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奥布莱思 |
释义 | 奥布莱思是世界铅球运动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总共4次参加奥运会,1952年和1956年均获金牌,1960年获银牌,1964年获第4名。1932年1月28日,奥布莱思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他是爱尔兰人的后裔,身材高大而结实,为人谦逊,喜欢钻研技术。1968年奥运会上,他的光辉时刻终于来到了,以20.54米的成绩获得金牌,他在及格赛中就以20.68米刷新了奥运会纪录。 中文名:奥布莱思 国籍:美国 出生地:加利福尼亚州 出生日期:1932年 运动项目:铅球 性别:男 出道经过1949年他创造了全美大学生铅球纪录,成绩为16.42米,当年世界排名第12位。为了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他苦苦地思索着如何在技术的发展上去寻找一条新的路径。当时的运动员身材都非常高大,都采用侧向滑步的推球技术,奥布莱思发现在直径为2.135米的投掷圈内,凭借现有的推球技术是不能发挥速度和力量的,能不能加长人体运动的工作距离呢?于是他在家中院子里用粉笔画了一个投掷圈进行练习,反复地琢磨新的推球技术。 有一次他在欧洲参加比赛时,采用了他自己所创的还不太成熟的背向滑步新技术,竟然获得了巨大成功,他惊喜万分。以后他又不断对这项新技术加以改进与革新,最后终于创造了背向滑步推球技术。 个人成绩奥布莱思1952年去赫尔辛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年仅20岁,身高1.90米,体重只有98千克。他在决赛中第一次试推就取得17.41米的好成绩,夺得了他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第二次和第五次试推也分别超过了17米。 奥布莱思从1952年7月至1956年7月这4年间创造了连续116场比赛不败的世界纪录。从1953年到1959年共10次打破世界纪录,1953年5月他以18.00米的成绩第一个突破“18米大关”;1956年9月以19.06米的成绩成为第一个突破”19米大关”的铅球运动员;1959年他又以19.30米最后一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前夕,奥布莱思的体重达到106千克,在洛杉矶的—一次比赛中以19.25米打破了世界纪录。但是在奥运会上只推出了五个超出18米的成绩,最后以18.57米再获金牌,打破了奥运会纪录。美国的尼德尔以惟一的一次超过18米的成绩(18.18米)获银牌。 1960年,奥布莱恩雄心勃勃,试图第三次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可事不凑巧,美国破例允许奥运会选拔赛中的第四名尼德尔参加罗马奥运会。尼德尔曾在1960年3月、4月和8月的三次比赛中以19.45米、19.99米和20.06米三次刷新世界纪录,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20米大关”的铅球运动员。 在罗马进行决赛时,奥布莱思第二次试推19.1l米,到第四轮试推结束时,他仍然领先,此时他的19.11米是惟一超过19米的成绩。赛后尼德尔说:“我前四次试推紧张,因此全力要推好第五次。我想到了在几天前的训练中曾推过20.01米和20.44米时,感到应在第五次试推中拼下,超过奥布莱思,他不是不可以打败的。”当尼德尔把铅球推出手,在保持身体平衡不越出投掷圈时,他听到观众狂呼了起来。尼德尔取得了19.68米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奥布莱思在第六次试推中没能超出19米,不得不把金牌让给了尼德尔。20岁的美国运动员达拉斯·朗以19.01米获铜牌。 1959—1964年,达拉斯·朗已七次打破过世界纪录,成绩从第一次的19.25米上升到第七次的20.68米。1964年乐京奥运会上,这位世界纪录保持者遇到的最强竞争对手是他的同伴19岁的马特森。两人都是在第四次试推时取得最好成绩,朗以20.33米获金牌,打破奥运会纪录,马特森夺得银牌(20.20米),奥布莱思取得第四名(19.20米)。 1965年,马特森共参加过29次比赛,全部获得冠军,并以21.52米打破世界纪录。1967年又以21.?8米创造世界新纪录。1968年奥运会上,他的光辉时刻终于来到了,以20.54米的成绩获得金牌,他在及格赛中就以20.68米刷新了奥运会纪录。 美国铅球运动员在五六十年代为世界铅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世界纪录提高了将近3米。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奥布莱思的背向滑步推球技术开创了迅速提高成绩的新时代。尼德尔、朗和马特森都在奥布莱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其主要原理都是充分利用腿、髋的扭转力量和躯干肌群的扭紧力量及增加铅球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来获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其二是这些高水千选手在训练方法上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发展以专项力量为主的身体素质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