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窑柴生产行业
释义

简介

窑柴生产行业,是生产烧瓷燃料的一个行业。窑柴,即松木块。民国时,窑柴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浮梁县东、南、西、北乡的通航地区,其次分布在鄱阳、乐平、余干、万年、 婺源、祁门等县的通航地区。其砍伐、加工的情况大致为:由当地柴农先在山上将松树砍倒,砍去枝丫,再把松干运至山下(也有不运至山下的),将其锯成长约7.2寸的段,然后把木段劈成厚约5分的片。

过程

窑柴的运输大体分这样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柴农用肩挑或车推的办法,将柴片运至河边并堆码整齐。地处偏僻山区的,雨季将砍好的窑柴丢人溪水,顺流漂至入河口处,在那里扎关拦阻,待柴集中一定数量,即行放关。在适宜装船的河段扎关,将柴起坡,并堆码整齐。第二阶段,用木船或竹排将柴片运至镇内。

窑柴经营行业,是经营烧瓷燃料的一个行业。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镇经营窑柴的柴行共有88户。除柴行经营外,亦有由柴农或柴商直接将柴售给烧瓷厂家的。

购销窑柴,通常以担为单位计量。所谓担,就是两夹蓝(系用竹片制成的一种运输工具兼衡具,其式样为:上部为“人”字形,下部为方形)为l担。如在镇内交易,则以夹蓝为衡具;若在产地交易,则不必用夹蓝衡量,只须将“棍”折成合成担就行。计算“棍”数的方法,通常是用尺去测量已堆码好的柴片,测量后再算出柴片的“棍”数。用于量柴的尺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四八尺,用这种尺测量柴堆,每长l丈6尺、高2尺为1“棍”,这样的l“棍”通常折合为6担;另一种为二五尺,用这种尺测量柴堆,每长2丈、高2尺5寸为1“棍”,这样的l“棍”通常折合为9担。

发展史

民国时,镇内设有由烧瓷业主、柴行老板、柴商组成的窑柴管理机构,名曰“保柴公所”。该所的主事者每届任期3年,每届由三方各自推选代表到这个机构主事。“保柴公所”内设有若干名办事人员和警卫。这个机构的职责主要为:(一)负责保护窑柴的安全,制止盗窃和铲剥柴皮。(二)负责衡具(夹蓝)的年度检验。(三)调解三方之间发生的分歧或纠纷。机构的日常开支,主要是靠从进镇窑柴征收0.5%的管理费来维持。保柴公所订有这样一条规定:即所有窑柴只能用于烧瓷,居民一律不 准用窑柴做饭或做他用;严禁居民铲剥柴皮。如有违者,一经发现,必予重罚。由于有这样一条规定,故当地居民都不敢偷窃窑柴和铲剥柴皮,就连窑柴掉在地上也不敢将它拾回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