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冶春社
释义

冶春后社是晚清时期扬州地方名流文人学者追怀康乾盛世,继冶春诗社而成立的文学团体。属于一个文化沙龙社团。丰富和充实了扬州文化宝库,留下了大量的遗产。

中文名:冶春后社

性质:文学团体

地址:扬州

时间:晚清——民国

发起人:臧谷

冶春后社介绍

丁家桐在《冶春后社诗评》中说:“冶春后社是扬州晚清与民国初年的文学团体,是康乾盛世与当代之间的一座文化桥梁。” 冶春后社秉承渔洋山人等先辈遗风,臧谷为该社领袖。民国4年(1915年),冶春后社定址于徐园内。社内供王文简公栗主,悬文简遗像,春秋祀之。冶春后社的中期盟主孔庆镕藏孔子、王渔洋、臧宜孙画像,每逢祀辰集社,必悬挂之。因此冶春后社具有传统诗社的某些特点。王资鑫在《冶春后社的近代色彩》中说:冶春后社“恰恰处于19、20世纪之交,它的活动成了扬州走进大变革交叉口的历史转型记录,折射的是传统诗社不具备的近代色彩。”因此它属于“一个文化沙龙社团。”总之,冶春后社属于传统与近代过渡阶段的产物。

冶春后社的发展历程

冶春后社大概从1864年成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陷城,再加上由于社友先后故去,或远赴他乡,诗社被迫偃旗息鼓。冶春后社前前后后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两起两落。

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864?—1910) 主持:臧谷

冶春后社始于光绪初年,由臧谷发起。根据臧谷三十岁即告归,镌有“臣年三十岁即归田”小印来推测,冶春后社大概成立于1864年之后。臧谷欣羡当年王士祯红桥修禊、结冶春诗社的盛举,赋诗云“人影衣香又一时,渔洋以后久无诗。”要再行盛举,当再结诗社。赋《扬州竹枝词》一百首,云:“竹西歌吹由来久,结社联吟岂待言?”他与诗友辛汉清、吉亮工等重访冶春诗社旧址,可那儿已荒圮不堪。辛汉清诗云:“冶春遗址傍荒祠,鬓影衣香系我思。为约同人联后社,渔家小婢解吟诗。”终于,他们选中了桃花坞,经常来此探古寻幽。

冶春后社社员们的觞咏之会多聚集在臧谷的桥西花墅内,地址在市区的府东街。每逢花晨月夕,醵金为文酒之会,相与尖叉斗韵,刻烛成诗以为乐。先拈题字,作诗钟七联,曰为“七唱”。酒阑余兴,又或另拈两题,分咏一联;或公拟数字,嵌入两句,统云“诗钟”。汇成后请人誉写,当场公同互选,次第甲乙,则以当选最多数为冠军。间亦专请作家来评定,一时传为韵事。

在臧公倡导下,后社活动不仅仅限于文事,他所艺菊的问秋馆,菊分绝、逸、上、中、次、又次六品,载入《问秋馆菊录》。这便带动了后社成员纷纷把创作和研究方向,扩展到盆景、书法、骈文、国画、教育、制谜、楹联、园林、医学、箫琴、奕棋、收藏、烹饪等方方面面,且皆有成就,丰富和充实了扬州文化宝库,留下了大量的遗产。

第二阶段:歇绝阶段(1910—1915)主持:萧丙章

臧谷去世后,群龙无首,“风雅歇绝者十余年”。冶春后社诗人平时召集诗会,多在县东街社友萧丙章家的萧斋。

第三阶段:鼎盛阶段(1915—1931) 主持:孔庆镕、凌仁山

民国初年唱和最盛时期,人才踵起,钩心斗角,亦复蔚然可观。这一时期社友活动多集于城内左卫街(今广陵路)花局巷之风来堂、教场之惜余春茶社及南门城楼。此时主持冶春后社的先是孔庆镕。孔庆镕隶冶春后社三十年,勤于任事,无会不与。有时仗义执言,人咸悦服,为冶春后社之佼佼者。

社友觞咏作品甚多,重经选定,屡次准备印行,但最终都末果。等到抗日战争爆发,地经兵燹,不知选稿落何地,深为惋惜。然当时传诵之作,至今犹脍炙人口。

据民国王振世著《扬州览胜录》记载:民国4年(1915年),瘦西湖为徐宝山建徐园,诗人乃请于园主,“于园内辟舍三间,极为幽敞”,乃诗友们休息之处。题曰“冶春后社”,江都吉孝廉亮工书。联云:“社名仍号冶春,何必改作;来者都为游夏,可与言诗。”亦吉孝廉撰句并书,款署风风二字草书,颇奇。诗社成员还因陋就简,将桃花坞作了整饬。园中心有方塘,种满荷花。荷塘上北为平台,平台之上有蒸霞堂。诗社日常活动则在蒸霞堂西侧之吟榭。吟榭面东,亦为三楹,五架梁,三面廊。后檐两侧开八角吹花门。

李豫曾作诗《冶春后社落成,有诗和萧无畏》四首:

前辈风流后辈师,新城群屐重当时。

朅去别却桥西叟,湖水湖云会入诗。

小红桥外瘦西湖,剪入徐园作画图。

月黑风高山虎出,有谁放胆捋黄须。

几人狂瘦几人痴,步出州门景物非。

惨绿少年霜改鬓,浪游京洛不曾归。

鸥水寻盟事可怜,有人替出买山钱。

莫嫌筑屋才容膝,跳入壶中别有天。

自冶春后社建于徐园,邗上诸文人遂以此为文酒聚会之所。钱塘人陈懋森(1871—?)所著《上巳日集冶春后社》中记其事吟云:

短短垂杨好系船,红桥一水自清涟。

湖山劫后仍觞咏,笳角声中朵管弦。

村女能谈天宝事,词人犹记泰和年。

渔洋旧句肠堪断,何处看春不可怜?

又有诗记诗社领袖臧谷:

抱膝长吟静掩扉,朝衫早脱易儒衣。

岂唯林下饶清福,不睹沧桑一笑归。

诗社成员唱和之作,往往以杜牧、王士祯为表率。陈重庆(1845—?)《后冶春词和萧畏之》之四云:“岁岁春游未厌频,桃花篱落碧湖滨。卢曾以后诗坛冷,可有吹簘教玉人?”陈重庆慨叹,卢、曾以后没有哪个地方长官像卢、曾那样重视文化事业。

董玉书(1869—?)《寄怀冶春后社同人叠前韵》云:“联句每教思旧雨,索居不觉换新年。草亭茗坐窗三面,山馆苔封石一拳。”陈霞章《集萧斋酒阑,主人出冶春后社诗示予,就中枚叔、步青、鲁泉、补芸、润臣及予友公郙皆已作古,主人为之泣下,予亦感而赋此》云:“冶春联后社,今日几人存?一束旧诗卷,两行新泪痕。”

民国十年(1921),康有为来游瘦西湖,小住冶春后社,见吉亮工所书联额,至为称赏,赋七言律诗一首,手书横幅,付僧人收藏。

康南海再游扬州感赋

崇庸仡仡是扬州,千载繁华梦不收。

芳草远侵隋苑道,芜城空认蜀风头。

名园销尽负明月,文物凋零思选楼。

四十年来旧游处,邗沟漫漫水南流。

曾出任民国国会代议长的凌仁山,于1923年回扬州不参与政治,以诗酒为乐,并一度主持冶春后社。仁山主持冶春后社,时具酒食,与故旧诗酒同乐。一般先拈题14字。平仄各半,各撰7联,限时缴卷,汇成后张贴在诗社壁上。仁山往往击钵催诗,偶见佳句,辄为首唱,欣然自得。1932年冬,凌仁山在家乡同春巷逝世,享年80岁。有一副挽联(包璲、包洙撰写)高度概括了凌仁山的一生:

拒贿冀北,护法岭南,当时与日月争光,无愧议场推巨擘;

隐逸林泉,土苴富贵,此后问风光谁爱,忍看诗社失明星。

二十年后则多集于公园之草堂,或集于社友斋中。但冶春后社吟事活动并未停止。公园草堂即伫月峰。公园清宣统末年扬州各商业团体集资修建。遗址在扬州市区小泰淮河西岸,南近娱乐城,北到无名小巷,西北至北皇城根。至今南柳巷西侧尚有公园巷,从公园巷向西过公园桥,便是故公园大门。满春堂北筑草堂三间,冶春后社诗人于春秋佳日多在此作文友之会,又每逢星期日,各拈题字,作诗钟七联,名曰七唱,互相品评,当日揭晓,海内诗人来游邗上亦往往邀入。

1930—1931年间,以惜余春茶社歇业为标志,冶春后社结束了鼎盛期,而进入了衰败期。

第四阶段(1931—1937) 衰败时期 主持:林小圃

抗战胜利后的扬州报纸曾载文回忆说:“社中诸子,若孔剑秋、凌仁山、马伯梁、萧畏之等均下世,继起者,仍为冶春后社主持者为林小圃(别号髯佛),社员有巴荩臣、周峋芝、后浴衡、张臣绶、谈一苇、金寄萍、谢闻轩、董师鲁、钱省三、刘幼周、陈一航等人,外埠社员则有北平寓公董老逸沧,海上寓公王度生。每到星期四和星期六,诗人们即来此联坐吟诗或用碎锦、鼎峙、双勾、魁斗、晦明等格,或分韵拈韵,或作七唱,互相品评,当时揭晓。”

此期间社员还零星举办一些文酒之会。有记载的有:1932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杜召棠邀请高乃超、张赓廷、王雪亭、金萍寄、张谷臣、郭仁钦、汪二丘、蒋瑞春、翟幼泉等人吟七唱;1932年重阳节,杜召棠、高乃超等集于老龙泉茶社;1932年十月,在蒋瑞春家猜谜;不久高乃超、张赓廷、郭绍庭、汪二丘、蒋瑞春又在杜召棠家玩“七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