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野花椒 |
释义 | 拉丁学名野花椒 Zanthoxylum simullans Hance 形态特征芸香科灌木,高1-2米,枝通常有皮刺及白色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边缘有狭翅和长短不一的皮刺;小叶通常5-9,对生,厚纸质,长2.5-6厘米,宽1.8-3.5厘米,两面均有透明腺点,上面密生短刺刚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花被片5-8,一轮;雄花雄蕊5-7。蓇葖果1-2,红色或紫红色,基部有伸长的子房柄,外面有粗大的腺点。 分布区域分布于长江以南及河南、河北。生灌丛中,也有栽培。 实用价值果、叶、根供药用。为散寒健胃药,有止吐泻和利尿作用,又能提取芳香油及脂肪油;叶和果是食品调味料。 中医草药【别名】花椒、岩椒 【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以根、果实及叶入药。果实秋末冬初采摘,晒干;根、叶随时可采。 【性味归经】 果皮:辛,温。有小毒。 种子(也可作椒目用):苦、辛,凉。 根:辛,温。 【功能主治】 果皮:温中止痛,驱虫健胃。用于胃痛,腹痛,蛔虫病;外用治湿浊,皮肤瘙痒,龋齿疼痛。 种子: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腹水。 根:祛风湿,止痛。用于胃寒腹痛,牙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果皮、根0.5~1.5钱,种子1~2钱。果皮、根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