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洋坪贝丘遗址 |
释义 | 洋坪贝丘遗址位于江西省峡江县福民乡洋坪村地域,面积约1000平方米,堆积厚度0.3-3米,多为蚌、螺壳。蚌壳体大厚重,螺壳体长而轻薄,与蚌螺有明显差异,均已钙化,显白色。其成因为古代先民食后丢弃,长久堆聚而成。经多次探查尚未发现其它器物,形成年代待考。 古墓葬洋坪贝丘遗址已发现古墓葬(群)共28处,其中主要有大西头汉墓群、岭上西晋墓、洋坪南朝墓、佩贝墓群、谢堪墓、谢添益墓、王应白墓、金幼孜墓、张公石墓群、曾清宇墓、历家山清代墓群等。 大西头汉墓群:位于水边镇大西头村北.从汉至隋均有发现,分布在长2公里,宽1公里的山岗上,多数墓葬因雨水冲刷,封土与地面相平。部分墓室已坍陷,均未清理,仅 出土少量汉代小口壶等文物。 岭上西晋墓:座落在巴邱镇岭上,现武警中队营房背后莱园内。墓室南北向.长2. 85米,宽1. 5米,墓底至券顶高1. 45米。墓壁平砌,墓砖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7厘米,饰有网格同心圆纹,系单室砖基。清理前,因开辟菜地,券顶部分被取走,墓室底部穿凿成一直径约60厘米的孔洞,有部分文物跌落,因泥沙淤积,无法取出而损失。1982年11月进行清理,出土青瓷器13件,黛砚1件。 洋坪南朝墓:位于福民乡洋坪南砖瓦厂附近。经探查墓共7座.分布在长60米、宽 20米的小山坡上。南北向,砖结构,封土2米余,因建砖瓦厂,破坏严重。1983年县文物普查队对其中两座进行了清理,出土青瓷器8件及铁剑(残) 1件。 佩贝墓群:位于水边镇佩贝村东500米处。南朝至宋均有发现,共40余座。以南朝墓居多,零星分布在近4000平方米的山坡上,地面隐约有隆起,散布有网圈纹薄型砖, 尚未清理。 宋代谢堪墓:谢堪(?-1063年),今峡江县佩贝村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嘉佑八年(1063年)卒。墓座水边镇佩贝村东南200米处。墓向东,周围系水 田,封土1米左右。墓室长2.3米,宽1. 1米,麻石砌就,青石板封顶,不起券,受轻度破坏,墓碑早失。 宋代谢添益墓:谢添益(?-1125年),今峡江佩贝人,宋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永丰令任上.同年归葬乡里。墓座水边镇佩贝村东北300米,墓座南向北,面积6平方米.封土2米,砖室结构,墓碑早失,其余保存完好。 宋代王应白墓:王应白(1209-1243年).今峡江县罗田乡人。墓座落在罗田乡坑头村北1公里处。墓座南向北,占地面积近6平方米,砖结构,麻石封顶,砖石被人取走,墓室全部坍塌,墓志半截裸露地表。1982年11月清理出土宋景定元年(1260年)墓志、符券各1方,吉州窑鬲炉、仿春秋铜鼎、紫石砚、铭文铜镜各1件。 明代金幼孜墓:金幼孜(1367-1431年)墓位于巴邱乡暮膳村东南200米赣江边山上。墓座东向西,地势高险,下俯赣江.视野广阔,四周有麻石矮墙.直径15米余,工部营造。神道华表已废,原有“日有千人叩头,夜有万盏明灯”楹联。取其白天拉纤不绝于道,夜晚江心渔火点点之意。1975年省博物馆曾进行发掘,发现早年被盗。现存神道碑1方.长约2米,宽约1米,厚15厘米。 张公石明墓群:在福民乡张公石村北1公里处,分布在长约100米、宽50米山岗上。座东向西,有墓5座,其中2座早年被盗,3座保存完好。封土1米余.2座用粗瓷大碗起券。墓前神道约15米,分列石狮、石马、石羊各1对。神道正中有祭台,上立石香炉1只。 明代曾清宇墓:曾清宇(1536~1600年),今峡江县砚溪乡金家坊人,南明吏部尚书曾樱之父。墓位于砚溪乡金家坊村北2. 5公里处。墓为曾清宇与其妻妾合葬.系二次葬。现存曾樱撰写的墓志3方。 明代肖伯辰墓:肖伯辰(?-1427年),今峡江县金江乡刀石村人,县志有传,金幼孜曾为其撰写墓志铭。墓座金江乡峡元村西500米处,南北向,麻石砌围墙,前低后高.直径约8米,后墙嵌碑,文曰:“大明奉献大夫南京祭司郎中肖公伯辰墓”。墓室在围墙中央.面积约6平方米,封土0.6米,上立覆莲状石雕宝盖。1987年被盗,县志有传。 明代肖大熏墓:肖大熏(?-1484年),肖伯辰之孙,墓位于县金江乡峡元村南300米处。座南向北,麻石砌围墙,前低后高,墓室上立有覆莲状石雕玉盖,规模较小,属二次葬。后围墙有碑,文曰:“大明四川嘉定大巴儒学司训肖公大熏之墓”。1987年被盗。 万台明墓:在沙坊乡万台村东北1公里处.墓向南北,有红石围墙.呈8字型.前 低后高,后墙正中镶嵌墓碑1方.字体漫德不可认。墓室居后圈中央,直径2米余,红石为 座,以桐油石灰抹顶.距地表仅50厘米.前圈有祭台,墓前神道长约40米.置有华表和石人、石马、石羊各2对,均风化残破。1987年墓被盗。 明代陈阳墓:陈阳(1455-1517年), 今沙纺乡枥坑村人。明翰林庶吉士,广西提刑按察司兵备副使。墓在杨坑村东南500米处,墓向南北,面积6平方米,座水田中央,封土1米余。上有石刻宝盖,墓前有石马、石羊各1对,已残破倒伏田中。1990年墓被盗。 乌球明墓:在罗田乡乌球村西50米处。麻石砌矮围墙,高不及50厘米,呈“8n字型,上圈直径6米,下圈4米。墓室在上圈中央,直径2米,略高于地面,桐油石灰抹顶,保存完好。 历家山清代墓群:在砚溪乡料家村北1公里处,分布在3000平方米范围内,排列紧密,初探有300余座,封土不及1米,大部分墓有碑,少数墓顶有石雕宝盖,保存完好。 古建筑洋坪贝丘遗址已发现如下古建筑:五眼桥:位于戈坪乡汪家村西南200米处,明泰昌元年(1620)李廷标(今县戈坪乡芳洲人,任广州府通判)所建。桥长72米,宽3.5米,高7米,6墩5孔.麻石纵联砌筑半圆 拱。桥墩平面作船形,迎水一面砌成三角分水尖.长度伸出桥墩外2米余,保存完好。 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福惠桥:位于水边镇政府东北100米处,清雍正三年(1725)曾志锐(今县水边镇沂澳村人)建.邑贡生邹轼有《福惠桥记》。桥长24米.宽2米.4墩3孔,水中两墩嵌铁蟾蜍各1只,原桥面铺设木板,两旁有木栏杆。60年代末均朽,改水泥铺设,其余保存完好。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百花亭桥:始建于宋,历代重修,座落玉笥山“云腾飚驭祠”山门前。桥为遂道式,长7. 5米、宽28米、高2.5米,单孔拱券。桥孔跨度4米,麻石错缝砌筑,不施膏灰,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 峰寺:位于沙坊乡东梅村岱乳山下。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宋绍兴四年(1131)和清康熙十年(1671)曾重修。现存佛殿一间,1进5开间。佛殿左为普陀宫,为1进2开间,砖木结构,均为民居式.佛殿柱上遗有状元罗洪先手迹石刻楹联二幅。有宋绍兴四年《重修乳峰院记》和清康熙十年重修碑记各一方,另有光绪年间青花筒状香炉3件及滋言板10方。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肖山寺:位于砚溪乡院前村东1公里处。始建于南朝,几经重修。南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肖子云曾隐居于此,后世建寺以肖定名。现庙基不复存,遗有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修碑1方,九曲流筋石7方。 东平寺:在罗田乡禅和岭东南麓。始建年代不详。南朝泰始三年(467年)和唐贞观五年(631年)曾雄修。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南岳伪仰宗继承人、著名高僧慧寂来此主持,遂成为仰山祖庭。明万历年间(1573~1619)逐渐颓败。清顺治三年(1646)别峰禅师修葺一新,现仅存佛殿1间.已破败不堪,殿周围空地遗留唐代莲座柱础10多方。 安静寺:位于戈坪村东南3公里处。始建于唐代。现建筑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仅存山门1座,3间3楼式.砖木结构,已残破不堪。遗有红石高浮雕石供桌1件,长2.5米,宽1.5米.高1. 18米,工艺精细,部分风化,系明末遗物,保存较完整。 承恩堂:位于水边镇沂溪村内。现建筑系清代重修,面积692平方米。前为广场,大门前立铆“圣恩”旗杆石。3间3楼式大门,青瓦白灰抹面,门口立扁鼓石1对。内通过天井和院廊人正厅。厅为2进1井,广5间.亚字形红石柱镌刻真、隶、篆楹联,柱仿间以狮子绣球为承托,雕工精美.厅内上悬“承恩堂”黑底金字匾,为清道光年间遗物.保存完 好。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祠堂:位于水边镇嘉坊村内,为清代建筑。2大进,广5间,进间有天井,两边厢房4扇格门。正厅柱上有狮子滚绣球等木雕,精工细致,色彩绚丽,部分有糟朽现象,其余保存完好。 布政厅:座落于水边镇何君新居村内。为吴杨任广东布政使时所建。原6进,现存2进,天花板为小型薄砖铺砌,木柱已朽。 三貂堂:位于罗田乡张家村内。后人为纪念明朝陕西道监察御史张旭,贵州道监察御史张魁,浙江道监察御史张教而建。祠堂内墙上嵌有明正统二年(1437),景泰二年(1451)放令碑各1方。“三貂堂”匾额为中义大夫吴室书。现建筑为后世重修,保存完好。 边氏祠堂:位于罗田乡桂林村内,始建于明,后世多次重修。3进2井,面阁5间.砖木结构.遗有清乾隆年间“兄弟作宰”、“三世大夫”等匾额5件,木构件已朽。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观澜阁:位于县城北1公里处的峡江中学校园内.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清咸丰五年(1855)毁于兵火。现建筑为咸丰八年(1858)重修,系观澜书院附属建筑。阁高3层,木结构,四角飞翘,下系铃铎。顶层有八角藻井,彩绘云龙纹,格窗迥廊,覆盖简状瓦,锯齿福寿纹瓦当。现残破严重。1984年7月列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环玉阁:位于水边镇何君村西50米处,始建年代不详,原名“大成阁”。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修时,因周围6座石灰山环绕,县令张九钺题改为“环玉阁”。1979年何君村民集资维修。阁3重檐,上下层4角.中层8角,均起翘,覆以青瓦,葫芦顶,中上层格窗迥廊,全木结构,下层砖木结构,白灰抹面,保存完好。1984年7月列为县第一批文物保 护单位。 石刻洋坪贝丘遗址石刻 摩崖石刻:在罗田乡张家村西北鸡冠山峭壁上。面积约60平方米,按凹凸自成3 阶,自上而下镌刻明正统二年(1437)、天顺五年(1461),成化七年(1471)分别为三监察御史张旭、张魁、张学御踢敕令。全楷书.大者盈尺,小者寸余,字体端正清秀,略有漫漶。原壁上还有解缙题诗,惜早年村民取石建屋毁去。山后有2石卓立如笏,称为双笏石。1984 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敕令碑:位于沙坊乡徘山村西南即米处。明洪熙元年(1425)立。碑通高165厘米,座高20厘米,宽80厘米,厚12厘米。上圆下方,青石质,四周浅刻卷叶连续图案,额 有篆文“奉夭承运”四字,碑文楷书,内容为旌表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金幼孜和恩赠金幼孜夫人、如夫人、父母、祖父母的敕令。字漫漶不清(族谱中有全文).碑 原在“文靖公祠”内,祠废碑仍存。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罗洪先石刻楹联:楹联在沙坊乡乳峰寺佛殿柱上,为明嘉靖年间吉水状元罗洪先手迹一曰:“你心里能全善果,自然的秋生桂实,春茁兰芽;我门中缔结福缘,岂惟在一柱清香,几声佛号”。一曰:“说法利群生,天上天下谁第一;降魔开宗教,世初世劫我独尊”,字楷书,保存完好。 馆藏文物1982~1990年.县博物馆收藏建国后历年出土和从民间征集的历史文物共110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2件.三级40件。小口壶:1982年水边镇大西头汉墓出土。小口,直颈,上鼓腹,肩有两系,并饰有弦纹一道,通身网状纹,腹下收,平底,口沿稍残。通高10.3,底径8,最大腹径12.5,口沿 至颈高2.3厘米,重650克。 育瓷盘口壶:共2件。1984年巴邱镇岭上三国墓中出土。盘口、圆唇、短颈、丰肩, 肩有四个半环系。鼓腹,下腹内收。平底,器形稍修长。通体网状纹,胎质灰黑,施酱揭釉,不及底。通高23、口径11.8、盘口厚1.5、颈高2.5,最大腹径20,底径13.5厘米,重2千克。 青瓷盘口壶:二件一式。1982年12月,巴邱镇岭上西晋墓中出土。工式:盘口,短颈,肩有两系,并饰有二弦纹。鼓腹,平底,胎质黄白,釉已剥脱。通高20,盘口高1,口径12. 5,底径12. 2,最大腹径18.5厘米,重2千克。I式:盘口,口沿上饰二道弦纹,中间夹网状纹;直颈、丰肩,肩有两系,饰有弦纹二道夹网状纹,并饰有兽面铺首;鼓腹,腹有凸圈 一道,平底;胎质灰白,青白釉不及底。通高21.2、口径13. 6、颈高4、底径14.5厘米.重 2.25千克。 素面镜:1979年10月,水边镇下痕村宋康定元年(1040)墓中出土。青铜质,镜体呈亚字形。镜面平坦光滑,背面四周略凸,边沿宽1.2厘米,背面中央有一半环纽,通体无纹饰。长16.5,宽16. 1、厚0. 3厘米,重500克。 托盏:1991年元月26日,福民乡东坑宋皇佑二年(1050)墓中出土。通高9厘米,由托与盏组成。托高4、口径11. 6、口沿宽2厘米,浅刻水草纹,腹深1厘米。托中心有一覆碗状托圈,高1. 8,上径4. 6,腹径5. 4厘米,内都中空,圈足高1、直径7厘米,中心有 一不规则圆孔,与托圈相通。盏高5.8厘米,口沿为六棱形,最大口径8.2厘米。深腹略下 收,盏体为六棱形。高圈足略外侈,高1.2、口径3.7厘米,托与盏通体薄施白釉,白中泛青,小开片,晶莹剔透,瓷质白,细腻、胎薄。 两炉:1982年10月,罗田乡坑头宋景定元年(1260)王应白墓中出土。通高15,腹围29.3,口径9.5厘米,重200克。敞口,唇外卷,束颈,扁鼓腹,实心乳足三枚,瓷质,胎厚重,施酱褐釉,周身有窑变油滴斑,为吉州窑产物。 仿春秋鼎:1982年10月罗田乡坑头宋景定元年(1260)王应白墓中出土。青铜质,通高15、口径12.5、耳高3、足高5.7,最大腹径13.5厘米。敞口,直耳,平唇,直耳上呈半弧形,实心三蹄足,下腹鼓,环底。口沿下二道弦纹夹云雷纹,腹部以二道弦纹夹云雷纹为 底.上饰餮餮纹和凤鸟纹三组。 铭文镜:1982年10月,罗田乡坑头宋景定元年(1260)王应白墓中出土。青铜质,镜体呈长方形,镜面略弧,背面四周边宽0.2厘米.中央有一小半环纽.两旁阳铸金石文 曰:“菱芳耀日,冰光照室”。长16.1,宽9. 1,厚0.8厘米。 紫石砚:1982年10月罗田乡坑头宋景定元年(1260)王应白墓中出土。长方形,砚面平坦,周边宽0.2厘米,砚首2厘米处雕饰成变形莲花蓄墨槽,深0. 3厘米,莲瓣12片。面积为4.2X1.8平方厘米,砚背周边宽1厘米,石质红紫。高1.5,长16.2、宽9. 6厘米,重600克。 革命旧址洋坪贝丘遗址革命旧址峡江会议会址:座落于县城北门。1930年10月17-19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在此召开。会议由毛泽东同志主持,朱德、彭德怀、罗荣植、罗炳辉、黄公略、何长工等20余名军以上的干部和中共江西省委行动委员会负责人李文林、曾山、陈正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周以粟、古柏、李井泉同志会议期间住于此。会址系清末建筑,原名“怡顺堂”,2进1井,广6间,占地585平方米。建国后先后为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仓库和宿舍。1976年修复。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 单位。1987年12月列为江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峡江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址:位于砚溪乡砚溪村。民国19年6月,在此召 开峡江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峡江县苏维埃政府。会址系清末建筑,原名“焕 公祠”,2进1井,广3间,现存后进,残破严重。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