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尧国章 |
释义 | 尧国章,号丹霞,重庆人,现居西安。擅长画山水及墨竹,长期致力于中国绘画研究,参禅悟道,师法自然,能自出心意。现为:陕西省国画院特聘画师、陕西山水画研究会理事、西安新长安画派画院理事、陕西秦风书画院副院长。 个人简介幼离蜀地,久居长安为客,终成南腔北调之人。不知画林高手如云,竟向其间舞笔弄墨,贻笑大方。顺闲情自乐,卧游云烟,纵然记得终南万壑千峰,待到画时,又了无迹象,应是无形而为形也。十五年前,迫于作画无余暇,辞去公职,栖身斗室做寂寞之人,门前青苔,喜无俗客屐印。废纸三千读闲书,不知窗外梧桐几度残落。江山依然风月,闲者即是主人。腕底起山雨,心中了无尘。竹阴林下闲坐,禅思幽发,偶来写取两三枝,楮墨之间,竟成一片清凉净地,乐在其中。 代表作品作品曾在《西安晚报》、《艺术界》、《文化艺术报》、《百花》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楼外青山》参加“95中韩国际书艺展”并得获奖证书;作品《竹石图》参加“市人大成立50周年画展”、《终南秀色》参加“和谐陕西优秀书画展” 尧国章的山水画浅谈尧国章的山水画艺术《诗经》云:“洵美且都”,都,闲雅也。“关陕自古帝王都,咸阳原址埋皇上”,说的是一种地气,一种文脉。据考证,古都城历时之久,首推西安(长安),为1077年,历史的久远,文化的渗透,创造了千古的光荣和梦想,也成了类似某一个丰美、灿烂之秋的记忆符号,镌刻在了恒久的时空之间。纵观现古,历数辉煌,被誉为"国粹"的中国绘画,以其特有的笔、墨、宣、绢为绘画材质,兼以尽显人文特质的魅力,卓然岭立于世界民族文化的历史舞台。远在唐宋时期,长安画坛已经是群星璀璨,名家纷纭,诸如阎立本、张萱、范宽等代表性画家,他们不仅为后人开创了民族绘画之先河,而且将中国绘画推向了一个历史的极致。在这块积淀了数千年华夏文明精粹的土地上,后继者踵事增华,来自西安的山水画家尧国章先生,即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一系列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品格,反映了清醒的当代意识和当代的地域性意识,突出了将西北自然与当代形式结合起来的观照角度与表现方式。尧国章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构图谨严,一丝不苟,寂静幽深,气势宏大。每幅画中皆透出一种风骨奇峭,雄强瘦硬的气度。在磊磊怪石中,在不同的构图布局上,一股潜在内涌的力量感,让观者无时不感觉得出,这种隐寓的情愫,也正是画家自己思想情感在其作品里的寄托与表现。试想,一个优秀的画家,如果没有强烈的精神气质,那么他的作品也难以产生感动人的生动之处。一个艺术家的成功,除去他的师传统、师造化的根底外,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乃是其本身的修养与精神气质。从某种角度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与儒、释、道不断糅合的过程,儒、释、道思想的介入,使得山水画创作在意境上,审美上及绘画表现上,开拓了一层更深的境界,丰富了山水画的内涵,使山水画从被动地描绘自然转向成为表现艺术家个人思想意识、生活理想的中介与媒体。道教的精义,禅理的幽微,独处大自然的欢娱,在尧国章的作品中表现的完全无遗。所谓:“幽人日无事,坐听山鸟鸣”——盖因画家心性豁达,超然物外,顺乎自然的寄乐与超脱。艺术家看山与常人有别,能看到山的真正内质。黄宾虹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感悟尤深。古人论画谓:“造化入神,画夺造化;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有神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得见,画者能夺其神韵,才是真画;徒取形影如案头置盆景,非真画也”。又说:“吾人惟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才能心手相应,益臻化境”。一个“入”字,则把画家写生时的心态,神情的极端关注,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陕的地域环境属于北方的粗犷质直形态,尧国章长期生活于斯,耳濡目染,对山川景物的理解与把握自然更深一层,强化到自己的精神意识里,随着表现欲的驱使,通过笔墨形式一一展开。他的山水画作品,沉雄博大,气势压人,极好地表现了北方山川的精神与气质,使观者一望而知;他善用积墨,层层加深,墨气森重,古朴厚密。如他的《群峰竞秀》,重峰叠峦,苍茫浑厚,笔力沉着雄强,皴笔渐积渐多,层层加染,秀润厚重,览之觉墨气直扑面目。《江上清风》,全用墨笔写成。此图山石分成三段,下景近处山石,中景江边山脚,上景山崖,以白云截开,下景、中景用树木统之,变化有致,构图新奇,用线顿挫有力,山石造型多呈卷曲状,玲珑秀美……生活中,尧国章先生是一个极讲究的人,一派中正儒雅,举手投足略带元明文士风范;他亦是坚守传统一路,沃游饱览,摹写化工,出笔有其家源,有自家法。从整体看来,尧国章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恰到好处地汲取了中国文化的“和谐圆满”、“山青水秀”的理念,将山水画的符号,笔墨“转译”为“新家园”的图式、语言,并力求达到一种局部精致与整体浑然的完美与统一,使观者玩味不尽。 (本文作者 雁飞:原名尹延元,曾用笔名尹伊、易水寒等,诗人、学者、美术评论家;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曾任记者、编辑多年。主编《二十世纪华语著名青年实力诗人代表选》丛书多部,著有《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赏析》;绘画作品入选《2011年:中国书画四大家》;美术评论作品主要散见于“美术报”、“中国书画报”、"鉴赏收藏”、“美术世界”“艺术与价值”等报刊。现为《大地》报美术版主编。) 腕底云岭起山雨丁亥初秋,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晚间休息时,我和几位书画发烧友的与会代表探讨陕西书画艺术。小说家马奇昌先生当众播放了《尧斋映月——尧国章中国画印象》光碟,听古琴之雅韵,观精品之联翩,这80余幅佳作,其山光水色,竹影婆娑,太美了。长安画坛,卧虎藏龙。尧国章先生就是扎根这方艺土,在固守传统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向艺术高峰奋勇攀登的隐逸之士。 26年前,年轻的尧国章辞去公职,不畏生活艰辛,抱诚守真,潜心画学。宋代范宽的枪笔雄峻,董源、巨然的长短披麻,米芾的云山烟树;元代黄公望的笔意简远,倪云林的萧散秀润,吴镇的笔墨苍厚;明代沈周的老笔纷披,唐寅的秀润缜密,均对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加深了对积墨、破墨法的理解,从而逐渐形成了干笔皴擦而不失秀润、淡墨渲染而不失淳厚的笔风,其韵度清洒、意境幽远闲放。近年来,尧国章致力于师法造化,常入终南山中,搜写奇峰, 参悟禅机,听松风流泉,察自然妙理。深知作画之功,全在无画处致力。师古人之形,莫如师古人之心。师古人之心,莫如师自然之理。因之道理,物理,情理,三者具备,故能放浪形骸之外,止于意象之中。虽是心存诸法,胸有丘壑,待到画时,却又了无一物,如无人操舟,而举止自若,风行水上,自成文理,达到了寂静空明的境界。未久,与国章约见,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一层的感佩,祝国章勇猛精进。 (本文作者 赵刚: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浸泡于传统中书画界浸泡于传统中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汲汲与名利奔走于商贾者多矣。而尧国章三四十年如一日,醉心于传统不能自拔。其人也,亦淳淳焉穆穆然有温良恭俭之古代君子之风。国章长年根植传统,与受教相关,其弱冠之年即行走于古都老书画家陈瑶生门下,习学画竹及花鸟,及至中学聆教于钟明善先生(其时值“文革”,钟先生任其语文老师和书画老师),有名师提面命,遂为中国传统国画只忠实门徒。国章写竹,得其师真传,非疯竹狂叶,而是沐于春风中的墨竹。虚心有节,洒然清风,飘逸淡泊。“我自不开花,免疗蜂与蝶”(郑燮诗)。竹君子之风度跃然于纸上。 国章亦攻山水,笔墨扎实,端穆谨严,有“仁者乐山”之概貌,亦得力于传统,时见黄宾虹等大家之影 。其山水画以厚重为基,辅之以明丽,点线色块交错之间,白水明田,碧峰抱云;闲花岩谷,啼鸟临涧,天地之变幻,自然之时序呼出于胸中,现之于眼前。 其实,最让我吃惊的是,忠厚如斯的国章兄居然也画鹰,瘦骨嶙峋的。康总晓宁打趣:一天到晚不吃肉,画的鹰也有骨无肉。我却刮目,遂在其写鹰图上题小诗一首:苍鹰外兀立傲苍穹,俯视人间流俗风。金睛胸倪无碍物,振翼扶摇万峰青。这可能也是我对国章君的希冀,在传统中浸淫得太久,一旦越出,那是什么境况呢? (石夫强) 陕南烟云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这是极美的唐人诗句。弃岸登舟,首次行于江中,往事如逝多年了。其境正如诗境,那时是多么闲适惬怀啊!—— 我在陕南度过的两年的青少年时光,至今使人难以忘怀。 彼岸山川苍郁,与江北萧疏不同。闲来横江而渡,放迹于峰岭山谷间,竹林山家院中的扶桑正怒放,溪旁沁着兰的幽香。松岗林下的枯叶间不时还能采到菌盖盈尺的灵芝。 现在正如何呢?肩了艺术和生活的重负前行,欲狂而脚力消歇,难作少年调度,使人惆怅。孤灯与缣素间往昔的梦时常被追忆,籍以暂遣愁怀。将这些梦的片段写出并连缀起来,将有数十幅了。若要确指这其中的景色出处来,又如同烟云而渺漫了。 (尧国章) 尧国章作品赏析国章作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