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姚江滨
释义

人物简介

姚江滨,字公振。电视剧《鉴真东渡》文学顾问。知名农业经济专家。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姚文放之父。

一九一五年农历正月初一生于江苏泰兴田河乡(今属泰州高港区)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就读于江苏省立界首乡师。毕业后,先后在泰兴、镇江等地任教。一九三八年考入重庆国民党中央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任编辑。一九四二年考入中央经济部农本局工作。一年后调入中国农民银行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建国后重返教育界,先任教于苏州华东银行学校,后到苏北农学院(今江苏农学院)工作至退休。治学之余,姚先生喜与文人交游,与易君左、梁实秋、叶圣陶、丰子恺、吕凤子等交往密切。抗战期间,他的《江山情诗》、《西湖烟雨》两册新体记游诗,受到过叶圣陶的赋诗称赞。著述过《中国农业金融史》等多种专业著作。

2007年8月8日病逝扬州。

姚江滨与梁实秋

抗战时期在重庆,使扬州诗人姚江滨最难忘怀的,莫过于与教科书编委会负责人梁实秋的友谊了。

作为文学前辈,梁实秋对后学青年始终异常关切。他从姚江滨报考教育部时送审的材料中,读到姚发表的一些文学作品,所以对姚甚为看重,屡屡关照姚江滨多多写作,拿一些给他编的《中央日报·平明》发表。

得到梁实秋的勉励,姚江滨十分高兴,创作热情更高了。他曾取孟子“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为主题,写了一部十三四万字的长篇小说《新生第一年》,反映在全民抗战大潮中的闪光浪花和动人故事。虽然作品不尽理想,但梁实秋十分重视作品的积极倾向,决定先选出其中七八章,亲自作了修改处理,使之各自独立成篇,取名为《守江阴》、《流民图》、《郝镇长》、《打郯城》、《战马当》等,在《平明》副刊连续发表。

1941年左右,中央经济部农本局招考工作人员。梁实秋知道后,便主动建议姚江滨去赴考。这不仅是因为姚曾经搞过农村经济,到农本局去工作更能发挥专长,也是因为农本局工作人员享受银行的待遇,比教育部要优厚得多。在米珠薪桂的当时,梁实秋为了使姚能改变清贫的生活,不惜让这个得力的助手离开自己另谋出路。姚江滨虽然不愿意离开这位谊兼师友、情同兄弟的忠厚长者,但又不忍拂了他的一片盛意,只好接受了建议,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姚江滨与叶圣陶

提起叶圣陶扶掖文学新人之事,人们往往会想到巴金、丁玲、戴望舒、秦牧、胡绳、徐盈、子冈等人。这里,叶圣陶与扬州诗人姚江滨的友谊,恐怕知之者不多。

姚江滨是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涌现的进步作家。他早年参加过朝霞文艺社。抗战开始后,辗转于镇江、武汉、重庆等地,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年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时,他是首批会员之一。他写过小说和戏剧,但主攻诗歌创作,先后出版过三本诗集。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家乡江苏,为了生活,常奔波于湖山之间。劫后的残山剩水,处处给人以沧桑之感,他联想起这些山水的历史,更是无限感慨。于是提起笔来,把他漫游扬州、苏州、镇江、无锡等地名山胜水的见闻感想抒写成诗,1947年又编成一集题名《江山情诗》,交上海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出版。

在交付出版之前,姚江滨曾将书稿寄呈叶圣陶审阅。过了些天,他去上海开明书店拜访叶圣陶。叶圣陶那天穿一身浅灰色长衫,见姚江滨来了,便亲热地招呼他坐下,然后小心翼翼地从书橱里取出《江山情诗》书稿还给他,并与他促膝相谈。

叶圣陶对姚江滨以新诗的形式写游览湖山胜景的尝试颇为关切,认为这是很可喜的一个创新。为此,他吟诗一首《题江山情诗》书赠姚江滨,诗云:“怀古情深不自持,悉归新体记游诗。镇扬我已廿年别,历历前游宛见之。”

姚江滨对叶圣陶的勉励十分感激,在诗集《江山情诗》出版时,他便将这首诗刊于卷首,以志纪念。

这以后的数十年间,姚江滨历经人生路途的坎坷,一直未与叶圣陶联系。但叶圣陶对他的勉励和友情始终温暖着他的心。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他先后写成《梅花岭》、《东渡使者》、《南屏山》、《阎应元》等四部长篇历史叙事诗。其中描写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讲经的《东渡使者》,几经修改,终于在1980年3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出版之前,姚江滨将油印本寄给叶圣陶,又像当年那样请求得到指教。不久,便收到叶圣陶的复信。信云:

江滨先生惠鉴:

大札并油印本长诗顷已由文艺报社转到。所叙种种,备悉尊况。鉴真塑像今年将渡海到扬(指扬州。引者注),足下此诗似宜亟谋印行,以襄其盛。我目力衰退,病后益甚,如是扁体钢笔字,虽兼用眼镜、放大镜亦无能为役,以故未能阅读,良为歉疚。唯有陈于书架,无使尘积,永志厚贶耳。患病在去岁六月杪,就医割除胆结石。住院至十月上旬始返寓,迄今又三个月,而心思体力仍远不如前。阅读书写几乎全废,足下观我此书,可知其况矣。余不一,即请撰安。

叶圣陶

一月十日

这封信写于1980年初,当时叶圣陶大病初愈,但仍热情复函,肯定了长诗对促进中日友好的重要意义,并对它的出版殊为关心。

姚江滨捧读着叶圣陶的复信,遥望北天,激动万分。而此时,他想得更多的则是叶老的身体。不久,他趁前往天津对《东渡使者》定稿之机,顺路赴京登门拜访了叶老。暌违三十余年,叶老已是须发皆白了,走路由儿子叶至善搀扶,谈话还得用助听器,但故友自远方来,叶老心情非常愉快。他亲切地询问了姚江滨这些年来的情况,称赞他对诗歌创作的一往情深和执著追求。当他得知《东渡使者》即将正式出版时,非常高兴地说:“你以诗的形式描写这千年以前中日友好的历史,可以说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开拓。据我所知,中国和日本都还没有用这种体裁反映鉴真东渡的作品,我真为你的成绩感到欣慰啊!”这次会见以后,姚江滨还同叶老通过一次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