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洋泾中学 |
释义 | 浦东最早的市立学校——洋泾中学 洋泾中学创办于1930年秋,系当时浦东地区唯一的一所市立中学。创办人张载伯,任第一任校长。初创时,因缺少办学资金,连最基本的校舍亦无一间,借用震修小学(后为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校址)西北角的一幢二层楼房及北面的一幢平房办学,两幢房子的西面有廊檐相连。二层楼房作教学用房,平房作宿舍,与震修小学同门进出。校舍中间是共用的操场,与南面的震修小学遥遥相望。 名字由来因借用的校舍坐落在震修支路上,属浦东洋泾区所管辖,故把校名定为“洋泾初级中学”。教职员工共十余人。任课教师多由当时浦东地区知名学者兼任,或聘请浦东工务局工程师担任,师资力量强。校长张载伯曾东渡日本访问,教务主任兼班主任张楚云曾任惠南小学校长。值得一提的是陈歌辛,在1930年至1937年间任学校音乐教师。 校歌校歌:《红日涌东方》 1932年,他为早期校歌谱曲,作词者是当时教务主任张楚云和上海市教育局局长顾毓秀先生,现已作为无形文物被上海历史博物馆珍藏。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歌辛参加了上海市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创作了《不准敌人通过》等爱国歌曲,还谱写了《天涯歌女》等驰名歌曲,还为周璇创作了《夜上海》等广为流行的抒情歌曲。解放后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为《和平鸽》等影片谱曲。 歌词:万家比栉,十里连樯,极目水云乡, 歌的开头,展现了一幅美丽图画,极目远望,黄浦江边喧闹的小镇,鳞次栉比的民居,黄浦江上百舸争流、十里云帆的繁华景象,构成了当年浦东这一宛若云里雾里的江南水乡。 浦东学府,从此滥觞,多士翩翩聚一堂, “滥”,浮起。“觞”,酒杯。古代文人有曲水流觞的习俗,“滥觞”原意是指水少而只能浮起酒杯——那是江河发源的地方,所以在书面语中“滥觞”指事物的起源。浦东的公办教育从洋泾中学开始发源发展,多少学子远道而来,意气风发,聚集一堂。 且熏陶,且培养,智德体群踔厉发扬, 两个“且”字可以解释为“既……又……”,“踔厉”指精神振奋,“踔厉发扬”指意气昂扬,精神奋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文化传统的感染熏陶下,德智体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奋发昂扬。 待来日,学成致用,蔚为邦国光, “邦”和“国”都指国家,“蔚”意思是茂盛、盛大。多少年后学校桃李芬芳,学子的知识才能为社会所用,成为国家民族的辉煌之光。 云苍苍,水茫茫,乘风破浪万里无疆,看蓬勃朝气,似一轮红日涌东方。 写出了一股气势和力量,它表现了学生以自己的蓬勃朝气推动自己的发展与进步,待到理想实现的时候,似一轮红日涌现在黄浦江的东岸,升起在世界的东方。 建校初期学校第一年招收初一1个班,学生41名。学校以“当好洋中先锋,为洋中争光”勉励学生,学习风气浓厚。1933年7月,首届初中生毕业,正值上海全市中学试行集中会考,19名学生连续3天前往清心女中(现南市区陆家浜路上)大礼堂参加会考,结果全班总分名列前茅,于是“洋中”顿时名声大震。1937年“八·一三”淞沪之战爆发,日寇炮击浦东地区,教学用房被毁,上海市社会局命令停课辍教,学校遂搬迁到浦西租界。初假马浪路通惠小学(今马当路217号马当路小学)过渡,易校名为“私立江东初级中学”,设3个班级。1938年2月,又搬迁至九江路美最时大楼(今九江路210号),增设2个班,租赁福州路科学大楼(今福州路山东路与福建路中间的390号外文书店)扩大办学。未逾年,学校又在山东路有正大楼三楼扩招2个班。 1940年以后的学校1941年8月,又迁福熙路232号(即以后的金陵西路232号),借用米店业主吴建嘉石库门二层楼房为校舍。东、西厢房各分隔为二,客堂间也辟为教室。门外的一段弄堂,以铁栅与居民隔离,与门内的天井连成一片,作为课余的活动场所。校舍狭小,不敷教学之用,另借学校西首不远处一位姓易的私人牙医诊所二楼作教师的办公室、宿舍。迁址福熙路后,增设小学部,更校名为“私立江东初级中小学”。至此,校址由分散三处趋于相对集中,教学质量相应提高,学校面貌有所刷新。洋泾中学在浦东地区名望较高,很多西迁的市民仍慕名将子女送往“江东”就读,初中3个年级连同小学部共有学生550余人。1942年秋,改聘高克继为校长。 抗战胜利后的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教育局宣布接管复校。1946年1月,经地方人士协助,几经周折,择定浦东俞家庙(潍坊西路志忠里)为临时校舍,恢复校名为“市立洋泾初级中学”。因庙舍破旧不堪,1946年初,教育当局拨款一部分作修理费,不敷之数得浦东银行经理满志云及地方人士顾志良等支持募捐才完成修缮工程。同年2月,俞家庙改称第一部,招收初一、初二各1个班;洋泾镇私立洋泾初级中学被并入,改称第二部(设在宝仁堂,后独立为建平中学)。1946年夏,招收高一,更改校名为“市立洋泾中学”,为全市18所市立中学之一,浦西总部全部迁回俞家庙。校舍极其简陋,以竹篱笆作围墙。教学区主要设在侧院的二层回形楼内,侧院和庙堂相隔一墙,开有一门相通,庙堂的偏殿也设有2个班级。教室内保持原格局,尚有菩萨若干尊,主殿内偶有佛门子弟诵经,其声清晰可辨。学生自携板凳上课,初时共有师生员工393人,至1948年搬迁前,师生员工已发展到792人,有不少是慕名过江寄宿求学的浦西的学生。初时宿舍设在俞家庙二楼及阁楼上,后来,寄宿人数增加,女生住宿仍在俞家庙校内,另租陆家宅桥(以后改称张家楼)民房供男生寄宿。当时教学区与宿舍之间田陌纵横,路途可谓远矣。 1947年秋,经全校师生再向社会募捐,购得钱家巷土地14.5亩,其范围在现校园内东起中央大道,南面在现围墙北面,西至潍坊路19弄(今拓宽为崂山西路),北端在今图书馆、宿舍楼南面。1948年,先后落成东西走向条状二层教学楼一幢,二层宿舍楼一幢。至此,洋泾中学才有了初具规模的校舍。嗣后不久,为满足教学需要在西北端建造一排各为30平方米的木结构平房4间作教室。但条件还是很差,上化学、物理实验课,需乘舢板过江转乘公共汽车到向明中学。 革命火种洋泾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革命传统的老学校。解放前,老师中的地下党员曹文玉、马文青同志,在同学中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地下学联。他们团结广大师生以办墙报、罢课、传阅进步书刊等形式,宣传共产主义,反对国民党的统治。这里成立过地下少先队,发展过地下学生党员,进行过各种形式的学生运动。1946~1947年间,一些同学在进步教师的带领下,经常参加地下党和学联领导的一些活动,宣传反内战、反独裁,要求民主等活动。1947年5月,全国各地学生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南京“五·一O”惨案传到洋中,部分学生在曹文玉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上海学生反内战、反迫害的大游行。上海解放后,同学们还参加了上海市民迎接解放军入城大游行。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校图书馆管理员连柏生老师号召师生走向抗日战场。1937年连柏生离校,历任南汇县游击队中队长、大队长,在南汇发展抗日队伍后,转战四明山区,领导浙东三北游击纵队,任副司令员。解放后连柏生任交通部公路总局局长等职。在连柏生的影响下,教务主任张楚云1945年赴四明山参加革命;38届校友林有用初三时投笔从戎,在浦东进行地下工作,又赴四明山抗日,解放后成为嘉兴军分区参谋长。 受人称道的好校长1953年,市教育局委派南下干部纪斌出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组成了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建立了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教工队伍。 纪斌同志出任洋泾中学校长,时年33岁。老教师赞扬他对人民教育事业具有高度责任心,至今记得他的办公室就是家,晚上搭起帐子,会议桌就是床。他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发挥组织力量,善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正确贯彻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团结教师,特别尊重老教师。他心胸宽广,大公无私。他团结并重用骆正深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先后提拔两位教导主任、一位总务主任和七位教研组长。他经常参加班主任会议,开创班主任随班办公(即后来的年级组)的先例,很快使学校走上了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教育,突出以教育为中心的轨道。他建立学生值日轮流负责打扫校园的制度;责成总务处编排课桌椅号码,让学生负责保管;坚持各班集合整队,由班主任率领进场;坚持每日放学巡视教室,发现问题,责成教导处解决,全校纪律与公共秩序有了显著变化。曾有《文汇报》、《解放日报》的记者到洋泾中学采访,由于学生上课极其专心,非常安静,记者们走进校园误以为学校停课了,因此他们在报道中提及:“洋泾中学教室里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他重视学生体育锻炼,1957年度学校组建了115名运动员组成的田径队,参加区运动会,首次获得总分第一的成绩。 他十分重视充实教学设备,美化学校环境。不到三年,教师严谨治教,学生勤奋学习,逐渐形成“勤劳、淳朴、尊师、守纪”的优良校风。学校的信誉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中不断提高。1956年高三毕业生中,就有26人被保送进入留苏预备班。至50年代末,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作为五年制教学试点单位办学经验载于1956年《人民日报》。从此,洋泾中学蒸蒸日上,声誉大振,成为市属重点中学,跻身于上海名校之列。1960年,被授予“市级先进文教单位”的光荣称号。 “文革”期间,洋泾中学可以说是上海教育系统的重灾区。十年浩劫严重地破坏了学校的发展,校园一片破败。 十年动乱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尊师重教”的口号,洋泾中学被定为区重点中学。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工重振昔日雄风,教研组、年级组并行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基本都保持在90%以上。1982年学校获市文明学校称号。1987年2月,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在校内开办了青年党校和少年团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强化训练行为规范。创办社区教育委员会,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建立了家长委员会、校友讲史团。朱伟、朱烨、朱赛君3人代表国家队参加1989年亚洲轮滑锦标赛,为国家赢得4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雄居亚洲各国之首。学校近年来本科录取率保持95%以上,多年蝉联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先进集体、上海市级精神文明单位、花园单位、德育先进集体、优秀家长学校、科技特色学校、田径特色传统校等称号。 如今校园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如今的洋泾中学,声名远播,跻身上海名校之列。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式下,洋泾中学秉承良好的校风,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探索和改革新的教学方法,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洋泾中学在贯彻严谨治教的过程中形成了责任教育、科技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艺术,发展体育等办学特色,这是几代洋泾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晶。 学校历经70余年,数度移址,现校园占地35878平方米,校园内建筑布局合理整齐,绿树成荫,花草茂盛,假山、连廊、喷水池、雕塑点缀其间,环境幽雅,鸟语花香,真可谓洋中花园。“校园八景”有放飞亭、后花园、九曲桥,藤萝架、老梧桐群、校魂古松、罗马式柱廊、0499号古银杏(在学校旧址),成为学生无声的师长。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有天文台、纳米与原子物理、激光、机器人、创造发明、无土栽培、TI图形、计算机三维动画等41个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开设70余门选修活动课程,成立心理、文学、辩论、英语等3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在德育课程中明理立志,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体验,在校园文化中培养人文素养,感其情,陶其性,明其理,健其身。 2009年,学校与大学建立合作发展的共同体,与上海其它24所上海市重点高中一起组成了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上海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联盟,实现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 ,创新型学生提供了途径。 今日学校欣逢盛世,又处在改革最前沿的浦东新区的中心,发展前景辉煌。天时、地利、人和是历史赋予的机遇,创新、务实、进取方可造就洋中未来辉煌。在社会各界、四方校友的鼎力相助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洋泾中学必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浦东的开发、开放,为上海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日常活动以及节庆日洋泾中学并非一所“死读书”的重点高中,身处日新月异的大城市中心地段的高中学校,洋泾中学在不同时段将会举行不同的活动,例如洋中杯足球、篮球比赛,乒乓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等,在元宵等节日会举办活动,并且学校还有交谊舞比赛等等,还有合唱比赛,五月歌会等团体性的比赛,还届时举办艺术节、科技节等等,可谓一所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名人校友陈天桥 1991年 于洋泾中学毕业 (1973年—),中国浙江绍兴新昌人,盛大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首富之一。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1999年,陈天桥以50万元启动资金和20名员工为基础,创立了盛大网络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涉足网络游戏业,以30万美元取得韩国Actoz公司旗下网络游戏《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其后,盛大以优质的服务、严格的密码保护等核心竞争力一举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业的领头羊。2004年,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遂跻身中国首富行列。目前,盛大已经向领先的互动娱乐媒体企业方向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