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药浴疗法 |
释义 | 概述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 药浴对人体具有独到功效,自古以来一直受医学界重视。 中药药浴疗法是祖国医学独特的外治疗法,是一种独特的给药途径。对亚健康的调理,有良好的效果。药浴亦称“水疗”,系中草药加水煎煮,取药液洗浴局部或全身。现代研究表明,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减少了毒副作用。同时药浴液的温热效应能够提高组织的温度,舒张毛细血管,改善循环,使血液加速,且通过皮肤组织吸收后,调节局部免疫状态,抑制和减少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其烫洗最为常用。 中药足浴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中药药浴使用方便,无需特殊设备,不受环境条件的过多限制,所用药物价廉易得又疗效显著,对亚健康患者非常适宜。 作用机理中药药浴疗法可以通过局部洗浴治疗全身疾病。治病范围广泛。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和表体各组织器官是一个有机的的整体。故药浴液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局部进入体内以调整脏腑功能而治病求本。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辩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所。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法。 种类药浴疗法是根据各种具体病证,在中医辩证或辨病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药物,组成药浴方剂。 药浴液的制备方法:①将药物加水适量,煎煮为液;②将药物放入溶液中浸泡数日制成浴液;③将药物研细过筛,制成散剂或丸剂保存,用时加热水溶解而成浴液;④将药液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加入皮肤吸收促进剂,调成药浴液,其用法可分为全身沐浴和局部洗浴两大类型。 1.全身沐浴本法是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淤生新等作用。 (1)使用方法: 将中药浴液倒入清洁消毒后的浴盆或浴缸里,加入热水,然后把水调到适当的温度,即可洗浴。 (2)注意事项: ①洗澡前,先试试水温,再慢慢进入浴缸里,浴液加水后,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 ②沐浴时要注意保暖,浴室温度不宜低于20C,避免受寒,吹风,洗浴完毕马上拭干皮肤。冬秋之季,尤其注意浴处宜暖而避风。《老老恒言》谓:“浴后当风,腠理开,风易感,感而即发,仅在皮毛则为寒热,积久入里患甚大,故风来宜避,浴后尤官避。” ③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休浴。空腹洗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虚脱昏倒。饭后饱腹沐浴,全身体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胃肠等内脏血液都会被动员而分散到身体表层,胃肠道的血量供应减少,同时会降低胃酸分泌,并使消化器官功能减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④高热大汗、高血压病、主动脉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等患者不宜使用。 ⑤对于儿童,老人和心、肺、脑等病患者,不宜单独洗浴,应有家属助浴,洗浴的时间不宜过长。 ⑥沐浴时,对患有关节病的患者,洗浴时间应稍长一些,多用热水浸泡浴巾热敷。 ⑦沐浴时和出浴后,若感觉口渴,应喝1000毫升左右的温水,及时补充水分。 2.局部凌浴本法是借助热力和药物的综合作用,直透局部皮肤腠理,而发挥清裁解毒,消肿除湿,祛风杀虫,止瘁,活血行气,软化角质,祛腐生肌等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头面浴: 该疗法主要是将中药浴液倒入灌洁消毒的脸盆中,待浴液温度适宜,进行沐发,洗头,洗面。该浴法在面部皮肤美容及护发美发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对头,面部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其注意事项为:沐发洗面时要注意避风受寒,同时也注意防止浴后受风,对于面部急性炎症性渗出明显的皮肤病应该慎用。 (2)目浴:该疗法主要是将煎剂滤清后淋洗患眼,洗眼时可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渍水,不断淋洗眼部,亦可用消毒眼杯盛药液半杯,先俯首,使眼杯与眼窝缘紧紧靠贴,然后仰首,并频频瞬目,进行眼浴,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临床往往多是先熏后洗,这种方法除药物直接作用于眼部,达到疏通经络,退红消肿,收泪止痒等效果外,尚有由于药液的温热作用,使眼部气血流畅。 该法使用时要注意药液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洗剂必须过滤,以免药渣进入眼内,同时,一切器皿,纱布、棉球及手指必须消毒,尤其是黑暗有陷翳者,用洗法时更须慎重;眼部有新鲜出血或患有恶疮者,忌用本法。 (3)手足浴: 该疗法是临床经常使用的治病护肤的方法。手部洗浴除了治疗皮肤病,软组织损伤等外,还具有护肤保健作用。手的美感是洁净,细嫩和滋润,适度的洗浴手部,不仅清洁皮肤,而且有防止皮肤老化作用。洗浴足部要用温水,而不能使用冷水,洗完或泡好后要擦干,不要受凉。四肢洗浴要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来决定药液量的多少,洗浴的方法可分别使用浸泡,淋洗或半身沐浴。若治疗癣类皮肤病,可将药物浸泡在醋液中,或煎汤后加醋,制成药溶液进行洗浴。治疗股癣,浸洗液浓度不能过高。 (4)坐浴: 该疗法是用药物煮汤置盆中,让病人坐浴,使药液直接浸入肛门或阴部,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它可使药液较长时间的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借助热力,促使皮肤粘膜吸收,从而发挥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活血化瘀,收涩固脱等效果。药汤温度要适宜,坐浴时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或粘膜,也不可太冷,以免产生不良刺激,一般以40~50℃为宜。对肛周脓肿已化脓者,则应先经手术切开引流后,再用坐浴疗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