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洋泾浜英语
释义

在语言种类上,“洋泾浜”是变指带有其它语言特色的语言。“洋泾浜英语”,因旧上海滩一处靠近租界的地名“洋泾浜”而得名(以前特指是华人、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在中国从事贸易的联系语言,现已泛指)。在英语中,等义的说法是皮钦语(pidgin)。

1.旧上海“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在上海话里多泛指学得不伦不类的人或语言。上海人以前把中国化的英语就称为“洋泾浜”英语。说到洋泾浜,就要从洋泾说起。

背景:

洋泾是上海旧时的一条小河浜,在黄浦江的东西各有一条。浦东的洋泾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填平。我们通常所说的洋泾浜都是指浦西的洋泾。洋泾从今延安东路轮渡口附近接受黄浦江的水,西流到周泾(今西藏南路),1840年之前,这一带荆棘丛生,是上海老县城北郊的主要墓地。1845年英租界建立,南界就是洋泾,1849年法租界建立,其北界也是这里。英租界在北岸修筑了沿河的“松江路”,法租界同样修筑了南岸的“孔子路”。所以这里作为上海英法租界的界河,迅速热闹起来。上海最早的京戏馆“满庭芳”(今广东路靖江街)和“丹桂茶园”就出现在这里。上海第一家大型近代茶楼“丽水园”(今自然博物馆)也在这里。

含义:

实实在在的洋泾浜,是一条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也是上海县城到英租界的必经之地。

除此意义之外,因上海道与租界的协约多以《洋泾浜××章程》而命名。所以,洋泾浜也泛指洋场和租界。 上海租界设立后,原来在香港、澳门、广州以及南洋的洋行纷纷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随之一些作为买办和职员的广东人也到了租界。他们用粗通的英语充当贸易中间人,于是在洋泾浜附近出现了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称为“洋泾浜英语(Yang King Pang English)”。

同时上海其他籍的商人为了争取与外商直接达交道,纷纷学习英语。一些出版商也乘机赶印了一种以中文读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册,直接就叫《洋泾浜英语手册》。所以洋泾浜又特指用中文音译的英文。开始洋泾浜英语多以广东地方的发音为准,以后随着宁波商人的大量涌现,逐步以宁波方言发音来注音。

例如下面的竹枝词,就要用沪语或宁波官话发音才能辩明意思:

好法身而沙发身, ( how fashion 而so fashion)

如此如此脱罗真。 (脱罗 true )

勃朗由与勃朗妹, ( belong you 与belong me)

是尔是我亦是人。

衣裳楚楚语陪陪, ( by and by)

考姆陪陪歇歇来。 ( come by and by )

多少洋行康八杜, ( comprador )

片言茹吐费神猜。

清晨见面谷猫迎, ( good morning )

好度由途叙别情。 (how do you do )

若不从中肆鬼肆, ( squeeze )

如何密斯叫先生。 ( mister )

滑丁何物由王支, (what thing you want )

哀诺王之不要斯。 ( I no want )

气煞外边穷苦力, ( coolie , 源于印地语 )

一言不识独伤悲。

还有一段《洋泾浜英语手册》,大家读过就会认为原来它也就是“沙咸鱼沙(so and so)”了。

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是叫也司(YES)勿讲拿(NO),

一洋元钿温得拉(ONE DOLLAR),

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FOUR),

翘梯翘梯喝杯茶(HAVE TEA),

雪堂雪堂请侬坐(SIT DOWN),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

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爷叫泼茶娘卖茶(FATHER / MOTHER),

丈人阿爸发音落(FATHER IN LAW)。

其他如阿木林(A MORON),混枪势(混CHANCE),码子(寿头码子,小刁码子等,MOULDS),嗲(DEAR),拉三(LASSIE),大兴(DASHY),噶三壶(GOSSIP),瘪三(BEGSIR),戆大(GANDER),接领子(接LEADS),扎台型(扎DASHING),邋遢(LITTER),蹩脚(BILGE),肮三(ON SALE)等等,都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

洋泾浜英语的特点:

1)洋泾浜英语只有口头形式,没有正规的书面形式。这是因为洋泾浜英语是说汉语和英语的人们在交往中随处形成的,没有统一的形式和规范,变体很多。

2) 洋泾浜英语的语音的发音特点受汉语音系的影响。由于汉语不少方言语音中只有[l],没有[r],洋径洪英语的语音也往往用[l]来代替[r],例如将room [ru : m] 读成[lu : m];将all right读成[ɔ: l lait]。汉语的音节一般不用辅音结尾,洋泾浜英语常常将以辅音结尾的词加上一个元音,如make [meik]读成[meiki:],将make变成了makee,同样将much变成了muchee。

3) 词汇成分基本来自英语,但采取简缩的策略。词汇的主要来源仍是英语,只有极少词汇来自汉语或印度等地。来源于汉语最常见的是chin-chin(表示打打招呼、邀请)和chow chow (表示吃或食物)。此外还夹杂英国人从印度等地带来的词,如chit(信、帐单),godown(货栈)。常用词的使用范围比英语词大得多,这是由于洋泾浜英语对词汇采取了简缩遁辞和回避的策略。如,用catcheel(=catch)表示“得到”。

4) 个别英语单词以错误方式被频繁使用。据研究,中国的洋泾浜英语只有大约700个单词,所以一个词不得不兼有原先几个甚至十几个英文单词的意思。例如,“belong ”(属于)这个英语单词在洋泾浜英语中用得很频繁,一个词代替几个汉字、十几个汉字甚至几十个汉字用。例如:“You belong ploper ?”(你好吗?) ploper就是proper;“How muchee belong?”(多少钱?) muchee就是much。真正造成belong一词使用频率特别高的原因是,在洋泾浜英语中,连系动词to be以及它的各种形式都不存在,一律用belong代替,如 I am、you are , he is统统说成I belong、you belongest、he belongs。如果要说“对不起”,并不说“I am sorry”,而是说 “My belong , sorry”。如果要说“他现在在中国。”不说 “He is in China now ”,而是说“He belong China-side now”。在洋泾浜英语中似无give一词,要表示“给”这个意思时,常用“pay”譬如,外国女主人在接待自己的客人时,让中国仆人上茶,就得说:“Pay the missy tea.”甚至连外国人跟中国舞女告别时都会说:“Pay my kissy”。受汉语量词的影响,piecee (piece) 这个词的使用很广,洋泾浜英语说two piecee book,而不说two books;用side和time表示空间和时间,用top-side表示”above”(上边,上面),用nother time表示 “again”(再一次)。

5)洋泾浜英语的语法特点就是没语法,即未形成独立的语法体系,我们无法依一定的规则、句型和词法来复制和扩充它。另外,洋泾浜英语虽被冠以“英语”之名,但它受汉语的影响较受英语的影响要深。它似乎宁可服从于汉语表达习惯和词序,而不肯遵从英语的基本语法,置英语的数、格、人称、时、体、态等基本造句结构于不顾。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它有别于现在常提到的Chinlish(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虽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但毕竟符合英语一般语法规则而洋泾浜英语既不符合英语惯用法,也不符合一般的英语语法。例如,“这不关我的事。”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It‘s not my affair.” 或 “It’s none of my business.” Chinlish 可能会说: “It’s not concerning my thing.” 而在洋泾浜英语中则会说: “No belong my pidgin.” 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这一特点尤为明显。例如,在洋泾浜英语中my就是I、we、mine、ours等人称代词的同义语。因此,“我不能”被说成“My no can”,“我们什么也不要”说成“My no wants”。

贡献:在我国,洋泾浜英语曾经存在近二个世纪之久,并在近代对外贸易、外交和文化接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极为深远。作为通事用语,它成了当时通事们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必要工具。

2. 现代“洋泾浜英语”

现代社会在中国学生当中日益盛行的新“洋泾浜”英语,也即“怪味英语”或“怪调英语”,是中国学生在语音层面上出现的在英国英语中夹杂美国音或在美国英语中夹杂英国音的一种不伦不类的英、美语“混血儿”的现象。这种“怪调英语”一般都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行为而出现的;是学生们在中学所学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再受日趋流行的美语课本、美籍教师、美语课堂或传播媒介的广泛影响所产生的变味英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中国英语教学中前后不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未采用一致的语言系统和教材体系(如书面材料和音像材料等)。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尽管有一些明显的语音、拼写、词义和语法差异,但它们并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而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和社会环境中的变体。美国英语源于英国英语。这两者之间绝无优劣之分。这两种英语体系的语音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英国标准音中,字母r在元音前才发音。如:real,而在辅音前或词尾时不发音;但在美语中,r在辅音前和词尾都发明显的卷舌音,如farm [farm ] ,car [ ka:r]。

2) 非重读字母e,在英国英语中读音是[i],而美国人却常读[e]。如美国人将except读作[eksept],英国人读为[iksept]。

3) 词尾ile在美语中读作[ il] 或 [i:l ],而英国人读为[ail ]。比如:hostile在英国读作[hсstail ] (找不到短音“袄”对应的音标),在美国读作[[ hсstil ] (找不到短音“袄”对应的音标)。

4) 有时使用相同的音标,但发音情况却不同。例如,当清辅音 [t] 夹在两个元音之问,前一个是重读元音,后一个是非重读元音时,如writer,美国人习惯将清辅音浊化,所以writer和rider发音几乎相同。

5) 美国人说话往往把非重读音节中的元音都读出来,如history读为[histэri ] ;英国人却习惯省略其中的音节,读为[histri ]。

6) 有些词虽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中词义和拼写相同,但是发音不同,如tomato:[ tэma:tu ] (英音)/ [ tэmeitu ](美音)。

洋泾浜英语也是一种中国式英语,具体可以参见中国式英语词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3: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