与同乡叶瀚是同学。1901年赴日本东京留学,在留学生中组织了最早的革命团体“青年会”,呼吁排满救国,并成了后来的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的发起人之一,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家。1903年,与汪荣宝合编了一本专门解释汉语词语的专著——《新尔雅》,该书是一本深受日本影响的书。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和立宪运动时,叶澜与杨毓辉等人是活跃于其中的骨干分子。曾与叶瀚合编《算学歌略》、《地学歌略》、《天文歌略》。 附叶清漪论译西书仁和叶澜,字清漪,以我国所译西书凌杂不合,尝于光绪丁酉春论其弊。其言曰:「自中外通商以来,译事始起,京师有同文馆,江南有制造局,广州有医士所译各书,登州有文会馆所译学堂便用各书,上海益智书会又译印各种图说,总税务司赫德译有《西学启蒙》十六种,傅兰雅译有《格致汇编》、《格致须知》各种。馆译之书,政学为多,制局所译,初以算学、地学、化学、医学为优,兵学、法学皆非专家,不得纲领。书会税司各学馆之书,皆师弟专习,口说明畅,条理秩然,讲学之书,断推善本。然综论其弊,皆未合也。一曰不合师授次第。统观所译各书,大多类编专门,无次第,无层级,无全具文义卷帙,无译印次第章程,一也。一曰不合政学纲要。其总纲则有天然理数测验要法,师授先造通才,后讲专家。我国译书,不明授学次第,余则或祇零种,为报章摘录之作,为教门傅翼之书,读者不能观厥会通,且罔识其门迳。政学则以史志为据,法律为纲,条约、章程、案据为具,而尤以格学理法为本。我国尤不达其大本所在,随用逐名,实有名而无用,二也。一曰文义难精。泰西无论政学,有新造之字,有沿古之字,非专门不能通习。又西文切音,可由意拚造,孳乳日多。汉字尚形,不能改造,仅能借用切音,则字多诘屈,阅者生厌。译义则见功各异,心志难齐,此字法之难也。泰西文法,如古词例,不是词法,语有定法,法各不同,皆是创造,不如我国古文、骈文之虚橅砌用,故照常行文法,必至扞格不通,倘仿子史文法,于西文例固相合,又恐初学难解,此文法之难也,三也。一曰书既不纯,读法难定。我国所译,有成法可遵者,有新理琐事可取者,有专门深纯着作前尚有数层功夫,越级而进,万难心解者,取材一书,则嫌不备,合观各书,又病难通,起例发凡,盖甚难焉,四也。坐此四弊,则用少而功费,读之甚难。欲读之而标明大要,以便未读之人,又难之难也。」 3 、画家简介1977年出生 1987年学习水墨 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95年至1999年创作了大型的佛教绘画作品40余件全部收藏存于台湾 展览2002年 作品《镜里境外》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 炎黄艺术馆 2003年 《另存艺术联展》 北京千年时间 2004年 作品《水墨荷》与《人舞》系列 法国Paris,Nantes, Laval 2005年 《上海艺术家工作室》 上海四行仓库 2006年 《叶澜个人艺术展—自然而然》 上海熏依社 2006年 《荷风顺雨-上海.东京联展》 上海熏依社 2006年-2008年 《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上海明园文化艺术中心 2006年-2008年《上海艺术博览会》 上海 2007年 《Feeling Exhibition-中法作品展》 上海艺法 2007年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上海 2007年 《艺术北京博览会》 北京 2007年 《白日梦—上海熏依社画廊07年回顾展》 上海熏依社 2008年 《艳阳天—注目叶澜人荷舞新年个展》 上海熏依社 2008年 《再见!我的爱人——纪念邓丽君逝世13周年两回主题联展》 上海熏依社 2008年 《359°三位一体中日交流展》 上海熏依社与沈阳鲁美美术馆 2008年 《Time Out Shanghai--Affordable Art Fair》 上海 2009年 《游叶-09叶澜新作个展》 上海熏依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