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姚大年 |
释义 | 1.革命先烈原名姚其昌,浙江安吉县梅溪人,1923年8月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他在安吉县联合师范求学半年,因日军侵略而到福建沙县。 1942年9月,在福州高中读书,,此期间,姚大年和进步青年阅读进步书刊,立志革命,并参加学校的进步活动。1943年5月,他与袁雪道等几位同学离开福州高中准备去延安,至江西赣州因经济困竭,经人介绍进入利源化工厂当练习生,8月转到桂林,在东山小学任教。翌年3月在桂林国民党航空委员会飞机制造厂当学徒,参加了李丹领导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从事革命活动。 1944年夏,姚大年到阳朔县兴坪镇参加陈寅星、杨汉成等组织的“兴坪战时青年服务队”。1945年2月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桂东北人民抗日纵队临阳联队,3月由杨汉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临阳联队第四中队副队长,第一中队中队长。同年7月临阳联队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隐蔽精干”的指示,将联队骨干分批撤离到钟山英家隐蔽。不久,省工委安排姚大年等到黄姚中学以教师身份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46年他当选为黄姚党支部委员。 2.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男,1955年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首批高校学科拔尖人才、省作物学会理事,现任农学院副院长。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及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1980年1月安徽农学院技工班毕业并留校工作;1980年2月-1986年8月安徽农学院农学系辅导员;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就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8月-1995年7月任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讲师;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就读博士研究生;1998年8月-2004年6月任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2004年7月起,任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承担《种子生产学》、《种子学》、《农学专业英语》、研究生《高级种子学》、《作物种子专题》等课程;主持或参加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种子生产学》(副主编)、《种子生物学》(参编)。2000年以来,主持的安徽省“十五”二期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共4项;在小麦品质育种、淀粉品质、Waxy蛋白、糯小麦和种子科学与技术方面发表论文16篇;获得省(部)科研成果和奖励、成果共7项。 科研简介2000年以来,主要承担《种子生产学》、《农学专业英语》、研究生《高级种子学》、《作物种子专题》等课程;主持或参加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种子生产学》(副主编)等。 在国内较早从事小麦品种淀粉品质及糯性变异的研究。1995年以来,在小麦遗传育种、品质改良及种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发表一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小麦品种淀粉性状、面条和馒头品质、糯小麦、戊聚糖和脂肪氧化酶等。2003年获中国粮油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高影响力作者”称号。 2000年以来,在小麦品质改良、良种繁育、小麦生产技术推广及糯小麦等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和合肥市科研项目等国家、省(部)和市级科研项目10多项。 2001年以来,主持或参加的科研和教研项目获得省(部)和市级科研和教研成果及奖励9项,包括教育部科技成果1项、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1项、安徽省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宿州市科技合作奖1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