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岐普通寺
释义

杨岐普通寺简介

杨岐(歧)普通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AAAA级景区的杨岐(歧)山上,系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杨歧派的发祥地。杨岐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岩壑清幽,素为佛教名山。杨歧山地势扰如一朵青色莲花,而其中一瓣花叶又仿佛是一尊弥勒大佛,普通寺即坐落于弥勒佛的肚脐之下。

杨岐(歧)普通寺始建于盛唐时期,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的祖庭,坐落在杨岐(歧)山寿桃峰下,距县城约10公里,杨岐(歧)普通寺初名广利禅寺,乘广禅师于唐天宝十二年(753)所创,后甄叔禅师得嗣其法,于唐大历年间新建法堂、僧舍,规模扩大。宋庆历年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歧)宗,将广利禅寺改名为普通寺,兴旺时有和尚上百人。寺内有山门院落,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关圣殿、藏经楼等,现有如来佛、观音、关帝等大型塑像,还有护法韦陀、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木雕神像,杨岐(歧)寺肃穆庄严,金碧辉煌,富有我国南方古刹的独有风格,寺周围青山环列,古塔巍巍,古柏参天。自唐至明清,香火鼎盛不衰,每岁之春或佛诞时节,善男信女前往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

杨岐(歧)寺作为佛教杨歧宗的发祥地,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日本影响更大。据1987年7月, 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日本禅宗研究所副所长铃木招雄介绍,杨岐宗在日本影响很大,其信徒发展到100多万人。198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了“杨岐普通寺”匾额。

2010年被列为重点开发风景区,隶属于杨岐(歧)山风景区管理。杨岐(歧)寺现任住持为国内高僧释慧通老和尚,85岁高龄。其弟子释道源法师担任该寺监院,全面负责杨歧普通寺重兴工作。同时兼任江西省萍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杨岐普通寺与杨岐二十四景介绍

1、杨岐山。杨歧山层峦叠翠,山势嵯峨,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素有“二十四景”之称,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新坝水库。又名凤鸣湖,该水库是一九五八年建的,是上栗县第三大水库,位于杨岐山脚下的中段村,水库库容387万立方米,就象一座人工湖,湖的中央有三座四季青绿小岛,湖水碧波荡漾,在湖边可垂钓,在湖中可划船、游泳、湖左边的庙泉山有奇山异石,并有游客赏的溶洞,洞中的石钟乳千姿百态,真可谓湖光山色,九曲回肠,奇山怪石,风景秀丽。

3、案山关,“杨岐(歧)三关”之一,另有“寒婆关”、“同庆关”。案山关两峰交耸,左右并峙,中平如案,前人曾写过一首《案山关诗》:“楚界连吴界,前山复后山。升平风日好,云影漾空关”。革命战争年代,有十八位烈士被敌人杀害在案山关脚下,案山关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上栗通往萍乡必经之地,现319国道在案山关睛穿山而过。案山关自古就有过山亭和碑立于山间,于近年被破坏。4、“山顶泉”,杨岐山到处有好水,甚至山顶也有好水,常年四季涓流不绝,“山顶泉” 这池泉水,地处高山,碧如猫眼,冬天也不涸竭,常年四季歌淌流不息,站在“山顶泉”井边,俯视碧澄的泉水,眺望远处的景色,心情格外舒畅。站在山顶泉的山上可望到前古塘,它能容六十万方水,可以划船,塘边了有两座小山,叫乌龟下水。塘里水碧如镜,青山绿竹倒映水底。

5、“金瓶晒果”、“猴子扒石”。相传老和尚率一猴子,路过山地,猴子看到“金瓶晒果” ,就从横路上跑去,贪看“金瓶晒果”变成了“猴子扒石”。

6、寒婆岩,相传“天下大慈化”庵子有一尼姑来杨岐,死在于此石崖下,来到此地顿觉特别阴凉,原有寒婆庙。寒婆崖是杨岐三关之一,地势险要,一夫把关,万人莫入,相传黄巢就没有通过此关。7、“观音崖”,此崖地处杨岐寺旁边,危崖壁立,高广数十丈,难于攀登,相传崖鹰在此发派,年年在此孵子。相传老虎也在此发派。老虎要生子,就入老虎洞。观音崖下,现建有观音堂。

8、观音洞,观音洞位于关上村狮子窝,与孽龙洞相连,是一个形成于一点八亿年前的天然溶洞。相传古代潘阳湖有条孽龙企图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因犯天条而藏孽龙洞里,被天将追赶在山脉间钻山逃避,从观音洞钻出。观音菩萨在孽龙出口处化村姑变化铁链为面条让孽龙吃下后锁住其心交许真君制服。故命名为观音洞。观音洞洞内石笋、石花、石幔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声色俱备,洞内常年溪水相伴,景色奇特。

9、子午泉,每当子午时刻,泉水涌出特别大,子午时过后泉水又退去了。相传子午泉是与海相通。

10、张口狮子望长沙。杨歧山气势磅礴,张口狮子岭、万仞峰、龙峰,三峰如笔架横亘,张口狮子雄踞中央。站在天宝坡仰望张口狮子岭,山顶真如一头张口狮子,狮子的头部、眼睛、鼻子、嘴巴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相传登上张口狮子岭,能够望到长沙城。曾有人作诗曰:“长沙牵出一根藤,走到杨岐结个瓜,瓜叫张口狮子岭,站在瓜上看长沙”。

11、万杉窝地处于杨歧寺山后,相传建“慈化寺”的杉树都是从万杉窝的一个井中运去的,慈化那里有个“出木井”,万杉窝是个只有几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但这里人杰地灵,著名的旧社会才子肖坦(文廷式的好朋友)就是万杉窝人。

12、猪嘴巴,此处是与杨歧寺山相对,是一座石山,这里的山脚就象一只猪嘴巴伸向杨岐寺。

13、阴水洞,该洞在观音崖脚下,杨歧村是盆地没有出水口,整个杨歧盆地的水就是从阴水洞走了。

14、杨岐(歧)石窟:此石窟在观音崖壁上,各种形态,惟妙惟肖。

15、千丘田和千丘出水井。在杨歧山东麓的东峰山坡口,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梯田,有的如腰带那样狭长,有的像井口那般窄小,层层叠叠,纵横交错,这就是千丘田。距杨岐寺二公里,据说曾有人到千丘田数过,从左边数到右边,只有999丘,从右边数到左边,还是999丘。这时已是傍晚收工时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夫捡起放在地上的斗笠、蓑衣,数田的人才发现,斗笠、蓑衣底下竟然还有一丘田,不多不少,合起来整整一千丘。相传千丘岭的二千多丘小梯田都是孽龙造的,造了田后,没有出水之处,许真君追孽龙经过这里,看到这种情况,又造了一口出水井,出水井经常出红水,也叫红水井。16、铁笼关虎,此处位于前古塘上面的曹家屋后面,这里地形险要,环境优美,六十年代,萍乡铁路部门曾在这里办了一个知青点。

17、何仙庙,该庙位于张口狮子岭的半山腰,传说一姓何的裁缝在此处的山洞中圆寂,后来人们在山洞口建了一个何大仙庙,庙门的对联就是万杉窝的才子肖坦写的其对联是:“朝朝朝朝朝朝应,处处处处处处灵”。这里地形十分险要,庙的后檐就是石洞,洞中有清泉涌出,庙前有一条通往杨岐林场的公路。

18、方竹林,杨岐(歧)特有,产在杨岐岐(歧)寺侧面和对面山上,猪嘴巴山侧边有一种方形的小竹,这种小方竹在寺内的园地也能见到,它是一种观赏竹。粗看似圆形,用手触摸是方形。此外,还有观音竹、墨竹也颇有名气。传说杨岐原本没有方竹,杨岐山住着相依为命的娘儿俩,儿子至孝,这年九月,母亲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对儿子说,她想尝尝鲜笋的味道。儿子听了以后非常为难,只好摇着竹子大哭,你想想看,九月是秋季,到哪里去弄鲜笋?也许是他这一片孝心感动了天地,瞬间,他身边的竹筷子纷纷落在地上,化成一根根竹笋,从此杨岐有了形状象筷子一样的方竹。

19、陈家田观音堂:位于杨歧境内的东古岭的半腰上,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音堂前有一棵二百多年的观音柏,有一口二亩水面的泉塘,右侧有三块几丈高的巨石,叫顶天石,这里环境幽雅,山水相依,森林茂盛,景色迷人,战争年代有萍乡地下党著名人物肖炳实曾以此为据点进行长达二年的革命活动,肖炳实系杨歧金鸡村人,曾留学苏联,三十年代担任过共产国际驻苏维埃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教育总工会主席,商务印书馆馆长,中国二十四史的编辑等职。

20、白猿洞、罗汉洞、万人洞:万人洞能容两千人,有石椅;还有云霄洞,洞内有石田、石慕帐,敲之像铜锣响。

21、唐塔、唐碑、唐柏

唐塔有两座,一座是乘广禅师塔,位于普通寺的右侧,高2.35米,呈八角形,由花岗岩石垒成,塔身浮雕古朴雄浑,具有古代建筑风格。甄叔禅师塔在杨岐寺左侧,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又称油盐塔,西塔已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碑 杨岐寺正六墙壁上用下玻璃框着两块唐碑,是我省仅有的全国著名的唐碑,1957年 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块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为杨岐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 文,由刘禹锡篆刻,建于唐元和二年,此碑高2.8米,宽0.9米,字数1350个;另一块是《甄叔 禅师塔铭》,公元832年唐大和元年建,沙门至闲撰文,僧元幽书写。此碑高2.8米,宽0.9米 数字527个。前者为刘禹锡的得意之作,后者书法如行云流水,均属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道 光17年(1837年)住持将二块塔铭分别镶嵌在前殿正门左右墙上。

唐柏 杨岐寺后有一株唐柏,名“倒裁柏”,传说为甄叔手植,故又称“甄叔柏”,此树高31米,围7米,直径2.33米,传说此柏是和尚施法栽活的,因此叫“倒栽柏”这树虽经千年风霜雨雪,仍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2 000年6月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对唐柏进行了研究考证。

22、文廷式墓,该墓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00平方米。文廷式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他曾为珍、瑾二妃的老师。创立“强学会”,并对“百日维新”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座墓葬座落在古寺唐柏的后面,墓碑朝南,地形是“丹凤朝阳”。在墓葬的后座有文廷式墓碑、墓表、还有一对石柱,凡游览杨歧山的人都要游览文廷式墓,阅读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文廷式《墓表》(石刻),墓表系其生前挚友沈增所撰。碑文、对联清晰可辨,联曰“青简尚新,宿草将列;鸱鹑东徒,松柏成行”。

23、杨岐万安寺,旧址毁于民国运动中,现存遗址于杨岐乡关上村泰岭近十里脚下,背座杨岐山境内的钟形岭下,相传,佛祖经过杨岐山时赐钟为山,曰“振悟大千,佑万民平安”,故名“万安寺”。寺院成品字形,三个主殿主要供奉着迦牟尼佛、观音及文殊等佛菩萨,曾香火兴旺。萍乡县志有相关记载。

24、班竹山慧历寺,班竹山起义的总指挥部。现存荒废寺庙,有僧人住寺。该寺历史上香火兴旺,僧众上百。

杨岐派

杨岐派,也称杨岐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是临济宗一派,其祖庭为江西萍乡市杨岐山普通寺,宋庆历年间(1041年),为杨岐方会禅师所创。杨岐宗在中华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公元1199年,杨岐宗传入日本,至今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过百万以上。东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台湾地区也广有信徒。

杨岐宗理

杨岐派,是禅宗临济下面的一个支派,由于此派的开创者方会在袁州杨岐山(今江西省萍乡县)举扬一家宗风,后世便称其为杨岐派。

杨岐方会(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机敏善谈,及长,不喜从事著述。后为他人掌管税务,失职当罚,潜逃至筠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落发为僧。赴潭州.杨岐派(今湖南长沙)参石霜楚圆,掌监院之事,得法后辞归九峰山,又至杨岐山住持普通禅院,大振禅风,世称“杨岐方会”。据《五灯会元》卷十九载,方会于楚圆门下时,自请为监院,辅佐楚圆不厌勤苦。扣参虽久,未有省发。再次咨参,楚圆就说:“库司事繁,且去。”或说 :“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有一天,楚圆外出,正值下雨,方会侦得小径, 截住楚圆,并扭住说:“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楚圆说:“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途。问曰:“狭路相逢时如何?”楚圆说:“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方会回来,第二天具威仪,诣方丈礼谢。从方会的悟道便可看出,他身上禀有的临济气质,机锋动作齐施。

楚圆迁兴化,方会便辞归九峰山,道俗请于袁州杨岐山出世。九峰长老勤公,是智门光祚之嗣,雪窦重显的同门,他不太了解方会,便说:“会监寺亦能禅乎?”言语间透着不信任。 方会升座问答罢乃曰:“更有问话者么?试出众相见,杨岐今日性命在你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为什么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葫芦相似,当众勘验看有么? 若无,杨岐失利。”方会才下座,勤公把住说:“今日且喜得个同参。”方会说:“同参底事作么生?”勤说:“杨岐牵犁,九峰拽耙。”方会说:“正当与么时杨岐在前,九峰在前? ”勤拟议,方会托开说:“将谓同参,原来不是。”这样,方会初试牛刀,便锋利无比,名闻四方。

方会的禅学思想,是对临济思想的改造变通,既不失为临济正宗,又别有新意。他主张义玄那样的“立处即真”的自悟,他说:“立处即真,者里领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成佛总要自身体验,如实领悟。佛法无处不在,不必寻觅。因为“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殿对三门,僧堂对厨库。若也会得,担取钵盂拄杖,一任横行天下。若也不会,更且面壁。”所以他坚持慧能禅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以此作为指示禅者的依据。他说:“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向者里明得 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者里未能明得,杨岐未免惹带口业。”真可谓一识本心,当下即是;迷失自心,对面不识。他主张“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因此他问众:“还知杨岐老人落处么””自答:“河里失钱河里捃。”这个“捃 ”字,便是捃回自性,还他个本来清净。

方会的禅法,亦是追随义玄那种痛快淋漓、不容拟议的禅风特色。如:“上堂云: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拈起拄杖云:吞却山河大地也。过去诸佛,未来诸佛,天下老和尚,总在拄杖 头上。遂以拄杖划一划云:不消一喝。”这样的开示确有气吞山河的气度和傲视天下的胸怀 。在上堂时,他自称:

杨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果然失照。

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

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

杨岐一句,急著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箸。

这都是要求禅僧勿要执著言语文字,死煞句下,而应直透心源,悟彻本心。方会重新强调这些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文字禅和公案禅。

方会的禅学风格,是属于临济体系,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又吸收了云门等派的特点。他上堂说法云:

“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狮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这一段话与云门的“函盖乾坤”、一切现成的主张颇有心气相通之处。云门禅就主张世间一切均为真如佛性所派生,所以举此在体,即可“函盖乾坤”,君临天下。《续传灯录》卷七就认为方会“其提纲振领,大类云门”。同时,他的接化学人的方式又大扬临济宗风,所以又说方会“其勘验锋机又类南院”(即义玄二传弟子慧颙 )。这样在方会的禅法里,既坚持了临济正宗特色,又包容吸收了云门宗的特点,兼具临济 、云门两家的风格。

在接化学人的具体方式上,杨岐方会具有灵活自然、随机施教的特点。如有人问:“雪路漫漫,如何化导?”他回答说:“雾锁千山秀, 迤逦问行人。”这就是说,在接引参学弟子时, 应善于诱导,把握时机步步启发。还有人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方会回答说 :“有马骑马,无马步行。”说明自己的禅法并无成规可拘,而是灵活运用,随机把握。方会的禅法不象黄龙慧南那样用“三关”之类的固定问话格式来接引学人,而是采用多变的机语来诱导学人。所以慧洪在《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中评论说:“杨岐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正是由于方会继承了临济的正宗禅法,又综合了云门等派的禅风特色,且兼得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所以文政和尚在为方会语录作序时评论说:“当时谓(怀)海得其(道一)大机,(希)运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独会师欤 !”加上他随机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其禅法浑无圭角,圆融会通,因此,佛教史家称扬他的禅法“宗风如龙”。正是这种宗风,使杨岐派在激烈的派系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其法系能长期流传下来 。

杨岐和黄龙同时兴起,后来黄龙法脉断绝,杨岐派恢复了临济宗的名称。禅宗后期的历史,几乎成了临济宗的历史,而临济宗后期的历史,也就成了杨岐派的历史。杨岐派禅法在宋元两代传入日本,创行别派,所谓“杨岐灯盏明千古”。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岐法系。

杨岐禅宗文化的基本内涵

禅宗六祖慧能认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这佛性就是人的自心、自性,只因人不断被外界的见闻觉知污染,于是迷失自性。因此,所谓解脱成佛,并不需要向外寻求,只要体认到内在的自心自性即可。杨岐宗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主张心是万法之本、宇宙万法皆由心起。有僧问:“如何是佛?”方会说:“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无论聪明、愚顽之人,皆可见性成佛,这种思想促进了杨岐禅宗思想向社会各阶层传播,成为其千年生生不息的内在源泉。

在方会的时代,禅林各大宗师,多以奇异的言行,显示玄微,或用峻烈的手段,行施棒喝。而方会的表现却平实无华:“杨岐无旨的,栽田博饭吃。说梦老瞿昙,何处觅踪迹?”(《古尊宿语录》卷十九)方会法嗣仁勇称:“有盐有醋,粥足饭足,且恁过时。若是佛法,不曾梦见。”(《五灯会元》卷十九)生动地道出了杨岐禅平实无华的特点。

方会禅师创立的杨岐宗,其基本思想秉承临济宗的“立处即真”的自悟,不拘泥于文字语言,强调禅的直观修炼。在接引参学新人上采取灵活自然的诱导方式。有人问方会:“雪路漫漫,如何化导?”禅师答道:“雾锁千山秀,迤逦向行人。”就是说不必墨守成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杨岐禅宗思想无不体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劝学诱导决不“一刀切”;对人对己,平实柔和,没有半点“盛气凌人”;对事对人实事求是,虚怀坦荡。

代表人物

方会(992~1046,一说1049),是临济下八世,袁州宜春人,二十岁时,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九峰山投师落发为僧。每阅经闻法心融神会,又能痛自折节依参老宿。参慈明楚圆,辅佐院务,得到启发而大悟,辞归九峰。后来道俗迎居杨岐,举唱宗乘,名闻诸方。庆历六年(1046)移住潭州云盖山海会寺。关于他的言行,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各一卷。嗣法的弟子有十二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首。方会的根本思想,是临济的正宗。他曾说︰‘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狮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这与云门的‘函盖乾坤’一切现成的主张颇有声气相通之处。所以《续传灯录》卷七本传说他接化学人,提纲振领和云门文偃很相类;又说他验勘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所以他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当时称他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双得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见湘中苾刍文政〈潭州云盖山会和尚语录序〉),但他浑无圭角,人因谓其宗风如龙。

在宋代,禅宗各派或明或暗宣示本法高于其他法门,杨岐则倡导众法平等。有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方会答:“有马骑马,无马步行。”正因主张法不分高下,形成杨岐包容并蓄之势,广泛吸收其他宗派所长,除弊布新,独树一帜,所以能脱颖而出,形成独荣独昌的一宗。

方会主张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从艰苦处做起。“山河大地,目前诸法,总在诸人脚跟下。”当处发生,随处解脱。“脚跟下”在方会禅师的《语录》中有多处呈现。所谓“脚跟下”直接道出:一是强调凡事要“从我做起”,发挥自我的一切优势;二是必须“当下做起”,要发挥出力量与智慧,真干实干,决不要虚妄懈怠,更不要说千道万、夸夸其谈。方会以平民的风貌、平实的言教、平等的心地,平和清素地广接善众,完成了他的大机大用,留下一串踏实的脚印。杨岐禅宗思想的平民风格,使其传播更加广泛,渗透的层次更加深入。

守端(1025~1072),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出家后往杨岐参方会,于言下有悟,随侍多年。后游庐山,圆通居讷自以为不及,荐举他住持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承天寺。平生历住法华、龙门、兴化、海会(白云山)等寺,所至禅众云集。关于他的言行,有《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四卷。法嗣有五祖(山名,即黄梅山,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北)法演等十二人,于是和慧南的黄龙派对峙,成杨岐一派。

法演(?~1104),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人,三十五岁时落发受具,往成都习《百法》、《唯识》两论。既而到诸方参学,由浮山法远的指点,往白云山参守端,言下有省,遂作偈以明见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向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为守端所印可。起初他住在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四面山,后来回到白云。张商英称他︰‘应机接物,孤峭径直,不犯刊削。’朱元说他︰‘随机答问,因事举扬,不假尖新,自然奇特。’有《法演禅师语录》三卷行世。法嗣二十二人,其中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三人,称为‘三佛’。《大明高僧传》卷五说三佛中只有克勤得法演的真髓,其道风尤振。

克勤(1063~1135),彭州(今四川省彭县)人,儿时日记千言,游妙寂寺见佛书有感,遂出家。从文照法师学通讲说,又从敏行受学《楞严》。出蜀后,首谒玉泉皓,次依金銮信、大沩哲、黄龙晦堂心、东林总,都很称美他。晦堂说︰‘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最后谒演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开福寺禅师于五祖山,尽领其奥旨。崇宁中(1102~1106)还乡里,被请开法于六祖寺,改名昭觉寺。政和中(1111~1117)谢事出游,在荆南与张商英谈《华严》要旨说︰‘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张商英深为信服,留住碧岩。复徙道林,又命住持建康蒋山,并补汴京天宁万寿寺席。建炎间(1127~1130),又迁镇江金山,高宗赐‘圆悟’师号。后迁江西云居,久之,还领昭觉。他著述宏富,而尤以原本《雪窦颂古》加‘垂示’、‘着语’、‘评唱’而成的《碧岩集》最著名,对禅家发生很大的影响。

克勤的法嗣有七十五人,其法流以径山宗杲(大慧,1089~1163)、虎丘绍隆(1078~1136)二派为最大。径山一派更分为灵隐、北涧二派,虎丘一派也分为松源、破庵二派。虽然宗杲的法嗣有九十四人,绍隆的法嗣只有一人,但宗杲下数传即息,而绍隆的传承则相传不绝。

杨岐和黄龙同时兴起,后来黄龙的法脉断绝,杨岐也恢复了临济旧称,所以临济后期的历史,也就是杨岐派的历史。杨岐派禅法在宋元两代传入日本,创行别派,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岐的法系。

参考资料 《嘉泰普灯录》卷四、卷八、卷十四~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九、卷二十;《延宝传灯录》卷二~卷六;《本朝高僧传》卷十九~卷二十二;阿部肇一着《中国禅宗史的研究》第三篇第十二章。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天台县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