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姚启荣 |
释义 | 姚启荣:原名姚华堂,15岁开始练枪,苦练3年练就一身好枪法。参加九一八事变,后被叛徒暗杀,时年28岁。1999年9月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姚启荣为革命烈士。 简介姚启荣(1906~1934) 原名姚华堂。3月4日出生于复县安波村唐梨沟屯(今普兰店市安波镇刘屯村)富有之家。青少年时代就喜欢弄棒习武,15岁开始练枪,苦练3年练就一身好枪法。 因仇当匪1929年,当地会首孟传义诬告其父姚天德通匪,被捉到县衙并遭到酷刑拷打,双腿被杠子压断。姚家为保释姚天德出狱,家产卖掉一半,家境从此衰落。这件事使姚启荣仇恨满腔,遂串联十几名“拜把子”小兄弟,上山当了“胡子”(绿林强盗),活动于庄、复交界的碧流河两岸,专门在夜间惩治作恶多端的恶霸、劣绅和贪官污吏,劫富济贫。恶霸、劣绅和贪官污吏恐慌不安,多次纠集警察前来镇压,都被击退。 抗日报国“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姚启荣爱国抗日之心,他决不当亡国奴,走出绿林,带领队伍下山夺取了警察和地主大院的枪支,到处袭击日军警备队和伪警察所,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人。后来,他听说岫岩县伪县长刘景文率伪警察反正抗日,成立东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军,便找朋友介绍投奔刘部,被编入五十六路军第九旅一团任第二营营长。这时,他的队伍扩大到500多人,装备精良,在辽南三角地带与日军作战。 1932年12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向岫岩进犯。14日上午,140余名日军在600多名伪军的配合下,沿海(城)岫(岩)公路向大偏岭扑来。姚启荣随部队事先在这里布下埋伏,打死打伤日伪军40余人。12月18日,姚启荣率部参加关门山战斗,在刘景文指挥下,消灭伪军500余人,活捉日本参事成泽直亮。 1933年春,日军加紧对抗日救国军的围剿,五十六路军在反围剿中多次失利,退到庄河夹皮沟后,遂化整为零,分散抗敌。此间,姚启荣率部夺路向庄河北部山区转移,撤至荷花山后,他决定埋好枪弹,潜伏部队,等待时机。随后,将妻子和孩子送到北平(今北京)。在北平,他接受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交给的返乡重组抗日队伍的任务。 1934年3月,姚启荣返回庄河县荷花山,迅速把旧部30余人组织起来,在庄、复交界的碧流河两岸坚持抗日活动,打击敌人,使这一带的抗日烈火重新燃烧起来。敌人为扑灭抗日烈火,将他的父母和叔父抓起来做人质,妄图招降他,但无济于事。同年5月25日,敌人调重兵将他包围在二拉山上,他率队冲出重围,并消灭敌人10余人。不久,敌人又在宫家沟山林将他包围,他率队勇猛突围,双枪射击,边打边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警察弟兄们别挡道!”许多人见状便朝天放枪,他乘机夺路而去。之后,他率部加入了邱良忱的抗日队伍。 壮烈牺牲1934年7月6日,姚启荣带着刚与日军打完仗的队伍进入荷花山附近的青堂沟时,又与日伪讨伐队遭遇,被迫与敌展开激战。由于连续作战,极为疲劳,只好边打边撤。当撤到荷花山一农户时,被叛徒暗杀,时年28岁。 1999年9月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姚启荣为革命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