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奥古斯丁龙 |
释义 | 基本概况奥古斯丁龙(学名Agustinia)是蜥脚下目恐龙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下白垩纪的南美洲。与其他蜥脚下目的恐龙相似,奥古斯丁龙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龙。虽然一些蜥脚下目恐龙有装甲,奥古斯丁龙有着独特的装甲。在它的背部有着一连串垂直的宽尖刺及宽骨板,某程度上很像剑龙。除了其装甲外,奥古斯丁龙的其他资料则不详。被发现的一个腓骨约有89.5厘米长。若与其他恐龙的同一骨头相比,奥古斯丁龙可以有约15米长。 命名奥古斯丁龙的命名是要纪念其发现者奥古斯丁·马蒂内利(Agustin Martinelli)。它最初于1998年由著名的阿根廷古生物学者约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所命名,属名称为“Augustia”。但由于该属名已由一种甲虫所有,故波拿巴于1999年更改为“Agustinia”,并建立奥古斯丁龙科(Agustiniidae),以包含奥古斯丁龙。奥古斯丁龙只有一个种,学名为利加布奥古斯丁龙(A. ligabuei);种名是为纪念慈善家利加布博士(Dr. Giancarlo Ligabue),他曾资助发掘此恐龙的化石。 化石奥古斯丁龙是于阿根廷的内乌肯省Lohan Cura地层中被发现,年代估计可追溯至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至阿尔布阶,距今约1亿1600万到1亿年前。 被发现的只有破碎的化石。这些包括有背部、臀部及尾部的脊椎碎片,九块形状奇怪连于脊椎的骨板或尖刺。后下脚的腓骨、胫骨及五块中骨亦被发现。其中亦有股骨,但过于碎裂而难于搜集。 分类由于奥古斯丁龙的独特特征,它原先被分类在自己的奥古斯丁龙科中。但是这个科名却不被广泛接纳。因为奥古斯丁龙的化石过于碎裂的关系而难以被分类。但因它同时有梁龙超科及泰坦巨龙科的特征,而同样地是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根廷,所以奥古斯丁龙有很大可能是属于其中之一。除非有更完整的化石被发现,否则很难清楚是属于哪一个分类。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属: 奥古斯丁龙属 Agustinia 种: 利加布奥古斯丁龙 A. ligabuei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