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道友 |
释义 | 叶道友(1914-1961),1914年生于信阳新县郭家河土门村。1927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4舰队副司令员,江阴要塞司令员等职务。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人物简介叶道友(1914—1961),河南省信阳新县人。1927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23团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大队大队长、团长,新四军南进支队第2团营长,新四军第3师9旅26团营长,第4师9旅25团副团长,淮北军区独立团团长。参加了反“扫荡”、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第9纵队26师77团团长,淮北军区独立旅副旅长,第3野战军34军101师师长。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4舰队副司令员,江阴要塞司令员,海军淞沪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淞沪水警区司令员,舟山基地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61年12月21日在上海逝世,终年48岁。 生平事迹土地革命时期,叶道友先后任湖北黄安赤卫队大队勤务员、通讯员,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三营班长、副排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二三团三营通讯排长,二营副连长、副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为掩护部队转移,他率一个连在陕西岔河口阻击敌人。面对国民党两个团的重兵,他提出“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口号,率领部队经两小时激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战后,受到军部表扬。在陕北长山战斗中,率一连强攻敌以一营兵力踞守的山头,歼敌大部,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叶道友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大队大队长,二二三团团长,新四军南进支队先遣梯队副支队长、二团三营营长,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六团三营营长,二十五团副团长,淮北军区独立团团长,新四军四师十二旅三十四团团长,转战于鲁西、陇海路地区。1942年,他奉命率独立团在台儿庄附近打游击。当地处于日伪军4个据点的夹缝之间,形势十分险恶,由于他机智灵活,指挥若定,善于抓住战机,予敌人以重创,在多次战斗中毙俘敌近300余人,全团受师部通令嘉奖。在淮北九顶山战斗中,为营救遭敌围困的兄弟部队,他率一个营直插敌人心脏,击溃敌四个团,毙俘敌团长以下200余人,再次受到师部通令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叶道友任华中军区第九纵队七十七团团长,淮北军区独立旅副旅长,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一○一师师长。参加朝阳集、涟水保卫战,宿北战役、苏北五花顶、大兴庄守备战和淮海战役。战争年代,叶道友参加大小战斗100余次,7次负伤,被评为二等残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道友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四舰队副司令员,江阴要塞司令员,海军淞沪水警区司令员,舟山基地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