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泽村 |
释义 |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全称: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 小桥镇阳泽村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为建瓯市南门第一大村所在地,小桥镇西部,与霞抱村相连,南与南雅镇交界,西与后塘村毗邻,北至梨山山麓,距建瓯城关19公里,海拔100米,地理位置为东经118°23',北纬26°56'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节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529毫米,无霜期达350天以上,土地面积23.7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927亩,林地面积27719.3亩。现有人口5400多人,1322户,23个村小组,辖阳泽、仙源、郭元、龙池、塘下五个自然村。 历史人文与建筑景观阳泽本村始祖于唐朝,郑氏兄弟二人自河南入闽一兄到小松镇定居,一弟到阳泽定居繁衍,阳泽为历代之重镇,开氏早,文人荟萃,早年在报刊刊订阳泽村属“状元村”的美名,是南宋著名史学家袁枢的故乡。于1978年在阳泽黄窠挖掘出土石锛和西周青铜大甬钟。1992年在黄窠再度挖掘出土西周青铜甬钟、青铜牛等13件,距今三千多年是国内同类出土文物所罕见的。 阳泽村龙池郑氏于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甲辰和市公曙自光州固始县随王潮避地入闽,居建州南乡龙池,郑氏杰人辈出,仕宦层出不穷,宋朝大学士郑珏,太常博士郑存,明朝刑部尚书太子少保郑赐,清朝刑部左侍郎郑重等,为了教育后代郑氏在南宋年间建立郑氏养蒙书院,本院面积约300平方米,正厅中堂四名大官,正厅中堂左右各有16位臣相像,大厅两旁壁上各有76名朝廷文武官员相像,全堂共194名官员相像,由于南宋精忠报国的郑珏,而建郑氏养蒙书院,宋高祖亲笔诏谕赠于”忠穆阁楼,官林学家“此书院被建瓯市列入保护文物。 “百官村”(状元村)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龙池自然村2号,古代名为“龙池养蒙书院”,内有陈列清朝时所画龙池村古代历史上担任官员郑氏人士彩色画像,现存画像80人。龙池村郑氏后裔介绍,该处官人画像原更多,至少一百多人,因历史原因被毁部分。据郑氏家谱史料记载,该村郑氏人士最早为官始自唐朝,最后年代为清朝,官位最高为郑珏。郑珏是南宋时期辅佐宋高宗的朝廷重臣,其为维护巩固宋高宗帝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有着浓墨的一笔。相传“龙池养蒙书院”是古代龙池人读书的学堂。郑氏传世家谱内还有“亲笔诏书,忠穆后裔,官林世家”字迹留存,相传是古代皇帝所赐。历史上皇家与该书院有否真正什么样的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一个小山村古代出了众多官员这是一个有史料记载的真正事实。山乡的一个小村古代走出了如此之多的官员实为罕见,可堪称"闽北为官第一村"。该书院目前被龙池村人重点保护,供后人瞻仰。 物产经济阳泽村是建瓯市南疆最大的自然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域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本市南区之良田美地,在70年代阳泽芦柑、茶叶闻名遐迩,数得娇娇者,阳泽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水电充足,商品繁荣昌盛,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便利快捷,计划开通101国防战备线,经小桥、阳泽进入建瓯城关。水利资源丰富,有一条河溪贯穿小桥、阳泽。水利工程有镯坑和芦林两座水库,总蓄水量110万立方米,灌溉水田面积2500多亩,自然条件优越,林木资源充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