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阳新布贴
释义

阳新布贴,是农村妇女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多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上,精心拼贴成的各种五彩斑斓的图案。它用于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童玩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装饰》等多家报刊竟相载文刊图,称阳新布贴具有“使人触目难忘,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基本介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阳新布贴

遗产序号:853

遗产编号:Ⅶ-77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7年

获批日期:2008年06月07日

审批部门:国务院办公厅

申报人/申报单位:阳新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所属地区: 湖北 · 黄石 ·阳新县

历史发展

阳新布贴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刺绣制作而成的具有浅浮雕效果的民间实用美术品?起源于阳新民间工艺美术?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是“神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

长期以来,阳新布贴深藏于民间,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一经问世,阳新布贴即以她独有的艺术魅力令世人刮目相看。

1986年首次亮相“湖北民间美术展览”。

1987年问鼎北京“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对布贴进行了高度评价。

1988年《中国文学》英文版首次将阳新布贴的专题文章和一组彩照向海外传播。

1989年起,阳新布贴多次飘洋过海,出展前苏联、塞浦路斯、利比亚等国家。

“阳新布贴的起源和沿革至今还无任何文字可考,” 阳新县美术馆馆长尹关山说。阳新建县在公元前201年,尹于1985年调查了一个当时健在的80多岁的老太婆时,按老人的说法,尹就此推断,阳新布贴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

阳新布贴首当其冲的便是原汁原味的楚文化风格,执着,古朴,野逸。题材传统,色彩浓烈,造型稚拙,构成浪漫,尤其是她那黑漆点金似的色彩效果和不合常理、不计时空、天上人间,山珍水族皆可溶为一体的构图组合,深得专家们的赞叹。加上它那丰富的实用体系和辅以细密的针刺线纹样等多元化处理,完备地奠定了他在民间工艺美术领域内的高品位档次。尹对阳新布贴的评价是这样认为的。

阳新布贴的品种繁多,涉及家庭日用品,妇女婚嫁饰品,儿童穿着,庙堂蒲团、吊幡等近30多个系列,其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及传统的吉祥图象。

图案取材

阳新布贴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观音坐莲、凤戏牡丹、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造型,尽随作者的巧手拼贴而成。

艺术特点

阳新布贴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辅以刺绣制作而成,具有浅浮雕效果的民间实用工艺品。阳新布贴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传统,且具明显的地方生活气息。

2、色彩浓烈,显现黑漆点金般的色彩特征。

3、造型稚拙,体现原始野逸的质朴状态。

4、构成浪漫,不拘时空不拘常理,组合极度自由。

5、做工精致,辅助刺绣异常细密,且纹样众多。

6、体系丰富,实用物具达五系列三十余个品种。

图案意义

象征造型是中国民间美术惯用的造型手法,阳新布贴也不例外,如用一凤(凤呈祥)、一鱼(鱼献宝)、一梅(梅呈五福)等。那么,利用汉语谐音寓意,则在阳新布贴中多有精到体现,一个卍字图案(“卍”即“万”)、一个烟袋(“袋”谐“代”)和一个铜钱装饰成的茶壶(意在不愁吃喝)连在一起,即意在“万代富贵”。在构成上,这些元素不一定都按序排列,如“福寿双全”,寿字居中,福(幅鼠)和全 (双钱)位于两边,这种当中一字,左右各一物的布局显得十分均衡对称,其组合构成上所显示出的匠心真是协调之致,完美之致。

传承价值

阳新布贴充分凝聚着阳新劳动妇女自成体系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也体现了阳新人民的勤俭美德。在阳新,大凡农村女孩十二、三岁便开始在母亲或祖母的传导下,用五彩的边角布料进行拼贴。到了出嫁时,便循着世代相传的习俗,将做嫁衣时所剩下的各色布角,装进一个别致的“布角包”里带到婆家,待到怀孕(俗称“有喜”)以后便开始做起各式好看的布贴物,不用花多少钱,就能让自己的小宝宝得到既实用又漂亮的衣物和贴画玩具。同时,在亲戚朋友家有小孩做满月、生日喜庆之时也可作为贺礼相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