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羊头山黍定黄钟
释义

在遥远的古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依羊头山黍谷为基准单位,奇迹般地开创了文化领域的音律和计量单位度量衡,为民族文化谱写出光辉灿烂的篇章。上党羊头山黍是指谷远、铜鞮二县界山所产的黍谷。

羊头山黍定黄钟

简介

羊头山载籍史册首推《汉书》,据“羊头山世靡,沁水所出”的记载,羊头山在上党郡谷远县,为沁水、漳水之源头所在。谷远县(现沁源县,王莽时称谷近)、铜鞮县现沁县)二县自秦至隋朝皆属上党郡(潞州)之域,持续时间达五六百年。这其间,仅南北朝至北齐时,谷远县、铜鞮县不属上党郡统辖(据《潞州志》)。所以,在隋代之前,凡称上党羊头山,一概是指现二沁(沁源、沁县)之界山,这是史学领域长期约定俗成的地理名称。故《隋书·律历》有“今以上党羊头山黍,依《汉书·律历志》度之”的记载。可见,在隋代之前,用羊头山黍度律历,也是约定俗成的文化习俗。上党羊头山黍就长期成为古代社会朝野累黍定黄钟、度律历的传统依据。

来源

随着历史沿革的变化,上党羊头山的从属地位,也依区划变更而有所更改。北魏时,谷远、铜鞮二县隶属义宁郡,使北魏的上党郡失去了上党羊头山这一传统地名(据1995海潮出版社《长治市志·区划演变》),当然也失去了羊头山黍度律历定黄钟的传统文化优势。出于人们对传统文化优势消失的怀念之情,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上党郡长子县一带乡民,就在本属羊头山余脉的现长治、高平、长子三县交界处,有炎帝文化遗迹的山顶上,以巨石雕刻一羊。至此之后,上党郡就有了以石雕羊为依托而称道的羊头山(据2002年山西人民出版社侯兴福、郭生闳《文明之光》第33页),以巨石雕羊的上党羊头山载入典籍,则是唐宋以后的事情。难怪明朝朱载堉在其名著《羊头山新记》中说道,“按诸志凡羊头山,以形命名,随处有之。在冀州之域有三:其一即此山(指高平、长子、长治交界处),其一在汾州西北十五里(见《一统志》),其一在古谷远县(指现二沁界山)。”朱载堉所说的这三处羊头山,有两处属太岳山体系。唐宋之后,称高平、长子、长治交界处之山为羊头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该山也属羊头山余脉。只惜北魏之后,以巨石雕羊而名的羊头山,与远古时代依炎帝故里,以羊为头的姜姓民族族居地而名的羊头山,不仅其文化含量有很大区别,而且,据史载,两处不同地域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所产之黍定黄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十二律的主要内涵

按照《汉书》等典籍记载,十二律可分为六律六吕,单为律,双为吕。十二律制就是将一个八度音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简称为律吕。律吕一词有时可作音乐的代名词。律吕之音高低,是由不同长度的竹管决定的,竹管不同长度的制作,是依十二律制中第一律黄钟的长度,用“三分损益法”一一计算出来的。所以,《汉书》说:“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

古人是如何依黄钟之长度制定律吕的呢?《汉书·律历志》载“以子谷柜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也”“以上党羊头山黍度之为尺,以定黄钟”。是说用羊头山产的黑色糜子(指不粘者)中等颗粒者,横排90粒,其长度为9寸。9寸长的竹管(孔径3分)吹出来的声音就是黄钟之音。相当于简谱“1”(dao),黄钟的低音调相当于C调。按照古人所说的三分损益法,依黄钟9寸之长度,可计算出十二律的六律六吕之分别长度。

古人还将十二律分别对应一年的12个月份,配以单月的称作律;配以双月的称作吕。一律黄钟,二吕大吕……古往今来,人们就用黄钟大吕作为六律六吕的代名词,有时也作为乐音文化的代称。

古人用十二律名称分别解释十二个月份,用黄钟之长定度量衡,在遥远的古代,这倒不失是一件有理有据较为严谨的国策。

羊头山黍与度量衡。

度量衡和音律一样,据说在黄帝时期已有《调律历》之典,在尧舜禹的传说时代,律历之策已成为当政者之重务之一。《尚书·舜典》有“同律度量衡”的记载。当时是依什么标准来确定十二律和度量衡?今天已不能找到准确答案,尤其是在礼崩乐坏的东周战国时期,各国的乐律和度量衡是极不统一的,今天来寻找当时的依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到了汉代,制定乐律和度量衡的依据,是有籍可循的。《汉书》曰:“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禾巨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分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计算黄钟长度的方法,以羊头山黑色子的中等颗粒为最小单位,横排一粒为一分,10粒为一寸,100粒为一尺(纵黍81粒为一尺),1000粒为一丈,10000粒为一引。把这个长度刻在铜板或竹板上,就是度的基本工具。这即是产生“度”的基本方法。

律吕、度量衡的产生,皆以羊头山黍谷为基准单位,羊头山黍在历史文化领域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大千世界,万物遍生。为何要依区区上党羊头山一隅之黍累律定黄钟呢?拂去千年封尘,羊头山黍定黄钟这一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之瑰宝,将以其特有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历史渊源

有史记载,“羊头山黍定黄钟”,沁县的小米,在汉代就作为国家制定度量衡器和乐律的标准,北纬36.5度,被专家称为农业生产黄金纬度,加上海拔1000米左右的丘陵地貌,农作物品质大大地优于其他地区。这是沁县坚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沁县在近两年内,有近30多个品种获得有机认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