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耶尔森氏菌病
释义

耶尔森氏菌病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感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等类型为主亦有急性阑尾炎、脑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猩红热型、黄疸型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临床类型,部分病例有慢性倾向。病人、健康带菌者以及患病和带菌的家畜携带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食品经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儿童多发。多为散发,冬春发病较多见由于本菌在低温中能生长,所以保存在4℃冰箱中的食品更具传染性。

耶尔森氏菌病-分类

耶尔森氏菌为动物肠道寄生菌,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本菌在外界环境(河水、井水、蒸馏水)中不仅可长期生存,而且可以繁殖。本菌有嗜冷性,食品一旦被污染,在冷藏中仍能继续繁殖,故该病冬季多发。现代文明的“电冰箱肠炎”致病菌,就是人兽共同的耶尔森氏菌。

耶尔森氏菌属包括11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有三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菌和鼠疫菌。只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假结核菌已确定是食源性病原体。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黑疽病,不通过食品传染。1981年根据DNA以及生化和形态特征的相关资料,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极为密切3个同源群被作为耶尔森氏菌的新种命名,它们是弗氏耶尔森氏菌(Y·frederiksenii)、中间型耶尔森氏菌(Y·intermedia)和克氏耶尔森氏菌。

耶尔森氏菌病-临床表现

耶尔森氏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20世纪30年代引起注意的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病。潜伏期约摄食后3-7天,也有报导11天才发病。病程一般为1-3天,但有些病例持续5-14天或更长。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关节炎、败血症等。耶尔森氏菌病典型症状常为胃肠炎症状、发热、亦可引起阑尾炎。有的引起反应性关节炎,另一个并发症是败血症,即血液系统感染,尽管较少见,但死亡率较高。本菌对易染人群为婴幼儿,常引起发热、腹痛和带血的腹泻。

伪结核耶尔森氏菌可引起断奶猪与生长猪发病,表现为轻度发热,眼睑、面部及腹部肿胀,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可导致断奶猪肠道臌胀、腹泻,间歇性排出糊状稀粪,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肠黏膜脱落物,粪便表面常有红色或暗褐色血液,有时在较成形的粪便表面附着一层灰白色、油光发亮的薄膜。猪体温一般正常,少数升高到40℃以上。病程长的病猪,食欲差,消瘦,被毛粗糙,步态不稳。死亡率不高,但生长发育受阻。仔猪可因脱水休克死亡。成年猪常可耐过。

耶尔森氏菌病-流行病学

细菌分布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布很广,可存在于生的蔬菜、乳和乳制品、肉类、豆制品、沙拉、牡蛎、哈和虾。也存在于环境中,如湖泊、河流、土壤和植被。已从家畜、狗、猫、山羊、灰鼠、水貂和灵长类动物的粪便中分离出该菌。在港湾周围,许多鸟类包括水禽和海鸥可能是带菌者。猪的带菌率较高,日本报告检出率为4%,加拿大为3.6%,丹麦为10-17%。在猪中,该菌最易在扁桃腺中发现。

中国情况

中国已从人和猪牛禽等动物体中分离出10余个血清型。湖北省1985-1986年,对鸡鸭牛猪4种禽畜,共计4218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共检出耶尔森氏菌131株。平均阳性率3.1%。其中鸡1130只,检出17株。牛1127头,检出30株。猪1120头,检出70株。鸭847只,检出24株。耶尔森氏菌储存宿主以猪为最高,牛次之。猪是传播该病的重要宿主。福建某猪场对仔猪进行细菌分离,阳性率为30%,血清阳性率高达70%。南京市检查健康人的粪便28份,带菌率为0.7%;猪234份,带菌率为72.6%;犬37份,带菌率为16.4%;鼠101份,带菌率为8.81%。山东潍坊市检查牛奶74份,阳性2份,羊奶152份,阳性5份。

人畜感染特点

仔猪患病,每天腹泻10一15次,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糊状稀便,常混有粘液,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和肠粘膜脱落物。粪便外表常包裹着一层灰白色发亮的薄膜,一般体温不高。猫患病主要表现厌食,呕吐,腹泻,消瘦,黄疽,痉挛等症状。兔发病表现严重腹泻,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牛羊多表现腹泻、流产。人饮用或食用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消化道感染,主要表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伴有脓肿和脓血症。

耶尔森氏菌病-检查

耶尔森菌

实验室检查:

1、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血沉常加快,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

2、从病变部位留取标本如大便、血、尿、痰、脑脊液、肠系膜淋巴结等均可分离出耶尔森菌。

3、血清学检查

①恢复期血清凝集试验较急性期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或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

②血清抗耶尔森菌外膜蛋白IgA,IgG检测较凝集试验特异性更强。

4、其他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活检标本中的耶尔森菌抗原以常规PCR方法检测临床及食物标本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以及PCR-探针相结合方法、Nested-PCR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关检查:

> 免疫球蛋白A

> 免疫球蛋白G

> 白细胞计数

> 脑脊液

> 血小板

> 血沉

耶尔森氏菌病-治疗

肠道感染一般为自限性,仅需对症处理,可不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严重,特别是有肠道外感染者应予以抗菌药物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每天600mg,分2~3次口服,3~5天为一疗程。败血症者可静脉给药可用氧氟沙星或呋布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噻肟和拉氧头孢等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有脓肿者应切开引流。

耶尔森氏菌病-病原研究

耶尔森氏菌病发病载体

生物型

共有5型,1型和5型多为非致病株,2、3、4型为致病株。中国分离到O∶3和O∶9血清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而国外分别为生物4型和2型,构成国内外致病性的差异。

噬菌体

中国1981年分离出第一株耶氏菌噬菌体,1983年又分离出42株噬菌体,这些噬菌体是以O∶3型耶氏菌为指示菌分离的,裂解范围很狭窄,在15℃只裂解O∶3型耶氏菌,其他47个血清型均不裂解,对鼠疫耶氏菌、假结核耶氏菌、大肠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也不裂解。以后以48型耶氏菌为指示菌,从231份猪便,分离出110株噬菌体,这些噬菌体裂解范围各不相同,其中两株噬菌体(JA和HB)裂解范围广,两者混合后,可裂解各型耶氏菌的97%,而对580株其他肠道菌的裂解率不到1%,故可作为耶氏菌的初步诊断和鉴定用。噬菌体对增菌培养的影响。耶氏菌分离常用增菌培养法,以提高检出率。如被检标本中有噬菌体存在,则会降低检菌率,反而不如直接平板培养法高。噬菌体作用下典型耶氏菌向非典型耶氏菌转变。据报道,32株O∶3型耶氏菌经本型菌噬菌体作用后,有3株再生菌生化反应发生变化,能分解鼠李糖、蔗糖,不分解蜜二糖。根据Brenner等(1980年)分类法,这3株转变为弗氏耶氏菌(Yersinia frederiksenii),这种情况在自然界和体内都可能存在。

耶氏菌毒力研究

耶氏菌血清型很多,根据其毒力,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对人有致病力;另一类对人类无致病力,大部分血清型属于后者。但研究证明,属于致病性血清型的菌株中,也有丧失致病力的。国外测毒方法有Vw抗原、自凝性、质粒、刚果红、肠毒素、Sereny试验、小鼠眼球后测毒等法。这些方法在中国都有试用过,获得的结果表明这些方法都是比较敏感和特异的,但常见不一致的情况。Vw抗原与自凝因子,是国内外鉴别耶氏菌毒力株与无毒株常用的方法,两法都很敏感和特异,符合率也很高,可作为测毒方法之一,但比较麻烦费时。Vi抗原:为中国首次报道,与菌株毒力密切相关,与Vw抗原和自凝因子符合率很高,属于种特异性,各种血清型是共同的,即用一种血清型的Vi抗血清,可把各型菌株的毒力株都查出来,1min内即可得结果,重复性强,是一种最简便快速的优秀测毒方法,可以代替Vw抗原和自凝因子测毒法。毒力质粒:耶氏菌含有大小不同的质粒,其中(40~50)×106质粒,与菌株毒力有关。国外文献称其为毒力质粒。中国研究证明携带(40~50)×106质粒的菌株,并非都是毒力株,要视菌株是否含有分子量为200×103温度依赖的外膜蛋白而定。即含有200×103左右的外膜蛋白者为毒力株,测不出200×103外膜蛋白者为无毒株。由此可见,一个菌株检测出(40~50)×106质粒,就认为是毒力株是不全面的。

耶尔森氏菌病-鉴别

耶尔森氏菌

耶氏森氏菌与布鲁氏菌抗体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国内外曾试图采用各种方法加以鉴别,直到现在均未获满意结果。严延生等(1988年)以O:9型耶氏菌外膜蛋白为抗原的免疫印迹法,可明显地鉴别O∶9型耶氏菌和布鲁氏菌两种抗体。于恩庶等(1991年)进一步以O:3型耶氏菌质粒编码的电泳性和免疫原性与0∶9型耶氏菌相同,故改用O∶3型代替O∶9型耶氏菌外膜蛋白为抗原的免疫斑点试验或免疫印迹试验鉴别O∶9型耶氏菌和布鲁氏菌两类抗体更为明确。采用这种方法纠正了用布病常规血清学方法错判的布病患者和布病疫源地。鲁齐发等(1993年)也证明采用SAT、ELISA及DIBA分别对6种布鲁氏菌及耶氏菌O:9型感染兔血清抗体,无论用布鲁氏菌104 m、耶氏菌O∶9型凝集抗原做SAT检查,或用布鲁氏菌16 M超声波破碎抗原做ELISA检查,均无鉴别意义;而用16 m可溶性蛋白抗原、外膜蛋白抗原以及用耶氏菌O∶3型可溶性蛋白抗原、外膜蛋白抗原做ELISA或DIBA均能鉴别布鲁氏菌与耶氏菌O∶9型两种抗体,在实际检测时,以同时用10 m及O∶3型外膜蛋白做ELISA检查为宜。

耶尔森氏菌病-防制措施

1、严格控制传染源,隔离可疑病人或病人,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灭鼠、灭蚤;

3、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接种鼠疫无毒活疫苗)和个人防护。

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有严重基础疾病合并败血症者病死率可达50%~75%。

耶尔森氏菌病-研究进展

鼠疫

1、鼠疫耶尔森氏菌16S-23SrRNA基因间区分析展种快速准确的鉴定鼠疫菌的方法。方法 PCR反应加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方法。结果对来自不同疫源地的103株鼠疫菌16S-23S rRNA基因间区进行扩增,均可扩出两条长为1 146bp及1090bp的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Taq I,Msp I消化后的酶切图谱相同。而对照菌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的扩增产物及酶切图谱与鼠疫菌均不相同。结论是鼠疫菌16S-23S rRNA基因间区高度同源,基本为两种类型,长度分别为1 146bp及1 090bp,其他菌株与其明显不同;该方法将有助于快速准确的鉴定鼠疫菌。

2、中国耶氏菌病最主要的病原菌是O∶3 和O∶9 血清型,这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是相同的,但其生物型则完全不同,即中国O∶3 和O∶9 两种血清型,均以生物3 型为主,而国外前者以生物4 型为主,后者以生物2 型为主。致病力也有差异,中国O∶3 型菌株致病力强,国外报告的菌株弱。

3、中国O∶3 型耶氏菌能引起猪腹泻,已发现两次猪耶氏菌腹泻的暴发流行,而国外认为猪系正常带菌,不致病。

4、昆虫的传播作用:在国外被忽视,缺乏这方面的资料。中国的调查研究证实,苍蝇和蟑螂体内带菌时间相当长,并能通过粪便向外排出,污染外部环境和食品,起到了传播作用.

5、研究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酶免疫斑点试验:能把耶氏菌属的3个致病菌(鼠疫、假结核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株都能测出来,此乃耶氏菌属的一种简便、快速、共同的测毒方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