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遥感卫星五号
释义

遥感卫星五号: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五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

简介

遥感卫星对地球和大气的各种特征和现象

进行遥感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包括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观测卫星、环境监测卫星和侦察卫星等。遥感卫星在空间利用遥感器收集地球或大气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记录下来,由信启、传输设备发送回地面进行处理和加工,判读地球环境、资源和景物等信息。遥感卫星由卫星平台、遥感器、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传输设备组成。截止2008年12月14日,卫星、火箭状况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据悉,“遥感卫星五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五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

卫星信息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到1992年已发射13颗。这种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的性质是一致的,只是它工作寿命短,只有5~15天,但是可以回收。它是小椭圆近地轨道,近地点175千米~210千米,远地点320千米~400千米,倾角为57度~70度,周期90分钟。卫星观测覆盖区域在南北纬70度之间,覆盖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约为中国的两个版图之广。卫星直径2.2米,高3.14米,圆锥体,重1800千克~2100千克。星载可见光照相机等遥感仪器,能获得大量对地观测照片,具有分辨力高、畸变小、比例尺适中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领域,包括国土普查、石油勘探、铁路选线、海洋海岸测绘、地图测绘、目标点定位、地质调查、电站选址、地震预报、草原及林区普查、历史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1992年8月9日下午4时,中国发射了一颗工作寿命已延长到15天的返回式遥感卫星。

重要作用

1、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的地质断层,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内的情况,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2、中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空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中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对此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3、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例如,中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4、中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邮586个点,以此绘制成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

5、中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卫星发射

遥感卫星一号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轨道,2006年4月27日6时48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是2006年我国的首次航天发射。上午6时48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今年中国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发射升空的“遥感卫星一号”和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研制。卫星质量为2700余公斤,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遥感卫星二号

2007年25日15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浙江大学研制的皮星一号卫星。这次发射的“遥感卫星二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搭载发射的“浙大皮星一号”卫星是一颗公斤级重量的微小卫星。主要用于皮卫星平台验证及微电子机械系统等技术试验。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丁” 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9次飞行。

遥感卫星三号

2007年11月12日6时48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三号”送入太空。21分钟后,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升空的“遥感卫星三号”和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质量为2700余公斤,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遥感卫星四号

2008年12月1日12时42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四号”成功送入太空。“遥感卫星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

遥感卫星五号

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五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

遥感地站

第一座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卫星遥感是70年代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遥感卫星地面站的任务是跟踪资源卫星,接收其发回的信息,经过信息处理使之转化成图象、数据。它具有宏观性、重复性和分光谱段提取信息等特点,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有广泛的用途。中国从1978年起,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多次资源调查,但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距离。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时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协议》。从美国引进遥感卫星地面站是双方合作项目之一,由中国科学院负责,总投资1000万美元。

当时中美科技合作处于初创阶段,美国对华出口许可政策十分严格,向中国开放高技术的商务实施条例尚未形成。通过多种渠道,中美两国政府为中国引进地面站积极寻找合理解决的途径。1980年,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国家宇航局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为地面站的引进工作铺平了道路。1982年12月,与美国STX公司签订商务合同,委托该公司承担该系统的主要研制工作。最后整个系统在1985年底从美国陆续运抵北京。

这座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地面站包括微波信号跟踪接收、数字图象处理和照相处理三部分,主要任务是接收、处理、分发、储存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数据。1986年5月底,经过中美专家的通力合作,卫星地面站安装完毕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接收了以北京为中心、半径为2400公里、来自地球705公里高空的美国地球资源图象卫星的300多幅图象和数据,图象分辨率为30米。到12月中旬,地面站生产了近千张图象,供国内外用户在资源勘探、国土普查、环境监测及农业等方面试用,均得到满意的效果。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认定,该站的各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原设计要求,图象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6年12月20日,地面站正式投入使用。中国第一座遥感卫星地面站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森林大火,地面站给出了大火头的准确位置,弥补了气象卫星和航空遥感定位不准、飞机又因火区烟雾大而难以侦查的不足。

“遥感卫星五号”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6次
最近更新:2011-03-08
创建者:znzpw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