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傲慢与偏见 |
释义 | 1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也有根据书本改编的电影。 ◎ 作者介绍简·奥斯汀(Jane Austen 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也译《艾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简·奥斯汀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介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的“小幅画家”和“家庭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眼里堪与莎士比亚在不朽性方面相提并论的英国作家。 2000年,BBC做过一个“千年作家评选”活动,结果奥斯丁紧随莎士比亚之后,排名第二,而且,她是前十位里唯一的女性作家。这位女性堪称英国之骄傲。她创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经久不衰。而这位伟大的女性一生只走过了42个春夏秋冬。 ◎ 创作背景《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开始动笔,取名为《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她父亲看后很感动,特意拿给汤玛·卡士德尔,请他出版,但对方一口回绝,使得他们十分失望。后来,她重写了《最初的印象》,并改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1月出版。 ◎ 内容简介(plot summary)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嫁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们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 新来的邻居宾利(Bingley)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班纳特太太追猎的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Jane)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 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Darcy)。他仪表堂堂,非常富有,收入是宾利的数倍,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Elizabeth)。达西(Darcy)对宾利说,她(伊丽莎白)长的可以“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他兴趣的程度。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伊丽莎白同意和达西跳一支舞,达西由此而逐渐对伊丽莎白改变了看法。 宾利的妹妹卡罗琳(Caroline)一心想嫁给达西,而达西对她十分冷漠。她发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后,怒火中烧,决意从中阻挠。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但却无法忍受她的母亲以及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担心简并非是钟情于宾利,便劝说宾利放弃娶简。在妹妹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宾利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但简对他还是一片深情。 班纳特先生没有儿子,根据当时法律,班纳特家的财产是只能由男性继承的(注:当时英国女儿可以继承财产,但班纳特家的财产较特殊,详见:“限定继承权”)而班纳特家的女儿们仅仅只能得到五千英镑作为嫁妆,因此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Collins)继承。柯林斯古板平庸又善于谄媚奉承,依靠权势当上了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马上与她的密友夏洛特(Charlotte)结婚,这也给伊丽莎白带来不少烦恼。 附近小镇的民团联队里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汉姆(Wickham),人人都夸他,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在遗嘱中建议达西给他一笔财产,从而体面地成为一名神职人员(其实是威克汉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而这笔财产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达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妇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Catherine)夫人,并且被邀去她的罗辛斯山庄做客。不久,又见到了来那里过复活节的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加之伊丽莎白之前便对他有严重偏见,便坚决地谢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她,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宾利不辞而别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满班纳特太太和班纳特小姐们的轻浮和鄙俗(不包括简和伊丽莎白),并且认为简并没有真正钟情于宾利;威克汉姆说的却全是谎言,事实是威克汉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伊丽莎白读信后十分后悔,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又为母亲和妹妹的行为羞愧。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彭伯里,在管家的门口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乔治安娜非常爱护。伊丽莎白在树林中偶遇刚到家的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正当其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说小妹莉迪亚(Lydia)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克汉姆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便想办法替她解决了难题——不仅替威克汉姆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莉迪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的凯瑟琳夫人匆匆赶来,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对这一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他日后对伊丽莎白表白:You are too generous to trifle with me,你为人太真诚大方,不会以此来愚弄我),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 小说特色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促使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汀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她都将他们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 好词好句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你真错怪了我,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至少在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听道你慎重其事地提到它们。” 他的姐夫赫斯特只不过像个普通绅士,不大引人注目,但是他的朋友达西却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男宾们都称赞他的一表人才,女宾们都说他比彬格莱先生漂亮得多。人们差不多有半个晚上都带着爱慕的目光看着他。最后人们才发现他为人骄傲,看不起人,巴结不上他,因此对他起了厌恶的感觉,他那众望所归的极盛一时的场面才黯然失色。他既然摆起那么一副讨人嫌惹人厌的面貌,那么,不管他在德比郡有多大的财产,也挽救不了他,况且和他的朋友比起来,他更没有什么大不了。 简那么吃香,简直是无法形容。什么人都说她长得好;彬格莱先生认为她很美,跟她跳了两场舞!你光想想这一点看吧,亲爱的;他确实跟她跳了两场!全场那么多女宾,就只有她一个人蒙受了他两次邀请。他头一场舞是邀请卢卡斯小姐跳的。我看到他站到她身边去,不禁有些气恼!不过,他对她根本没意思,其实,什么人也不会对她有意思;当简走下舞池的时候,他可就显得非常着迷了。他立刻打听她的姓名,请人介绍,然后邀她跳下一场舞。他第三场舞是跟金小姐跳的,第四场跟玛丽亚·卢卡斯跳,第五场又跟简跳,第六场是跟丽兹跳,还有‘布朗谢’。” “要是他稍许体谅我一点,”她的丈夫不耐烦地叫起来了,“他就不会跳这么多,一半也不会!天哪,不要提他那些舞伴了吧。噢!但愿他头一场舞就跳得脚踝扭了筋!” “他第二次又来请我跳舞,我真高兴死了。我真想不到他会这样抬举我。” “你真的没想到吗?我倒替你想到了。不过,这正是我和你大不相同的地方。你遇到人家抬举你,总是受宠若惊,我就不是这样。他第二次再来请你跳舞,这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吗?你比起舞场里任何一位小姐都要漂亮十倍,他长了眼睛自然会看得出。他向你献殷勤你又何必感激。说起来,他的确很可爱,我也不反对你喜欢他。不过你以前可也喜欢过很多蠢货啊。” 从他俩谈起麦里屯舞会的态度来看,就足见两人性格的不同。彬格莱说,他生平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人比这儿的人更和蔼,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姑娘比这儿的姑娘更漂亮;在他看来,这儿每个人都极其和善,极其殷勤,不拘礼,不局促,他一下子就觉得和全场的人都相处得很熟;讲起班纳特小姐,他想象不出人间会有一个比她更美丽的天使。至于达西,他总觉得他所看到的这些人既不美,又谈不上风度,没有一个人使他感兴趣,也没有一个人对他献殷勤,博取他的欢心。他承认班纳特小姐是漂亮的,可惜她笑得太多。赫斯脱太太姐妹同意他这种看法……可是她们仍然羡慕她,喜欢她,说她是个甜姐儿,她们并不反对跟她这样的一位小姐做个深交。班纳特小姐就这样成为一个甜姐儿了,她们的兄弟听到了这番赞美,便觉得今后可以爱怎么样想她就怎么样想她了。 事情并不是你所说的那样。要是她只跟他吃吃晚饭,那她或许只看得出他的饭量好不好;可是你得记住,他们既在一起吃过四顿饭也就是在一起盘恒了四个晚上呀……四个晚上的作用可大着呢。” “是的;这四个晚上叫他们彼此摸透了一样性格,那就是他们俩都喜欢玩二十一点,不喜欢玩‘康梅司’;讲到别的重要的特点,我看他们彼此之间还了解很少。” “我猜中你现在在幻想些什么。” “谅你也猜不中。” “你心里正在想,许多个晚上都是跟这些人在一起无聊度过的,这实在叫人受不了,我跟你颇有同感。我从来不曾这样烦闷过!既枯燥乏味,又吵闹不堪,无聊到了极点。这批人又一个个都自以为了不起!我就想听听你指责他们几句。” “老实对你说吧,你完全猜错了。我心里想的东西要妙得多呢。我正在玩味着:一个漂亮女人的美丽的眼睛竟会给人这么大的快乐。” 凡是看见过你们俩在一起的人,都不会怀疑到他的感情。我相信彬格莱小姐也不会怀疑,她不是那么一个傻瓜。要是她看到达西先生对她的爱有这样的一半,她就要办嫁妆了。 “可是,亲爱的妹妹,即使从最好的方面去着想,我能够给这个人的,而他的姐妹和朋友们都希望他跟别人结婚,这样我会幸福吗?” “那就得看你自己的主张如何,”伊丽莎白说。“如果你考虑成熟以后,认为得罪了他的姐妹们所招来的痛苦,比起做他的太太所得来的幸福还要大,那么,我劝你决计拒绝了他算数。” 原来夏绿蒂是有意要尽量逗引柯林斯先生跟她自己谈话,免得他再去向伊丽莎白献殷勤。她这个计谋看来进行得十分顺利。晚上大家分手的时候,夏绿蒂几乎满有把握地感觉到,要不是柯林斯先生这么快就要离开哈福德郡,事情一定能成功。但是她这样的想法,未免太不了解他那如火如荼、独断独行的性格。且说第二天一大早,柯林斯就采用了相当狡猾的办法,溜出了浪博恩,赶到卢家庄来向她屈身求爱。 班纳特太太在威廉爵士面前,实在气得说不出话;可是他一走,她那一肚子牢骚便马上发泄出来。第一,她坚决不相信这回事;第二,她断定柯林斯先生受了骗;第三,她相信这一对夫妇决不会幸福;第四,这门亲事可能会破裂。不过她却从整个事件上简单地得出了两个结论……一个是:这场笑话全都是伊丽莎白一手造成的;另一个是,她自己受尽了大家的欺负虐待;在那一整天里,她所谈的大都是这两点。随便怎么也安慰不了她,随便怎么也平不了她的气。直到晚上,怨愤依然没有消散。她见到伊丽莎白就骂,一直骂了一个星期之久。她同威廉爵士或卢卡斯太太说起话来,总是粗声粗气,一直过了一个月才好起来;至于夏绿蒂,她竟过了好几个月才宽恕了她。 ◎ 名家评论《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常被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家们和文学史家们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因为她使英国小说更臻完美,因此她的小说是最具经典意义的小说。 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T.T.Kebble)说“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Thomas Macauley)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 奥斯汀在研究她所处的社会时,明显地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正如她通过伊丽莎白的口所说的:“世事经历得越多,我就越发对这个世界不满。世人都是反复无常的,那种表面的优点或见识是很不可靠的。日复一日,我的这种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她就拿起反讽和喜剧这两种有力的艺术武器来批判那些不合理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乡绅贵族阶层的保守人物,揭露他们的虚伪,嘲弄他们的愚蠢。正如她所说的:“我承认,愚蠢的行为、荒谬的事情、异想天开的古怪念头、前后矛盾的言行,都使我觉得好笑,只要有可能,我就要嘲笑它们。”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正是这样做的,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正如奥康瑙尔所说,奥斯汀是位“最杰出的道德家,她总是通过小说来教育读者,而且她教导的方式是谨慎而周到的”。她在小说中从不说教,而总是寓教于讽,寓教于乐,让读者从作品那些滑稽可笑人物的自相矛盾、荒谬可笑的言谈举止和适得其反的行为中得到乐趣与启迪。 毛姆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译者认为,毛姆的这一看法不仅代表了学者专家们的权威评价,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一致心声。 弗兰克·奥康纳说:“我认为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一样。” ◎ 相关论文故事主要说的是十八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四门婚姻。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发生在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男主角费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 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继而对他有了偏见。而男主角达西,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傲慢也许是有理的,偏见却很无情,这两者产生的冲击是免不了的。两个人之间也因此而常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就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但是经过种种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渐渐产生一点点的感情。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更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反感。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而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达西的解释和自己的判断,才最终找到幸福的归宿。 傲慢与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就是因为了解才有所改变。 ◎ 译本一览《傲慢与偏见》 1980年,《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年,《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 1993年,《傲慢与偏见》,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傲慢与偏见》,义海译,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5年,《傲慢与偏见》,赵琪译,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傲慢与偏见》,张经浩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年,《傲慢与偏见》,刘锋译,花城出版社 2000年,《傲慢与偏见》,王晋华译,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年,《傲慢与偏见》,秭佩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年,《傲慢与偏见》,雷立美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年,《傲慢与偏见》,赵小丽译,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傲慢与偏见》,罗良功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傲慢与偏见》,李娜译,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年,《傲慢与偏见》,郑红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年,《傲慢与偏见》,徐平译,青岛出版社 2004年,《傲慢与偏见》,骆金城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年,《傲慢与偏见》,谢红译,广州出版社 2006年,《傲慢与偏见》,杨琦译,哈尔滨出版社 2007年,《傲慢与偏见》,陈琳秀译,哈尔滨出版社 2008年,《傲慢与偏见》,郭志宏译,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9年,《傲慢与偏见:无关对与错的真挚情爱》,楼文宗译,华艺出版社 2009年,《傲慢与偏见》,刘军译,吉林出版 2009年,《傲慢与偏见》,赵明菲译,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9年,《傲慢与偏见》,辛慧译,万卷出版 2009年,《傲慢与偏见》,于晓梅译,哈尔滨出版社 2010年,《傲慢与偏见》,陈晓靖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0年,《傲慢与偏见》,樊庆兰译,上海三联书店 2010年,《傲慢与偏见》,刘佩芳、邓盛铭译,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年,《傲慢与偏见》,李汝成、李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年,《傲慢与偏见》,周丹译,南海出版 2011年,《傲慢与偏见》,方华文译,译林出版社 2011年,《傲慢与偏见》,李博译,接力出版社 (搜集整理:踏破江北街) 2 1938年罗伯特·伦纳德导演电影导演:罗伯特·伦纳德 主演Curigwen Lewi和Andrew Osborn,这是第一部奥斯汀影视作品,是BBC制作的。全剧长一个小时,已经没有任何资料遗存。 3 1940年葛丽亚·嘉逊主演美国电影该电影依据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罗伯特·Z·伦纳德执导,葛丽亚·嘉逊、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电影于1940年7月26日上映。 中文名:傲慢与偏见 外文名:Pride and Prejudice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罗伯特·Z·伦纳德 编剧:奥尔德斯·赫胥黎 制片人:Hunt Stromberg 类型:剧情,爱情,喜剧 主演:葛丽亚·嘉逊,劳伦斯·奥利弗 片长:117分钟 上映时间:1940年7月26日 对白语言:英语 ◎ 电影剧情本片主角是贝纳家的五个女儿,势利眼的母亲一见到富家公子宾利和达赛前来小镇,便逼不及待安排女儿钓金龟。二女儿跟宾利的爱情开始发展得很顺利,但在关键时刻却产生了波折。大女儿伊莉莎白则对态度高傲的达赛存有严重的偏见,两人明明相爱却不断在言语中剌痛对方。幸好最后误会冰释,五个女儿都有了好结果。 ◎ 演职员表◎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Elizabeth Bennet 葛丽亚·嘉逊 Mr. Darcy 劳伦斯·奥利弗 Jane Bennet 莫琳·奥沙利文 Lydia Bennet 安·卢瑟福德 Mary Bennet 玛莎·亨特 Kitty Bennet 希瑟·安吉尔 Mrs. Bennet 玛丽·博兰 Mr. Bennet 埃德蒙·戈温 Lady Catherine de Bourgh 艾德娜·梅·奥立佛 Miss Collins 卡伦·莫利 ◎ 职员表▪ 制作人:Hunt Stromberg ▪ 导演:罗伯特·/Z·伦纳德 Robert Z. Leonard ▪ 副导演(助理):Marvin Stuart ▪ 编剧: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 ▪ 摄影:卡尔·弗罗伊德/Karl Freund ▪ 配乐:Herbert Stothart ▪ 剪辑:Robert Kern ▪ 美术设计:Cedric Gibbons ▪ 服装设计:吉尔伯特·艾德里安/Gilbert Adrian ▪ 布景师:Edwin B. Willis ◎ 影片评价优点是演员非常著名,达西英俊、伊丽莎白美丽,但是奥利夫是演莎翁话剧出身,由于剧种不同,话剧演员一般而言更具舞台效果,比普通电影演员要演得夸张,这也使得奥利夫在该电影中的表演为影评人所诟病。 相比之下女主角演绎得比较好,但是似乎过于成熟完美,更象三十左右优雅贵妇而不是二十刚出头的活泼少女。简很可爱,但美中不足是不够漂亮。片中表现最好的应该是班纳特太太,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一个无知的太太。 电影总体而言不太符合原著精神,改动很大,凯瑟琳夫人成为了正面角色,在男女双方之间扮演了红娘的角色,起到了撮合作用;男女主角之间有刺探、不满、争论,但是好像是建立在早就相互衷情的基础上的,似乎在玩一场双方都知道答案的优雅游戏。影片有皆大欢喜的早期好莱坞风格。 4 1949年Madge Evans主演三幕舞台电视剧主演:Madge Evans和John Baragrey。 这是一个三幕舞台版电视剧,全剧也是一个小时。故事以简奥斯汀的旁白展开剧情。电视一开始,简坐在一张书桌后面执笔沉思,画外音问她在构思什么故事呢?简的开场白就是小说开篇的第一句------“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 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然后进行人物介绍,将观众带到了舞会,人物依次登场。主要内容和对白都与小说类似,不同点是, 达西的第一次求婚是在彭伯利,伊丽莎白随舅母出游是意外来到此处的。故事的结尾是达西第二次求婚成功后,对丽兹说:“我就是爱你的‘偏见’”,丽兹回应说:“我就是爱你的‘骄傲’”。 由于时间非常有限,该版删去了大量人物,班家五个女儿只保留了三个,没有玛丽和吉蒂。此外,也没有凯瑟琳夫人,没有达西小姐,连考林斯先生也没有出现,只是用“丽兹拒绝了他的求婚”而一语带过。 5 1952年Daphne Slater主演剧集主演Daphne Slater和Peter Cushing。 这是BBC拍的第二部,剧长3个小时,共六集。目前没有该版的相关资料。 6 1958年Jane Downs主演电影主演:Jane Downs和Alan Badel。 它几乎也没有留下什么资料,当年的一些剧评批评这个版太过闹剧。 7 1967年Celia Bannerman主演电影主演:Celia Bannerman和Lewis Fiander。 BBC的第四个改编版,是为纪念奥斯汀去世150周年而作,是第一部《傲》剧彩色版,也是第一部有外景镜头的电视版。全剧同样是六集共3个小时,有些人物改动,只有四姐妹,没有了玛丽。添了一个夏洛特弟弟的角色。加重了卢卡斯太太的戏份。达西的求婚被安排在罗新斯的舞会之后。 8 1980年Cyril Coke导演影片◎ 基本信息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1980) 更多外文片名:Büszkeség és balítélet .....Hungary 导演:Cyril Coke 编剧:简·奥斯汀Jane Austen .....novel、Fay Weldon .....adaptation 主演: Desmond Adams .....Col. Fitzwilliam Edward Arthur .....Mr. Darcy Elizabeth Garvie .....Elizabeth Bennet 影片类型:爱情 / 喜剧 / 剧情 国家/地区: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 剧情简介18世纪英国平民区,白太太膝下五位女儿婚期遥遥无望,令她焦躁不已。一日,年青富家子宾利先生搬进城内的消息传来,白太太兴奋不已,决定要安排其中一个女儿夺得富男归。一次舞会上,宾利先生果然看中了白家最漂亮的大小姐珍,可惜宾利的老友达西先生却天性傲慢,直言难与平民交往,更不屑与白家的莉莎共舞。谁知他这番话被莉莎听见,两人自此水火不融,针锋相对。 一日,宾利先生突然消失,令珍伤心欲绝。莉莎因此怪责达西从中拆散姐姐及宾利,令两人成见日深。直至妹妹丽蒂亚的感情出现危机,莉莎才终于明白达西的真正心意…… ◎ 影片评价该版的演员遴选值得赞赏,与《傲慢与偏见》最初版本书中的插图画非常接近,几乎是完全按照插画进行挑选的。尤其是达西、柯林斯、班内特太太、凯瑟琳夫人、德包尔小姐(美丽、文雅但病态)的形象;班家姐妹也不错,夏绿蒂温柔理性,达到几乎说得上美丽的地步。卡苔琳夫人和达西这对姨甥在表情严厉的时候还真的很象。 该版中的伊丽莎白是最温柔娴淑的(她恨达西时,说的最尖刻的话是:“希望达西先生能娶德包尔小姐,这样凯瑟琳夫人就能作他的丈母娘了!”),风趣幽默,含蓄内敛,但是外柔内刚,在温柔中又隐含了自尊和敏锐,思想深刻,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伊丽莎白第一次拒绝达西求婚、看了达西信后,有一段深刻的思考,看清了自己的爱慕虚荣,达到了“顿悟”,人物心灵得到升华,从那以后对达西的感情转变比较自然。 达西演出了傲慢、不近人情的特点,也演出了对伊丽莎白的关注,这种关注的确较令人费解,猜不透原因,不过试想,如果他稍稍表示出了好感,在《傲慢与偏见》描写的这群人精中,马上会被众人发现并且议论。 该版较好体现了班家5姐妹之间的姐妹之情,相比之下95版中伊丽莎白只爱姐姐一人,对其他姐妹比较尖刻。简虽然不是美若天仙,但是风度特别优雅美好,尤其是初次见面时与宾利先生之间的一见钟情,发乎情、止乎礼,刻画地细致入微。柯林斯的扮演非常到位,可笑之人,但是对伊丽莎白不记恨,还算一个绅士,夏绿蒂和柯林斯之间也有夫唱妇随,尽管是出于无奈。彬格莱小姐娇小玲珑,优美雅致,在不经意间显露尖刻势利,对达西先生一往情深,有时又相互嘲讽,俩人之间是有朋友感情的,如果不是伊丽莎白横插一杠,说不定后来会咋样。凯瑟琳夫人是一个美丽但是非常厉害、令人生畏的贵妇人角色,因此伊丽莎白在与之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卑不亢更显可贵,而95版中却是一个没啥大用的老太太,和伊丽莎白一阵唇枪舌剑之后马上败下阵来,没有鲜明反衬出伊丽莎白的有礼有节、不畏权势。 版本另一个特点是配乐非常清新简洁,尤其是片头、片尾曲,洋溢着宁静、优美、质朴、悠扬的英国乡村气息,现在我还经常欣赏。 这一版的缺点主要包括:1、室内场景比较狭窄,尤其是跳舞的时候,更显拥挤。2、电视剧改编功力不够,内心独白太多,有些对白甚至是照读原著人物心理活动。达西的那封信也是完全照读,拖沓而单调。小说与电视剧毕竟是不同的载体。这是此剧最大缺陷。3、达西的扮演比较僵硬,不够自然,过于木讷,傲慢严肃有余而深情不足,转变不够令人信服。这个缺陷也比较致命。4、这是全体人物最文雅的一版,只有文雅、更文雅、更更文雅之别,连轻佻的丽迪雅也比后来几个版本文雅美丽,如果达西、彬格莱一家对这个班纳特家都不满的话,只能说当时的上流社会实在是太挑剔了。5、伊丽莎白有时候很美丽,但是五官稍嫌粗糙,某些角度不太经看,尤其是哭泣的时候。不过在我心目中她还是所有版本中最贴近伊丽莎白的形象的。达西也是如此,英俊,但是还是有缺陷(嘴唇稍薄,鼻子稍短)随角度不同你会感觉到尚未英俊到想象中程度。 9 1995年科林·费尔斯主演电视剧版◎ 基本信息导演:Simon Langton 主演:科林·费尔斯 Colin Firth 詹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 David Bamber 国家/地区: 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95年9月24日 英国 类型:爱情/剧情 片长:300 min ◎ 剧情简介温柔的伊莉莎白是班尼家最有才气的五千金之一,却因第一印象对英俊多金的达西先生执有偏见。然而习惯将自己的情感包裹在傲慢外表之下的达西,直到遇见伊莉莎白才不再冷漠,一对相互吸引但身世迥异的男女,为追寻真爱而逐渐釐清彼此间的差异点。 ◎ 影片评价这是由BBC和A&E联合制作的,因而北美人都习惯称它为A&E版,就像咱们国内很多人喜欢叫它BBC版一样。这也是一部迄今最长的版本,全剧300分钟,比80版多出一个钟头。人物形象遴选方面,总体而言不如80版,尤其是宾利小姐,既不美丽,也不优雅,很难对伊丽莎白构成威胁,是最大的选角失败。选角不佳的还有韦翰先生,实在看不出怎么能打动少女情怀。卡苔 琳夫人就一老太太,角色演绎得不够精明厉害;简优雅不够;柯林斯太矮,有时候言行中怀有幸灾乐祸的恶意(按照奥斯丁的趣旨,该书中除了韦翰,没有坏人,只有可笑之人和理智之人)。还有伊丽莎白:奥斯丁认为伊丽莎白身材玲珑,经常穿嫩黄色的衣裙,佩戴朴素鲜亮的绿色首饰(奥斯丁在写给她姐姐的信中提到这些),这些都没有表达出来,相比之下,80版本都做到了。但是最值得称道的是,该版主要人物表演方面是非常到位的。可以说,演员的演绎掩盖了外在形象的偏差。尤其是达西先生,如果说80版体现了其形,那么95版则神形兼具,或者说,其神完全弥补了其形的不足(如果有不足的话)。Colin Firth,一个"Extra Darcy!"----这是当年该剧在英国播放前影评家们卖的关子。还真是前所未有的一个达西! 从形象到举止,当年英国的批评家们说,编导大概是照着一半奥斯汀,一半D.H.劳伦斯和肯拉塞尔塑造的主人公来设计的。只能说,达西演绎的成功使得95版的《傲慢与偏见》达到了一个新高峰。伊丽莎白的演绎也比较恰到好处,不过角色定位尚嫌尖锐外露,温柔风趣不足,但是总体而言比较能迎合现代人的性格审美取向。这个演员最大的优点是经看,套用达西的话来说,初看“还可以”,越看越可以,笑起来特别生动美丽,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主角之间的眼神交流、信息传递到位,爱情发展得层层递进又不动声色,令人信服且沉醉,符合18、19世纪含蓄、理性的爱情观。片子中室内场景宏伟、风景优美、连群众演员的举止眼神都比较注重,服装道具出色,整部片子的精良程度几乎可以媲美电影。改编功力深厚,达到了书本到电视剧的完美过渡。但是其结尾却是缺陷,达西求婚成功后与伊丽莎白的交流以及其前后情节的跌宕起伏完全删除,而教堂结婚、牧师作着总结性发言,落俗且画蛇添足。 10 2005年凯拉·奈特利主演电影该电影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由乔·怀特执导,凯拉·奈特利、马修·麦克费登等主演。电影于2005年9月16日上映。 中文名:傲慢与偏见 外文名:Pride & Prejudice 其它译名:傲慢与偏见2005 制片地区:英国 导演:乔·怀特 编剧:Deborah Moggach 类型:剧情,爱情 主演:凯拉·奈特莉,马修·麦克费登 片长:129分钟 上映时间:2005年9月16日 对白语言:英语 ◎ 电影剧情班纳特太太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给她的五个女儿找到如意郎君。可惜天不从人愿,二女儿伊丽莎白偏能找出100个不愿结婚的理由。 当班纳特太太听说邻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被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宾利租下,并且会带着他那些有身份的朋友们前来消夏时,她兴奋地认定这是女儿们的福分,求婚的人眼看着就要上门。一切如愿以偿地进行着,新来的查尔斯·宾利先生很快就与她的大女儿简坠入爱河。可是,当二女儿伊丽莎白遇上一表人才却冷漠傲慢的阔公子达西时,这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儿却因傲慢与偏见心生间隙。他们能否抛开重重障碍终成眷属?我们的伊丽莎白小姐又是否能找到一个让自己结婚的理由呢? ◎ 演职员表◎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Elizabeth'Lizzie' Bennet 凯拉·奈特莉 Mr. Darcy 马修·麦克费登 Lydia Bennet 吉娜·马隆 Mary Bennet 妲露拉·莱莉 Jane Bennet 罗莎曼德·派克 Kitty Bennet 凯瑞·穆丽根 Mr. Bennet 唐纳德·萨瑟兰 Mrs. Bennet 布兰达·布莱斯 Charlotte Lucas 克劳德·布拉克利 Mr. Bingley 西蒙·伍兹 Caroline Bingley 凯利·蕾莉 Mr. Wickham 鲁伯特·弗兰德 Mr. Collins 汤姆·霍兰德 Mrs. Gardiner 佩内洛普·威尔顿 Georgiana Darcy 塔姆金·莫昌特 ◎ 职员表▪ 制作人:蒂姆·贝万/Tim Bevan ▪ 原著:简·奥斯汀/Jane Austen ▪ 导演:乔·怀特/Joe Wright ▪ 副导演(助理):Phil Booth ▪ 编剧:艾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 ▪ 摄影:Roman Osin ▪ 配乐:达里奥·马里安奈利/Dario Marianelli ▪ 剪辑:Paul Tothill ▪ 选角导演:吉娜·杰/Jina Jay ▪ 艺术指导:Sarah Greenwood ▪ 美术设计:Ian Bailie ▪ 服装设计:Jacqueline Durran ▪ 视觉特效:John Moffatt ▪ 布景师:Katie Spencer ◎ 原声资料担纲电影音乐创作的是以近作「神鬼克星」深获瞩目的意大利电影音乐家达利欧.马利安尼利(Dario Marianelli),达利欧让钢琴与弦乐之间和谐的交融出一篇时而淡雅、恬静,时而轻盈、奔放的浪漫音乐诗篇,在钢琴弹奏部分,他邀请到曾在妮可基嫚所主演的电影「伴我一世情」原声带中献艺的法国钢琴名家提鲍德Jean-Yves Thibaudet担任主奏,提鲍德深具古典涵养与诗意的钢琴指法,为达利欧所编写的欧式室内交响乐,注入了浓郁的古典文学气息。 1.Dawn 2.Stars And Butterflies 3.The Living Sculptures Of Pemberley 4.Meryton Townhall 5.The Militia Marches In 6.Georgiana 7.Arrival At Netherfield 8.A Postcard To Henry Purcell 9.Liz On Top Of The World 10.Leaving Netherfield 11.Another Dance 12.The Secret Life Of Daydreams 13.Darcy's Letter 14.Can't Slow Down 15.Your Hands Are Cold 16.Mrs. Darcy 17.Credits ◎ 影片制作【关于改编】 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是最受欢迎的改编题材,自小说于1813年诞生以来,曾分别在1938年、1952年、1967年、1980年和1995年被搬上电视银幕,其中1995年的剧集由科林·费尔斯主演,曾被观众誉为最佳版本。在本片之前,《傲慢与偏见》只有一次现身大银幕,即1940年版,影片由罗伯特·Z·伦纳德(Robert Z. Leonard)执导,葛丽亚·嘉逊和劳伦斯·奥利弗主演。时隔多年,这部带着智慧、激情与浪漫的故事将再次与观众见面。 本片制片人蒂姆·毕文(Tim Bevan)和埃里克·费尔纳(Eric Fellner)说:“人们依然记得最近的两部电视改编作品,而1940年的电影版侧重于爱情喜剧。几十年来,简·奥斯汀笔下的莉齐和达西已经演化出很多电影,我们觉得现在是在大银幕上重现这个经典故事的时候了。” 制片人保罗·韦伯斯特(Paul Webster)说:“《傲慢与偏见》已经成为很多爱情喜剧的样板,而65年间,从没有一部呈现出原著风采的电影。虽然说BBC最近拍摄的电视剧版非常成功,但我们希望打造一改陈词老调的电影版。” 毕文和费尔纳称,之所以选择乔·怀特作本片导演,是因为怀特曾执导很多电视剧,包括《Charles II:The Power & the Passion》在内的很多作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位制片人同怀特见了面,发现怀特对影片的设想完全符合他们的初衷。因为《傲慢与偏见》是享誉全世界的名著,所以他们没道理进行再创作,而是按照简·奥斯汀的最初意愿来拍摄。乔·怀特是一位非常注重浪漫的导演,他会用现代的方法进行演绎,而又不致推翻原著。 导演乔·怀特曾凭借《Charles II: The Power & the Passion》赢得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他坦率的说:“我从没读过《傲慢与偏见》,也没看过改编的电视剧。我的电视作品都是社会现实主义题材,所以我想我对《傲慢与偏见》怀有偏见,认为它很华丽。不过当我看到改编之后的剧本时,我着迷了,甚至最后难免落泪。我找来原著,发现简·奥斯汀的视角非常敏锐,对特定的社会人群很有研究,我认为她是英国第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在她那个年代,哥特文学非常流行,但她却远离主流,写下自己所了解的,从而开创了全新的文学类型。” 怀特又补充说:“我非常兴奋能用新颖的方法来拍摄这个故事,我相信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我将它看作是英国的现实主义故事,而并非沿袭一贯的理想主义风格。我希望真实而粗犷的呈现《傲慢与偏见》,尽量真诚的表现人物。莉齐20岁,达西28岁,莉迪亚15岁,他们经历的情感就是年轻人的初恋,我正是因此而感动,并希望把这种感动传递给观众。” 怀特及主创人员对18世纪末期的英国进行了广泛研究,他们的发现虽然有些并未体现在影片中,但对理解奥斯汀笔下的人物很有帮助。怀特说:“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英国也在考虑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上层阶级开始害怕,并决定吸收下等阶级,于是在舞会中,富有阶级的达西和宾格莱才会见到以前没见过的人。对于年轻女性来说,这是让她们兴奋的,就像威廉王子突然出现在High Street的舞厅里一样,她们的婚姻前景顿时宽广起来。”影片编剧黛博拉·莫高琪(Deborah Moggach)说:“事实上,班内特的女儿们必须嫁出去,否则将面临破产。不过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这些女孩看上去都很不错,她们住着大房子,有溺爱她们的父母,还有马车和仆人。于是我们必须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如果她们不出嫁,就只能在贫困中度过余生,这样观众才会关注她们的出路。” 莫高琪又补充说:“与小说中不同,我着重讲述莉齐的故事,她保守着自己的秘密,甚至变成负担。有很多事她不能向父母、好友夏洛特和最亲爱的简倾诉,只好独自忍受。她看到父亲根本不在意他的女儿们,于是莉迪亚才会私奔;父母的婚姻在她眼中就是悲喜剧;她目睹夏洛特出于安全原因嫁给了讨厌的柯林斯;而姐姐也正饱受着相思病的煎熬。她怀疑自己获得幸福的机会正在消失。我相信,真实的喜剧是从痛苦中产生的。其实,这些女孩在现今依然存在,她们的经济地位直接取决于各自的婚姻。片中所有的情感都能在今天引发共鸣,比如说莉齐,她有个爱惹麻烦的母亲,令人失望的好友,她曾经一厢情愿的恋上个无赖,还有姐妹间的忠诚、妒忌和争论,以及她疯狂的爱上了自己不敢承认的人等等。” 在改编过程中,莫高琪非常注重简·奥斯汀笔下的对白,她说:“我其实是在梳理对白,你当然不能对奥斯汀热烈、美妙的对白进行再加工,我们保留了大部分,就像烹饪最好的原料一样。人们喜欢这本小说,熟悉其中的每个字,所以当发现对白有所出入,肯定会失望和不安。” 怀特补充说:“在小说中,奥斯汀的人物非常有礼貌,他们总是等到别人说完话再开口。不过凭我的常识,这么一大家子人,又都是女孩,说话肯定会七嘴八舌,经常互相打断,所以我改动了班内特一家的交谈场景。” 在莫高琪看来,奥斯汀最奇妙的地方,在于范围狭小的故事背景。一直有人批评奥斯汀的作品,称她忽略了同时代的其他社会阶层和当时的国际事件。不过奥斯汀并没有否认,她是在观察自己生活的世界。比如说,在她的所有小说中,共处一室的不可能只有男人,她不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或者根本不感兴趣。可以说,奥斯汀的广阔世界是从微小的缝隙中看到的。 莫高琪非常关注故事中的家庭戏份,因为毕竟,观众对简·奥斯汀的历史观并不感兴趣。莫高琪有三个姐妹,还改编过南希·米特福德(Nancy Mitford)的同类小说《Love in a Cold Climate》,所以深知大家庭中姐妹间的欢笑、争斗和嫉妒等各种真实的小插曲。 【关于拍摄】 制片方决定全部在英国外景地拍摄,计划用11周完成。制片人韦伯斯特说:“这种规模的电影完全在外景地拍摄非比寻常,乔是想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以让演员放松,并能充分感知周围的一切。”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可行,在拍摄休息期间,演员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到拖车里,而是走进片中各自角色的卧室。 导演怀特决定在拍摄中打破传统,他说:“我相信,在拍摄古装片时,很多人都依赖于当时的绘画作品,因为没有其他影像可参考。但在绘画中,一切都非常正式而冷静,那不是真实的生活。他们会用宽镜头来展现场景中的时代细节,我认为细节应该表现在微小的东西上,比如桌上的面包、花瓶里的鲜花等等。我看了一些奥斯汀的散文,从中对人物的形象略知一二,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我尽量切掉了马车的镜头,因为在现在的电影中,有人钻进汽车并开走的镜头没有什么趣 味可言,而久远年代的马车也一样。古装片有很多固有元素,有些出现在本片中,有些没有,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提出置疑。” 在演员的选择上,怀特打算尽量接近于奥斯汀的原著,他说:“在1940年版的《傲慢与偏见》中,担纲主演的葛丽亚·嘉逊和劳伦斯·奥利弗都已经30多岁了,所以初恋的情节设置被削弱了。” 谈到选中凯拉·奈特利扮演莉齐时,怀特说:“起初我并没看好大美女凯拉,因为我在寻找不太符合女性传统的演员,伶俐而又有些难以相处。我认为莉齐应该是很难相处的,而且坚韧并怀疑一切。可当我遇见凯拉,发现她的疑问层出不穷,就像个假小子。凯拉思维活跃,极富幽默感。在拍摄期间,她仍在不断的让我感到惊讶。我不禁扪心自问,还要寻找什么样的演员呢?无非是全身心的投入,而且虚心的倾听别人的意见。凯拉全都做到了,而且非常刻苦。” 奈特利深知扮演这个角色的难度,她说:“扮演莉齐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她是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女性人物之一,我想任何一位女演员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不过,机遇伴随着艰巨的挑战,因为在你读《傲慢与偏见》时,肯定会想象出莉齐的样子,于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属于自己的莉齐。” 简·奥斯汀曾经批评自己的作品,称故事过于轻松快乐,而且觉得简和莉齐间的关系不够真实。于是在拍摄本片时,导演和演员都充分注意到这点,努力让影片比小说更加真实。 对于扮演达西的人选,怀特说:“我从没看过电视剧版和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所以我可以物色我心中的达西,而马修·麦克费登是我眼中的唯一人选。片中的达西28岁,而在影片拍摄时马修也不过29岁。我对帅气的小生不感兴趣,达西要更有趣和更复杂,马修能够成功塑造人物的多重层面,而且他并不虚荣,不介意在影片开头会招致观众的厌恶。我们必须讨厌他,因为我们是从莉齐的视角来看待他,而且之后我们还会同莉齐一起喜欢上他。” 唐纳德·萨瑟兰能够担纲出演班内特令怀特激动万分,他说:“唐纳德是个传奇,在我10来岁时,就在《革命》中作过临时演员,那时候我就开始关注唐纳德。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1973年的《血光鬼影夺命刀》。看到最近《冷山》中的唐纳德,我意识到他具备扮演班内特所需要的柔和一面。” 萨瑟兰说:“虽然我已经有40年没看过小说,但我喜欢简·奥斯汀。乔写信给我,说有一个《冷山》中门罗式的角色,希望我来扮演。他说班内特45岁才结婚,有5个女儿,特别是他的女儿们无法继承他的遗产,因为法律规定遗产必须由男性继承,远房亲戚柯林斯是唯一的受益者。一切都听起来很有戏。” 吉娜·马隆是本片演员中唯一的一名美国演员,她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少女的心事,她说:“莉迪亚只有15岁,她渴望邂逅爱情,她会苦苦思考与男孩约会时将要穿上的服装。由于阶级的限制,她接触不到很多男人,这就是舞会为何能让她异常兴奋的原因,只有在舞会上她才能与形形色色的男孩交往。她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因为她没有家务也没有学校,她的教育被忽视了。她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自由。莉迪亚的选择与当今年轻女性完全不同。对她来说,结婚是挽救未来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能结婚,她将继续留在家中或者靠做家教谋生,从而自降阶层。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女性的婚姻观很实际,为爱而结婚被看作是轻率之举,但莉迪亚却爱上了爱情,迫切的选择了私奔,并且无视可能的悲惨结局,竭力成为五姐妹中唯一成婚的人。” 扮演片中达西姨妈凯瑟琳·德波夫人的演员需要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制片方非常幸运能争取到朱迪·丹奇来扮演。怀特回忆说:“在我们开始拍摄的第一天,有一段餐桌边的场景,任何导演都会认为这种场景很难拍。在我拍摄的第一部故事长片的第一天,朱迪·丹奇就坐在长桌的一端,我有些胆战心惊。不过她非常专业,而且和蔼可亲,目睹她化身德波夫人是种享受。” 担纲本片制作设计师的是曾多次同导演怀特合作的莎拉·格林伍德(Sarah Greenwood),而服装设计师则是曾参与《维拉·德雷克》拍摄的杰奎琳·杜兰(Jacqueline Durran)。在谈到影片服装时,怀特说:“我发现高腰裙很难看,所以我研究了一下。虽然《傲慢与偏见》出版于1813年,但简·奥斯汀的小说初稿早在1797年便完成,取名为‘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于是我们选择了早期的时尚风格,裙装的腰线更低更讨人喜欢。” 11 陈淑桦演唱歌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