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洋溪村 |
释义 | 1 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乡洋溪村共有三个洋溪村,分别是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乡洋溪村、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洋溪村、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洋溪村。 ◎ 村情概况行政隶属与位置:洋溪村于1406年迁入,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坐落小浦线公路两旁,位于福安市西部南大门,坐东向南。原名:洋金坪,因其紧靠穆阳溪畔,村前又有一块地,故而得名。 村落与居民:全村有226余户,850多人下辖洋溪、曹洋、岗后、叠石坑、长坛五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71亩,其中水田506亩,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 村风村貌:解放后,上级政府于1961年成立洋溪小公社,负责管理凤洋、梧溪、金斗洋三个行政村,是洋溪靠近省道线的文化、行政区中心。 全村村民自解放以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被高等院校录取博士1人、研究生2人、大专生10人;参加工作人员13人。自解放至今村民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特产经济:洋溪村村民以农业主为,主要生产水稻、生姜、花生、食用菌、毛竹、芙蓉李等。溪塘养殖业发展迅速。随着改革开放,全村有大量青年外出办企业,在上海、苏州、杭州、厦门、石狮、广东、福州等地达15多人,其中搞运输业10多人,为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村内有竹木制品加工厂两个,其中艺术厂产品远销台湾等地,解决群众就业人数达30人。行政变迁(来至福安地名委):一九五零年属穆阳区桂林乡,一九五八年撤区并乡为穆阳公社凤洋大队。一九六一年恢复区建制为穆阳镇金坪公社管辖。一九六六年改穆阳区为康厝公社,穆阳公社洋溪大队归属康厝公社。一九八四年撤公社为康厝畲族乡,洋溪仍属之管辖。 ◎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678.90亩(其中:田431.70亩,地1,247.20亩),人均耕地1.15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47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4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41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7,272.20亩,其他面积1,919.50亩。 ◎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344户,共有乡村人口1455人,其中男性785人,女性670人。其中农业人口1400人,劳动力75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83人,其他民族2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4人,占人口总数的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12人,参合率90%;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诗礼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诗礼乡卫生院4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村内没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50户,占农户总数的70%。 ◎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视,没有路灯。全村有299户通自来水;有4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3%。有36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9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8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20户,分别占总数的61%和60%。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诗礼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4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5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40.00亩,有效灌溉率为8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73.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1亩。 到2008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5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713.00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108人,距离诗礼乡中学40.00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05人,其中小学生159人,中学生51人。 ◎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2人,少数民族党员24人,其中男党员44人、女党员8人。2005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村委会由村支书、村主任、文书组成。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80人。 ◎ 村务公开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6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78.90亩,集体总收入60.46万元,有固定资产60.46万元。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各种涉农补贴款、农村转移支付。 ◎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6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5万元,占总收入的68%;畜牧业收入110万元,占总收入的16%(其中出栏肉猪990头,鸡1250羽);林业收入78.3万元,占总收入的12%;工资性收入25.70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270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0人(占劳动力的9%),在省内务工70人。 2 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洋溪村洋溪村地处湘中偏南,隶属于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是一个小平原(衡阳话叫diang,普通话不知用什么词代替),下辖5个村民小组。蒸水河从村旁流过,以粮食、蔬菜、鱼类生产为主业,盛产大米、菜籽油、大蒜,民风纯朴。 3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城洋溪村◎ 简介洋溪村历史悠久。据《吕氏宗谱》记载:唐朝吕绕从福建迁入此地。因村边有洋溪,即以溪名村。村西有龙山,村东有虎山,可谓龙虎形胜,景色绝佳。《陈氏宗谱》载有洋溪八景诗,集玲岩、古庙、荷池、石笋、石首、古洞、双涧、三桥为八景。虽经沧桑变迁,旧时八景犹存。其《玲岩诗》写道:错落玲珑一座岩,半山堆叠势空嵌。米家瘦石应如是,夏日奇峰亦大凡。屈曲原凭游子憩,清虚都伏灵巨铲。自来新雅题名胜,庙镇崖前挂旧衔。洋溪村由吕、陈、管、蔡、秦5姓杂居,相处融洽。清属宁海县南乡石桥庄,民国属蛟龙乡。1949年属东郭乡。1955年2月成立陈广学初级社,1956年转为洋溪高级社。1958年冬属东郭管理区。1962年改为东郭人民公社洋溪大队。1983年改为东郭乡洋溪村。1992年改属健跳镇。 ◎ 民风淳朴洋溪村民风淳朴。多年来,该村从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或民事犯罪案件。也从未发生过偷窃、械斗、赌博和破坏山林事件。村民杂物随意放置在外,绝无人拿走。民间纠纷不出村,由村干部就地解决。村干部对闹纠纷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说,直到双方都心服口服,签订调解协议,在协议书上捺上指印,才算得到解决。一方水土涵育了一方人才,诸如原三门县委副书记、现任副县长管兴镯,沿赤乡党委书记叶剑,健跳镇副镇长管兴妙等均为洋溪村人。近几年来,洋溪村有5人考入大专院校,10余人考入中专、师范,初、高中毕业生日益增多。 从1982年至今,村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县级先进支部,这在全县是绝无仅有的。1991年度被评为台州地区先进达标支部。书记陈元印、村委会主任蔡显浪与村干部秦朝钗、陈维斋、陈正夏遇事共同商量,团结一致,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深得村民信任。村干部除了开会有误工补贴外,其余都是尽义务工作。进出帐目每年都列支公布,由各队队长组成清帐小组审核,得到村民一致好评。洋溪村,1985年就被评为县级文明村。是当时三门县7个文明村之一。由于旧村四面环山,坐南朝北,光照少,冬寒夏热,而且零乱分散,占地百余亩。为了节约土地,改善村貌,有利建设,村特地请县城建局绘制了新村平面图,制订出村区建设规划。旧村逐步向新村迁移,最后将旧村房屋全部拆除,百余亩土地用于栽种板栗、柑桔等果木,增加村民收入。规划中的新村房屋成排,村容整洁美观,而占地只需38亩。紧傍机耕路,百余栋砖混结构的两层和两层半新房拔地而起,形成新村。一条宽阔平坦的机耕路通向旧村,田畴沃野,垅垅麦苗,架架葡萄,片片桔场,一片兴旺景象。四周群山环抱,山上苍松翠柏,茂林修竹,点缀着灵岩怪石,给人以一种深邃殷实的感觉。 ◎ 经济发展1949年前,洋溪地处穷山僻壤,交通闭塞,进村是一条九曲羊肠小路,四周荒山秃岭,村民行路难、吃水难,收入菲薄,生活艰苦。1949年后,村干部穷则思变,带领村民用勤劳的双手,逐步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1964年,绿化造林,在山山岗岗,栽种了松苗柏秧,使癞头山变成苍翠欲滴、浓荫蔽天的林木基地。现有山林面积1500余亩,平均每户10余亩。500亩以自留山形式分给了村民,村里统管山1000余亩。由于干部以身作则,制度严,村风好,周围村庄山林几乎破坏殆尽,而洋溪村的林木没有被盗伐过,这在全县亦堪称典型,现在山林木材出售,已成为集体经济的一项主要收入。1978年,大队办起了石料场,开采石板石条,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1978年1月,三门至东郭通车,而地处公路沿线的洋溪,进村走的还是九曲羊肠小路。俗话说:若要富,先修路。党支部副书记陈广生和大队长秦朝信在领导班子内部统一了认识,于翌年动工建桥修路,造起了洋溪大桥,修筑了一条宽5米,长800米的机耕路,直通村区。 1980年,为脱贫致富,由县葡萄办公室从安徽、山东引入北醇、玖瑰香、白香蕉、巨蜂等品种,在东郭全乡栽种,面积达600多亩,致使东郭有三门的吐鲁番之称。洋溪境内建立了杭州酒厂三门县葡萄酒分厂,投资100多万元,与杭州酒厂联营生产。厂区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生产工艺先进,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原料用的优质矿泉水,经省地矿厅有关部门检测,各项指标符合生产标准。酒厂办在村区,使村里部分劳力得到了安排。1983年8月,经党支部书记陈广学、村委会主任管兴暖等干部努力,筹集资金,给全村装上了电灯,使洋溪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1985年,由集体筹资,接通了自来水,为村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在实行生产责任制时,分地到户,大部分村民在地里种植棉花,经济效益差。如改种柑桔,收益将会成倍增加。而种植柑桔,在4年以后才有收入。好些村民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不愿改种柑桔。对此,党支部、村委会商定,统一收回自留地,派工做桔墩,栽下柑桔,然后再分到户。平均每户分得一亩多。近几年,仅柑桔一项收入,每户就有二三千元。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2 3劳力外出承包,或打工赚钱。有去宁波、慈溪、余姚一带做手艺的,有去绍兴包桔场的;有去象山筑虾塘的;有去普陀包地头的;也有去上海包种西瓜的。人均年收入几千元,活跃了洋溪经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