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子明 |
释义 | 老红军参加红军杨子明,1909-198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华河台南杨家冲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7岁时父亲病故,9岁给地主打长工。1926年11月,加入农民协会,12月,参加雇工会,任组织委员。1928年1月,带领本村青年到四姑墩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被捕被俘1930年,任红一师警卫连副班长,跟随师长徐向前,后又为红十二师师长陈赓当警卫员。次年,任保卫连指导员,后任特务营政委。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入川,调任十二师三十四团二营政委。“肃反”时,在巴州被捕,后因中央三令五申“肃反”不能扩大化,获释,重返部队。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军需科员,供给部兵站站长。长征途中,任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副团长。在古浪作战中,受重伤被俘,面对敌军的虐待,破口大骂,一敌兵朝其胸部开枪,又用枪托打,后将其弃于路旁。杨昏死醒来后,被一家基督教会医院救治。 重返部队“西安事变”后,杨伤愈,徒步赴延安。旋入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恢复党籍。1938年9月到河南竹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政治部主任。1939年,赴湖北孝感与许金彪一起开展游击战,发展武装,组建豫鄂纵队挺进团,任政委。1940年8月,任鄂豫边区军事部参谋长。 受伤致残1941年,任鄂东纵队副司令,在一次战斗中,双腿受伤致残。后转到地方工作。1942年3月,任中共礼山县委书记兼县长。1945年秋,赴华北党校学习,后任新五师留守处干部队长。1948年,任新四军第十二纵队留守处政委。次年,任湖北省革命大学校务长。 建国之后1950年,任湖北省农民协会委员兼生产部长。7月,受命组建省合作局,任局长。1952年8月,领衔创办湖北省造纸厂。此后,历任湖北省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监察厅长、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1965年后,因病离职休息。1982年1月30日,在武汉病逝。 摔跤名宿初入跤行杨子明出生于天津,少年时期曾在当地一家玻璃厂做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杨子明与摔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他看见几个人在摔跤,他们的一招一式都非常讲究,杨子明被深深吸引住了。从那以后,他对摔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拜其中一人为老师。杨子明生得魁梧结实,碗口大的烙饼他一顿能吃一摞,是棵摔跤的好苗子。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之下,他进步很快。 但是,家里人知道杨子明在练习摔跤之后,却极力反对。因为在那个年月,摔跤被人们看成是不能入眼的“下九流”职业。家里人不支持,杨子明就半夜爬起来到小树林里偷偷练习。中国式摔跤讲究上、中、下三盘合拢。上盘:支、横、盖、涮;中盘:崴、拽、走、胯、入;下盘:抽、踢、盘、跪、过。为了练熟基本功,杨子明一遍遍地在“坟头上立勾子”。所谓“坟头上立勾子”是指人单腿站在土堆上,另一条腿在空中来回扫动,以锻炼腿劲和平衡性。天长日久,杨子明的双腿竟扫平了上百个土堆。而且,由于双腿有力,他练功常走的那条小路也被踏出了一道深沟。 投拜名师解放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和茶馆相声、天津大鼓早已声名远播,而天津跤更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许灵动的魅力。吃着包子在天津大鼓的回韵中看一场跤,叫一阵好,是天津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当时天津跤坛的领军人物“四大张”——张鸿玉、张魁元、张鹤年、张连生闻名于世,杨子明曾向“四大张”学艺,技术又提高了一大截。 当时不少有钱的大老板养着众多跤手,经常到各个跤场一比高下。年轻气盛的杨子明如出山猛虎一般,驰骋于各个跤场,几乎没有输过。在那个年代,跤场是个复杂的地方,地痞流氓常在里面称霸。地痞多次在场上输手之后,想背地里暗算杨子明都没有成功。 由于杨子明跤技精湛当时在天津已无敌手,个别摔跤界的前辈为保自己的声誉曾想让天津跤界四大张之一、被尊称为“九爷”的张魁元去废掉杨子明。但是当时也有许多前辈不忍心这么做,有一位人称任三爷的前辈曾说:“咱天津出这么一个跤坛奇才不该废呀!”后来,由任三爷、于七爷、王连元几位前辈出面,撮合杨子明拜“九爷”为师,这件事才得以平息。 全国六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有了很大发展。杨子明如鱼得水,在跤场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1952年在天津市举行的摔跤选拔赛中,杨子明获次重量级冠军。后来他代表天津市参加1953年华北区比赛,又获冠军。 1956年全国摔跤比赛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举行的第一次摔跤单项比赛,也是中国式摔跤里程碑式的标志。杨子明作为天津队员,在参加比赛的96名运动员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次重量级项目的冠军,还创造了十战连胜的跤坛神话。十场比赛下来,杨子明衣不沾尘。此后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到1964年,他连续六年蝉联全国冠军,被誉为“摔不倒的人”。 “大绊三千六,小绊赛牛毛”、“一巧破千斤,一力降十会”。在杨子明看来,摔跤不是单纯有力气就行的,而是力量与技巧的统一。他秉承了天津跤刚猛、自然的传统,将灵巧、速度与力量融为一体,比赛时极富观赏性。 在众多比赛中,杨子明大战蒙古选手僧格的那一场异常激烈。以“狠”著称的僧格腿脚灵活、力气大,与擅长技法、动作小巧的杨子明难分胜负。由于年龄上不占优势,几个回合下来,杨子明身上多处淤青,但他始终没有倒下,而是凭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过硬的心理素质,运用以柔克刚的方法使僧格败下阵来。 幕后教练由于年龄越来越大,杨子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河北省队从事教练工作。十年动乱中摔跤队被迫解散,杨子明一度忍痛离开了摔跤场。1973年,党委派杨子明重新组建摔跤队,他又振作精神挑起了这副重担。他到全省各地挑选学员,把心血都倾注到了这些后起新秀的身上。 他把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勾子”、“别子”、“插闪”等绝招,一一传授给新队员,每教一个新动作,都要多次进行示范,以校正队员的动作。为让队员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他还穿上摔跤衣和小伙子们实地摔起跤来。 在训练场上,杨子明是一位严师,在生活上,他又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他经常深夜走进队员宿舍,给队员盖好被子,他还亲手给有病的队员做病号饭送到床前。“三分武,七分德”是他教导学生和子女的标杆,弟子从入门,子孙从年幼便秉承着以德为先的原则。 在杨子明和摔跤队其他教练的共同努力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北省摔跤队在全国比赛中夺得了数十枚金牌,并向国家集训队输送了多名运动员。杨子明的学生中有不少人也成了有名的教练,例如张建忠、申金刚、郭建生等。 退了休的杨子明并未停下脚步颐养天年,而是更加忙碌:在全国各地的摔跤赛事中当评委,在体协体委做顾问,在全国锦标赛中做裁判,忙得不亦乐乎。 会宁县委常委杨子明,男,汉族,生于1969年3月,甘肃古浪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分管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司法、地震、残疾人事业等工作。 1988.9—1990.7 在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1990.7—1992.6 在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工作; 1992.6—2003.7 调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在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兰州分院工作,历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其间:1998.8—2000.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3.7—2008.8 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兰州分院办公室副主任(其间:2003.9—2005.9月在天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8.8—2010.9 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兰州分院培训处处长; 2010.9— 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