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洋面村 |
释义 | 洋面村地处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城阳乡东部,离城阳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是个老区基点村又是个畲族行政村,海拔530米;下辖3个自然村,分别是:牛老祖、前洋、洋面;全村耕地面积858亩(农田680亩、农地178亩),林地面积4600亩,茶叶面积660亩 人口状况全村现有296户1274人。其中前洋畲族自然村有56户296人;洋面中心村(主村)189户812人,有劳力680人(其中:男劳力410人,女劳力270人)。 革命历史洋面村是闽东革命的的重点根据地。1935年1月,在闽东苏区面临着敌人围攻剿杀、年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洋面村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由叶飞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马立峰、詹如柏、冯品泰、叶秀藩、赖金标等人。会议就革命斗争的战略进行了激烈讨论,改变了闽东党组织原来只顾一地一池之失,御敌于苏区之外的错误战略方针,果断地确立了实行战略转移,打一仗再走的决策,解决了至关重要的游击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保存了革命的再生力量,为闽东日后游击战争的开展及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缪小宁主编的《福安人民革命史》中有详细地记载。解放后,洋面村被评为烈士的有17人,评为五老的有82人。1987年4月,中共福安县委、县政府在洋面村树立了“中共闽东特委洋面会议纪念碑”。 洋面村民至今仍保持着老区人民群众的革命传统意识,民风纯朴厚实,群众吃苦耐劳,勤奋上进,遵纪守法,安分守纪,蔚然成风。 基础建设洋面村生态环境优美,四面环绕青山绿水。189年4月,村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组织发动下,开始修建通村公路。历时四年多,1993年底全线通车。公路全长17公里,总投资达140多万元(其中:上级投资117万元,村民投工投劳30多万元)。1993年3月,洋面村开始策划新农村建设,搬迁了竹兰下、坑边、清湾里三个自然村,新建规划新屋40多幢。2003年,洋面村被列为福安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由原市人大主任刘秉辉挂村,市人大办、市外经委挂钩帮扶。在此期间,挂钩单位筹措帮扶资金14多万元,解决了洋面村群众的卫生饮水、学校修缮、村道水泥硬化等问题。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被列为全市“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重大”的洋面牛老祖自然村进行了“造福工程”搬迁,迁址于秦溪德阳新村内(猛虎山下),营建了“洋面牛老祖造福新村”,新建房屋79幢,使牛老祖、歇坪、双贝峰三个自然村的79户329人得以安居乐业,新村公共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建设之中。 风景名胜洋面村有一处风景名叫“仙阁梁”,曾是明末抗清英雄刘中藻(鲁王晋封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练兵场。该点有龙潭瀑布、石椅、试剑石、指挥台、石轿、仙桌、金米箩、马鞍石等22处名胜古迹,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此风景点已被列为全市旅游近期开发规划之中,前期开发工作已启动实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