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占河 |
释义 | 当代著名油画家 杨占河杨占河简介杨占河,男,汉族,1964年12月生,1988年7月毕业于 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获香港公开大 学研究生硕士学位。 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宁夏美术家协会理事。 现为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代表作品《黄河滩》、《走进风景》分别入选了第七、八界全国美展。 画家部分信息简表中文名 杨占河 职业 大学教授 外文名 从教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 艺名 代表作品 《黄河滩》、《走进风景》、《城市边缘》及《大地精神系列》等 国籍 中国 星座 出生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铜峡市 身高 出生日 1964年 体重 早年的杨占河杨占河早年曾为宁夏银川师范学校教研组长,讲师。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多次获优质课奖、优秀教案奖,并被树为教学标兵。他的教学论文获全区优秀论文奖,长期辅导课外小组活动,所带学生在全国及区、用画展中均获得前三名,并在《宁夏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他曾担任两届班主任和美术教研组组长,为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课余时间坚持专业创作,专业成绩显著。他的油画创作两次代表宁夏入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1次获全国优秀奖,并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荣誉证书,5次获全区一、二等奖,分别发表于《新美术人《朔方》、《民族艺林》、《宁夏教育》等杂志。由于他在全区美术创作上的突出成绩,1996年10月电视台对他进行了人物专题报道,1997年12月《宁夏画报》作了专版介绍,1997年在学校开展的教师五项基本功大赛中分别获得了奖励。他根据该地区的情况自编中师美术辅助教材《平面构成与实用设计》。由于成绩突出,他1997年被评为银川市教育系统"树、创、献"先进个人。 杨占河活动年表上世纪的他1989年,漆画作品“黄河滩”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4年,油画作品“走近风景”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4年,油画作品“家园”获第二届全国大中专院校教师作品。优秀奖; 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参加编审的教育部规划教材师范学校《美术》教科书,第一册至第三册由人民教育 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使用; 1999年8月,油画“家园”获宁夏第五次文化艺术评奖二等奖; 1999年10月,“尕花儿和她的同学们”获建国五十周年宁夏美术作品金奖; 21新世纪的他2000年,油画作品“清秋”获第二届全国自治区美术作品展,铜奖; 2001年11月,个人画展“真实与表现的存在-杨占河油画作品展”在北方民族大学展出。 2003年10月,油画作品“山野”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发表于《美术》杂志; 2004年10月,油画作品“在沙移动的地方”预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5年,油画作品“秋风吹过腾格里”获“时代纵横”宁夏油画作品优秀奖; 2005年9月,油画作品“城市边缘”获首届宁夏艺术节一等奖; 2005年11月,《西夏史画》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11月,“杨占河西夏史画原创作品展”在北方民族大学展出; 2008年6月,油画“沧桑的土地”“永恒的大地”“雄浑的大地”三幅作品发表于《美术大观》; 2009年4月油画《山水精神》入选“上海全国油画作品展”由上海大东方美术馆收藏; 2010年5月22日 两幅作品参加“宁夏油画家提名展”展出与银川美术馆 2010年7月18日“丹青写査济杨占河油画写生作品展”在安徽査济宝公祠展出。 部分作品简介《走进风景》作者:杨占河 市场价:××××× 收藏:××××× 这一幅名为《走进风景》的油画作品,最为吸引观者目光的是画中一位身着白裙、脚穿小红鞋的女孩,正在穿越一条铁轨,远处的牧场平静而安详,几头奶牛安逸地吃着青草,一股股清新、湿润的空气,慢慢地升腾,浸人心肺。近处被火车轧磨锃亮的铁轨,把火车的轰鸣声传向远方。一只随手丢弃的易拉罐静静地躺在铁道旁象征着今天的城市生活。这条铁路把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开。观众被画家有意无意的从现实生活中带进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地方。整幅作品有着文学般的画面感,并在唯美的笔调中抒发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作品告诉每一个人,在我们渐渐习惯的现代生活节拍中,不要忘记给自己一些空间来放松,来感受自然,感受生命。当生活越来越简单, 我们的每一天变的几乎像是一部复印机一样,在不断复制一些简单的过程。我们真的就成了一部机器。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空间,来做一回人,来享受一下我们的生命… 《走进风景》这幅作品不仅令我记住了铁轨、小女孩,还有清新的牧场,同时也让我记住了油画家杨占河先生的名字,直到十余年后的今天,《走进风景》这幅油画作品就像一枚标签,深深地印在杨占河先生的身上。 《城市边缘》作者:杨占河 市场价:××××× 收藏:××××× 作为一位艺术工作者,杨占河先生把反映现实生活、引发社会理性思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于是从2004年起,杨占河把创作目光投向了推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农民工群体。油画作品《城市边缘》便是这一时期的系列作品之一,画家运用写实手法,近距离地通过表现等待接活的两位农民工形象,反映出农民工复杂的心理状态。一蹲一坐的两人,在马路边恰如其分地交待了人物所处的时间、环境,身后自行车上的铁锤钢钎作为道具点明了人物身份,他们也许是放下了农活,决定到城里去见见鲜的,他们穿的衣服看上去很时尚,还穿着运动鞋,这也许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城市人的生活吧。他们似乎在努力走进城市,或者说是和城市拉近距离,尽管他们做了一些表面的工作,但这似乎藏不了他们内心的那份真实与质朴。这些本质的东西反而更加的流露。不断的走进城市去终于还是在这些边缘地带。 他们似乎永远也看不懂城市,或者说他们已经看懂的城市也是通过他们内心里那些农民本质加工过的。我所理解的这个“边缘”也许就是产生于此吧。这也许是改变不了的,但我认为也没有什么必要去改变。 人物面部展露出期盼的神情,看后总会让人产生联想。他们是人子、人夫、人父,家庭的重任压在他们的肩上,但他们坚信,幸福就在自己的手上。冬日的严寒已被焦急的等待驱走,唯一盼望的就是雇主的到来,他们不奢望喝上一杯香浓的热茶,一瓶矿泉水就足以润滑他们身上的每一处关节,他们不怕活脏、活累,怕的是辛苦半天拿不上工钱,怕的是人们投给他们异样的眼神。整幅作品没有钢筋水泥,也不见挥汗如雨的场景,画家对他们的描绘不悲不怒,一切都显得那样真实。我们也许刚刚从他们的身边走过,没有画家对他们的描绘和放大,我们也许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在我们享受城市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何处没有农民工的汗水和辛劳。在这里,画家运用凝重的笔触、质朴的情感描绘出农民工在物质境遇和精神境遇的坚难、那种无可奈何又随遇而安的状态。画家的描绘“没有高于生活”,而是以艺术家的使命和良知,向现实发问,从而打平了人与人思想和心理上的高低等级,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与此同时,又把艺术家参与社会进程、肩负社会责任的主观愿望予以表达,以绘画描写社会现象来表现自己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凝聚了自己对生活所倾注的热忱与真情,因此其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杨占河经典语录“艺术创作愚公精神要不得,因为艺术创作本身就是通过创新来改变人类思维观念,艺术创作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最大化地发展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 “作画要有三境界,我们大概可以引用佛教禅语里面说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从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什么是设计,看得多了你就是设计师,你就能设计” “造型是我们一辈子都在解决的问题,没有造型,其他的什么都是空谈。” “不同阶段的写生都是您对景物不同的精神感受,也是个人对自然的认识与解读,更是表现得以升华。” 表演艺术家 杨占河杨占河(1883——1957)工大净。原籍临猗县临晋镇,后迁本县樊家营。幼年从艺(师承不详)。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被邀至山西省大众蒲剧团授艺。 他身材高大,扮相威武而有气势。代表剧目为《明公断》之包拯、《截江》之张飞。饰演白脸戏,在《捉放》、《白门楼》、《反西凉》中饰曹操,对人物在落魄、得意、失败等不同情境下的表演刻画,均有独到之处。其不足之处,是唱腔、道白口劲不足。晚年改演老生,有时还串演老旦。 他记忆力强,能为蒲剧南路二十四本大戏“提包袱”。如《春秋》、《火攻记》等,剧词文雅,旧时艺人多无文化,能背诵全本者极少,故当时又被称为“戏篓”。 他在授艺方面卓有建树。传授古剧本,能结合表演、分析人物,使学艺者得其真传。亲授弟子有乔玉奎、王祥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