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袄裙 |
释义 | 音 aǒ qún 襦裙的另一种称呼 探源这里说的“袄裙”是明代女装的一种通称,不是固定术语,袄是袄,裙是裙。 早期汉服上衣多称为“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襦”字逐渐被“袄”、“衫”替代。漫长的演变,它们的具体意思和细节都会有差别,目前普遍认同的是“袄”为有衬里或夹层的上衣,“衫”为单衣。 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袄衫长度有长有短,有交领、竖领、方领、对衿等。此外,明代的女袄衫和男袄衫一样,也有直袖和箭袖。 很多人认为衣掩裙的打扮只在明代存在,其实这种穿法在宋代及以前的壁画中就很常见。无论是衣在内还是衣在外,上衣下裙的两截样式,都是汉族女装区别北方少数民族女装的一大特点。 PS:明代是否仍有衣在裙内的袄裙,在学术上仍有争议,因为至今没有实物证据,明人所绘仕女图为宋式,绘制前朝这是历代仕女图的一大特色,不可作为凭证。 影响明代盛行衣掩裙的袄裙打扮,清朝汉女装继承了大体款式。 袄裙的款式也影响了朝鲜宫样以及中国其他民族。 到了民国时期,袄裙仍是上衣下裳的制式。长袄为高领、窄袖;短袄为低领、宽袖,袖长齐肘,袖口肥大宽直。下摆有直襟、大襟和偏在右襟自领而直下的斜襟等。这时袄的裁制比较紧体,通常配穿马面裙等长套裙,并喜作彩绣装饰。 在日本留学生的影响下,年轻妇女穿用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穿黑色长裙,不施绣纹,不用簪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品,称“文明新装”。 明代文学描写“系一条,元青半白长裙子;穿一件,月白还新细布衫” “月蓝素色珠边袄,.....下系银红百裥裙。” “头戴飘摇巾,内穿荔枝色云缎袄,外披白绫花鹤氅,脚下大红绸履。”(男装) “原来日间楚卿穿的石青色袄,却没有荔枝色袄” 现代汉服袄裙款式体制:汉服——襦裙——中腰襦裙——袄裙 基于古代汉服袄裙的基础上,现代汉服袄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进一步发展,更加规范。 袄裙的基本特点: 1属于中腰襦裙体系,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 2上衣袖口是封口 3下裳是马面裙 场合:袄裙是汉服的简洁礼服(一般国庆节、春节、生日、成人节、结婚日子等大节日穿) 1马面裙马面裙平放如下图所示 2交领式的短袄交领式的短袄+马面裙 3方领式的短袄4短比甲短袄+马面裙+短比甲 5短比甲短袄+马面裙+长比甲 6广袖交领式的长袄广袖交领式的长袄+马面裙 7对襟广袖的长袄裙对襟广袖的长袄裙+马面裙 8汉服——深衣——袄裙类直缀直裾深衣的袄裙如图所示特点:衣角开口 刀封口袖 扇形裙 裙衣一体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