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药肥 |
释义 | 定义:具有杀抑农作物病虫害或作物生长调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功能,且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或同时具有提供营养和提高肥料及农药利用率的功能性肥料。 药肥的优点药肥是农业“三高”(即高产、高质量、高效益)低耗生产的有益措施,国内外化肥与农药专家认为药肥的开发应用,一般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优越性: 1.平衡施肥、营养齐全。 2.广谱高效,效果持久。 3.前控后促,增强抗逆性。 4.肥药结合、互作增效。 5.操作简便、使用安全。 6.省工节本,增产增收。 国外药肥的研究现状关于药肥的研究情况最早的研究,资料记载最早见于1964年《日本东北农业实验场研究报告》。在20世纪60年代初,以本谷耕一为代表的研究人员研究将除草剂五氯苯酚(PCP)混入肥料中作基肥施用,以期达到节省劳动力,延续除草效用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施用混入PCP的NH3一N肥后,能防止NO3—N的损失,因为PCP能抑制土壤中的硝化细菌的代谢作用,使硝化作用受到阻碍,从而得到PCP与肥料混合施用不但可以维持其药效,并有抑制硝化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研人员发现扑草净能强烈抑制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减少氮的损失,还能增强生物固氮,故能增加土壤中氮含量。前苏联在杀虫剂的施用上推广乐果和磷肥制成颗粒肥料,避免乐果乳剂在水溶液中逐步分解失效。相关的研究还有Salam在水稻试验中证明,呋喃丹和甲拌磷能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两种杀虫剂与氮肥相互作用是增效的,I—brahim研究不同氮肥和杀虫剂对棉花的混用作用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以后的更多的药肥研制奠定了基础,目前许多高效省力的药肥正处于研制和开发中。 国内药肥的研究现状我国对药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据报道青海省用燕麦敌2号防除麦田杂草6.2万hm2 ,其中多是以化肥为载体进行施药。浙江和宁夏研制的除草尿素,采用包衣法将除草剂包裹在尿素颗粒外表,在生产上作追肥施用,虽已形成产品,因肥料和除草剂的过分单一,营养不全面,杀草谱较窄,综合应用效果不理想,仍未推广应用。此外,人们也正积极开发其它作物的专用复合肥。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制的包膜药肥适用于水稻小麦;中南农业科技开发研究所果树黄龙病科研室研制黄龙宝专用药肥适用柑桔黄龙病防治等。国内获取药肥登记的还有毒死蜱药肥混剂,专治地下害虫的药肥混剂,登记作物是花生、玉米、大豆;以及苄丁药肥混剂,水稻一年生杂草,返青除草双重功效。 药肥市场现状目前药肥的登记部门是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正规从事药肥生产,对企业来说门槛是很高的。一个新农药制剂的注册登记,需要经过毒理、环境、药效、残留等方面的试验,通常要花费3 年以上的时间,耗资几十余万元,很多小企业根本耗费不起这么长的时间,也承担不起高昂的成本支出。国家对产品的注册登记、标签标注等方面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农药生产厂家会越来越少,市场也会越来越集中。我们对市场的前景很有信心,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药肥生产企业和使用者自身在维护各自利益上还能有所作为,药肥市场必定会越来越规范,不正规的、没有品牌或者规模很小的企业淡出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进一步加强药肥混剂登记管理,减小使用安全风险,2012年3月8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京召开药肥混剂登记管理研讨会,相关科研、推广、生产及管理等领域的20多位专家被邀出席会议。研讨会对药肥混剂的必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加强管理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由于药肥混剂在产品稳定性、使用同步性及作物安全性等方面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建议加强管理,慎重开发,严格产品质量,确保效果和安全。 二、加强对药肥混剂产品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审查,根据实际需要,对使用风险小、农业生产和农民确实需要的方可允许登记。 三、进一步完善登记和标签标示要求,严格限定药肥混剂登记的农药种类和使用范围,防止出现药肥混剂过多、过滥等不良倾向。 混用原则农药化肥混用,既要发挥药效,又要发挥肥效,既不能影响药肥的理化性质,又不能对作物产生有害影响。 混用技术一般来说,固体农药化肥直接混用,其霎求不甚严格,而液体农药与固体化肥混用,则有一定的混用技术。有的农药,如异稻瘟净、富士一号、敌百虫、乐果、甲胺磷以及托布津、井冈霉素、叶蝉散,速灭威等均不能与碳胺、氨水、草木灰、石灰氮、石灰等混合使用。碱性强的农药,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及松脂剂等不能与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化肥混合施用,含砷农药不能与钠盐、钾盐类肥料混用。 施用要求药肥施用,宜在早晨或傍晚无风时进行,以避免高温蒸发,降低药效和肥效。农药化肥混用前,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进行简单试验。混用时,要做到随混随用,不能贮存,更不能沤制,以免时间长影响效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