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祖德
释义

杨祖德( 1880-1919), 字子荫 , 山东潍坊人 , 日本士官学校三期辎重科生。曾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辎重科长、保定军校教育长等。陆军少将。

他在日本上学时,为了学到真正的军事知识,往往比别人多付出一倍的努力。日军辎重兵有一项军事机密即捆绑军用物资用的特种套环。有此套环,车马跑在颠簸的路上,越是颠簸绳子勒得越紧,决不松动。日本教官不教中国学生这个绝招。在毕业后返国时,杨祖德将一个套环带回国内(因该环系高强度聚乙稀材料所制,我国当时尚无此材料故没有推广)。据说,日本士官学校曾追查此事。

1916 年 6 月 ,王汝贤下台 , 杨祖德由教育长升任保定军校第五任校长。

杨祖德上任,首遇麻烦事就是陆军模范团。该团系袁世凯为控制全国军队而设立的北洋军官训练组织,成立于1914年10月,团部设北京西城旃坛寺,袁世凯自兼第一任团长;第二任由其长子袁克定任,团员来源于各部队现役军官,也有些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该团团员要求绝对忠于袁世凯,不入其它会党,以半年为一期,每期集训一个师的军官。该团属袁世凯的私人武装,是袁称帝时鹰犬和骨干。袁在世,段祺瑞不能插手,袁死后,段首先将该团解散。为不使这些人闹事,段决定将他们分至保定军校第二期插班就读。陆军模范团虽为军官身份,但毕竟未经过陆军小学及陆军中学的养成教育,不够资格进入保定军校。再加上他们是袁称帝时的爪牙,平日作威作福,早已声名狼藉,故引起在校生的强烈不满,因而双方在校园内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冲突,最后竟操起了上课用的枪械。模范团人员虽为现役军官,但进校时赤手空拳,被在校生以武力强行轰出了校门,随即,双方在校门附近各自站岗放哨,严加戒备,并预谋再次发生械斗。杨祖德亲自出面调停无效,经请示陆军部后,将在校生及模范团中带头闹事者一律开除,这才平息风潮。

杨在执教期间 , 继承了蒋方震(蒋百里)、曲同丰等人的教学体制与教学大纲 , 他严抓学校秩序、教学质量、教职员生生活 , 常深入课堂、操场、宿舍及教职员家庭 , 了解情况解 决问题。

杨祖德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他长于军事,善于管理,知人善任,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为人师表的长者风度,深受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与他一起协调工作的教育长刘汝贤、校副官长梁清泉、骑兵教务长安俊才、炮兵科长张基、骑兵队长何柱国、工兵科教官蔡玉标等人都能与他和睦相处。他任校长三年,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是保定军校八任校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也是有作为的校长之一。

杨祖德执教阶段,是保定军校学校秩序、教学质量难得的黄金时期,在他的学生中有不少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参谋长。还有不少学生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等。

1919年8月,杨祖德患病离校,返回山东老家潍城休养。此时,自民国初年就一直流窜于沂蒙山区的一股顽匪盘据于城内,时任山东省督军的张树元接报后决心攻取,他亲自从马良的驻山东参战军第二师借来一支炮兵助战,力图轰破城墙冲进县城缉拿顽匪。这时炮兵营长刘增禧率炮兵从曹州奉命开到潍城,城外一名很有名望的土绅找到他,非常客气地劝导他说:“刘营长,你们奉命开炮打土匪我们百姓十分赞成,可你要考虑,炮弹一飞进城内就会伤及百姓。再说,你的校长杨祖德现就在城内养病,学生打校长你如何向保定军校交待啊!”刘增禧听后,吓得出一身冷汗。他立即召集手下连长研讨对策,最后大家一致意见利用夜间悄悄撤回原防地,城内百姓免受一灾。

1919年冬,杨祖德因病重救治无效,逝于潍城。北洋政府陆军、保定军校均派人至潍城理丧务,潍县驻军各部全都派员参加,殡仪隆重。杨墓在望留庄头村南高埠,墓室颇为讲究,可惜毁于“文革”。其故居的文物,如杨祖德的瓷像,慈禧太后的刺绣(牡丹)等,也在“文革”前后散失或被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