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店村 |
释义 | 叶店村位于金华市区西南,是婺城新城区及浙中重镇白龙桥镇政府所在地,属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中心。村处“玉山拱南,金河横北,东临马海(畈),西绕龙溪(白沙溪)”的冲击平原,聚落呈块状分布,330国道与03省道绕村而过。村域面积2.7平方公里,全村635户,总人口1668人,其中:55岁以上老人360人,未成年人209人,在外读书(高中大学生)60人,务工人员502人,经商人员225人。 村情概况叶店村位于金华县西部,距城区10公里。据《叶氏宗谱》载:叶氏自缙云县迁于金华县雅畈。明洪武五年(1372),肇基马海前后陈村。清初改村名为叶店村。辖叶店、白龙桥2个自然村。据《竹园王氏宗谱》载,明万历十二年(1584)曾建石桥,后圮,乃架木为桥。又《重建白龙桥记》载,清嘉庆五年(1800)山洪暴涨,桥被冲毁,十三年王凌九首捐六百五十金修桥,十六年修复。桥在白龙溪上,溪流蜿蜒曲折似龙游,细浪映日似龙鳞,故称白龙溪,桥称白龙桥。清代属白沙乡。民国初属二桥乡。1935年属滨江乡。1946年属滨湖乡。1949年5月属东溪乡。1958年属临江人民公社东溪管理区。1961年属临江区东溪人民公社。1983年属东溪乡。1986年11月属白龙桥镇。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992年有530户、1598人。其中畲族2人。在村区内有水电部十二工程局、核工业部269大队、县焊接材料厂、印铁制罐厂等近40家部省市县级企业,还有为数不少来自北京、上海、江西等地的个体户,在此经商开店。中共金华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村辖区的白龙桥建立了县级经济开发区。 江南有座金华城,城里有座白龙桥,桥下外婆在讲故事,我在桥上,看到星星掉进了小河。”这是音乐人陈越为家乡谱写的一首特别好听的歌,而 叶店村就是陈越的家乡。 叶店村党支部书记叶兆寅告诉记者:“白龙桥就是叶店,叶店就是白龙桥。”这个说法源于叶店就是白龙桥镇政府的所在地。 叶店村全村580户,1628口人,随着金华市区向外扩张, 叶店村的工业、商业和房地产业十分发达。建在该村土地上的企业就有上百家,商店鳞次栉比,还形成了建材经营一条街。不仅如此, 叶店村的集市贸易也十分繁荣,该村每天都有集市,主要销售水果、百货、五金、建材、服装、山货、家具、蔬菜批发等,每天的流动人口达上万人。村里的村民几乎全部从事第三产业。 叶兆寅说,婺城区委、区政府将搬迁到白龙桥, 叶店村将是婺城新区的商业中心。 叶店村地处金华、兰溪、龙游三县的交通咽喉。浙赣铁路在村南通过,公路33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方便。浙赣铁路线上的电气化复线车站白龙桥车站和古方车站分别在村东和村西2公里处。公路330国道线上的19班客车在村区停靠。 叶店村是集镇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03省道和330国道傍村而过,总人口658户1623人,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30元,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420万元,银行存款900余万元。改革开放前,叶店是个不知名的穷村落,改革开放以后,叶店的老一辈人敢为人先,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他们把村里的土地无偿贡献出来,用于办学校、医院和给政府机关提供办公用地,此举使叶店村的地位迅速突显,叶店人又抓住区位和人流集聚优势,大力兴办市场,发展物业经济,搞活集体经济,村民的生活条件也随之发生了质的改变。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8.36%。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蚕桑产业。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2.00亩(其中:田25.00亩,地67.00亩),人均耕地0.92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2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7.00亩,主要种植八角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00.0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5户通自来水,有15户饮用井水,有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7户通电,有1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00公里。全村有摩托车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户,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7户,共乡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1人。其中农业人口67人,劳动力4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人,彝族7人,汉族5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0人,参合率59.7%;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5公里。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00万元;畜牧业收入4.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5头,肉牛7头;工资性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8人,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28人。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勐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正兴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3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8.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0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离乡镇较远,经济发展无支柱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缺少项目开发资金和技术。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完善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技术资金,开发当地土地、林业资源,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发展力度;主要发展茶叶、桑树等种植(其中:完成种植茶叶100亩、桑树40亩),以及发展养蚕、鸡、猪等养殖业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