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秀章 |
释义 | 杨秀章(1847~1945)济阳县瓦屋头人,生于农家。兄弟排行老四,因其勇于扶危拯弱,乡里尊称他为“杨四爷”,他家境贫寒,常年以扛活打短工为生。 抗日英雄1887年黄河决口泛滥成灾,济阳县周家楼村劣绅周树仓伙同张绍弼趁承办治理黄河之机,巧立名目,鱼肉乡里。群众愤恨至极,公推杨秀章上诉其罪行。时值深冬,杨冒寒率众径赴济南府上告。由于官官相护,济南府当局拒不受理此案。他又星夜赶往北京上告。几经周折,终于胜诉。返回故里时,乡亲们摆酒接风,夹道相迎。1890年漯河北岸孙庄决口。商河大地主田玉成包办修河工程。他以城南八里庄为界,迫令庄南各村民众出劳力,庄北各村民出钱粮,侵吞河款自肥。由于偷工减料,工程质量差,翌年汛期漯河又决口。广大群众为此义愤填膺。1892年农历3月,城南各村会 首在宁家寺庙会相聚,求教于杨秀章。杨应众所请,率百余村民众数千人,各手持武器或农具涌往县城,将商河县城包围,向田玉成“算帐”之呼声此起彼伏。田龟缩城内,如坐针毡,无奈求助于知县陈毓松。陈慑于群众声威,当众训斥了田玉成,好言劝慰群众,并令田清帐退款,摆席赔礼,杨秀章才率众散去。此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编出山东梆子《杨四困城》一戏,赞颂这场斗争的胜利。在当地演出后,深受群众欢迎。1898年,在义和团反帝运动影响下,杨秀章组织了民团。团众近300人。他们习拳练武,护庄防盗,互助生产。多次打退土匪骚扰,使近村民众得以安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并亲送在自己身边抚养多年的外甥及长孙参加了八路军。在他的影响下,很多青年参加了革命队伍。杨秀章一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他家虽不富裕,但对困难者,不论亲疏都是慷慨相助。晚年时,他身心依健。九旬后,生活仍能自理。1945年病逝,终年98岁。 潮剧戏服管理杨秀章,庵埠人,12岁时来汕谋生,当过五金行的伙计,也干过挑粪、筑井的活儿。1957年他进入汕头罐头厂,并参与该单位业余剧团工作。他自小与潮剧结缘,先后同潮剧界的郑愈汉、郑桐等人义结金兰并常虚心向他们请教,尤其是关于戏服穿戴问题。在汕头罐头厂业余潮剧团,杨秀章和同事们分工协作,负责戏服穿戴,从未出过差错。1980年,杨秀章退休后,曾到升平剧团工作,后经人介绍到金园潮剧团,一干就是20多年。每年春节,金园剧团应邀到潮州、揭阳、普宁等地演出,杨秀章老人也随车同往。他说,年初一至初三,一连数天演出连轴转,他一人负责200多件套戏服穿戴。直至2002年,他才离开剧团,但心中的潮剧情结却使他经常到剧团“出谋划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