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冶头村 |
释义 | 山西省陵川县冶头村村情概述冶头村位于太行山之巅,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城之东15公里处。全村320户,1070口人,现有男女全半劳力528个,下设7个村民小组,耕种着1070亩土地,总面积4平方公里。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经济收入较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 地理形势冶头村因村中冶子河而得名。村形犹似一只凌云展翅飞翔的凤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曾是直达豫北的必经之道,也是历代兵家相争之地。抗战时期我党与日寇、伪匪(曲多扬)在此进行了长期的战斗。1959年,沁辉路贯通后,公路四通八达。 村庄历史冶头村历史悠久,交通方便,是我县较为繁华的八小镇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是远近闻名的商贸之地,民国至清末之时,村内商铺林立,杂货铺、饭铺、铁匠铺、豆腐铺、油坊等作坊应有尽有,尤以南北当铺著名。现南当铺犹存,依然展示着当年的风姿。历史上也曾有过许多能工巧匠、名师艺人。陵川古“八景”之首的黄围灵湫洞景区内构造奇特的寺庙,为冶头村田氏一家率本村村民所创建,流传至今已成为著名的游览景区。宋氏家族的“八音会”沿传二百多年,闻名全县。 冶头村是陵川实行区村制度最早的村庄。民国7年(1918年),陵川县划为三个区,城关为一区,附城为二区,冶头为三区,在陵川近代史上冶头村开始了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1937年陵川开始实行编村制度,划为54个编村,冶头仍为三区所在地,由冶头人刘学魁(化名刘申光)任区长,组织领导冶头以东地区的抗战活动。十二月政变后,陵川被国民党27军占领,1940年5月陵川被重新划为五个区,冶头为第四区区署所在地。43年5月国民党军溃败,日寇占领陵川,袭旧制,但行政体制已形同虚设。此时期,共产党在此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同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45年4月10日,陵川解放。陵川县设八个区,冶头为一区所在地。一直到47年重新划定行政区时,冶头区才被撤销。1958年,成立了冶头火箭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冶头乡政府,一直持续到1999年进行撤乡并镇,冶头乡政府撤并于六泉乡政府,现冶头村属于六泉乡政府所管辖。 农业生产冶头村地处太行高山之巅,山大沟深,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传统的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作物种植一直以玉米,谷子为主,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300斤左右。品种单一、老化,优势难以发挥。肩挑手刨,畜耕,生产方式陈旧。农民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收入微薄,生活艰辛。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得到空前的释放,起早搭黑,精心耕作,农业逐步发展,粮食逐年丰收,农业生产开始复苏。随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投资的加大,科学技术开始进入农村,科学技术越来越被广大农民认可和应用。种子,农药、化肥、地膜是引发农业生产越上新台阶,引发农村彻底改革耕作方式的牵引器。优良品种,无机肥料,地膜覆盖,二元双覆盖,农机具的使用,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农民的农业生产发生质的革命。劳动强度减弱,劳动时间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产品增加,极大地丰富农民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08年全村粮食总产110万斤,亩产1000斤。比改革开放之前总产提高了近一倍,亩产增加了3倍多。 山东烟台市莱山区冶头村冶头村位于莱山区解甲庄镇南10公里处,东与徐家店村相连,西邻西汉时冶铸遗址,南与孔辛头接壤,北与林家疃为邻。呈东西长、南北窄形状。耕地306公顷,果园8公顷,山岚333公顷。全村现有1138户、3078人。 元末于姓来此建村。明初为御倭患,沿海实行空舍清野,遂迁莒岛(养马岛)居民于内地,空出其岛,以牧养战马。该村杨姓始祖杨石即于此时由莒岛迁此定居。因汉时铁官刘兴居曾督令下僚在此冶铁铸钱,故取名冶头。 史料记载:“冶头村西,地名官地,掘地多有钱范出现,范以化石为主,文曰半两。今冶头村南有铁官山,村西有铜清、铁清(清即矿),皆汉时冶铁遗迹”。 冶头冶铁遗址—官地。系西汉时官府冶铁铸币遗址,距今有2100余年,其面积约3万平方米。早年曾多次发现该处有冶铁铸币遗存。如,村西500米处有铜清、铁清、窑址,并屡见半两钱范、铜渣、窑壁红烧土、木炭、陶片、鼎足、铁锛等。1956年,牟平县文化馆组织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铜清遗址位于冶头村西北500米处,矿井口为圆形,占地24平方米,洞深莫测;铁清遗址在该村于家岭山巅,铜清西南500米处,井口为长方形。195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牟平县文物普查小组同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遗址又重新进行了调查,并清理出一个残存的冶炼炉底部,采集的标本有西汉时期的陶器底、盆口沿、缸口沿、滑石钱范(半两币范)、刀币范、铁渣等。根据遗物考证,冶头冶铁遗址应在西汉到新莽之间。该遗址破坏较重,今所存无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