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阳光外语学校 |
释义 | 阳光外语学校成立于1995年,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正规办学单位。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设哈尔滨、南京、大庆、鹤岗、东宁、等三十几所分校,现有学生14000余人,教职工三百余人。是哈市以外唯一一所被黑龙江省民办教育促进会授予“全省先进民间组织”荣誉的学校,被牡丹江市民办教育促进会评为(最高级别的)“特级甲等学校”,是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办公室批准的“剑桥少儿英语培训基地”,历年来被牡丹江市政府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简介学校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都接受过正规的英语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每位教师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拥有团队合作精神;每位教师都拥有极强的责任心,尽全力去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课上,教师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其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放学后,教师会给一些当堂掌握不扎实的学生进行辅导;在平时,教师还会给学生进行定期补课,有针对性、分层次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教师没有完成当天工作,没有到点就下班的,有很多教师每天要工作到半夜十一、二点。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教师会通过电话、书信或当面交流等形式和家长进行定期的沟通,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由于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机制,加之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工作,阳光外语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剑桥少儿英语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小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全国中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教学区内设有三个家长休息室,供家长等待学生时休息之用,内设报纸、杂志,家长可以自由阅读;并配有液晶、背投等有线电视,供家长自由观赏。绿色为主色的带靠背桌椅,让学生学习更舒适。 教材阳光外语学校的教材是剑桥少儿英语 教材介绍 "剑桥少儿英语"是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专门为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少年儿童设计的学习系统。目前,几百万适龄儿童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我国已有100多万学生相继学习和使用了剑桥少儿英语。《剑桥少儿英语》专为我国6-12岁年龄的少年儿童学习英语而设计。本教材不仅完全符合剑桥少儿英语大纲的教学要求,而且参照了《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及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儿童英语教学的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少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性,突出了"活泼、有趣、轻松、连续"的特色。 教学特色 我校是牡丹江地区最早启动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的学校,是教育部中英中心批准的"剑桥少儿英语培训基地",在剑桥少儿英语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在日常教学中,我校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主动培养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丰富多才的语言编排和环境设置,使学生学到规范、生动、地道的英语,掌握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一般来说,学完整套教材并通过三级水平考试,学生不仅能进行日常对话,单词量甚至超过初中生水平,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异常坚实的基础。我校是剑桥少儿英语全国统一考试考点,每年都举行剑桥少儿英语过级考试。通过考试,把学习与测试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便与家长随时掌握他们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材梯级 《剑桥少而英语》预备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每级两册,共八本教材) 课时安排 每周两次课(双休日一节,平时一节),每次三小时(另有补课时间) 阳光理念立足教育、报效国家”是阳光的办学理念,也是阳光永恒的最高追求。之所以将“立足教育、报效国家”作为我们的理念,有两个问题必须认识清楚。一是我们需不需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以及为什么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真正认清这个问题,需要对爱国主义有深刻的、理性的认识,才能使我们从朴素的爱国情怀上升到理性的爱国主义。关于此问题,我们将另辟专题进行论述。第二个需要认清的问题是我们所在的行业、所从事的工作和报效国家之间的关系。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再配之以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秩序,使得一个国家、民族的强大与否不再看它拥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多少资源,而是看它知识的生产量和拥有量有多少。知识从何而来?从人才中来。人才从何而来?从教育中来。正像江泽民同志所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中华民族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拥有足够的各行各业各层次的人才。人要成为人才,其途径就是教育。而我们所从事的恰恰就是教育工作。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问题,中国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人口问题上。中国的人口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多,有十三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取得的所有成绩,只要除以十三亿,都会变成微不足道的成绩;中国存在的所有问题,只要乘以十三亿,都会变成天大的问题。人口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总体人口素质不高。数量多且素质不高,使众多人口成了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沉重包袱。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口红利期的逐步结束,这个包袱将愈发沉重。可是,如果十三亿人口都成为具有现代科学及人文素养、具有深切爱国情怀的人才时,我们的人口包袱就会转化成巨大的人力资本,我们将成为世界上人力资本最为雄厚的国家,我们将无往而不胜。使人口包袱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唯一途径就是教育,而我们所从事的恰恰是教育工作。我们每教育好一个学生,就是在为国家和民族增加一份人力资源,减少一份人口包袱。所以,我们把“立足教育、报效国家”作为我们的办学理念。阳光教育集团存在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此,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此。 阳光精神进取 进取是一种看到希望与成长的眼光,是一种从优秀到卓越的不断追求的精神、心态及行动。任何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事业的成功,没有进取的精神与行动是无法达到的。回顾过去,以阳光初创时的各种条件,如果老师们没有一种进取精神支撑着,不可能有今天的阳光。看一看阳光今天的中流砥柱,正是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的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成就了他们的个人人生,也成就了今天的灿烂阳光。当然,进取的过程也正是克服各种艰难与困苦的过程,这时,能不能吃苦就成为我们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阳光的各位校长们,他们有的经常工作到黎明;有的从进教室到出教室就是8个小时;有的经常备课到后半夜两三点钟;有的一个人带四个班……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支撑,就不会有他们今天的成功。放眼未来,如果没有进取精神也绝不会有继续发展壮大的阳光。我们不能徜徉于今天的点点成功之中,更不能因为前路会有更多的挑战而原地踏步、踌躇不前,必须始终如一地发扬阳光人的进取精神,创造我们更高的个人价值,同时实现与阳光的双赢。 阳光外语学校的目标是成为全国连锁培训学校,为此实行分校发展战略。这就需要很多校长、主任和优秀的教师等等大批的人才,他们从哪里来?就从我们中来。我们大家说,我们现在还只是助教、普通教师或者组长。没关系,只要我们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心态,并在实际工作中付诸行动,不断提升自己,机会就会垂青于你。现在的主任、校长们就是我们的榜样。 “进取”,过去、现在、将来都是阳光推崇的阳光精神的第一条。进取精神永远不能丢,要代代相传。 敬业 敬业一定要进取,但进取并不能完全代表敬业。敬业还意味着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敬畏和热爱。偶尔会听到个别老师说这工作干够了、烦死了,这就不是敬业。这句话体现的是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尊重、不敬畏、不热爱,也因此,你也不可能在这个行业中做出成绩,出类拔萃。敬业还体现在我们对从事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业务能力的不断追求,精益求精,而不是浅尝辄止。行业中的人才素质在不断提高,组织的用人标准在不断提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自命不凡,不思进取。 变革 中国有句古话:知变则胜,守常则败。知道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则会胜利;坚守常态不做改变则早晚会失败。变则胜,不变则败,有以下几条原因: 第一、做为一个组织,它首先要面临环境的变迁。辩证法告诉我们,“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变化当中。当环境的量变积累到质变时,就要求身处这一环境中的组织进行大的变革,才能继续生存、发展。 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常常有下面几点的变化决定着组织的变化,它体现在全球化、自由化、网络化以及日益受到重视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在全球化趋势下,几乎所有行业都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全球化的开放,使得产业和产品变得没有国界。任何无国界的产业或产品要想获得最大的比较优势,必须从全球范围内最高效地配置人力、资金、土地、设备等各种资源。根据WTO协议,中国的教育领域将对外资开放。对于我们国内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现在还不好预测。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必将是剧烈而且深远的。 自由化主要体现在人员流动的自由化。正是这种人的自由流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有效的配置。但作为企业来讲,人员流动的自由化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使得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关键性的人才不但是国家、民族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相对计划经济时代而言,这是所有中国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将对所有产业形成冲击,甚至从根本上改变相当多的产业。比如现在最大的网络书店—亚玛逊书店,年营业额达到50亿美元,对传统书店的冲击是巨大的,至少使50亿美元的营业额从传统书店消失。eBay购物网对传统的拍卖市场和二手货市场将是极大的冲击。B2B平台对于传统的物流中介的冲击。再比如,网络电话的出现对于传统电信行业将是一个颠覆性的冲击。已经出现的远程教育,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网络传输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互动学习的逐步实现,将对传统教育形成极大冲击,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的运行方式。 网络改变传统产业,网络也将创造新的产业。 重视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在中国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我们可以感受到重视环保及社会责任、树立自己公众形象的公司更能得到我们的认可和尊重,比如海尔。一提到它,我们都很尊重这个企业,因为他首先承担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责任,即作为中国最强势的民族家电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纵横驰骋。在国外,是否重视环保及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这个企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种状况,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也将会出现。阳光能否成为一个得到公众认可并尊重的学校,重视环保与社会责任也将是关键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造成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就是社会的人口变化。人口的结构、人口的素质、人口的价值观、人口的消费习惯的变化,要求所有的社会组织,包括企业、学校甚至政府,都要不断做出相应的变革。 内部环境变化主要是组织内部因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以中国这个大组织为例,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即没有计划生育之前,一家都生几个孩子,现在他们都处在最佳的劳动力时期,此时的中国是创造财富的人员最多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哺育子女的社会成本又因计划生育而大幅度减少。但再过20年,现在的最佳劳动力基本步入老年,这么多的人要由社会承担相应的赡养任务,而由于计划生育,创造财富的人大批减少。大家看一看,什么也没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中国的内部环境就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原来一家几个孩子,父母的照顾很少,孩子们从小上山打柴,下河摸虾,独自解决面对的各种问题。虽然在个体上肯定会有一些损失(如意外伤亡),但总体上那一代人有冒险精神和吃苦精神,成年后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体现出整个社会的生机和活力。而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学生,使每一个父母都输不起。特别是孩子在长大之后再出现意外,对父母更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现在的父母不敢让学生冒一点险。个体的输不起,将导致整个民族在20年后缺乏冒险精神、进取精神、创业精神、吃苦精神,让他们去和外国的同龄人比拼,结果很难说。 阳光在初创时,没有一个老师有孩子,不涉及因为婚育而给工作安排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时大家都住宿,能很好地沟通,可以更快地影响大家。现在随着时间的增长、员工的稳定,我们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我们要想基业长青,必须不断地变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第二、产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使我们必须变革,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浴火重生。产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决定于技术创新、模式变化及替代产业的出现。当这些来临时,往往意味着一个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的终结。如果变革跟不上,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比如,索尼因为忽视了平板电视、液晶电视的技术创新,而死守自己的特丽珑彩电,在彩电业已风光不再,从市值最高时的700亿美元跌到目前的390亿美元;摩托罗拉因为在2003年没有及时推出照相手机而被诺基亚赶超,诺基亚在2003年占到全球手机市场的30%,摩托罗拉退到了16%;但后来由于诺基亚机型单一,又被三星赶超;柯达因为忽视了数码相机的技术创新,最终使其在2004年后连续亏损,被国际信用评估机构评为“垃圾信用”。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例子。十年前,有一个收录机,已经很好了。很快出现了随身听,觉得很新鲜,是一种时尚。后来又出现了CD,但很快又消失了。去年出现了MP3,但今年就有被MP4取代之势。5年前,我们有个BP机已经很好了,现在连传呼台都没有了。以前有急事去打电报,现在打个电话。还有书信,手写的信件已经变得象手工艺品一样珍贵。 这些产业或产品的兴衰,都是因技术创新所致。作为学校,我们是一个提供教育服务产品的企业,当我们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走到尽头的时候,还不变革,等待的就只有死亡。 技术创新使一些产业或产品迅速消亡,也不断催生出新的替代或升级产业或产品。此外,消费习惯的变化、舆论导向的变化,也可以促使原有产业或产品的消亡,并诞生新的产业或产品。如碳酸类饮料(可乐)在整个20世纪风靡全球,但进入21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碳酸类饮料对健康不利,转而钟情于其它饮品,各种茶饮品、果汁饮品应运而生。与此相对应的则是饮料之王可口可乐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仍然死守着自己的可乐产品。在2004年,其利润率只有3%。相反,原来位居饮料行业第二的百事可乐,则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变化趋势,并迅速采取行动。现在从各方面看,百事都已全面超过可口可乐,跃居行业老大。 营销模式的变化也会改变产业格局,决定企业生死。比如,以前雀巢咖啡是最强势的品牌,是一种快餐性的咖啡文化。现在出现了一个星巴克,打造的是一种经典的家一样的咖啡文化,已经风靡全球,对雀巢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再比如世界计算机两巨头的康柏和戴尔,戴尔的量身定做、网上销售模式就打败了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康柏计算机,康柏被戴尔并购。 我们举了这么多例子,就是要使大家形成一个概念:这个世界正在飞速变化,一个新的和现在完全不同的未来的世界正在形成,需要我们必须树立“变革”的意识,以应对未来的变化。作为一所学校,我们现在面临着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急剧变化。学校在跟上这种变化的过程中,会频繁地变化我们既有的、已经习惯的东西,甚至变化我们通过变化而刚刚习惯的东西。没有变革的意识,我们就不会自觉地支持并参与这些变化,最终的结果将是学校和个人一起被变化所淘汰。 第三、组织惰性的产生使企业必须不断变革,才能永葆青春。这实际上是一种内部环境的变化,但因为这个问题如此重要,我们要单辟一节来探讨。 大家都说人会产生惰性,组织也会产生惰性吗?会的。组织惰性就是组织当中的人的惰性的表现。人的惰性是如何产生的?人的惰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它先天性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中。随着对工作环境的熟悉,对工作内容的熟练,工作时间的延长,我们身体中的惰性就会不知不觉地生长出来。 每一位青年学生,当他走出校门,初入社会之时,心中都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工作中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我们憧憬着用努力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我们发现,当我们充满活力和激情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可能是三年、两年,也可能是一年半载)之后,我们的活力和激情在逐渐地消失,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在不断地远去并且模糊。我们逐渐开始厌烦工作,逐渐开始不愿意接受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甚至逐渐学会了应付工作。我们整日所想的不再是刚工作时那样——努力工作、提高自己、获得成功、体现价值;我们经常想到的是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加舒适及满足,如何能在现有框架内获取更大利益,而不是通过创造更多价值获取更大利益。种种这些表现,作为组织个体就是出现了惰性。这一情况往往出现在一个组织平稳发展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新建的组织往往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当组织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这些表现时,组织的惰性就形成了。 作为组织惰性,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机构出现官僚主义作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相互推诿、扯皮,缺少自觉合作精神及主动工作精神);二是将原来的成功经验错误地模式化、固定化、神圣化,幻想着用原来的成功经验再获取新的成功,从而拒绝变革,墨守成规。 阳光建校十几年,稳定快速发展了十几年。十几年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这时,也正是严重的组织惰性最容易产生的时候。 组织惰性的产生,使组织成员的成长速度及数量大幅降低(减少),使组织失去活力和生机,导致组织快速的衰老乃至死亡。 一个组织,必须有能力不断打掉组织内部不断滋长的惰性,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基业长青。 如何才能不断打掉组织惰性?必须同时走通两条路。 第一条路即作为组织来讲,要建立组织文化,塑造组织灵魂,使所有的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梦想、思想、行为及价值观。我们的阳光理念、阳光核心价值观、阳光精神、阳光人才观、行动指南、阳光愿景就是阳光推崇的东西,就是我们的阳光文化。在工作中,要坚持用阳光文化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家的思想和行为。所谓正确的思想,就是大局思想、长远思想、双赢思想和高尚思想。大局思想就是个人服从集体,才能最终保证个人利益;长远思想就是眼前服从未来,才能保证组织和个人的根本利益;双赢思想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个人成长、组织进步;高尚思想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工资、养家糊口。我们每教育好一名学生,就是在为国家减少一分人口包袱,增加一分人力资源。我们在为民族的复兴与腾飞做着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贡献。领导者在和我们的组织成员进行沟通交流时,必须一贯坚持上述的正确思想,作为沟通交流的基调。 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并且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开展上面的工作,才能逐渐塑造出组织的灵魂,也正如人的心灵。一个人如果没有心灵,就会和动物一样。虽然很多动物比人敏捷、强壮,但他们却输给了人类,没有成为地球的主宰,就是因为人有心灵。军队若想打胜仗必须有军魂,之所以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能打败国民党的800万军队,就是因为共产党有军魂——解放全中国、解放劳苦大众。而国民党的军队没有这样的精神,即使如台儿庄战役那样的对日战争,组织敢死队还抬来了银元,所以其失败。 第二条路即作为组织成员,则要自觉地树立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思想意识,战胜自己不断产生的惰性,最终获得人生的辉煌。 阳光能发展到今天,是与吕玉娟老师创办初期创造的无与伦比的声誉和她的进取、敬业精神分不开的。如果我们说吕老师是一名成功的女性,那成功是如何来的呢?吕老师大年三十还在讲课;下午生孩子,上午还在上课;上课时晕倒在讲台上;她一个人带六个班,每个班都教得那样优秀。阳光最优秀的学生都是她教出来的,包括2005年牡丹江高考英语状元张曼丽,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破格录取的徐瑞琳,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擂台赛获奖的郭欣…之所以能获得这些成绩,就是因为吕老师能超越自我、挑战极限、进取敬业。这些都是在挑战心理和生理极限后获得的成功。 李嘉诚曾说:强者的有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当我们产生惰性的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我的理想是什么,原则是什么,我现在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是在追求舒适度和满足感,还是在凭仗着我的意志,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坚守着我的理想和原则?! 什么叫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也许能从中得到感悟。 松下电器一位销售分公司的经理因为自己公司业绩不佳,请松下幸之助去视察。松下幸之助看完各方面情况后,问那位经理:“最近尿的颜色还正常吗?” 经理回答:“正常啊!” 松下幸之助说:“等你的尿变红的时候,再来找我吧。” 松下幸之助走后,这位经理卧薪尝胆,拼命工作。尿是否变红了,我们不得而知,但公司的业绩终于上来了。 当组织成员产生惰性时,组织的各级领导者不能靠增加成员的各种物质、福利条件来解决问题,那只能增加成员的舒适度和满足感,而并不能保持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正确的做法,就是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引导大家,激发起大家对自己理想和信念的坚持,激发起大家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斗志。好的、正确的、高尚的东西,总是激发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而人性中好的方面也会促使其对好的、正确的、高尚的东西产生尊重和敬畏之心。关键在于领导能否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我们把组织成员产生惰性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各种物质、福利水平还不够,是对人性的片面理解和亵渎,在实际工作中,也决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学生们刚刚踏入社会时,100人,人人都会有梦想,可是五年之后,可能就只剩下20个人有梦想及行动上的坚持。十年之后,可能只剩下5个人还有梦想及行动上的坚持。最后实现梦想、获得成功的可能就是这五个人。为什么这么多人的梦想消失了?就是当惰性这一人的本性来临时,我们在和它的战斗中失败了。我们觉得舒适度、满足感有吸引力,而坚守梦想却需要付出生理及心理上极大的努力。但结果就是,我们失去了成功。当组织中大多数成员都失去了成功时,组织的成功也就飘然而逝。 关于组织惰性,五十多年前,黄炎培老先生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且无法补救…”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变革,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变革,组织惰性的不断产生需要我们不断变革。除了我们的阳光理念之外,其它方面的“变革”要成为我们意识当中的“常态”。 变革要坚持四个原则:一、必须变革的原则;二、宽容变革失败的原则;三、变革的实践性原则(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四、变革的科学性原则(不能盲目变革)。 变革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的变革、事业流程的变革、企业战略的变革(包含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的塑造四个方面。一个组织,可以同时变革这四个方面,也可以变革这四个方面的某些方面。 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鹰,它可以活到70岁。但到40岁的时候,它的羽毛变得厚重,不利于飞翔;爪变得长而脆,不利于捕食猎物;喙变得长而弯,不利于进食。为了生存,鹰将飞到悬崖之巅,在那里呆上150天左右,用石头把喙打磨到正常水平;把所有的指甲拔掉,重新生长;把原来的毛拔光,再长新毛。150天之后,浴火重生,又可以翱翔30年。 变革是痛苦的,但唯有不断变革才能不断重生。“知变则胜,守常则败”。 感恩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感恩传统和文化,如“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还有许多这方面的历史典故,如豫让的故事、聂政的故事、韩信的故事等等。但是,在全中国面临价值观重塑的今天,我们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被抛弃了,其中就包括“感恩”。因为目前整个社会都缺少“感恩”的意识和文化,使得我们所有的关系都变得紧张,所有的氛围都变得冷漠。我们考虑所有问题都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为别人做了什么,却不知道别人为我们做了什么;只想着别人(组织)给予我们的太少,只想着我们付出太多。因为缺少感恩,我们缺少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因为缺少感恩,我们与别人变得难以合作;因为没有感恩,不仅仅使我们每一个个体变得孤立并难以成长,从而也使我们身处的组织失去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而且,缺少感恩正在使我们整个民族失去力量。一个日本人在研究了中国青少年的状况后说:中国无法在高科技上和日本比拼,因为高科技需要合作意识和感恩的心,中国青少年没有。其洋洋自得与幸灾乐祸溢于言表,但对我们却是振聋发聩!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哺育我们长大成人,使我们从偏僻的乡村走向繁华的都市,使我们立足社会并能不断发展。经常在社会上听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孝顺,不要和他交朋友。这句话是对的!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好,不管他对你多么热情,绝不是出自真心,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真心对待,能真心待人吗?!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我们之所以能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因为下面有我们的学生,学生背后有他们的家长。我们初出校门,是他们的信任,给予我们在三尺讲台上煅炼和成长的机会。同样,是他们的存在,才使我们每月能领到工资,能有奖金、福利,能在社会上换取我们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 我们要感谢这个社会。是社会的大环境给了我们成长、成材和发展的小环境。在“十年文革”那样的大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和发展的。当时有一句流行的话: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血统出身就决定了你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那是对人性的极大摧残,是对整个社会活力的极大扼杀。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我们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取决于我们的本领和努力,我们不应该感谢这个社会吗? 我们还要感谢身边的同事。我们刚刚毕业,不管进入任何单位,我们都面临着作为一个新手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的窘境。一切都那么新奇,一切又那么不知所措。我们在这个行业中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除了自身的努力,又有谁没有得到同事对你的点拨、支持和帮助?我们有时不愿意同事指点我们,更不愿意领导批评我们。可我们仔细想想,不正是这些批评和指点使我们一点一点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吗?这种批评和指点不正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源泉吗?我们应感谢同事,我们的点滴进步中都有他们的功劳。 我们还应该感谢我们身处的这个组织——阳光。因为“阳光”,才聚集起了这些学生和家长。没有“阳光”,这些学生和家长暂时还不能信任我们,我们也就没有了展示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是“阳光”,使我们从对教育一无所知到能逐渐地感受并把握住教育的特质和规律;是“阳光”,使我们有机会回报我们的父母和亲人,使我们逐渐理解了工作的意义;是“阳光”,把我们从一名学生培养成了一名合格的教师。与此同时,“阳光”同样应该感谢所有的“阳光人”,正是你们的卓有成效的辛勤工作,才有了阳光今日的成功与明天的美好! 如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还会埋怨父母无能吗?还能抱怨社会不公吗?还能指责同事冷漠吗?还能冷漠对待同事吗?还能体罚学生、责备家长吗?我们对学校怀有感恩的心,当学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会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帮助学校渡过难关;在日常工作中就会努力工作,提高自己,发展学校。有一些在学校工作了一两年的教师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很多都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也有个别教师说:我兢兢业业为学校做了很多贡献。我想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为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十年,哪怕是五年,也可以说你为学校做出了贡献。而你仅仅工作了一两年,应该说,学校为你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这一两年,你是在拿着学校的薪水、学生、声誉练自己的本事。刚刚练成要回报学校时,你走了,是你应该感谢“阳光”,还是“阳光”应该感谢你? 感恩,让我们相互感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