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羊坪彝族乡 |
释义 | 羊坪彝族乡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距县城公路16.2公里,辖5个村委会,51个村民小组, 2003年全乡有1657户6460人。粮食总产量2279吨,人均有粮353公斤,经济总收入574.98万元,人均纯收入676元。 简介羊坪彝族与宁蒗彝族合称为小凉山彝族,其直系祖先为“劝涅”部落,也有少部分“古伙”部落,约在15世纪初从四川大凉山迁移而来,距今250年左右,已有10代人。因为是从四川大凉山而来,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这些彝族居住区为“凉山”,但为区别于四川大凉山,故又称为“云南小凉山”。 羊坪的前身叫羊坪彝族事务办事处,成立于1950年2月,1958年修建羊坪水库后分两次从宁蒗划归永胜。羊坪彝族乡地处永胜县的东部,地跨东经100°45′—101°00′,北纬26°10′—26°40′之间。东与六德乡相邻,西南与永北镇相连,北与宁蒗县接壤,全乡幅员面积164.1平方公里,辖羊坪村、分水岭、落雪坪、磨房沟、水柯乐共5个村委会,51个村民小组。 境内群山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最高处他尔波忍峰,海拔为3593.3米。年平均降雨量为1030.7毫米,年平均气温7.9—10.5摄氏度。耕地面积15499亩,粮食总产量2279吨,人均有粮353公斤,人均纯收入676元。主产洋芋、荞子、玉米、白芸豆等,盛产野生中草药。具有较为丰富的水。 资源优势1、农业资源:羊坪乡地处高寒冷凉山区,全乡海拔均在2600米以上。主产洋芋、白芸豆。全乡平均每年种植洋芋6000亩左右,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年产洋芋6000吨。白芸豆是羊坪的又一主导产业,年平均种植3000亩左右,所产豆粒饱满、均匀,品质极好。 2、林业资源:羊坪乡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乡境内有林地面积93328亩,占总面积的39.5%,草场61918亩,占总面积的26.2%。经济林果主要有苹果、花椒、青刺果、核桃等。2003年全乡实施退耕还林6000余亩,栽种树种多为青刺果和花椒。 3、旅游资源:羊坪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神秘的原始森林及山地广阔草场中的羊群都洋溢着诗情画意。羊坪水库,周围的群山郁郁葱葱,似镶在明镜边的绿宝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远近游人络绎不绝,专程来观赏湖光山色者众多。 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在抓紧粮畜两项传统产业不放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近种白芸豆,远植树,中间经济林果,狠抓旅游业开发,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优势互补。用种粮食来填饱肚子,以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积极搞活流通,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全乡的农村经济。 农业羊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境内群山起伏,气候恶劣,属高寒冷凉山区,粮食作物种植以洋芋、荞子、玉米、燕麦为主。羊坪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走扶贫攻坚、强农固基、发挥优势、调整结构、建立支柱、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的路子,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一是加大了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二是高度重视畜牧业在我乡的重要地位,采取措施加大品种改良的力度,多方努力引进了黑山羊100只,确实加强畜牧科技体系建设,努力做好畜禽疫病的仿制工作,促进了畜牧产业的稳定发展,三是结合本乡的实际,推广地膜杂交玉米854亩,脱毒洋芋3942亩。四是响应上级号召大胆试验,2003年在我乡5个村委会共种植白萝卜26.2亩,并取得成功。通过努力羊坪乡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改变,基本实现了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作物品种良种化,从而为山区发展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乡在大农业上脱贫致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林业羊坪乡雨量充沛,很适宜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森林面积8644公顷,森林覆盖率 22.34%,主要林木种类有云南松、桦山松、冷杉、红豆杉、杂木等,经济林果有花椒、核桃、青刺果等。羊坪生态保护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羊坪人民的生存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乡人民政府从长远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林业工作的重要性,针对羊坪生态持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加强了对《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林业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多次抽出力量对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的行为进行制止,有效地保护了生态,保护了水库周围的96000亩护库林,从而保证了永胜县城的生产生活用水及永北、金官、梁官三镇的灌溉用水。同时,还积极为群众争取了退耕还林项目,共实施退耕还林面积6331.8亩,一方面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相结合,发展花椒、青刺果、青梅,另一方面推进以节柴灶为突破口的农村能源建设,以发放节柴灶的方式,典型引路、示范推广,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从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羊坪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羊坪经济社会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 “治穷先治愚”的重要性,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使教学设备逐年增加,并在山区学校率先建了环保厕所,做到了“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到2006年底,全乡共有5所完小,小学教学点4个,1所初级中学,中学在校学生254人,小学在校学生938人。2006年,小学教师配备率达100%,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达100%,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中学升学率达78.9%,小学入学率达99.8%。 人文地理羊坪彝族乡原属宁蒗县直辖,60年代初修建羊坪水库,因永胜县米粮仓城关、三川两大坝子受益,为便于管理将羊坪划属永胜。羊坪乡为永胜县纯彝族居住乡,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与宁蒗小凉山彝族有完全相似之处。勤劳、善良、勇敢的羊坪彝族人民,共同延续着凉山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世事人情,还是风俗习惯,都融汇着迷人的故事。 住宅房屋 彝族原为游牧民族,以放牧为主,随着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并成为主业后,逐步定居下来。喜欢在依山傍水、林木环绕、风景优美的地方修建房屋。村落以几户、十几户为最常见,比较分散。住房有两种:土墙木顶、木墙木顶(木板房),现在已发展为土墙瓦顶结构的房子。其中木板房是彝族住房的代表,又名黄板房,彝称“师伊”,全用木板筑成。高一丈(3m)有余,用圆木作柱,木桩作墙,四壁用竹木篱笆排扎而成。屋顶用簿木板分前后三路横排重叠覆盖,以石压面,不用钉。 室内用竹篱笆间隔,分为左中右三间,中为堂屋,开有大门,中央设有火塘,火塘中立有三块石砖,用以支锅,称为锅桩,火塘主要用于烧饭、取暖、照明等,火塘内火种终日不灭。在火塘两侧各垫一张竹篾席,俗称篾折笆,彝称“玛觉”,人坐其上,主人坐左边,客人坐右边,不宜坐错。篾席既是坐着休息之所,又是一家人吃饭的餐桌,该间集厨房、客厅于一体。左为主人内室,彝称“哈库”,是用来存放贵重物品及供奉祖灵之所,不容外人进入。右为存放粮食、石磨等物品的储藏间,彝称“嘎怕”。正房下侧为畜厩,院子四周用高1~~2m的木柴排扎成围墙,俗称“篱笆柴”,整个房屋别具一格。 服饰彝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男女老幼各有特色。 女装:少女头梳独辫,戴头帕,压红头绳一根,裙子为两节裙,上筒下褶,红白相间,多用素色。当女孩成年时(年满12~~13岁),举行换裙仪式,彝称“陕拉尔”。已婚末生育前的女子象少女一样戴头帕,生育后的女性将头帕换成八角布帽,其形状似一囗锣锅,因而俗称“锣锅帽”, 彝称“俄尔”。 成年女性上衣彝称“依底”或“依比”,有对襟大袖、大襟小袖、对襟多扣领褂等3种,对襟大袖上衣多用黑色绒布料缝制,对襟领褂则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缝制成背心状,无领无袖。 成年女性下装穿三节彩裙,裙式腰小摆大,中部为直筒状,上部是腰,下部成皱褶,其特点就是在于下节的层层皱褶,熟称“白褶裙”。青年女子彩群对比强烈,多选用红、黄、翠绿、粉红、玫瑰红等与白色相间拼镶而成,色调绚丽鲜目。中老年妇女的彩裙也很漂亮,但色彩素净淡雅一些,多以黑蓝及天蓝与白色相间拼镶编缝而成。 男性服饰:儿童不包头巾,留撮头发“天菩萨”于脑门。成年男子用长约6米左右的黑布包头,俗称“套头”,彝称“俄提”。上装内衣多为对襟领白布褂衫,外衣为对襟短尾矮领,布料为黑蓝两色,纽扣奇特排列密实而整齐,典雅大方,独具风采。下装多采用黑、蓝两色布料的大裆裤,其特点是裆大、脚口大。 披毡是彝族的又一奇特服饰,用羊毛杆制而成,为防寒、御冷之用。有单披、双披2种,单披称“瓦拉”或“荷薄”,形似一口铜钟;双披称“架什”,形似斗蓬。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随身携带不离,白天披之御寒,夜晚当被暖身,平时即能防雨又能避日。 传统礼仪长幼之礼:晚辈途遇长辈须下马侍立;长辈入室,晚辈须让坐;长辈在场,晚辈不得插嘴;晚辈与长辈不同食,须让长辈先食;长辈、晚辈在堂,长辈应坐上;一道同行,长辈骑马晚辈步行;长辈面前,晚辈不 得口出狂言秽语,不同长辈嘻笑戏闹。男女之礼:公在媳避,兄在弟媳远避;途遇姑妈须先打招呼问安;男女不同食,男先食;冤家械斗,不打杀对方女子;男子不得在妇女面前逞能。 宾主之礼:宾主路途相遇,互问平安,互递草烟,骑马相遇,各自下马问候;客入室主让坐,并打酒杀牲宴宾客,贵客杀“四只脚”即猪、牛、羊,普通客人“杀两只脚”即鸡,客离去前须向主人赠“卡巴”致谢。 道德以“羞”为核心,“羞”(税),讲道德者也称为“税”,“税拟“而倍受人敬重,不讲道德者则被称为“税多阿顾“而被千人指,万人唾。 宗教羊坪彝族信奉原始宗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 自然崇拜:彝族先民认为,太阳能赐福人民,并能判明功过是非;星星能帮助人们镇邪驱魔;雷能严惩以至处死行凶作恶、为非作歹者;山能主宰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等。于是,虔诚崇拜大自然,尤其是山神。“则土”(防雹)和“姆森罗”(祭山神)是他们自然崇拜的主要仪式。 图腾崇拜:彝族先民认为,人类是在自然的产物,人类与自然自然界的某些动植物有渊源关系,而加以崇拜。植物有蒿草、白杨、杉树、水筋草等;动物有蛙、蛇、雕、熊、猴等。羊坪彝族还崇拜“救命草”、竹、柳、喜鹊、乌鸦、布谷鸟、大雁、龙、虎、豹、狗、猫、马等。其中,对龙和虎更为崇拜。龙视为威力吉祥之象征。虎是威力的象征,从而以虎为人名、地名,并在毕摩(也称白马,相当汉族巫师)的法器和经书上绘以龙头,小孩的帽子上钉有虎爪和虎皮等。 鬼神崇拜:彝族先民认为,人和动物活着时肉体附有灵魂,灵魂对活人有保护作用,如遇到惊吓、跌跤意外伤害,将魂不附体。因此,要尽快招魂,否则灵魂出窍,被恶鬼缠身,病痛难愈,甚至死亡。因此,要请毕摩和苏妮驱鬼消灾,招魂治病。 祖先崇拜:彝族笃信人死后灵魂仍存在,若不为死者安灵、送灵,死者之灵魂将变成鬼到处游荡或处于痛苦之中,于子孙不利或家运不顺。因此后代要为已故父祖安灵、送灵。故数年节衣缩食,积攒钱财或借钱借物,负债累累。一些无子孙的老人,自觉死亡将至,便事先请好毕摩和苏妮,在其离开人世后,为他(她)们安灵、送灵。 毕摩和苏妮是原始宗教的教徒,是宗教活动的主持者。毕摩是祭司,苏妮是巫师。毕摩和苏妮在进行祭祀活动和巫术驱鬼治病时,充当沟通人和鬼神的角色。在信奉宗教的同时,同样崇敬毕摩和苏妮和。 特色产业白芸豆、核桃、荞子、燕麦、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益。 自然景观羊坪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海拔3953.3米的他尔布子峰,每到冬季,山上白雪皑皑。峰脚神秘的原始森林及山顶广阔茂盛的草场,放牧着全乡的牲畜,一派“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胜景,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每到春夏之交,光茅山上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及各种叫不上名的小花,美不盛收。更秀人的是春秋之季那明镜般的羊坪水库,周围的群山郁郁葱葱,似镶在明镜边的绿宝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远近游人络绎不绝,有专程来观赏湖光山色者,有趣味无穷的垂钓者,也有划一叶扁舟而尽兴者,使人乐而忘返。那象神话般的彝家风情,有探不完的奥秘。如今永羊公路的开通,为逐步形成灵源箐----羊坪----泸沽湖----丽江” 旅游线路奠定了基础。因此,她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旅游的宝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