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奥巴马语录 |
释义 | 书名:奥巴马语录 作者:(美)巴拉克·奥巴马 译者:白敬萱,李开明 ISBN:9787801738219 页数:196 定价:¥20.00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8-11-1 开本:16开 字数:113000 基本信息作者:(美)巴拉克·奥巴马 著,(美)罗格克 编,白敬萱,李开明 译 版次:1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 外国政治人物 内容简介“当意识到巴拉克·奥巴马会售出更多的票时,我们便把原先安排的滚石乐队的演出取消了。”这是新罕布什尔州州长约翰·林奇对民主党支持者们说的一句话,当时,参议员奥巴马正在总统候选人第一次预选的州(译者注:指新罕布什尔州)里做首次试探性露面。 奥巴马的书所引起的反响看起来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新作《远大理想:实现美国梦的思考》在出版后的第一周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第二位。而且,这本书的成功陵他1995年出版的处女作《父亲的梦想》销量上升,而后者刚面世时反响不佳。2004年12月,奥巴马与兰登书屋签汀了三部书的出版合同,并为他带来了190万美元的收益。《远大理想》是这三本书中出版的第一本;他和妻子及两个女儿将共同完成第二本书,那是一本儿童读物;而第三本书的书名还没有公布。毋庸置疑,这些书面世后不仅会同样冲击畅销书榜,还会大大提升他在读者中的声誉和知名度。 尽管不缺少宣传,但是许多人仍不清楚奥巴马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立场。《奥巴马语录》一书将会带给你答案。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这位议员对于那些最能影响美国人的议题的态度,从而帮助你确定巴拉克·奥巴马到底是不是你心目中的总统候选人。 作者简介巴拉克·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出生于夏威夷。他的父亲老奥巴马来自肯尼亚,当年是一名经济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他的母亲安·邓纳姆来自堪萨斯州。奥巴马两岁那年,父母离异。此后.他的父亲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返回肯尼亚定居。奥巴马六岁那年,他的母亲再婚并移居印度尼西亚。一家人居住在雅加达。四年之后,奥巴马只身返回夏威夷,与他的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直到1979年他高中毕业。他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奥克西登塔尔学院学习两年,随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媒体推荐他聪明睿智、坚韧果敢,具备成为总统的素质。 ——希拉里 奥巴马赢得民主党初选,是美国已达成远大成就的一项宣示。 ——布什奥 奥巴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来自数千位不计名的普通支持者,但账面上无法看到的数据,将在未来的选票数量上体现,人们期待着这样的惊喜。 ——《时代周刊》 在我们这个卑劣虚伪、令人沮丧的时代,奥巴马出色地运用优雅且振奋人心的文字,提出明智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解决办法,这确实使人心中充满希望。 ——《华盛顿邮报》 编辑推荐机智问答幽默风趣坦诚犀利,妙语连珠,美国总统候选人“最牛潜力股” 奥巴马经典语句大收录央视漫画评委,漫画家王山甲亲自操刀作画 如果你把我的任何一种人——无论是黑人民,白人,西班牙裔的人,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放在某一间屋子里,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就能带着其中大多数人的赞成票走出那间屋子。 奥巴马,一个47岁的非洲裔美国人,一个复杂、草根的出身。 在2006年前,世上还少有人知晓这个“黑小子”,但两年后自2008年,这位非洲裔美国人,却以一匹黑马的姿态,迅速走红,一脸帅气、一脸灿烂地成为美国政坛的明星。他的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美国民众的心。 美国媒体在这股“奥巴马热”中,也患了“奥巴马综合征”,对于奥巴马的报道力度和频度远远超越了任何一位政坛人物。无论是报纸的头条、周刊的封面或者接受电视访谈以及被网络论坛讨论的次数,其他政坛人物都难以望其项背。有人甚至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目录序言/9 巴拉克·奥巴马简介/12 1.堕胎问题/15 2.亚伯拉罕-林肯/16 3.阿富汗问题/18 4.非洲/19 5.非裔美国人社区/21 6.艾滋病/25 7.美国梦/27 8.信仰基督教/28 9.两党合作/29 10.蓝州和红帅l/31 11.那些使他产生灵感的书/33 12.竞选融资的改革/35 13.童年/37 14.孩子/39 15.中国/40 16.吸烟/41 17.国会/43 18.面对批评者/44 19.政治现状/44 20.达尔富尔/46 21.竞选总统/48 22.民主/52 23.民主党/53 24.多样性/57 25.教育/58 26.能源政策/62 27.平等/67 28.外交/68 29.自由贸易/72 30.未来/73 31.同性恋婚姻/75 32.代际冲突/77 33.全球变暖/79 34.全球化/81 35.枪支管制/81 36.医疗保障/82 37.希拉里·克林顿/83 38.国土安全/85 39.如何做决定/86 40.移民政策/86 41.弹劾布什/88 42.联网/90 43.伊朗/91 44.伊拉克/92 45.伊斯兰教/98 46.国家孤立主义/99 47.以色列/100 48.面对问题/102 49.就业/104 50.约翰·麦凯恩/105 51.2004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的主旨演讲/108 52.缺乏经验/109 53.婚姻/112 54.媒体/115 55.中东问题/116 56.军事/117 57.政教融合/118 58.多民族传统/119 59.国家安全/121 60.名字/123 61.朝鲜/126 62.核武器/127 63.直的人品/128 64.个人能力/130 65.政治计划/134 66.政治活动/135 67.政治生涯/137 68.政党/139 69.某个政治家的过去/141 70.政治/141 71.出名/144 72.特许经费的使用/149 73.总统/149 74.乔治·w.布什/152 75.总统竞选/158 76.私密性/160 77.种族问题/160 78.宗教/164 79.共和党人/167 80.政府的作用/168 81.乡村问题/172 82.萨达姆·侯赛因/172 83.世俗社会/174 84.参议院/175 85.政教分离/179 86.宣传民主/179 87.干细胞研究/180 88.教学/180 89.恐怖主义/181 90.退伍军人/184 91.选民证/185 92.战争/186 93.反恐战争/188 94.年盛顿特区/190 95.写书/192 序言“当意识到巴拉克·奥巴马会售出更多的票时,我们便把原先安排的滚石乐队的演出取消了。”这是新罕布什尔州州长约翰·林奇对民主党支持者们说的一句话,当时,参议员奥巴马正在总统候选人第一次预选的州(译者注:指新罕布什尔州)里做首次试探性露面。 文摘在某种程度上,个人的解救依赖于集体的解救。只有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以后,你才会意识到你自己的真正潜力,而且,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能受益于你的才能。 ——引自2006年8月10日“多样性:高等教育的问题”(diverse: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人们常说“勿施恶,常施善”,而我们身边却总是出现“常施恶、勿施善”的情况,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沮丧。在这样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演讲中讲这种话是要冒风险的。但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追求过分的安逸或无风险的生活,否则,就会导致我与其他所有人毫无区别。 ——引自2005年6月26日《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你们应该一直相信这一点:我投什么票或发什么言都是我的信念使然。但有一种观点一直困扰我,那就是,如果我做出的判断与你们的判断有所不同,那么这就一定意味着我没有那么进步或者说我的目标完全不同,意味着我一定不会承担真正的责任去帮助人民。 ——引自2006年6月26日《国家》(The Nation) 一个人能力无论屋子里面是黑人、白人、乡下人,城里人、来自红州的人、还是来自蓝州的人,我都可以走进这个房间,并在三十分钟以后使他们畅所欲言,他们会说,这家伙说的很多话都是有道理的。 ——引自2006年10月19日“查理·罗斯访谈秀”(Charlie Rose Show)节目 如果你问我妻子,她会告诉你:我往往不会把孩子们的事情推到一边不管不顾,我经常会为了摆脱私事、次要事或小事的影响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引自2006年6月16日西北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Northwestern Universify Commencement Address) 我常常觉得我有一条有用的信息,并认为我能有所贡献,不然的话,我就不会写(《远大理想》)。问题在于我是不是传递这条信息的合适的信使,这一点还不清楚。因为,无论从政治角度讲还是从人品本质角度讲,我都和所有从政的人一样有所长也有所短。 ——引自2006年10月30日《纽约客》(New Yorker) 我自认是一个政策呆子。 ——引自2005年3月20日《芝加哥论坛报》(Chieago Tribune) 我很可能总是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我能够说服我想说服的人。 ——引自2006年2月20日《时代》(Time)杂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